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红旗周报
释义

《红旗周报》简介

【红旗周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机关报。1931年3月9日继《红旗日报》停刊后在上海创刊,初为周报,从1933年8月第59期起改为半月刊。1934年3月1日停刊。共出64期,另有附刊13期。秘密发行,封面曾采用《光明之路》、《平民》、《时事周报》等。该报在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上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内容受王明“左”倾错误思想的影响严重。

《红旗周报》创刊

1931年3月9日,《红旗周报》创刊号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四份机关报。 1931年3月9日,在上海创刊。 《红旗周报》是由《红旗日报》改名而来,并由“中国共产党中央和江苏省委机关报”恢复为“中共中央机关报”。 《红旗周报》在创刊号上发表了《中国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法令草案》、《击破国民党进攻红军的新计划》和《本报编者给读者的信》。 《红旗周报》,1933年8月第59期开始改为半月刊, 1934年3月1日终刊。 共出版了64期,另有附刊13期。 《红旗周报》第1~9期,为8开版;第10~64期为32开版。 在反动派白色恐怖的严酷环境下,《红旗周报》不能公开出版发行。 从第10期开始,《红旗周报》改为32开版。 为了掩护其真实面目,封面常以“实业周报”、“佛学研究”等假封面出现。

第1期刊登王明等人起草的《土地法草案》。这些 个《草案》共14条,除了继续坚持关于没收地主阶级土地分配给无址及少地农民这一重要原则之外,还规定了"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等若干过左的政策。

《红旗周报》发展

《红旗周报》沿革

1931年2月,张闻天从莫斯科回国抵达上海。 不久,接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长,后又成为临时政治局主要成员之一。 他根《红旗周报》第61期的假封面 据开展革命宣传的需要,及时对党报工作进行了调整。 同年3月9日,他主编的中共中央机关报《红旗周报》在沪问世。 《红旗周报》的前身是《红旗》、《红旗日报》。 《红旗》创刊于1928年11月20日,由中共中央宣传部负责, 开始为周刊,第24期起改成三日刊;1930年8月15日, 《红旗》与中共江苏省委主办的《上海报》合并, 出版《红旗日报》,仍为中共中央机关报。 《红旗日报》从多方面宣传党的方针和政策,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 问世不满一个月发行数即达1.2万份以上;后因印刷所连续遭到反动派破坏, 该报难以正常出版。 就是在此情况下,张闻天果断地决定将《红旗日报》停刊, 改出秘密发行的《红旗周报》。 张闻天在上海中共中央机关工作期间,出版《红旗周报》为其重要任务之一。 当时,为保证《红旗周报》按期出版,曾在上海东百老汇路(今东大名路)1180号设立专门的秘密印刷所。 这是幢临街的单开间三层楼房,底层开有“萃丰祥”烟杂店作为掩护, 二楼是工作人员卧室,三楼是印刷工场。 在印刷工场里,安放着排字架和圆盘印刷机,由于地板和墙壁都以棉毯等物隔音, 开印时不会传出较大声音。 每次印完的《红旗周报》,均以烟杂店送货的名义传递到有关联络地点。 《红旗周报》第1至9期,以报纸形式出版;第10期起, 以书的形式伪装封面掩护发行,先后使用过《实业周报》、《时代周报》、《摩登周报》、《佛学研究》、《平民》等16种伪装封面; 第59期起,又改为《红旗》半月刊。 其间还曾出版附刊13期。 《红旗周报》主要刊登中共中央的工作报告、决议、政策、通电、宣言等, 转载共产国际的文件,报道苏联和各国共产党的消息, 反映国内外政治形势发展状况,指导全党工作的开展。 所辟“蓬蓬勃勃的中国苏维埃运动”专栏,发表了大量通讯, 介绍革命根据地各方面情况。 如张闻天在1932年7月10日署名“洛甫”发表的《苏维埃政府怎样为粮食问题的解决而斗争》, 是综合几个大的苏区文件和报告中的典型材料撰成的, 生动阐述了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能够不断发展的充分依据。 在白色恐怖下,张闻天不得不多次变换寓所。 如在1932年,他大部分时间居住于上海爱文义路(今北京西路)平和里27号; 到11月,转移到坐落于跑马厅西南侧的“摩律斯新村”(今人民公园附近的重北公寓)。 当时,张闻天除了埋头工作,还撰写了许多文章, 如他署名“歌特”在《斗争》第30、31期上发表的《文艺战线上的关门主义》、《论我们的宣传鼓动工作》, 是30年代我党在文艺和宣传方面较早提出反“左”的文献。 1933年1月,张闻天随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进入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 《红旗周报》坚持办到1934年3月1日,共出版64期。

《红旗周报》撰文

1932年4月25日,张闻天在中共临时中央机关报《红旗周报》第37、38期合刊上发表了《在争取中国革命在一省与数省的首先胜利中国共产党的机会主义的动摇》的长篇文章。文章认为:目前党内存在着"非常严重的机会主义思想,在许多地方障碍着国际与中央路线的执行"。文章说,世界革命方面,右倾机会主义最明显的表现是不了解帝国主义"极端地加强了武装进攻苏联的危险";在中国国内斗争方面,最明显的表现了不了解"国民党政府是在迅速地走向巩固与发展"。

同时,文章也强调了农民地主资产阶级革命中无产阶级领导权的问题,"这一问题正是中国革命问题的中心的中心"。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3 17:5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