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红塔区
释义

红塔区地处滇中腹地,位于北纬24°08′30″-24°32′18″、东经102°17′32″ -102°41′37"区间,东与江川县相连,东南与通海县毗邻,西南与峨山彝族自治县交界,北与晋宁县接壤。距省会昆明86公里,区内交通便利,213国道和1993年建成的与全国联网的昆玉铁路纵贯南北,形成云南省南北交通枢纽。在历史上,玉溪市红塔区被称为“省会屏藩”,是通往滇南和东南亚邻国的重要通道,无论在交通和贸易等方面,都处于重要地位。

中文名:红塔区

拼音:hong ta qu

所在地:滇中腹地

北纬:24°08′30″-24°32′18″

东经:102°17′32″ -102°41′37"

土地面积:1004平方千米

简介

区域概况红塔区平面形态呈北宽南窄不规则三角形状,区境四面环山,东有龙马山屏障,南有凤凰山拱卫,西有高鲁山雄峙,北有大黑山横亘。市区中心——州城,海拔1630米,境内最高点——高鲁山海拔2614米,最低点是红塔区与通海县交界处的曲江河滩海拔1502米。幅员周边长161千米,土地面积1004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48.6%。土壤酸碱性适中,有机质含量和熟化程度高,宜种性广。境内地层褶皱、断裂构造复杂,水系比较发育,玉溪大河(又名州大河)横贯其间,河流的主干和支干流总长达350多千米,河网密度为0.35,水资源年均总量为4.3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占29%,属珠江水系。境内自然资源丰富,有动物、植物1500多种。矿藏有铁矿、硅矿、煤等16个矿种,有大、中、小矿床28个,矿点11个。

红塔区为中亚热带半湿润冷冬高原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四季如春。2005年平均气温16.7℃,极端最高气温31.9℃(5月28日),极端最低气温0.5℃(3月5日)。全年日照时数为1947.5小时,日照率为44%。霜降从2004年11月27日始至2005年2月26日止,共93天;全年降雨170天,降水量814.3毫米。

历史沿革

红塔区历史悠久,开发较早。先秦时属古滇国地。汉武帝元丰二年(公元前109年)置益州郡俞元县。蜀汉时为建宁郡俞元县地,两晋时为晋宁郡俞元县地。隋时置宁州总管府西爨地。唐贞观年间置求州。玄宗时,云南为南诏控制。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南诏以澄江为河阳郡,郡下辖温富州。温富州的设置,使玉溪市红塔区在历史上开始成为州一级的行政单位。宋代大理国时为河阳郡休制部,元代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设新兴州,隶属澄江府,明清沿袭。辛亥革命后,1912年(民国元年)国民政府撤销了府、州两级建制,由省直接管辖县,新兴州的建制被撤销,改为新兴县,管辖范围与原来的新兴州相同。民国2年(公元1913年),因新兴县与广东肇庆的新兴县同名,又改名为玉溪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0年1月1日成立玉溪县人民政府。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1983年9月9日玉溪县改为玉溪市(县级),1998年3月15日,原县级玉溪市随玉溪地区改为地级玉溪市而改为红塔区。

人口和民族

2010年末,红塔区总人口495129人人。其中,汉族人口为415147人,占总人口的83.85%;各少数民族人口为79982人,占总人口的16.15 %。其中,彝族人口为49419人,占总人口的9.98%;回族人口为11096人,占总人口的2.24%;哈尼族人口为7486人,占总人口的1.51%;傣族人口为2652人,占总人口的0.54%;白族人口为4144人,占总人口的0.84%;苗族人口为928人,占总人口的0.19%。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了62140人,增长17.60%;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23945人,增长42.73%。

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2月底,红塔区管辖9街道办事处2民族乡:玉兴路街道、凤凰路街道、玉带路街道、北城街道、春和街道、李棋街道、大营街街道、研和街道、高仓街道、小石桥彝族乡、洛河彝族乡

邮编:653100。代码:530402。区号:0877。拼音:Hongta Qu。

经济概况

2009年经济

2009年,红塔区全区实现生产总值(现价)372.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去年增长13.8%。不含红塔集团实现生产总值129.7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1.0%。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0.0亿元,比去年增长4.7%;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9.45亿元,比去年增长7.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70.32亿元,同比增长13.8%,红塔区全区经济总量和规模跃上了370亿元大关,经济总量呈现不断增加和增幅稳步回升之势。

