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后岗三叠层 |
释义 | 中国考古学史上著名的“后岗三叠层”,即仰韶文化层、龙山文化层、商文化层由下而上的三层堆积,从地层上证明了中国的历史由史前到历史时期是一脉相承的。由留学归国的梁思永(梁启超次子)于1931年发掘安阳高楼庄后岗时发现。 1930年,在美国哈佛大学专攻考古学并获得硕士学位的梁思永学成归国。同年秋,先后主持和参加发掘了黑龙江昂昂溪、山东城子崖和殷墟的发掘。1931年春与秋,梁思永先后主持了安阳后岗遗址的两发掘[1]。第一次发掘共开探沟25个,发掘面积216平方米;发现有白灰面房址、陶器、石器和骨器等。第二次开探坑20个,发掘面积385平方米,除发现有白灰面房址外,还发现了一段长70米的夯土围墙。与以前发掘的最重要的区别是,发掘与遗物统计均依土质土色区分的文化层为单位进行,并依据遗物的特征,将各文化层合并为3个大的文化层,即上层的小屯文化(商文化)、中层的龙山文化和下层的仰韶文化层[2]。这就是中国考古学史上著名的“三叠层”。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