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红紫芳菲 |
释义 | 《古诗句》赏析《晚春》 唐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此乃《游城南十六首》之一,作于元和十一年。此时诗人已年近半百。 【注释】 不久归:将结束。 杨花:指柳絮 榆荚:亦称榆钱。榆未生叶时,先在枝间生荚,荚小,形如钱,荚老呈白色,随风飘落。 才思:才华和能力。 【翻译】 这是一首写晚春景物的诗。这时,百花盛开,万紫千红,它们像是知道春天不久就要归去,所以特别珍惜这美好的时光,各逞姿色,争芳斗艳,尽情舒展生命的机能。而那些全无才思的杨花榆荚,在春风中纷纷飘落,只晓得如雪花那样,毫无目的地漫天飞舞。 【赏析】 这里,似乎只是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晚春的繁丽景色,其实,它还寄寓着人们应该乘时而进,抓紧时机去创造有价值的东西这一层意思。但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榆荚杨花虽缺乏草木的“才思”,但不因此藏拙,而为晚春增添一景,虽然不美,但尽了努力,这种精神是值得赞扬了。 这是一首描绘暮春景色的七绝。乍看来,只是写百卉千花争奇斗艳的常景,但进一步品味便不难发现,诗写得工巧奇特,别开生面。诗人不写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却写草木留春而呈万紫千红的动人情景:花草树木探得春将归去的消息,便各自施展出浑身解数,吐艳争芳,色彩缤纷,繁花似锦,就连那本来乏色少香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而化作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诗人体物入微,发前人未得之秘,反一般诗人晚春迟暮之感,摹花草灿烂之情状,展晚春满目之风采。寥寥几笔,便给人以满眼风光、耳目一新的印象。 说这首诗平中翻新,颇富奇趣,还在于诗中拟人化手法的奇妙运用,糅人与花于一体。“草树”本属无情物,竟然能“知”能“解”还能“斗”,而且还有“才思”高下有无之分。想象之奇,实为诗中所罕见。末二句尤其耐人咀嚼,读者大可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毫无羁绊的大胆想象,使人思之无穷,味之不尽。 再细加揣摩,此诗熔景与理于一炉。可以透过景物描写领悟出其中的人生哲理:诗人通过“草树”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的其实是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面对晚春景象,诗人一反常见的惜春伤感之情,变被动感受为主观参与,情绪乐观向上,很有新意。你看,“杨花榆荚”不因“无才思”而藏拙,不畏“班门弄斧”之讥,为“晚春”添色。这就给人以启示:一个人“无才思”并不可怕,要紧的是珍惜光阴,不失时机,“春光”是不负“杨花榆荚”这样的有心人的。 钱钟联《集释》系此诗于元和十一年。注引朱彝尊《批韩诗》云:"此意作何解?然情景却是如此。"的确,仅就描写暮春景色而言,此诗可谓有情有趣,亦不落俗套。诗题又作《游城南晚春》,可知所写乃春游郊外所见。诗人全用拟人手法,不说人之惜春,而说草树亦知春将不久,因而百花争艳,各呈芳菲。凑热闹的还有朴素无华的杨花榆荚,像飞雪一般漫天遍野地飘舞。人言草木无情,诗偏说它们有知,或"斗"或"解",活泼有趣。这是此诗明白有趣之处。 然而"无才思"三字颇怪异,遂引起后人诸多猜测。或谓劝人勤学,不要像杨花那样白首无成;或谓隐喻人之无才,作不出好文章;或言有所讽喻;或言赞赏杨花虽无芳华,却有情趣和勇气。细审诗意,诗人当是赞赏杨花的。"无才思"应是故作顿挫的谐谑之笔。 此诗之寓意,见仁见智,不同的人生阅历和心绪会有不同的领悟。 【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还是一个语言巨匠。他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得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如“落井下石”、“动辄得咎”、“杂乱无章”等。