农业

2009年,红塔区各级党委、政府坚持实施“三农兴区”发展战略,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深入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全面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围绕农民增收,强基础,重民生,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加投入,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大力发展“烟、畜、花、药、菜、果”等优势产业,全面推进红塔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面貌的改观,红塔区全区农村经济保持稳步运行的良好态势。

2009年,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现价,下同)为152235万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5.0%。其中:农业产值完成59500万元,比上年增3.4%;林业产值完成2258万元,比上年增9.5%;牧业产值87914万元,比上年增6.0%;渔业产值1710万元,比上年减3.3%;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853万元,比上年增11.9%。农业商品产值126846万元,农业商品率83.3%,在上年基础上提高0.4 个百分点。

2009年末常用耕地面积为145078亩;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317019亩,比上年增加1704亩,增0.5%;全年粮食播种面积为146472亩,比上年减11942亩。其中:大春粮食播种面积为106190亩,增2600亩;小春粮食播种面积 40282亩,减14542亩。全年粮食单产500公斤,比上年减1公斤;粮食总产量9329.7万公斤,比上年减609.75万公斤,减7.7%。

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为170547亩,比上年增13646亩,增8.7%;烤烟播种植面积41512亩,比上年减12244亩,减22.8%;烤烟总产量666.25万公斤,比上年减80.29 万公斤,减10.8%;油料种植面积79357亩,产量为1306.49万公斤,分别比上年增50.0%和增32.7%。全年蔬菜种植面积 34921亩,比上年减974亩,减2.7%;蔬菜总产为5430.79万公斤,比上年减500.59万公斤,减8.4%;花卉种植面积 8539亩,比上年增37亩,增0.4%。

全年粮经作物种植比例由上年的50.2∶49.8调整为46.2∶53.8,经济作物比重比上年上升4个百分点。

红塔区全区烤烟(含出口备货)累计收购量639.09万公斤,完成计划的100%,收购金额为10315万元,比去年同期减914 万元,减8.1%,平均价格为16.14元/公斤,比去年增0.66 元/公斤,上等烟比例60.72%。

2010年经济

2010 年与 2005 年相 比,生产总值从 218.6 亿元增加到 431 亿元,增 97.2%,年 均增 14.4%,不含红塔集团从 70.9 亿元增加到 158.2 亿元, 增 1.2 倍, 年均增 14%; 工业总产值从 286.2 亿元增加到 676.6 亿元,增 1.4 倍,年均增 18.8%,不含红塔集团从 116.5 亿 元增加到 339.5 亿元,增 1.9 倍,年均增 23.8%;财政总收 入从 6.8 亿元增加到 20.5 亿元,增 2 倍,年均增 24.6%;地 方财政收入从 3.4 亿元增加到 10.5 亿元,增 2.1 倍,年均 增 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 28 亿元增加到 68.25 亿元, 增 1.4 倍,年均增 19.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 9551 元增加到 17335 元,增 81.5%,年均增 12.7%;农民家庭人 均纯收入从 4431 元增加到 7011 元,增 2580 元,增 58.2%, 年均增 9.6%,主要经济指标均突破历史最好水平。三次产业 比重为 5.1∶43.2∶51.7。人均 GDP 达 8.97 万元,居全省第 一,工业总产值居全省第二,被评为“云南省县域经济发展 十强县”,综合发展实力跻身全省前列。

2010年总产值累计完成 1174.2 亿元(不含红塔集团全区工业), “十 比 五”增 1.96 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累计完成 182 亿 元,比“十五”增 1.8 倍,增加值超 1 亿元的行业达 12 个, 工业经济总量占全市的 57%,获云南省十强工业县(区)称 号。钢铁产业占工业总产值(不含红塔集团)的 60%,产业 链不断向装备制造、铸管、薄板等方向延伸发展,产品附加 值大幅提高。卷烟配套产业巩固提升,累计实现产值 123.1 亿元。光电子、生物制药、太阳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 展。非公经济增加值累计完成 297.7 亿元。工业固定资产投 资累计完成 133.4 亿元,比“十五”增 73.4%。新增投资规 模 1000 万元以上工业项目 136 个。数控机床产业园、200 万 吨钒钛钢、蓝晶科技 1300 万片蓝宝石衬底基片扩建、太标 100 万套太阳能热水器、 活发水泥等重大工业项目顺利推进。 园区产业集聚功能和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投入 2.6 亿元 对 59 户污染隐患企业进行治理。淘汰落后产能 260.8 万吨, 顺利完成“十一五”单位 GDP 能耗下降 20%的目标,工业经 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五年来,我们全力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步伐,城乡消费市 场繁荣活跃,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大幅提升。累计实现增 加值 326.3 亿元,比“十五”增 89.1%。

