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喉咳 |
释义 | 喉咳是指因外邪侵袭、脏腑亏虚或脏腑失调、痰凝气滞及异气刺激咽喉所致的以突然和反复发作的咽喉干痒、咳嗽痰少为主要临床表现之咽喉疾病。病程短者可数星期,长则可达数月。西医学中的急慢咽炎、喉炎等咽喉疾病,一旦以咳嗽为主要症状,排除下呼吸道疾病均可参考本篇论治。 疾病名称喉咳 疾病简介喉咳多由咽喉疾病治未愈,迁延而来。该病名首见于《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GB),《干氏耳鼻咽喉口腔科学》所载之“喉源性咳嗽”与此相同。《诸病源候论?卷十四》谓:“肺主气,候皮毛……因乘取凉,冷气卒伤于肺,即发成咳……其状咳而少泡沫。”寒邪入里,余邪未清,郁久而咳。《证治汇补?8卷杂病?咳嗽门》谓“外感风寒, 概应温散, 不知久则传里, 变为郁咳” 与《医碥?咳嗽》云 “木火刑金而肺叶干皱则痒,痒则咳,此不必有痰,故名干咳”等与本症相类似。 病因病机喉咳的发生, 常因外邪侵袭,禀质特异,卫表不固,脏腑虚损,或脏腑功能失调,咽喉失于濡养而致,气候、饮食、情志等因素亦可诱发。 1.风邪犯肺,咽喉不利 风为六淫之首、“百病之长”,喉咳以风为先导。《素问?太阳阳明论篇》曰:“伤于风者, 上先受之。”肺为华盖, 而咽喉又在肺之上端, 故外邪最易侵犯。若风邪外袭,邪壅肺系,肺气闭郁,肺失宣肃, 邪聚咽喉,咽喉不利,发为喉咳。《诸病源候论?卷十三》:“肺主于气,邪乘于肺,则肺胀,胀则肺管不利,不利则气道涩,故气上喘逆。” 2.脾虚失运,痰凝咽喉 脾气虚弱,运化无力,水湿停聚,聚湿为痰,痰浊停凝咽喉,加之脾胃虚弱,化生不足,咽喉失养,无力驱痰,痰聚咽喉,不得散泄,发为喉咳。 3.阴虚火旺,上灼咽喉 素体阴虚,或久病失治,或过用辛燥,或房劳过度,肺肾之阴不足,咽喉失于滋养,加之阴虚,虚火上炎,熏灼咽喉,咽喉干燥不适,发为喉咳。《诸病源候论?卷三》:“虚劳而咳嗽者,脏腑气衰,邪伤于肺故也。”《类经?卷十六》云:“水涸金枯则肺苦于燥,肺燥则痒,痒则咳不能已也。” 4.禀质特异,卫表不固 素属禀赋特异之躯,化学异气,虚邪贼风易从口鼻外袭。邪毒交结于血分,循经上犯咽喉,发为喉咳。 诊断要点1.病史 多有喉痹或外感史, 或喜食辛辣、烟酒,及生活和工作环境中存在致敏因素。 2.临床表现: 以干咳无痰或少痰,突然和反复之咽痒咳嗽, 或如异物阻塞,甚者咳而作呕为主要特征。 3.局部检查 咽部黏膜检查无异常。或可见咽部或喉部黏膜轻度肿胀,微红。 4.其他 喉镜检查、胸片等检查以排处其他疾病。 诊断依据1、男性患者多见。病程较长,反复不愈。 2、咽喉时痒,痒甚则咳,多呈陈发性,咳而无痰或少痰,或有轻度声嘶。 3、检查可见咽喉粘膜暗红稍肿,干燥不润,局部淋巴滤泡往往增生。 4、血常规、血沉、胸片、气管支气管镜检查、胸部CT扫描均无异常发现。 鉴别诊断内科咳嗽 辨证论治辨治思路:本病以“疏风散邪,清咽利喉”为基本治法大法或可辅以润燥止咳,补肺益气。 内治法1.风邪犯肺,咽喉不利 临床表现:咽痒、干咳,痰少不易咯出,咽部异物感,稍遇风凉则咽痒甚,痒即作咳,咽痒则咳剧,多呈阵发性,咳甚则声嘶。可兼有发热恶风,口干欲饮,尿黄便干或恶寒肢冷,鼻塞清涕,咯痰稀量少,重者音哑。舌质红或淡红,舌苔薄黄或薄白润或苔白,脉浮数或浮紧。 