词条 | 后沟村 |
释义 | 山西省晋中市后沟村位于榆次区东赵乡,与阳泉市寿阳县交界。总面积1.33平方公里,现有居民75户,251人。最高海拔974米,最低海拔907米,相对高差67米,形成了后沟村沟、坡、垣、滩纵横交错的独特地貌。另外在山西省原平市,山东省东营市、胶南市、寒亭区,广东省澄海区以及河南省洛阳市也有以后沟命名的村镇。 山东荣城市城西街道下辖村(地理位置 街道由来 政区人口 自然环境) 山西晋中市榆次区东赵乡下辖村(村镇概况 文化遗产 民居建筑 古村寡民 线路提示 古村集萃 风土人情 特色美食) 山东荣城市城西街道下辖村地理位置后沟村隶属城西街道办事处。位于街道办事处东部,东与岗西村相邻,南与鸭湾村交界,北与岗西村接壤,西与徐家村相邻,全村占地面积约570亩。? 街道由来明朝成化年间(1465—1487),倪、陈两姓由云南徙此定居成村,困村处土庙后,故命名庙后沟,后简化为后沟。? 1930年属崖头镇青山区。1945年属八甲乡。1953年属八甲乡。1958年属崖头人民公社。1968年属黎明人民公社。1982年属崖头镇。2006年属城西街道办事处。? 政区人口建国前,全村只有20几户,50人左右。目前,全村109户,240人,有倪、陈、李等姓,均为汉族。? 自然环境全村聚落呈长方形,地势北高南低,东有小河,经岗西村西向南流入沽河,村北西高有山,村北多耕地,适宜农作物种植。山区适合植树造林,发展林业。 解放前,全村经济贫穷落后,村民生活很困难。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村工副业发展较快,有建筑队、养殖场、特种种植等。现有耕地180亩,山地300亩。有商店、卫生室、幼儿园等便民服务设施。 广东汕头市谷饶镇下辖村后沟村在市区西北24公里,位于谷饶镇西部,创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昔年村后有一水沟,故名后沟村。聚落呈块状,住宅多以贝灰泥木结构平房和楼房。 现有人口1380人,旅外华侨及港澳台同胞有300多人,耕地面积384亩,主种水稻及经济作物,山地面积300亩,种植橄榄、油甘等水果以及营造燃料林,原工副业有抽纱、小五金,还有建筑工程队,于镇内外承包建筑工程,有小学1所,占地面积1667平方米,建筑面积330平方米,有水泥路直通镇区,村后厦深铁路经过,交通方便。 改革开放以来,后沟村人勤劳致富,由经营农业转向创办加工业,群众大力发展针织内衣和电子耳机企业,先后创办了50多家企业和家庭作坊。2009年工农业产值5796万元,人均纯收入4200元。 山西平定县冠山镇下辖村村镇概况后沟村位于平定县城西4.5公里,冠山森林公园北侧,三面环山,北临上庄,东临河头。山水秀丽,交通便利,总面积约4.05平方公里,全村在册人口1260人,465户。 特色美食后沟村村民有近500年的种植黄瓜、加工黄瓜干的历史传统,是平定特产"龙筋"牌黄瓜干的主要产地,是闻名三晋的龙筋之乡,产品获得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和著名商标的认定。 经济发展该村实施农林稳村、招商富村、特色兴村的三大战略,全村的经济收入和村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实现了硬化道路户户通,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组建了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建蔬菜、蘑菇温室大棚40亩,主产的"龙筋"牌黄瓜干产量达到3万公斤,销售收入150万元。2010年,大力发展干果林,将建成山上干果园、山下蔬菜园、住宅像花园的现代农业、集生态旅游为一体的新兴园区。201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320万兀,农民人均纯收入7049元。 山西晋中市榆次区东赵乡下辖村村镇概况后沟村有75户人家、280多口人,是榆次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村落,可考历史可以上溯到唐代。村庄建筑接近陕北窑居,沿河岸依山势而建,保留了砖窑三合院、四合院、独立式窑洞等大量古建筑和精美的砖雕、木雕、石雕。村中精巧别致的古戏台、观音堂、菩萨殿,堪称北方民俗文化的活化石。 后沟有村谚云:“四十里龙门河正当中,二龙戏珠后沟村”,后沟村起源无证可考,从考古发现的一块唐代墓志铭推算约为公元819年,在明朝天启年间(公元1626年)古碑中记载,“年代替远,不知深浅”。后沟村古建星罗棋布,神庙系统相当完善。关帝庙、文昌阁、真武庙、三官庙、魁星楼、观音堂、菩萨殿、山神庙、河神庙、五道庙等18座神庙和1座祠堂依风水而建,按方位而立,将佛教、道教、儒教尽收囊中。 