工业

2005年各项经济体制改革进展顺利,国有、城镇集体企业改革攻坚取得明显成效,全区80户国有城镇集体企业列入改革改制。年末,累计完成改革改制77户,占96.25%。共调整职工身份7121人,新企业安置原企业职工3552人,自谋职业3431人,办理提前退休394人,内部退养607人;按政策解决遗属供养269人、精简下放272人的生活问题;解决因公伤残154人及特殊病患者81人的医疗补助费用问题。支付改革成本46708万元。改革企业顺利通过了市政府的考核验收。国有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稳步推进,11户国有粮食流通企业全部完成改革改制任务。供销社改革进一步深化,在服务“三农”做好农村生产生活资料供应方面发挥了主渠道作用。工业生产保持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年末,有全部工业企业2798个,其中:国有工业企业8个,集体工业企业70个,股份合作企业4个,股份制工业企业478个,外商和港澳台投资工业企业12个,个体工业企业1820个,其他企业406个。全区全部工业总产值完成(现价,下同)286.2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1.9%。其中:不含红塔集团工业完成总产值116.54亿元,比上年增长25.9%。在国有(不含红塔集团)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中(限额以上,下同),完成工业产值104.57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其中:国有工业完成28.16亿元,比上年增长102.1%;集体工业完成8.08亿元,比上年减11.6%;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12.96亿元,比上年减7.1%;股份制工业完成50.74亿元,比上年增长25.1%;其他工业完成4.63亿元,比上年增长17.8%。

乡镇企业

 乡镇企业进一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年内有12户企业进行了产权转让,到2004年底,全区乡镇企业改革改制企业累计达612户。改制形式为:甄别摘帽248户、产权转让193户、有限责任公司51户、风险抵押承包46户、兼并40户、股份合作制29户、民有民营3户、租赁2户。其中涉及产权制度改革企业564户,占改革改制企业总数的92.2%。在改革改制企业中,累计有168户企业办理了营业执照变更手续,112户企业办理了土地证,86户企业办理了房产证。年末,乡镇企业坚持工业强区战略,抓投入增后劲,促发展,注重科技兴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认真抓改革增活力,抓管理增效益,重科技上档次。克服了电力供需不平衡、融资困难、原材料涨价、运输矛盾突出、成本增加等困难,继续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全年乡镇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76.23亿元,比上年增长19.1%;总产值(现价)148.13亿元,增长20.1%;实现利税总额9.55亿元,增长12.6%。大营街镇、北城镇、玉兴路街道办事处乡镇企业营业收入均超过20亿元,最高的大营街镇达33.65亿元;营业收入上亿元村(居)委会39个,比上年增加4个,最高的大营街居委会达18.87亿元;营业收入5 000万元以上企业44个,比上年增加14个,其中上亿元企业25个,比上年增加12个,最高的玉溪卷烟厂滤嘴棒分厂达38 840万元;上交税金100万元以上企业60个,比上年增加12个,其中500万元以上企业19个,比上年增加7个,最高的玉溪卷烟厂滤嘴棒分厂达2 710万元。截至年底,乡镇企业固定资产原值达到51.25亿元。

非公有制经济

以园区建设为突破,加大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力度。2004年,继续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精神,非公经济结构稳步调整,继续得到长足发展。年末,全区有个体和私营企业21 053户,其中:私营企业1 844户,个体户19 209户。从业人员73 375人,其中:私营企业从业人员31 696人,个体户从业人员41 679人。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35.58亿元,占生产总值的57.3%,非公经济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比上年提高3.9个百分点,成为全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

