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红山玉器文化 |
释义 | 红山玉文化概述 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玉为中心载体的玉文化,不仅深深影响了古代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成为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玉文化包含着有“宁为玉碎”的爱国民族气节;“化为玉帛”的无私奉献品德;“润泽以温”的团结友爱风尚;“瑜不掩瑕”的清正廉洁气魄。而红山玉文化是中国传统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红山文化以辽河流域中辽河支流西拉沐沦河、大凌河、恒河为中心,分布面积达200万平方公里,距今五、六千年左右,延续时间达两千年之久。红山文化的社会形态初期处于父系氏族社会的全盛时期,经济形态以游牧业为主,细石器工具发达;还有磨制和打制的双孔石刀、石耜、有肩石锄、石磨盘、石磨棒和石镞等,更有早期铁器的出土。红山文化是与河姆渡文化同时期分布在西辽河流域的发达文明,在发展中同河姆渡文化和古代西方文化相交汇产生的多元文化,是富有生机和创造力的优秀文化,内涵十分丰富,畜牧业达到了很高的阶段,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彩陶装饰艺术和高度发展的制玉工艺。 红山玉器的历史时空尚有待考证,但其影响却极其影响深远。玉和中国民族的历史、地理、哲学思想、训诂学等的产生和发展存在着密切关系,它影响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人们的观念和习俗,影响着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的典章制度,影响着一大批文学、历史著作。红山玉器世代单件作品的产出与积累,与日俱进的玉器生产技艺,以及与中国玉器相关的思想、文化、制度,这一切物质的、精神的东西,构成中国独特的玉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个重要的分支而光照全世界。鉴赏红山玉器,我们不但要欣赏它们的工艺价值,更要研究它们深刻的文化内涵。 玉文化特点 玉文化是红山文化的突出特点。玉文化的特点可概述如下: 1.种类齐全 红山文化出土玉器甚多,可分为动物形玉、籀刑玉、勾云形玉、玉璧、玉带钩、缀玉覆面、玉盘等。 2.工艺精美 玉器工艺精美,造型各异,表面光滑,晶莹明亮,极具神韵。造型手法多样,既有浅雕又有浮雕。红山文化玉器造型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讲求神似,大都以熟练的线条勾勒和精湛的碾磨技艺,将动物形象表现得活灵活现,极具古朴苍劲之神韵,红山文化玉器多通体光素无纹,动物形象注重整体的形似和关键部位的神似。 3.题材广泛 创作题材广泛,红山玉器主要包括仿生和摄象两大类,仿生类是主要部分,指摹仿并被神化了的动物形玉器和人物形玉器等,尤以动物形玉器独具特色。摄象类指摄取自然现象又经过艺术加工的璧、环、箍形器和勾云形玉佩等。 4.神秘色彩 红山文化玉器有较强的神秘色彩。红山玉器多出土于墓葬中,且根据墓葬形制,皆系高级贵族墓葬,部分墓葬可以判断为巫师之墓。玉器亦多置于死者胸部或腰部。由此可以推论,红山文化时期,玉器绝非仅是一般装饰物而已,更含有神秘的神权色彩。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先生认为,红山玉器乃“先民祀典之用,沟通人天之媒介,具有其他器物所无之神权特质”。 古玉之制作 另外,红山玉器的制作方法目前仍是学者讨论的重点,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新石器时代,先民如何以简单的工具制作出如此精美绝伦的玉器? 目前较为普遍的说法是当代历史学者、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李学勤先生于上世纪90年代初提出。李学勤先生认为,新石器时代的玉器普遍采用“砣”制成,据《竹书纪年》载,“轩辕神农之时,制玉以圗”,“圗”即古“砣”字,这是以砣制玉最早的文献出处。李学勤的观点提出后,学界多数学者已基本肯定了此结论。近年来,四川金沙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古砣更为李先生的观点提供了考古学依据。 胡厚宣先生则提出,“砣”普遍应用于殷商之后,至于在史前时代是否已经得到应用尚不可详知。胡厚宣主张,先民采用“皮革、解玉砂、水”制作玉器,先将解玉砂撒于玉石之上,加以水,复以皮革反复打磨而成。这一观点则得到了包括魏坚教授在内的学者。 