后沟古村浓缩了黄土旱塬农耕文明的传统经典,保存了中国北方汉民族自给自足的传统文明。民居建筑为典型的黄土高原土穴窑居,其特点是依崖就势、随形生变、层窑叠院、参差别致。遥相呼应的石窑、土窑、砖窑、明券窑、土挖窑、独体窑、里外窑等,形成了后沟村浑然天成的独特风景。古村地下排水系统可与一流的水利专家设计的工程相媲美,从村东北、西北的高处起,穿村过院,勾连各家各户,形成黄龙、黑龙两个体系,流经村西南、东南留水口最终归入龙门河中。 后沟古村完整的排水系统、等级分明的窑居建筑格局、威严的张家祠堂、精雕的古戏台、自给自足的生产作坊、防患未然的他储制度等充分显示出族权势力的统治地位,是北方农耕文明活态文化的完整画卷,堪称“农耕桃源”。 文化遗产2002年11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民俗学家、辽宁大学教授乌丙安先生,民间文化学才向云驹先生,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乔晓光先生,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教授潘鲁生先生,民居摄影家李玉祥先生,民俗摄影师樊宇先生、谭博先生一行来到后沟村,进行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实地采样考察。他们一致认为,榆次后沟是难得一见的中国历史文化遗产村浇,这是浓缩保留了千百年黄土旱塬农耕文明的传统经典:民间文化中的精神信仰、生产方式、生活状态、传统工具、民俗民风,保留了中国,特别是北方汉民族千百年来自给自足的传统文明,在后沟古村,古朴的农耕文化、纯正的自然文化、传统的信仰文化、灵动的生态文化,构成了完整的民间文化体系。2003年元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宣布后沟是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古村落农耕文化遗产保护采样地。 民居建筑后沟古村落中的民居为穴居和半穴居的窑洞,院落包括四合院三进院32处和七八处靠崖窑洞为主的院落。每个院落中都有窑洞式居室,而且土穴土窑洞比较多,选址上因地制宜,在取向、高低等方面都不对自然做更多更大的破坏性改造。古村落中几乎所有的院落正屋都是窑洞,但都要建筑出厢房,再下又盖倒座的南房,形成四合院,构成了恬静安详、和谐优雅的生活环境。四合院开门多在“离”位,在“巽”位开门的院落,有的门对面是随墙影壁,影壁中间是砖雕的土地神龛,在“离”位开门的院落,门内有仪门,整体构成三进院,院落的正屋是两孔或四孔窑洞,再加一个天地堂神龛,符合“三间吉”或“五间吉”的建筑风水。 古村的选址的大风水方面据说是占据了“二龙戏珠”的仿生学意象。村谚讲:“四十里龙门河正当中,二龙戏珠后沟村”。在风水学中看得见的依据就是山脉和河流,也就是山和水。风水师认为,“得水为上,避风次之”,要得水就离不开河流,要避风就得依靠山势而有所靠阻。山讲究“地势原脉,山势原骨”,后沟村背依太行山支脉要罗山脉,其主峰海拔1342米,山势连绵起伏,如水波荡漾,似万马奔腾,渐行渐远,好像争饮于潇河岸边。龙门河发源于要罗山腹地,顺山阳之势而下,进入潇河。龙门水在后沟古村之处形成四灵之地,北边要罗山脉如玄武垂头,南面军坪如朱雀翔舞,东边青龙蜿蜒,西边白虎驯服。后沟古村的先民将村东的黄土梁叫做黑龙,村西的梁叫做黄龙,村对面军坪又形成蜘蛛,整体形成了“二龙戏珠”的仿生学意境,形成了喜庆吉祥、红火热闹的村落选址创意。历来,两条龙山和蜘蛛山上都是村民心中的禁山和圣山,禁耕、禁牧、禁火。 古村寡民老子说,小国寡民是最幸福的生活,后沟的人们生活也是平和的。大多数人家白天的家门是不上锁的,人可以随便进入屋内参观。这里的屋舍大多是依山而凿的窑洞,冬暖夏凉。后沟村有村民二百五、六十人,农忙时在村子里很少见到行人。现在旅游开发了,留在村子的人多了起来。这位老哥也乐意人们来他的村子里、院子里看看。花上30元的门票你就能进入后沟村,村子里有农家院可以住宿,当然吃的也是地道的农家饭。花上三五十元你就可以体验一下窑洞生活。后沟村家家都设有天地龛,无论家有几孔窑洞,龛位一定是在正房的中间位置。龛位的外型和民居外形一样,建造成窑洞式。龛位内里有砖雕,砖雕一般分为两层,下面一层形状似供桌,供桌的纹饰多为菊花、牡丹、梅花、动物图案,供桌顶端多为莲花座,莲花座上面是雄伟气派、层次分明、错落有序的天宫。砖雕精细,比例协调,技艺精湛,叹为观止!天地龛,顾名思义,天地龛是用来供奉天地神的地方。 对世代生活在黄土地上普通百姓来说,是最平常不过的。后沟村的村民对天地神的信任是一以贯之的。婚、丧、嫁、娶的仪式一定要在天地龛前完成,让天地神作见证。逢年节时,小辈看望长辈,行礼磕头,头也要磕给天地神。