社会福利

社会福利救济事业的发展,保证了困难群众正常的生活和生产。2005年,救济人口6008人,给予粮食、化肥、衣物等救济折人民币61.5万元。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8726人。其中:城镇5218人,农村3508人。年内对“城低保”对象2739户,5218人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426万元;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3101户,3508人,发放农村最低保障金117万元。救济农村特困户5350人,优抚917人。

认真贯彻落实《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老龄工作以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为目标,以“面向基层、面向老年人,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为宗旨。年内,全区办理“云南省高龄老人优待证”1700本,办理“红塔区老年人优待证”1517本,累计办理“云南省高龄老人优待证”20177本,办理“红塔区老年人优待证”29992本,有50169位老年人持证享受各级的优待服务。

年末,全区11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建立老龄工作委员会,区直机关单位建立老年协会组织31个(有会员2327人),村(居)委员会老年协会组织67个(有会员34300人),社区老年协会组织15个(会员6238人)。区、乡镇(街道)、村、组四级老龄工作组织网络健全。根据老年人的爱好、兴趣,就近就地开展了有益身心健康的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年末,有门球队17支,参加人数185人;地掷球队15支,参加人数168人;健身操(舞)队296支,参加人数6369人;其他体育锻炼点378个,参加人数9102人。有老年文艺队432支,参加人数6926人,演出732场,演出节目3331个。通过这些活动,丰富了老年人的体育、文化生活,展示老年人的精神风貌。红塔区老龄工作获“全国老年工作先进区”荣誉。

认真贯彻国务院颁布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做好农村“五保”供养,对354名“五保”老人落实兑现了供养补助,其中:在院供养117名,分散供养237名;有敬老院13所。年内,对239名农村特困老年人实行助养、助医。其中,省助养4人、助医2人,市助养9人、助医4人,区老龄委助养40人、助医30人,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助养150人。给每位老人一次性发助养金200元,助医卡200元。与太平洋人寿保险公司共同合作,截至年底,全区共办理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1056份,出险35人,赔付保险金额9567元。

交通

区内等级公路四通八达,道路质量不断提高。2005年全区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382.6千米,其中:国道46千米,省道55千米,县道143.1千米,乡村道路1112.5千米,专用道26千米。公路密度为138千米/百平方千米,市区及各乡镇道路全部实现了柏油(水泥)路面,全区442个自然村,已有440个通公路,两个通水路。

地方土特产

烤烟品质优良,被誉为“云烟之乡”。冬、早蔬菜蒜台、洋葱、花菜、蕃茄等运销全国。产抗浪鱼、大头鱼、金线鱼、荷元鲤鱼等珍稀鱼种。土特产有油卤腐、冬瓜蜜饯、芝麻片。玉溪水晶冬瓜蜜饯:为一种带汁蜜饯,外观晶莹透明,故名。若淋弃糖液,裹干白砂糖,则称冬瓜蜜饯。成品色泽洁白晶莹,通明透亮,入口脆嫩,咀嚼无渣,满口蜜汁,清凉爽口,甘甜芳香。若以红糖制作,则色呈琥珀,红润透明。已有200年生产历史。玉溪酒卤腐:成品外观鲜红油润,内呈杏黄色,入口细腻柔糯,咸辣适口,油味芳香。远在明清之际,玉溪、通海一带居民即善制卤腐,但皆为酒腌;30年代始以油代酒,食后有蛋黄香的回味。州城镇:油卤腐、冬瓜蜜饯。北城镇大营村:牛角小刀。北城镇梅园村:八角。春和镇水槽村:竹、木器具。大营街镇:青松、烤鸭、芝麻片。小石桥彝族乡:黄梨。

商业

2009年,随着红塔区全区城市化不断加快,居民收入不断提高,消费观念进一步更新,消费增长明显,消费层次不断提升,消费品市场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红塔区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04亿元,比上年增长20.5%,创下近年来新高。

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分销售地域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46.05亿元,比上年增长21%;农村零售额为6.99亿元,比上年增长17.6%。

分销售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45.74 亿元,比上年增长22%;餐饮业零售额6.5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其他行业零售额0.8亿元,比上年增长8.3%。

从经济成份看,公有制经济完成零售额9.92亿元,占零售额的18.7%,同比增长14.0%;非公有制经济完成零售额 43.12亿元,占零售额的81.3%,同比增长22.1%。

