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后出塞·男儿生世间
释义

此诗是《后出塞》第一首,这首诗写士兵怀着建功立业的壮志应募入伍,亲友送别,以壮远行。诗歌描述了少年意气风发,希望通过军旅施展报复的雄心壮志,以及出征前的备装壮行情况;作者用的是欢快的气氛,显示开元初年民众对于唐玄宗的靖边安民政策的支持,在必要的边防情况下,此时与边境的少数民族大多都有和平协议,政治也比较清明,故普通百姓中的年轻人都希望通过军旅来改善政治地位,施展报复。当时读书科举虽已实行,但书绝非大多数平民百姓能读得起的,所以军旅依然是一种最直接、实用的途径。

作品名称:《后出塞·男儿生世间》

创作年代:唐代

作品出处:《杜工部集》

文学体裁:五言古诗

作者:杜甫

作品原文

后出塞

男儿生世间,及壮当封侯。

战伐有功业,焉能守旧丘。

召募赴蓟门,军动不可留。

千金买马鞭,百金装刀头。

闾里送我行,灼萦档乐堋?

斑白居上列,酒酣进庶羞。

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

作品注释

⑴丘:有版本为“邱”。

⑵蓟(jì):地名,今在北京西南。

⑶马鞭:有版本为“马鞍”。

⑷闾(lǘ)里:乡亲,街坊。

⑸庶(shù)羞:美味佳肴。

作品简析

《晋书·乐志》载汉乐府有《出塞》《入塞》曲,李延年作,是一种以边塞战斗生活为题材的军歌。杜甫作《出塞》曲有多首,先写的九首称为《前出塞》,后写的五首称为《后出塞》。杜甫的前后《出塞》曲,并非军歌,而是借古题写时事,意在讽刺当时进行的不义战争。《后出塞》五首写的从唐玄宗开元(713-741)初年,到唐玄宗天宝(742-756)末年间几十年的历史纵向历史变迁,通过一个军人的一生反映出来。

作者简介

杜甫

(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天宝中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后弃官西行,入蜀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拾遗、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三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他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他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大李杜”。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传世。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6: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