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喉菌 |
释义 | 喉菌是指由于火毒、痰浊、瘀热困结喉部,所致的以声嘶、喉部形成如菌样肿块为主要特征的恶性喉病,临床常伴有喉内异物感或疼痛、咯痰带血、口气恶臭、颈部恶核、吞咽梗阻等症状。本病属邪实正虚,常因肿物发展,堵塞声门,引起喉风等而危及生命,或因晚期气血津液衰败而死亡。西医学的喉癌、喉咽恶性肿瘤等可参考本篇进行辨证施治。 清代始有喉菌病名及论述,如《咽喉脉症通论?喉菌第十七》说:“此症因食高粱炙煿厚味过多,热毒积于心脾二经,上蒸于喉,结成如菌。”《喉科指掌?卷六》说:“生于喉内如菌样,故名喉菌。”由于历史条件所限,这些医著中所指的喉菌,其部位在咽,实际上系指咽部的恶性肿瘤。 【病因病机】喉菌是由喉部气血痰浊火毒凝结而成,与邪毒外犯、情志不遂、饮食所伤、不良嗜好及年老体虚等因素有关。 1.肺胃热盛,火毒困结 长期过食辛辣炙煿或肺经素有郁热,复感邪毒;或老年元气虚弱,肾精亏损,又为邪毒所犯,内外邪毒蕴结肺胃,循经上壅咽喉,渐渐积聚而成癌肿。 2.肝气郁结,气血凝聚 情志不遂,悲怒伤肝,肝伤则疏泄失常,气机失宣;肝藏血,肝气失调,则气血滞留;或肝木乘脾则脾失健运,湿聚成痰,以致气血痰浊交结成块。若郁久化火,火毒结聚,灼伤肌膜脉络,则致肿块溃破腐烂。 3.脾失健运,痰浊结聚 长期过食发霉腐败有毒物品,脾胃受伤,运化失健,水湿内停,痰浊内生,阻滞脉络,久则气血凝聚,痰浊困结,积结而成肿块。 喉菌后期,患者气血渐衰,如树木失于荣华,枝枯皮焦,最后元气耗尽而死亡。 【诊断要点】1.病史 多有嗜烟酒或不洁气体吸入史、长期咽喉不适、反复咽痛或声嘶病史。 2.临床表现 主要为声嘶,甚至失声,可伴咽喉异物感或疼痛、咳痰带血、口气恶臭、吞咽困难等,晚期可出现呼吸困难致喉阻塞及恶病质等危重症。 3.局部检查 喉部声带、喉室、披裂、会厌、梨状窝等处可见结节状或菜花样肿物(彩图18),或表面溃烂,有污秽分泌物附着,常致声门狭窄。晚期则声带固定,喉摩擦音消失,颈部或有恶核。 4.其他检查 喉镜、CT及MRI等检查可显示肿瘤大小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有助于本病诊断。病理检查可确诊。 【鉴别诊断】本病当与喉瘤、喉癣等鉴别,喉瘤多发生于青少年儿童,以声嘶为主要临床症状,喉癣患者多伴有肺痨病史,且以声嘶、咽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通过病理活检可以明确诊断。 【辨证论治】辨治思路:喉菌病者,属邪实正虚之证,应以“祛瘀化痰、解毒散结、健脾益气、补血培元”为治疗之大法。 一、内治法 1.肺胃热盛,火毒困结 临床表现:咽喉疼痛,声嘶,或喉部有异物堵塞感。咽喉肌膜色红,喉部肿块如菜花状,表面有污秽腐物,颈部或有恶核。可兼有咳嗽痰稠或痰中带血,心烦失眠,口臭口苦,咽干,大便秘结,小便赤少。舌红或绛,舌苔黄或黄腻,脉弦滑数。 证候分析:由于肺胃积热,邪毒困结,日久化热化火,上攻积聚于喉部而成本病。肿块阻塞于喉部,故见喉部有异物堵塞感;若肿块阻于声门,妨碍发音,则声嘶;肺胃热盛,火毒上攻咽喉,可见咽喉肌膜色红,咽喉疼痛;火毒内困,灼津成痰,痰热互结,故见咳嗽痰稠或痰中带血;热盛肉腐,故见肿物溃烂,表面有污秽腐物;热盛伤津,则口苦咽干、小便赤少;热结胃腑,则见口臭,大便秘结;舌红或绛,脉弦滑数为肺胃热盛之征。 治法:泻火解毒,消肿散结。 方药:柴胡清肝汤加减。方中黄芩、栀子、连翘清热解毒;柴胡、当归、川芎、赤芍、生地疏肝凉血养血;防风、牛蒡子清散邪热;花粉、甘草清热养阴生津。若声音嘶哑者,可选加诃子、僵蚕、木蝴蝶、射干等;火毒盛极者,宜加入山豆根,七叶一枝花、地胆头,以加强清热解毒泻火之效;大便秘结者加大黄、玄明粉以通便泻热 2.肝气郁结,气血凝聚 临床表现:咽喉异物感,咽喉疼痛,声嘶。喉部肿块表面不平,色暗红或有血丝缠绕,触之易出血,颈部或有恶核。可自觉烦热,口苦咽干,胸闷胁痛,气粗便秘。唇舌红或瘀点、紫斑,苔黄白厚或腻,脉弦细涩或弦缓。 证候分析:肝气郁结,疏泄失常,致气血凝滞,瘀阻脉络,故见肿块表面不平,色暗红或有血丝缠绕;肿块阻塞于喉部,故见喉部有异物堵塞感;若肿块阻于声门,妨碍发音,则声嘶;气滞血瘀,不通则痛,故咽喉疼痛;肝郁化火,则可见烦热,口苦咽干;肝郁气滞则胸胁胀闷刺痛;唇舌瘀点、紫斑,脉弦细涩或弦缓为肝郁气血凝结之征。 治法:行气活血,软坚散结。 方药:会厌逐瘀汤加减。方中柴胡、枳壳疏肝行气解郁;桃仁、红花、生地、当归、赤芍活血祛瘀;桔梗、甘草利咽化痰,散结开音。