在商品零售总额中,十大类商品除书报杂志类和通讯器材类、日用品类下降外,其余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其中,文化办公用品类58.8%;中西药品类增长48.9%;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7.6%;家用电器类增长7.7%;服装鞋帽针织品类增长 7.5%;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5.2%;化妆品类增长3.1%;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1.5%;汽车零售额16.9亿元,增长45.3%。通讯器材类减14.4%;书报杂志类减12.2%;日用品类减7.8%。

市场物价略有回升。1-12月份,红塔区全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比去年同期上升1.1%。其中油脂下降27.7%,肉禽及制品下降11.3%;按类别看,八大类同比呈现“五升三降”的格局。八大类消费品价格1-12月累计涨幅情况分别为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2.5%;烟酒及用品类上涨3.9%;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3%;食品类价格上升2.9%;交通及通讯类上涨0.8%;衣着类下降3.6%;居住类下降2.9%;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下降0.5%。

旅游业

红塔区山清水秀,繁花似锦,风光旖旎。有大量的风景名胜、人文景观和文物古迹,是旅游胜地、度假佳境。旅游资源有胜地灵泉,绮丽龙池,峥嵘石城,神奇溶洞,幽静溪流,景点山清水秀,泉水澄澈,风光旖旎。主要公园、古迹有聂耳公园、荷花公园、东风公园、九龙池公园、万荷园、龙马溶洞、白龙潭、黑龙潭、玉泉寺、灵照寺、双林寺、借银寺等,和汇龙生态园、映月潭休闲文化中心,2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具有现代工业、生态农业观光价值的现代化大型烟草企业红塔(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云南第一村大营街。这些景观与邻县的高原湖泊抚仙湖、星云湖以及著名的通海秀山、华宁的象鼻温泉组成湖光山色和田园风光的特色生态旅游佳地。2005年,红塔区进一步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依托“五山一村”黄金旅游线,打造“红塔区工业旅游、大营街城郊休闲度假游、黄草坝民俗风情游”三大旅游精品,先后投入资金3500余万元改善旅游设施,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强化行业管理,狠抓春节、“五一”、“十一”黄金周等旅游旺季服务质量,实现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截至年末,全区有国内旅行社12个,高、中、低档宾馆、饭店、招待所等73家,总床位1万余张。其中:四星级酒店2家,二星级酒店11家。全年共接待游客184万人次,接待海外游客440人,比上年增长36.8%;实现旅游收入5.14亿元,比上年增101%;13家星级饭店平均床位出住率达53%,比上年上升9个百分点。

财政金融

2009年,红塔区认真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解放思想,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地方财政收支保持了良好增长态势,财政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财政运行质量进一步提升,圆满完成了全年预算收支任务,有力地促进了红塔区全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红塔区全区财政总收入突破15亿大关,达到15.43亿元,比上年增收1.08亿元,增长7.6%。其中上划中央“两税”收入完成5.20亿元,比上年减收278万元,下降0.5%。红塔区全区地方财政收入达到7.91亿元,比上年增收1.60亿元,增长25.4%。红塔区全区地方财政支出完成12.87亿元,比上年增加2.40 亿元,增长22.9%。

今年以来,红塔区金融机构贯彻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效果突出,金融信贷支持力度不断加大,货币信贷运行快速增长,为红塔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起到关键作用。据金融部门初步统计,1-12月末,红塔区全区人民币存款增量突破76.83 亿元;贷款增量突破55.07亿元。12月末,红塔区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达到417.88亿元,比年初增加76.83亿元,增长22.5%;储蓄存款余额152.51亿元,比年初增加24.59亿元,增长19.2%。企业存款快速增长,12月末,红塔区全区企业存款余额达到209.05亿元,比年初增加38.22亿元,增长22.4%。12月末,红塔区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19.33亿元,比年初增加55.07 亿元,增长33.5%。红塔区全区金融机构存贷比达到52.49%,同比上升4.2个百分点。

科技

科技工作围绕“科技兴区”发展战略,重点围绕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提高特色产业竞争力为目标,选择具有比较优势和区域特色的烟草配套、生物制药、花卉、新材料等重点产业,组织实施多项科技计划和合作,2005年有10个科技项目列入国家和省级科技专项计划,其中:国家火炬计划4项,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1项,国家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1项,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1项,省院省校科技合作项目1项,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技术创新)专项计划2项;争取上级科技补助经费300万元;9个产品被认定为省级新产品;8个项目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16个项目获区科技进步成果奖;66件专利申请被公开或公告授权。全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18户。