长辈给小辈压岁钱,小辈不用谢长辈,跪下给天地神磕头谢礼。 天地神的供奉,最重要的日子是在年初一和十五。这两个节前村民们都要仔细地打扫天地龛上的杂物与尘土。平日里,神灵并不住在天地龛。只有春节、上元节的时候,他们才回到子民身边,暂时栖身在龛里,歆享着村民们虔诚的一柱柱清香,带走他们的种种祈望。后沟有好多原始的东西,这屋顶上的烟囱在别处没见过吧?后沟里的生产方式仍然保存着农耕时代的作业方式,这里有最原始的醋访、油访、酒访、米店、豆腐房等,石磨、石碾到处可以看到。后沟的酒访里自制的酒有62度,又是以最原始的工艺制作,口味之烈可想而知道。这家豆腐房的主人讲,每天上午做出豆腐都被村里的人买去了,如果你住在村子里就可以吃到地道的后沟豆腐。这是用来磨豆浆在磨。后沟的路全部是石板铺成的,上上下下,层层叠叠。苦了那些穿高跟鞋爱美的女士。虽说现代通讯已非常发达,但村口这口老钟敲响时,村民们依旧会集中过来。村子里的戏台子前面是村们最喜欢去的地方,在这里聊天,拉家常,是村子里的信息发布中心。 线路提示自驾车 由太原市出发走榆太路直插榆次市区,在迎宾街交叉口灯下(左侧是中国银行大楼)左转东行走迎宾东街一直到东头在灯下右转上锦纶路南行,过一个灯,到第二个灯下左转(右转就上顺城街了)东行到头左转紧跟着(十米远)右转,一路东行出市区,在寿阳平顺交叉口左行寿阳方向后一路直行,看到东赵桥(不过桥)即左转过铁路桥洞北行6公里就到后沟村。路况很好,由太原市长风大街到后沟村约一个小时。 公共汽车 在榆次可乘坐18路公交车(开往后沟的班车每2小时一趟,8点40左右有一趟),到终点即到。18路可在颐景国际酒店门口乘坐。从太原可乘坐901支线到颐景国际酒店下车再转乘18路。 古村集萃观音堂与戏台 后沟村的村口现还保存有完好的观音堂,在晋中十分罕见。观音堂前有参天古槐古柏各一棵,院内左右方向的钟楼与鼓楼非常完整,梁架上的彩绘虽经百年,依然透过尘埃熠熠发光。古时有钟鼓楼的村落才叫村,没有钟鼓楼的只能叫闾,后沟村里完好的钟鼓楼,无疑是后沟村具有悠久历史的最好佐证。在村中央还矗立着戏台,至今保留有上世纪50年代戏班演出的剧目。戏台的正对面是一座菩萨殿,菩萨殿屋顶琉璃瓦依然色彩艳丽。 风土人情在后沟村能见到一套完整的北方汉民族民俗。小到“二月二烤麻胡”,大到婚丧嫁娶都有一套完整的民俗仪式。后沟的春节非常热门,村民们杀猪宰羊、打年糕、酿酒,做各种过年的食品。老少都换过新装,房前屋后的门框、窗框上都贴上醒目亮丽的春联与民间剪纸,期间还要举行舞狮、舞龙、跳秧歌、抬阁、跑旱船、板凳龙、太平鼓等活动。 特色美食后沟有一种烤饼非常特别,它用当地一种特别的小石头烧热后覆盖在擀好的面饼上烙成,烙好后的面饼上有很多的窟窿,金黄色,趁热吃口感非常好。另外,后沟的面塑也比较出名。 气候与游季 后沟村地处大陆性气候带,夏季高温,冬季寒冷。适宜春秋时节前往游览。 山西原平市苏龙口镇下辖村村镇概况后沟村共有村民26户,48人,在党中央指引下,该村党支部、村委会努力改善村民生产条件,积极引导村民调整种植结构,河沟植树600亩,投资5万元重建了学校校舍,添置了新桌凳,改善了办学条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村民除主要种植外,在家搞起了养猪、养羊、养驴产业,经济收入也很可观,村民生活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新农村建设村党支部、村委会在党的领导下,继续以“三个代表”为指导,以“急群众所急,想群众之所想”,以努力实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为宗旨,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带领广大村民把我村里建成和谐、安定、文明、健康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山东东营市河口区六合乡下辖村基本情况六合乡后沟村位于河口区南部,乡政府驻地西南侧3公里处。南与前沟村相连,东与小义和村邻近,西与九龙村隔草桥沟相望。该村土地共有2130亩(含东洼地)。 村史简介清朝道光年间,利津县汀河村李坡、盐窝宣传村陈守贤两人迁至此地。在海潮沟岸旁以晒盐为生,后住户增多,形成小村落,村称“潮道沟子”。以后村南约一华里处也形成一个小村落,本村为后,故得名后潮道沟子。 1941年,解放后简称“后沟“沿用至今。当时土地面积1300亩,其中耕地850亩,户数66户,人口280人。 后沟村位于六合乡政府驻地西南约3公里处,全村区域面积2130亩,其中耕地面积1180亩,2006年全村总户数136户,总人口478人. 组织建设后沟村第一党小组于1942年建立,组长董希功,党员3人,隶属地下党组织。第一支部于1947年建立,支部书记李峰泉,党员5人,隶属垦利县罗镇区委。