证候分析:咽喉为气息出入之门,肺系之首冲,风邪犯肺,先及咽喉,风寒外袭,肺气闭郁,咽喉不利,则咽痒、鼻塞清涕;寒邪郁肺,气不布津,凝聚为痰,故咯痰稀量少;风热犯肺,肺失清肃而咽痒、咳嗽,肺热伤津则见口干思饮,尿黄便干。 治法:疏风散邪,利咽止咳 方药:止嗽散加减。方中荆芥疏风解表;桔梗、白前升降肺气;紫苑、百部润肺止嗽;桔梗、甘草、陈皮宣肺化痰利咽,适用于外感咳嗽迁延不愈,表邪未净,或愈而复发者。风寒者宜疏风散寒,开喉利咽、止咳,以三拗汤加减,表邪未净,或愈而复发。 风热者宜疏风清热,清喉利咽、止咳, 2.脾虚失运,痰凝咽喉 临床表现:咽痒,咳嗽频频,痰黏白而量多,咳声短促,嗽而气急,上气不足,反复发作,劳则加重。伴见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面色晦滞,纳呆便溏,胸闷脘痞等。舌淡胖有齿印、苔白或腻,脉细弱。 证候分析:脾气虚弱,不能化津,聚而生痰,渍于咽喉,痰性黏滞故导致咽中异物感,喉痒不舒;痰阻气机,故见咽痒即作咳,咳声短促;上气不足,嗽而气急,痰涎量多,质黏色白;脾运不健故食甘甜肥腻物品反而助湿生痰,湿痰中阻则胸闷脘痞;脾气虚弱咽喉失养,驱痰无力,则发复发作,遇劳加重。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面色晦滞,纳呆便溏,舌淡胖有齿印、苔白或腻,脉细弱均为脾虚痰浊之征。 治法:健脾化痰,利咽止咳。 方药:六君子汤加减。方中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半夏、陈皮理气化痰。咽痒者加防风、僵蚕、地龙等祛风止痒药,气虚重者加黄芪、淮山等药。 3.阴虚火旺,上灼咽喉 临床表现:咽痒不适,咳嗽频频,痰少黏稠,不易咯出,或“吭喀”清嗓不止,咽部干燥,灼热疼痛。少气懒言,形体消瘦,五心烦热,潮红盗汗,唇红颧赤,耳鸣耳聋,腰膝酸软,声音嘶哑。舌红或微红、苔薄少津或苔少,脉细或细弱或细数。 证候分析:肺肾阴亏虚者可见咽干、咽痒、灼热疼痛、干咳少痰或痰黏不易咯出,“吭喀”清嗓不止,咳嗽日久缠绵不愈,阴亏虚者可见相火浮越,燥津灼液则咽干即咳,咽微痛, 灼热感,口鼻干燥,形体消瘦,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少气懒言;虚火灼津为痰故痰少;阴虚津液不能濡养上承,故声音嘶哑,咽干微痛;肾阴虚耗,肾脏失养,肾失纳固则咳声短促, 以夜间为甚, 腰酸腿软,神疲消瘦, 面部潮红;舌红或微红、苔少,脉细弱为阴虚火旺之征。 治法:滋阴降火,润喉止咳。 方药:百合固金汤合贝母瓜蒌散加减。若腰膝酸软、唇红颧赤者可酌加入枸杞子、制首乌、女贞子、黄精等药;若患者咳而遗溺,可入狗脊、续断等补肾药。或可辅以杏仁、桔梗、川贝母等药。 4.禀质特异 卫表不固, 临床表现:咽痒不适,咳嗽痰黏,稍遇风冷或化学异气则咳嗽加剧,气促痰鸣,或畏风肢冷,或咳嗽频频,痰涎清稀量多。肌肤灼痒。舌淡,苔薄白,脉弱。 证候分析:禀质特异,或卫表不固,肌腠不密,化学异气或虚邪贼风侵袭,邪毒入血,交结血分,凝聚肺系,正邪相争,则咽痒不适,咳嗽频频,肺气上逆,失其清肃则气促痰鸣,肺主皮毛,肺为邪壅,则肌肤灼痒。 治法:益气固表,祛风止咳。 方药:玉屏风散合桂枝汤加减。配合应用蝉蜕、荆芥、金沸草、墨旱莲、紫草等脱敏驱风之品,咳甚者可加用五味子、乌梅、柯子肉等收敛止咳之品;肺气虚甚者可加用党参、淮山等;肾气虚甚者可加用补骨脂、磁石、蛤蚧、核桃仁等。 外治法1.含漱法 用有疏风解毒、行气化痰、利咽止咳之功的中药煎水含漱。 2.