文化教育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基础教育不断加强。2009年,红塔区境内有学校114所,其中:高等院校2 所,中等专业学校3所,普通中学23所(完全中学 3 所,高级中学5所,初中15所),中等职业学校2所(成人中等专业学校1所、职业高中学校1所),私立学校 5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小学78所。在校学生93550人,比上年增 3.7%。其中:小学在校学生38346 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28058人(初中18275人,高中9783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5027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学生443人。红塔区全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 89.6%,实现了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红塔区全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99%;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99.6%,辍学率为0.34%。少数民族适龄儿童入学率99.99%;残疾儿童入学率99.99%。红塔区全区有专任教师4964人,比上年增6.6%。

认真落实“三免一补”政策,巩固提高“两基”成果。截至2009年底,红塔区全区共落实“三免一补”资金2477.49万元。其中:春季学期共投入寄宿制学生生活费及城市学生学杂费补助资金385.114万元,文具费补助 54.181万元,公用经费投入672.66万元,区级补助义务教育阶段学生41214人,补助资金280.5万元;秋季学期共投入寄宿制学生生活费补助资金293.712万元,城市学生杂费补助资金84.842万元,文具费补助54.181万元,学生公用经费投入652.3万元。“三免一补”政策为红塔区全区中小学生平等享有教育权利,推进红塔区全区教育事业均衡协调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文化工作坚持“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以打造聂耳文化品牌为主旋律,推进红塔区文化艺术的繁荣与发展,不断推进聂耳文化品牌的树立与提升,文艺创作和演出作品硕果累累。2009年,坚持文艺的“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许多优秀文学作品不断发表。文联驻会人员李琳创作的诗歌《长鸣不息的鹄沼海》、《题玉溪聂耳雕像》,歌词《聂耳故居小唱》入选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国魂颂·纪念聂耳诗歌集》,歌词《长鸣不息的鹄沼海》、《聂耳家乡美》、《聂耳故居小唱》入选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国魂颂·纪念聂耳歌曲选》;唐鸿燕创作的10件名言被收入中国文史出版社的《中国文史名言》;李琳作词的《进寨歌》、《请到我们彝山来》被收录于云南大学电子音像出版社《彝之韵》;唐鸿燕创作的10条格言被收编于《当代社会名流经典格言》。2009年末,有文艺表演团体3个,群众艺术馆2个,博物馆1个,文物管理所2个,公共图书馆2个,藏书71万册,其中:市图书馆藏书55万册;区图书馆藏书 16万册。乡镇文化站 11个,文化站藏书9.4万册。文化艺术单位全年创作、演出668场次,国内观众达40万人次,博物馆活动参观人数30.5 万人次。

人民广播、电视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紧紧围绕红塔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宣传报道红塔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特色和亮点,报道红塔区加大投资、推进项目建设、着力提升民生质量、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经验和成效,展示红塔区改革发展中的新业绩、新发展、新举措、新亮点,展示红塔区的良好形象和勃勃生机,讴歌时代典型和先进人物、红塔区全区道德模范先进典型,报道红塔区各条战线日新月异的新变化、新成就,突出红塔区建设生态城市的工作进展和成效,讴歌红塔区改革开放60周年取得的辉煌业绩,搞好党风廉政建设、禁毒防艾等工作的宣传报道。

2009年红塔区电视台1座,有线电视主干线总长826公里,有线电视用户53988户,电视人口覆盖率99.8%,数字电视用户达到2313户。

全年,红塔区电视台播共出新闻1300条,被省电视台采用新闻8条,被市电视台采用电视新闻(含新闻直通车)358条;《走进三乡》、《经济生活》栏目播出自办节目60期,被市电视台采用专栏节目4期;播出电视剧67部1935集,播出政府各类通告1635条(次),政府领导安全月电视讲话1期8次,播出交警、防艾等公益广告2338 条(次),H1N1流感、手足口病、伤寒病防治知识68条(次),拍摄制作专题片4部。2009年,红塔区电视台参评的《迷醉巍山小吃里》专题节目,《书香飘满农家院》社教节目,分别获得中国广播电视学会节目评比的一、三等奖;《红塔区在全省率先实现贫困人口应保尽保》、《玉溪市首家农机专业合作社正式运营》2条新闻节目,获得中国广播电视学会节目评比的三等奖;电视新闻《红塔区:生态农业从肥抓起》节目,电视专题片《走进红塔区“民族团结示范村”》,分别获得省广播电视学会节目评比的一、三等奖。

