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红旗路 |
释义 | 红旗是革命的象征,而红旗路就是为了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辈们以及他们的英勇事迹而命名的。这里重点介绍宜阳县红旗路和湛江市红旗路。 宜阳县红旗路宜阳县红旗路居委会概况城关镇红旗路居委会位于县城中心,总人口2890人,辖10个居民组,是“河南省小康村”、“洛阳市文明村”、“洛阳市精神文明先进单位”、“河南省民调先进单位”、“洛阳市家庭文明示范村”、河南省"五个好"党支部、洛阳市"五个好"党支部等40余项殊荣。党总支下设4个党支部,128名党员。两委班子紧密团结,与时俱进,奋力开拓,按照“发展工业促商业、工商并举促就业、多轮驱动奔富路、家家户户不落后”的发展思想,社会事业全面进步,集体经济和群众生活水平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人民生活情况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健康发展,人均收入由92年的700元上升到2005年的4200元;集体经济纯收入由30万上升到390万元,集体固定资产由300万元上升到1个亿,2005年上交国家税金380万元。居委会有支柱民营企业4家,有锦花市场、寿安市场、东升商贸城、锦花美食城等大型商业市场8个,商业房1400余间,年交易额2.5亿以上。实行了“两减两免一分红”,即:为居民减免水费、电费;每年投入8万余元为群众办理用电意外保险和家庭财产险;年终拿出80余万元为群众分红;逢年过节给群众发放鸡蛋、大米等物品及每人200元的生活费,总计达60余万元;对考上大学学生每人补助500元,对当年病故人员补助500元,为65岁以上老龄人每月发放生活费30元。每年组织全村60岁以上老人外出参观旅游一次,每年投入3万余元慰问救济贫困户。 湛江市红旗路(今逸仙路)1898年,法国人以武力进入湛江,开始租借“广州湾”即现在的湛江市区,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沿海港口相继沦陷,法国租借地广州湾(今湛江市区)偏安一隅,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繁荣一时。1943年,日本人占领广州湾(湛江旧称)。1945年广州湾光复,从此定名为“湛江”。曲指算来,法国人在湛江停留了整整45年,并在市区留下不少法国建筑遗迹。 北起解放东路,东止湛江水道,建于清末。法占初期最早铺设的道路,又名“贝当街”,街名取自法国贝当政府。回归后改现名,1966年曾称红旗路,1980年复现名。逸仙路又称“枇杷街”。 湛江市赤坎区的中山路和霞山区的逸仙路,是为了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而命的街道,是霞赤两地商业最繁华的地段,路名与市民相安无恙。文革期间,一些无知的人,不知孙中山还有别名孙逸仙,望文生义,歪曲逸仙是安逸的神仙;一些极左的人,虽知其意,却认为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家不值纪念,他们把逸仙路作为封资修毒草铲除。那时,红旗是革命的象征,逸仙路硬被披上左的色彩,改名为“红旗路”。“红旗路”定名刚公布,又受至非议和围攻,认为红旗应该永远高举,不能作为路名践踏,指责改名者是别有用心抵毁革命。负责改名的机构无所适从,心惊胆战。文革后雨过天晴,1981年1月湛江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作出决定,更改和恢复市区在文革期间被改的道路名称,逸仙路重见天日,恢复原来面目。 秦皇岛市红旗路位于秦皇岛市海港区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