后沟村党支部成立后,在区委的直接领导下,积极宣传,发动群众,建立了农救会,团组织,妇救会和民兵队等群众组织。解放战争时期,全村人积极参加参军、支前,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贡献。 经济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村党支部带领群众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1980年底至1981年春,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村土地承包到户,结束了“生产靠队长指挥、社员凭工分吃饭”的历史,实现了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确立了农民自主经营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逐步改善,村容村貌不断改观。 村庄建设后沟村于1987 年通电1992年通自来水,1993年通公路,2001年户户通电话,2003年底通有线电视。 1984年河口区正式成立,该村划归河口区。1988年该村推行“双田制”改革,初步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与土地少的矛盾,发展农业与发展二、三产业的矛盾。1999年1月开始实行延长土地承包期三十年不变的政策。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该村充分发挥优势,鼓励群众发展养殖业和其他副业,使群众走上了致富道路,人均纯收入由1984年的不足1000元增加到2006年的5200元。 随着农村经济的较快发展,于1997年投资13万元,建造了村文化大院,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设有村委办公室、会议室、活动室、图书室(500册)、党员电教室。同时村内设有篮球、健身器材等。 2003年,村委会坚持从本村实际出发,以“创建民主法制示范村”、等活动为契机和动力,采取有效措施,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加强实事建设,改变村容村貌。 山东胶南市藏南镇下辖村交通条件后沟村位于山东省胶南市藏南镇驻地东南0.7公里处,东与张家楼镇山家村交界,西与孙家屯相接,南与赵家沟相接,北与二0四国道接连,交通十分便利。 经济发展全村共有202户,总人口546人。该村地处丘陵地带,地势高低不平,土地总面积1288亩,其中耕地总面积为990亩。该村以传统农业为主要收入来源,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花生等;畜牧养殖业以户分散养殖为主,主要是养貂、养狐、养猪等。近几年,个体工商户发展到8家,主要从事生产、生活资料的加工与销售,2005年,该村又新建养殖小区四处,有效的带动了村民养殖业的积极性,全村仅养殖业收入可达140多万元。 山东寒亭区高里镇下辖村自然资源后沟村,隶属山东省寒亭区高里镇,位于高里镇南部(北纬36°49′、东经119°02′),该村位于镇驻地南1公里处,全村现有290户,拥有人口1041人,耕地面积2323亩,以农为主,经济作物有大棚甜瓜、优质苹果、黄金梨、桃、枣、芦笋、山药等,养殖业主要以养鸡、养牛为主,有传统制鬃、建筑、面粉加工、商品流通等多家业户,人均收入5947元。 历史沿革据考,该村建于明朝。据张氏家谱载:“张氏一族,明初由北直隶昌黎县迁潍县河南村,明正统年间,由河南村迁此定居。”当时,因在“双佛寺”前面立村,故取村名为双佛寺。清初因村前挖了一条大水沟(后成为大于河),便改村名为后沟。 广东澄海区隆都镇下辖村地理位置后沟村广东省澄海区隆都镇距店市3公里。下辖后沟、东沟2个经联社,村南面为韩江支流南溪,相传宋末始有村落,因村前有一横沟与邻村相隔,本村居后,故称后沟。 后沟村是潮汕共产党早期革命根据地之一。1927年迎接南昌起义军进汕筹备会在村中丽泽斋召开,1928年中国共产党潮澄饶中心县委驻该村丽泽斋。 全村人口 4300人,占占地面积约2.7平方公里,耕地1000多亩,是以农为主的纯农乡村。多种植水稻、玉米、荔枝、蕃石榴等,是隆都镇名优水果的主要产地之一。砖瓦业是该村传统工艺。 著名侨乡后沟村是著名侨乡,华侨多旅居泰国,侨胞许金监光先生被授予“澄海市荣誉市民称号”。改革开放后,在海外侨胞大力支持下,村中基础设施建设迅猛发展,镇道隆南路从安澄公路贯穿本村宫前路、村前路,交通十分便利。还建有华侨学校、华侨自来水厂各l座,水、电、通信等设施配套完善。村容村貌清洁、卫生,社会治安稳定。 