体育卫生

卫生事业加快发展。2009年末红塔区全区共有卫生机构240个,其中医院、卫生院 37个,急救中心1个,采供血站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 个,妇幼保健院(所)2个,卫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个,卫生监督所2个,乡村卫生院71个,诊所及其他123 个。卫生技术人员3652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485人,注册护士1270 人。医院和卫生院床位3449张。着力推进医疗卫生改革,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强化卫生监管。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到位资金1253万元,实施了3个乡镇中心卫生院、5个村卫生所、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改造工作。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卫生服务能力明显提高,进一步完善了公共卫生和农村卫生服务网络,调整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比例,群众受益水平不断提高,惠及面进一步扩大,参合率达96.47%。认真做好伤寒、副伤寒、艾滋病等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继续实施全国伤寒副伤寒综合防治示范基地、国家慢性病死因监测、全国农村饮用水监测等项目,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228.7/10万。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得到有效防控、妥善处置,人民群众卫生保健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建立和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综合监管得到加强。儿童四苗常规基础免疫调查接种率达100%,相应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认真做好妇幼卫生工作,提高妇女儿童健康保健水平。以控制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为重点,认真做好妇幼保健工作,加强妇幼保健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人员培训力度,强化筛查监测和管理力度。2009年,红塔区全区孕产妇死亡率为71.26/10万(控制在50/十万以下)。婴儿死亡率控制在8.79‰,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11.64‰,红塔区全区孕产妇住院分娩率继续巩固在99.79%。

社会保障工作继续得到加强,医保改革继续深化。本年末红塔区全区参保单位(含市级)1649个,其中:企业1052个,机关及事业单位591个,其他6个;参保人数达到96678人;其中:企业51485人,机关及事业29575人,其他15618人;实收基本医疗保险金21157万元。

2009年,红塔区体育事业健康发展。体育工作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和新农村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得到明显改善,全民健身活动日新月异,竞技体育水平进一步提升。

红塔区主办、承办和协办了“玉溪市、区2009年‘安利杯’元旦、春节环城赛跑活动”、“2009年国际公园定向赛玉溪站比赛”、“2009年中国‘瓦腾’·云南玉溪环抚仙湖国际自行车赛系列活动”等各类体育赛事共17次。其中:成功的举行了两年一届的红塔区第四届全民健身体育大会。并在8月8日召开了全国首个“全民健身日”活动暨红塔区第四届全民健身体育大会开幕式。本届大会包括了学生、职工、农民、老年人、少数民族、残疾人等6类人群,分别参加了红塔区第四届全民健身体育大会小学生田径比赛、第三届社区、单位老年人运动会、职工公开水域游泳比赛、职工篮球比赛、中学生(初中)篮球比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比赛、残疾人田径比赛、“玉昆杯”周末职工足球比赛共8项体育赛事。此外,红塔区组团参加了“玉溪市第七届老年人运动会”,获得气排球比赛女子第一名、男子第二名,乒乓球比赛女子第二名的好成绩。红塔区组织11人入选云南省柔力球代表队,参加了全国首个老年人体育健身大会柔力球比赛,并获得团体金奖2个、银奖1个、双人自选金奖1个、个人自选银奖1个。争创工作取得可喜成绩,玉兴路街道北苑社区、棋阳社区、新兴社区和凤凰路街道葫田社区等4个社区被云南省体育局命名为“云南省体育特色先进社区”。红塔区体育局荣获国家体育总局授予的“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现在,红塔区全区体育人口已达到44.5%。

红塔区组队分别参加了“2009年玉溪市少年儿童田径比赛” 、“2009年玉溪市儿童游泳比赛”,共夺得单项金牌27枚、银牌32枚、铜牌15枚,共有1人 2次打破市儿童记录(即:女子50米蝶泳、女子100米蝶泳纪录),并分别夺得市田径比赛团体总分第二名、市游泳比赛女子团体总分第一名、男子团体总分第二名的好成绩,促进了红塔区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协调发展。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1:5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