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图书《红紫芳菲》基本信息·书名:红紫芳菲:诗词经典导读 ·作者:李元洛 ·出版社:华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年9月 ·ISBN:978-7-5057-2834-3 ·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语种:中文 ·读者对象:普通读者、诗词爱好者 揭示古典诗词魅力的奥妙 诗歌爱好者的一部枕边书 诗学与散文名家李元洛的扛鼎之作 余光中、洛夫、黄维梁、周笃文等海内外名家联合推荐 阅读、欣赏、创作诗词的秘籍 海外有叶嘉莹,国内有李元洛 内容简介今日之书林,不乏古典诗词欣赏的读物,本书蹊径独辟,生面别开,堪称木秀于林。其特色与优胜是: 可读性。作者诗评家与散文家一身二任,旁征博引,行文有学术品位,文采斐然,笔墨如散文小品,提供的是可令读者益智清心的一席精神盛宴。 包容性。重在欣赏历代古典诗词中的经典作品,旁及新诗与旧体诗词,展示的是一个汇通古今、视野开阔的参照系。 体系性。从诗的创作主体与创作实践着眼,分为“襟抱篇”、“构思篇”、“技巧篇”、“语言篇”、“风格篇”五个篇章,纲举目张,营建的是一个小中见大的诗宇宙。 广大青年学生、古典诗词爱好者乃至新旧体诗作者,本书可作囊中之宝、案上之珍、枕边之秘。 名家推荐李元洛原是著名的评论家。其所赠《应怜东渡少年时》绝句一首,我吟哦再三,盛情可感,不禁神驰潇湘。他家学有自,出身全国知名的北师大中文系,诗学邃深,古诗之博闻强记远胜于我。 ——台湾中山大学讲座教授 余光中 早已从海外友人处得悉你的大名,颇为心仪,没想到你成了我诗的知音,一位严谨的高水准的诠释者、评论家。谢谢你为我写的一系列评析文章,这是春秋史笔,能获得你的欣赏与批评,幸甚。但愿两岸出现更多像你这样有深度的评论家。 ——国际著名华语诗人 洛 夫 长沙才子李元洛的诗评驰名海内外。其著作旁征博引,内容丰富,精分细析,融会古今,贯通两岸。尤为难能可贵的是在剖情析采之际,用的是一支彩笔,文辞活泼优美,绝无刻板枯涩之弊。 ——香港中文大学前任教授 黄维梁 元洛的文章是第一等的创作,丰赡、华美、充满感情、新意。他是精深微妙的诗话传统的出色传承者与开拓者。他把读者带入一座诗艺的七宝楼台,令你为之陶醉、震撼、神观飞越。我要为这位心包天地、腹满珠玑、笔走龙蛇、韵铿金石的文化大散文的开拓者喝彩。 ——中华诗词学会创始人、文学教授 周笃文 作者简介李元洛,湖南长沙人。1937年生于河南洛阳。1960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诗评家,散文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为研究员,多所大学名誉教授与兼职教授,湖南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已出版《诗美学》等诗学著作10种,散文集《唐诗之旅》等10种。 本书目录自序:腹有诗书气自华 一等襟抱一等诗(襟抱篇) 人格美的光芒 江山也要文人捧 诗好官高能几人 壮游的典礼 笔墨林中大丈夫 晚潮中的巨浪 秋之颂 咏史诗的奇葩 登临览胜的时代悲歌 词家射雕手 “天下士”与“岳阳楼” 一脉相承“乐府诗” 一等襟抱一等诗 去留肝胆两昆仑 天机云锦用在我(构思篇) 接力的火炬 弹指之间去来今 变化多方的万花筒 “一分为二”的谜团 丈夫未可轻年少 锦上添花诗更美 诗中之龙的九级浪 风采独具的一枝 灵心圆映三江月 花的家族中的奇葩 欸乃一声山水绿 妙手与妙文 怀人念远的回旋曲 孤峰不与众山俦 小而弥香的米兰花 诗的车轮和羽翼 大时代与小悲欢 诗创作的春消息 不老的诗心 小李白的大创造 慷慨悲凉梦幻曲 日星耀彩 江海扬波 律诗的强弓与高手 鸳鸯绣出从教看(技巧篇) 初唐的基石 诗林里的珍奇 尽而不尽的余音 鹰隼出风尘 诗的袖珍独幕剧 笔花飞舞 多棱形的钻石 美轮美奂的殿堂 艺术的宝玉 面面生辉的光芒 诗与画的联姻 波翻浪涌的河流 不比不知道 看似寻常最奇崛 精光四射的笔墨 羽毛绚丽的比翼鸟 一帧明丽的水彩 诗教与诗艺 情景分写的望乡之曲 漩流与回风 诗的舞蹈 花枝的色泽与芬芳 仪态万方的美人 这不是文字游戏 闪亮的矿石 卧听银潢泻月声 旧词翻作新句 撒网与收网 诗的摇曳多姿 田园风情画 乐器中的七弦琴 久违的蛙唱 沉埋已久的珍珠 带刺的玫瑰 并蒂的莲花 浪花丛中摘一朵 诗海的明珠 秋波流转 变幻多姿的云彩 桥梁与翅膀 悲歌恨曲 美视与美听 三峡姊妹篇 清词丽句必为邻(语言篇) 诗中的“华彩” 诗的纪念碑 一盏清远的香茗 独钓中唐的满天风雪 人工与天籁 甘苦寸心知 未冷的诗句与时光 寻常景物口头语 活色生香 五彩缤纷的调色板 且将画笔为诗笔 号角与洪钟 用典的辩证法 百般红紫斗芳菲(风格篇) 早春的信息 褪却红衣学淡妆 明朗与含蓄 凿山通道的高手 雅与俗兼美 民歌的芬芳 一枝素馨花 言近旨远的变奏 交响曲的先声 秋花与落霞 宏大壮丽的交响曲 在乐则琴 在花则梅 杏花春雨江南 骏马秋风冀北 金钲与洞箫的合奏 后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