发展思路“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工贸齐发展,村民同富裕”是后沟村委会的发展思路。在确保农业稳步发展的同时,规划出隆南路旁作为工业小区。制订出一系列优惠、服务措施,积极招商引资,致力为投资者营造一个良好投资环境。 河南孟津县送庄镇下辖村历史沿革后沟村来源古圪村,古村位于今送耀公路入洛常路口处,有古村旁的圪 头庙为证。此庙在解放前拆回在后沟村中盖为学校。古村在官道旁,据徐氏家谱记载,因红胡子造反,为避战乱,村民才迁往古村西二里许沟边僻静之处的看庄稼窑内,依沟势住下。因在沟边,又位于耀店后,故曰后沟村。人们在此繁衍生息,艰难度日,约400余年。有民谣流传:居住在沟边,房子没几间,多是破窑洞,出门如登山。要遇阴雨天,人心更不安,老怕窑灌水,灌水全算完。就那村民还极有风趣地说这是:冬暖夏凉神仙洞,遮风避雨安乐窝。解放后人们盼望离开沟边,迁往安全舒适之地。 人民生活在1972年,因党的政策英明,人们生活水平如芝麻开花节节高,才如愿以偿,搬到今街道宽阔,地势平坦,安然舒适的藏龙卧虎之地--后沟新村。村中现8个村民组,774口人,耕地800余亩。人们安居乐业,建造着新的家园。 甘肃天水市秦城区下辖村村结构:分为上庄和下庄,上庄位于山顶,俗称山顶.代表人物有王文虎.卢伟等人.下庄位于河附近.代表人物有胡兵兵.王刚刚等人. 生活习俗:村民正月十五与新年都有去庙上香习俗.由其是春节.早晨4点钟抢头香是一种竞赛. 饮食习惯:后沟村的散饭.细面.江水饭已成为独一无二的美食.在外地打工的人们,总会回想起家乡的散饭. 旅游景地:大路背后.河呗里.风场子. 村领导人:王文虎 书记:卢伟 云南会泽县迤车镇下辖村村情概况后沟村隶属于迤车镇索桥村委会,属于坝区。位于镇东边,距离村委会3.00公里,距离镇政府2.50公里,国土面积1.38平方公里,海拔1,750.00米,年平均气温14.50 ℃,年降水量780.00毫米,适宜种植水稻、玉米等农作物。有耕地490.95亩,其中人均耕地0.88亩;有林地349.93亩。全村辖后沟、山头2个村民小组,有农户138户,有乡村人口557人,其中农业人口557人,劳动力342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320人。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20.5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1,250.00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 农村经济该村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20.57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50.21万元,占总收入的38.08%;畜牧业收入39.75万元,占总收入的30.14%(其中,年内出栏肉猪412头,肉牛16头,肉羊17头);第二、三产业收入30.61万元,占总收入的23.21%;工资性收入11.30万元,占总收入的8.57%。农民人均纯收入1,250.00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养殖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11.30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55人(占劳动力的9.87%),在省内务工46人,没有人到省外务工。 基础设施该村截止2006年底,已实现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五通。全村有138户还存在饮水困难占农户总数的100%)。有138户通电,占农户总数的100%;拥有电视机农户77户,占农户总数的58.8%;全村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30户,占总数的21.74%)。 该村已修通到乡镇道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未硬化;该村距离最近的车站2.50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2.50公里。全村没有汽车、拖拉机等大型机动车,拥有摩托车2辆。 