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红小车 |
释义 | 《红小车》为美国近代诗歌,作者威廉·卡洛斯·威廉斯。这首诗表达了这样的主题: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诗人选择了生活中的一个场景,简单描绘,用红、灰、白三色勾勒出了生活的美感、生活的诗意。 作品名称:红小车 作者姓名:威廉·卡洛斯·威廉斯 作品体裁:诗 创作年代:近代 作品国别:美国 诗词原文那么多东西 依仗 一辆红色 手推车 雨水淋得它 晶亮 旁边是一群 白鸡 鉴赏有人说,这是一位小诗人写的小诗。或许是的,当他的同辈人T.S.艾略特等人的一系列大诗作震撼西方世界,把生命,文明的本质问题藏入玄奥晦涩的象征,引起一代人的崇拜和无数学者穷读困解的时候,威廉·卡洛斯·威廉斯却在一个小镇上悄悄地行医,默默地写着些篇幅短小、题材平凡的小诗,自费印出后,那些才子学人们也不屑一顾。然而,后来的情况就不同了,这位小诗人一跃成为大诗人,20世纪40年代后期,T.S.艾略特与新批评的狂潮过后,人们在威廉斯的小诗中发现了真正的美国精神,威廉斯成了美国后现代主义诗歌的一代宗师,20世纪50-60年代在美国的声誉,明显压倒T.S.艾略特。除了几个文学博士头衔外,他还获得了美国全国图书奖,波林根奖、普力策奖和美国文学艺术院金质奖。现在他的许多诗已作为经典选人各种诗集,其中入选次数最多的当推这首《红小车》,小诗人的小诗,成为大诗人的大诗。历史并不是在开玩笑,《红小车》本身的艺术价值,足当此盛誉。诗写得好坏,不在乎长短,或说了些什么玄奥的哲理,最能证明诗的存在价值的,是它的美感力量。《红小车》的内容乍看上去那么微不足道,但诗人却在这平凡的日常生活小景中,发现了隽永的诗意。 《红小车》的起句突如其来,“那么多东西依仗”其中包含着赞叹,也有惊奇,相应唤起读者阅读心理上的惊异。然后,读者在初级阅读视野中,期待着诗歌公布惊叹的对象。紧接下去出现的“一辆红色手推车”突然使读者的惊异期待中断,大失所望,原来是一辆红小车,这是初级阅读过程中感觉经验的第一次起伏,由高到低,由强到弱的跌落。第三句“雨水淋得它晶亮”,直观意象很吸引人,雨水迷朦中的红色手推车,初显出的诗境恢复了阅读者的注意。待到下一句,“旁边是一群白鸡”,在红色、雨水迷朦的灰色中,又加上了几点亮白,诗味渐浓起来。阅读的感受经验从低落开始上升,而这首小诗也就在此收笔了。 一首诗的美感魅力只能生成于具体的阅读活动,只有进行接受分析,才能展示诗美所在。面对本文,读者的阅读活动首先是循着词、句、节逐步进行,一行一行,一节一节地读下去,是一种历时性的感觉活动,这一阅读阶段为初级阅读视野。在初级的过程性的阅读完毕后,审美感觉升华,阅读主体开始能动地活动,组织阅读获得的感觉材料,形成共时性的,类似画面的意境,这一阶段是中级阅读视野。接着对《红小车》的阅读,进入中级阅读视野,在想象中组织意境。或许这是初春好雨,将弥漫着春天的湿润气息的大街小巷洗得干净,一辆红色的手推车,装得满满当当,都是生活用品,雨水把车身淋得一新,亮晶晶的,车旁还有白色的鸡群。由简单的几个生活意象,加上红,灰、白三种色彩的调配,创造出的想象画面意趣盎然。平凡的生活中,有着无穷的诗意,每一细节、每一瞬间都是那么美,美是平凡的,就在人们身旁,关键要学会敏感。 阅读并没有在读者放下本文、在想象中复现了意境后就结束了,更多的阅读活动还在回味中进行。当诗的意境流连在读者的情感世界,久久不去时,读者逐渐进入了阅读经验的第三级视野,开始反思诗趣的隐含意义。这是个超本文的视野,往往具有更多的哲学美学因素。 《红小车》的意境透露出浓厚的生活情趣。美不是超世的虚构,它就是生活,或者说,没有什么比生活更美了。《红小车》的意境,使人们在反思中越发热爱这每日每时伴随着人的现实。生活就是最高的真理,最高的哲学。 从美学角度看,读者从《红小车》中发现了生活与美。现实使人们的感觉机械迟钝了,经验了生活却没有感受。威廉斯通过“陌生化”手段,将生活细节移置到诗中,于是,现实在诗意的光辉中显出其美的本质。俄国诗学家舍克洛夫斯基提出,美就是“陌生化”效果:现实中非常平凡的细节、场景,一旦置于艺术中,就陌生化了,人们才能发现它的真实与美。《红小车》用诗的意境昭示了普通生活中蕴含的美与真。 一首完美的诗,要求在阅读视野中全面实现上述三个阶段。只在初级阅读视野中实现的诗,不过是一堆破碎的感觉经验。停留在二级或中级阅读视野的诗,意境是平面的、封闭的,没有纵深和超越的意蕴,未免显得浅薄。而《红小车》在三级阅读视野中全面实现了它的潜在意义,可谓是一首完美的诗了。阅读经验证明,《红小车》是位大诗人写的大诗。它教人发现生活和生活中的美,引导人们去享受生活,而不是忍受。这一点使它在千里万里之外找到共鸣,从而获得永恒。 作者简介威廉·卡洛斯·威廉斯(William Carlos Williams,1883-1963),美国后现代主义诗歌的一代宗师。生于新泽西州,终笙在小镇上行医。20世纪50年代后诗名大振,在美国压倒T.S.艾略特。他主张诗写现实,运用民间语言。他的诗风自然清新,乡土味儿很浓。著名诗篇有《红小车》、《穷人》、《舞》,《年轻的家庭主妇》、《给一个穷苦的老妇人》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