咽喉疼痛较甚者,宜酌加入蜈蚣、全蝎以解毒止痛;颈部肿块较巨大者,宜加入葵树子、水蛭末(冲服),以助破血逐瘀、攻坚散结;烦热、便秘者,宜酌加蒲公英、山豆根以清热降泄通便。 3.脾失健运,痰浊结聚 临床表现:声嘶,喉部不适及异物感,或有咽喉疼痛。喉部肿块色淡红,有分泌物附着,颈部或有恶核。可兼有咳嗽痰多,时见带血,或胸闷气促,身倦体重,胃纳差,大便溏。舌质淡暗或淡红,舌体胖或有齿印,舌苔白或黄腻,脉弦滑。 证候分析:长期过食辛辣炙煿及发霉腐败有毒物品,以致脾胃受伤,健运失职,聚湿成痰,积结成块,结于喉部,故有喉部异物不适感;若肿块阻于声门,妨碍发音,故声嘶;痰浊内生,阻滞脉络,故咳嗽有痰,痰中带血;痰浊结聚,故颈部或有恶核;脾失健运,水湿内停,可见胸闷气促,身倦体重,胃纳差,大便溏;舌质淡暗或淡红,舌体胖或有齿印,舌苔白或黄腻,脉弦滑为痰浊结聚之征。 治法:健脾益气,化痰散结。 方药:清气化痰丸加减。方中半夏、胆南星、瓜蒌仁、杏仁化痰散结;陈皮、枳实行气涤痰除痞;黄芩泻热解毒;茯苓健脾利湿。若脾虚纳差,宜加党参、鸡内金等健脾助运;若痰多,颈部恶核较大者,宜加山慈菇、浮海石、浙贝母等以散结消积。 二、外治法 1 吹药 可用有清热解毒、祛腐散结、生肌止痛作用的硇砂散、麝香散等药物粉末吹患处。 2.含漱 可用金银花、桔梗、甘草等煎水漱口,以解毒祛腐。 三、 针灸治疗 1.体针 主穴取肺俞、风池、天突、哑门;配穴取足三里、合谷;补泻兼施,每日1次,留针30分钟 2.耳针 耳穴取肺、大肠、肾上腺。 3.穴位按摩或穴位注射 取穴风池、哑门、合谷等,采用按、摩、擦、拿、摇等手法,能达到扶正固本、理气止痛的功效。 【预防与调护】(1)避免用声过度,注意咽喉保护。 (2)饮食宜清淡,节制烟酒,慎食辛热炙煿之品,忌食腐败发霉、有毒之物。 (3)争取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预后与转归】早期诊断,早期进行中西医综合治疗,一般预后尚可,但喉咽菌患者则预后较差。 【古代文献摘录】 《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一》:“瘤者,皮肉中忽肿起,……初梅李大,渐长大,不痛不痒,又不结强,言留结不散,谓之为瘤。” 《喉科秘集?卷上》:“壅痰气塞,喉菌不治。” 《咽喉脉症通论?喉菌第十七》:“此症因食高梁炙煿厚味过多,热毒积于心脾二经,上蒸於喉,结成如菌。” 《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四》:“一曰喉菌,状若浮萍,色紫,生喉旁。” 【现代文献索引】 (1)赵立民,曾桂凤,孙秀霞.辨证论治配合心理干预对中晚期喉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辽宁中医杂志,2006,33(8):913~914 (2)李原,张小伯.嗓音显微手术治疗早期声门癌的远期疗效观察.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6.6,41(6):443~446 (3)李勇,Arens C,Glanz H.接触性内镜在早期喉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05,13(5):265~267 (4)赵旭,李福才,李英慧.等.P53基因突变和STK15基因过度表达与喉癌发生的关系.中华肿瘤杂志,2005.3,27(3):134~137 【西医学中主要相关疾病认识】喉癌 是指原发于喉部的常见恶性肿瘤,以男性多见,多发生于50~70岁之间,东北地区发病率较高。以鳞状细胞癌为多。可由局部向周围扩展,或向区域性淋巴转移,也可转移至远处脏器。根据癌瘤起源的部位,分为声门上(包括会厌喉面及其尖部、杓会厌皱襞、喉室带与喉室),声带(包括声带及前联合)和声门下(占据声带以下部位,不包括声带底面)三个区域。喉癌首选手术治疗,可根据病情选择喉的部分或全喉切除术。放射治疗适合于单纯局限性声带癌及Ⅲ、Ⅳ期喉癌的术前或术后治疗,以及术后残灶或复发的治疗。可配合化学治疗与免疫综合疗法等,以缓解症状或提高生存率,延长患者生存期。 喉咽恶性肿瘤 原发于喉咽的恶性肿瘤较少见,根据发生部位,分梨状窝癌、环状软骨后区癌及喉咽后壁癌,梨状窝癌较多见。早期症状为喉咽部异物感,吞咽梗阻感。肿瘤增大,表面发生溃烂时,可引起吞咽疼痛,常伴有进行性吞咽困难、流涎及痰中带血,肿瘤累及喉腔,则引起声嘶、呼吸困难。喉咽恶性肿瘤极易发生颈淋巴结转移。可采取手术、放化疗、中药等综合治疗,预后较差。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