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1户;装有太阳能农户1户;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220.93亩,有效灌溉率为45%,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220.93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40 亩。 该村到2006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1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2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135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云南宣威市来宾镇下辖村村情概况后沟村隶属于来宾镇虎头行政村,属于半山区。距离村委会1.5 公里,距离镇4公里。国土面积.77亩,海拔2000米,年平均气温12 ℃,年降水量1100毫米,适宜种植玉米水稻等农作物。有耕地694亩,其中人均耕地1.62亩;有林地0亩。全村辖0个村民小组,有农户144户,有乡村人口469人,其中农业人口454人,劳动力302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27人。2009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36.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4125.9 元。该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养为主。 农村经济该村去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36.3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91.8万元;畜牧业收入72.9万元(其中,年内出栏肉猪967头,肉牛9头,肉羊15头);第二、三产业收入41.9万元;工资性收入29.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05元,农民收入以种养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12.8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79人,在省内务工41人,到省外务工38人。 基础设施该村已实现通电、路、电视、电话四通,无路灯。全村有0户通自来水,有4户饮用井水,有108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有108户通电,有99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99户;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48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38户。 该村进村道路为土路;村内主干道均为硬化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码头)4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4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6辆,拖拉机 0辆,摩托车9辆。 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98户;装有太阳能农户5户;建有小水窖0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98户。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98亩。 该村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27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38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43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还有0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