雾化吸入法 超声雾化吸入选择疏风散邪、利咽止咳药。 3.吹药法 咽喉部吹药用冰硼散。 针灸治疗1.体针 选用相应的腧穴治疗,每次主穴、配穴可各选2~3穴,根据病情可用补法或泻法,每日1次,5~10次为1疗程。 主穴: 合谷、列缺、照海、肺俞、太渊、太溪、经渠。 配穴: 足三里、大椎、曲池、外关、尺泽、丰隆、脾俞、风门、天突、定喘等为配穴。 2.耳针 可选咽喉、肺、肝、气管、神门。针双侧,用中等刺激,留针10~20分钟。或埋针,或可用王不留行籽,或六神丸,两耳交替使用贴压法,隔日1次,5~10次为1疗程。 3.灸法 主要用于体质虚寒者或正气虚较甚者,可选大椎、合谷、足三里、三阴交、气海、关元、肺俞、肾俞等穴,悬灸或隔姜灸,每次2~3穴,每穴20分钟,10次为1疗程。 4.穴位按摩或穴位注射 大椎、风门、肺俞、天突、膻中。每次取2~4穴。 5.拔罐 肺俞、膈俞、风门、膏肓。每日1次,留罐15分钟。一般10次为一个疗程。 预防调护(1)戒烟酒、辛辣肥甘厚味及海腥食物。 (2)避免接触刺激性、敏感性气体。 (3)忌滥用甜味的糖浆制剂。 (4)发作期少说话。 预后转归本病一般预后好,但病程较长,可反复发作。 古代文献摘录《景岳全书 咳嗽》云:“肺苦于燥,肺燥则痒,痒则咳不能已也。” 《证治汇补8卷杂病 咳嗽门》云:“外感风寒,疏散之外,率不可破,殊不知久则传变,变为郁咳。” 《医碥 咳嗽》云:“木火刑金而肺叶干皱则痒,痒则咳,此不必有痰,故名干咳。” 现代文献索引(1)干祖望.干氏耳鼻咽喉口腔科学.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2)干祖望.干祖望经验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3) 易思,刘南.喉喉源性咳嗽中医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新中医,2003,35(9):65~66 (4)张勉.喉喉源性咳嗽中医证候分型的探讨.河北中医,2006,28(2):114~115 (5)张勉,黄卓燕,刘景,等.450例喉源性咳嗽的证候分型.新中医,2007,39(11):34~35 相关疾病慢性变应性咽炎 即慢性过敏性咽炎,是指由免疫应答引起的发生于咽部黏膜的I型变态反应性病变。可单独存在,也可作为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的一部分。另有临床观察及研究证实某些感染性咽炎患者和有明确接触有害物质刺激所患咽炎患者表现出与变态反应性咽炎相同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所见(如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血清总IgE增高等)。 其治疗西医学多认为该病是一种免疫介导的疾病,临床上的主要治疗原则为:①避免接触变应原及各种理化因素强刺激。②应用抗组胺药、肥大细胞膜稳定剂、抗胆碱药治疗。③局部或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④免疫调节剂治疗。西医治疗短期疗效确切,但是长期应用激素有较大的副作用,且长期随访疗效不满意。因此西医治疗本病有一定的局限性,成为临床上常见的顽症。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