中国文化研究所刘梦溪教授在2002年提出新说,认为东南沿海一带发现的玉器极可能是使用鲨鱼等海洋生物之牙齿刻画,这一观点目前有少数浙闽学者支持,但并未成为主流。 红山玉器与对神秘文化的原始追求 与上古时期的玉器相比,我国贾胡时期玉石器经过了粉碎和重铸,这样既保留了原有的审美价值,又具有实用效果。如果说,拣取自然的金属,进行熔铸的处理,说明古人类已经学会了冶铁技术,那么,粉碎和重铸则意味着中华古代先民不仅已经能够制造高一级的铁器,而且在思维当中产生了带有征服自然的内容。尽管用今天的眼光来看,这还是一种极其简单的技术,可祖先们竟为之实实在在奋斗了几百万年之久。从哲学的观点看,这构成了划时代的标志。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当祖先们把那些色泽晶莹的“美石”,经过耐心细致的打磨,制成不规则形状,并钻上一个较大钻孔,甚至还刻上自己部族的图腾,将它悬于图腾柱上或置放于祭祀场所,这是一幅多么惊世骇俗情景,它说明古人在进行对于天人合一的追求,标志着人的思想中有了信仰和寄托。玉石具有无比的朴素,无比的易碎,无比的价值,它与上古先民思想中对于农业发展、社会发展以及生育崇拜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古代护身符一类的东西正是循着这一自然过程而产生的。在此后的社会发展进程中,更产生了许许多多和玉紧密关联的神话和传说。大量古代的文字记载和大量的出土文物,都在证明着这样一个史实:红山古玉代表了华夏民族最早的人类文明,是后世研究文化人类学的重要材料,我国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伍一冰等都对其进行过深入研究。 红山玉文化与王权 以红山玉象征王权是中国原始社会曾有的一个重要阶段,表现为中华民族的先民曾经用带有某种含义的玉雕制品作为民族的标志,历史文献也的确有许多这方面的记载。例如《三坟记》卷一《颛顼》记载,颛顼的妻子少姒去世之后,化为神鸟,起名为“鳜”白天乘神鱼在苍茫的大海上漫游,有一天她到了东海海之滨的嵎石,那里出产一种叫丝枲的植物,呈青红之色,吃了此植物果实会长生不老。在那里,她遇到了神童“青帝之子”,即“少青”,她与这位童子同乘神鱼,嬉戏于海上,他们用松树的树干作旗杆,将草结于杆上作旗帜,用玉石雕刻成鸠鸟的形态,装饰在旗杆顶上,即“刻玉为鸠,置于表端”。后来少姒生下了少豢,称号叫“丝枲氏”,也叫“凤鸟氏”。而且属少豢的各族有元鸟氏、青鸟氏、丹鸟氏,祝鸠氏、鸣鸠氏、鹘鸠氏,这是以玉鸟为图腾的最好体现。 玉石是当时人类用得最多、最广泛的物质,被推为天地之精,既美观又实用。因此,上古之时,先民将玉雕琢成鸟兽等各种图案,作为图腾崇拜,而且围绕图腾标志,还产生了一些原始的公共活动,如包括原始狩猎、婚丧、原始占卜等,反映了红山玉文化是远古文化和王权思想萌芽初期的一种形式。 巫术是古代人类社会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礼天祈福,祭祀祖先等等,根据清华大学尚未公布战国竹书《梼杌篇》曰:“若国无难,则师巫而乐”。就是证明,巫术活动的一般形式是巫师独自一人奏乐于庭上。而历史记载和分析表明,敲打的东西就是玉石,《晋乘》曰:“击玉拊玉,百妇率舞”,这描述了古人进行巫术活动的情景,即敲击玉石发出有节奏的音响,妇女们们模仿着兽的动作,开始狂热地舞蹈。玉是当时制作乐器的最好材料,古人把这一特征作为衡量玉石的标准,及“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原始歌舞和巫术礼仪活动在原始社会还是混为一体的,但到了阶级社会,便开始一分为二,发展成社会上层建筑的两个独立的部分,原始歌舞演变成“乐”,巫术礼仪演变成“礼”。一是文学艺术,一是行政典章。玉从参与歌舞、巫术礼仪活动而成为中国古文化的开端之一。 汉晋以后,玉石由“礼玉”逐渐演变为“世俗玉”,其文化内涵逐渐降低。延至清季,西学东渐,玉作为“比德之器”被部分维新思想家赋予了新的内涵,如康有为与梁启超合撰的《古玉说》就曾提到,“玉者,先王比德之器,治道之所出也。今世俗日下,出我中土于水火者,其惟玉乎!其惟玉乎!” 参考资料: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未发表。 李学勤:《走出疑古时代》,辽宁大学出版社2008年。 李学勤:《谈“砣”》,载《考古学报》,1994年。 胡厚宣:《胡厚宣古史论文集》,中华书局1980年。 刘梦溪:《浅议浙闽所见古玉》,载《中国文化》,2002年。 李零:《评李学勤先生<走出疑古时代>》,载《读书》,2009年。 魏坚:《略谈古玉制作方法》,载《文物》,1998年。 伍一冰:《红山玉考》,台北世界书局,1990年。 台大历史系编:《红山文化概说》,台大出版中心,2004年。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