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红盖鳞毛蕨 |
释义 | 基本内容中文名:红盖鳞毛蕨 Name:Dryopteris erythrosora (Eaton) O. Ktze. 科:鳞毛蕨科 Family:Dryopteridaceae 属:鳞毛蕨属 introduce:采集地点:安徽黄山绿谷 图像类型:背景布下全植株 图像部位:全植株 地理区域:安徽地区,夏季,孢子囊成熟 应用说明:科研 鉴定资料:1993浙江植物志1(253-253) 基本特性基本特性: 大型陆生蕨类,高度95cm。生长习性: 极耐阴,喜温暖湿润的环境;但对气候适应性较强,能耐长时间的高温和干燥,较耐寒。宜疏松透气的中性至微酸性土壤。生长较慢。 种植区域: 原产我国华南地区、台湾,在日本、朝鲜及菲律宾等地有分布。 栽培要点: 以分株或袍子繁殖。要保证观赏性,须提供充足的水分。 造景运用: 鳞毛蕨类属为主要的观赏蕨类群。本种袍子囊为鲜红色,具极高的观赏价值。叶片羽毛状,新生叶铜色,后变为深绿色,是优良的、不可多得的庭院蕨类。适用区域广泛。 红盖鳞毛蕨植物形态植株高约40-80厘米。根状茎横卧或斜升,连同残存的叶柄基部粗约3-4厘米。 叶子形态叶簇生;叶柄长约20-30厘米,粗约3-4毫米,禾秆色或略呈淡紫色,基部密被栗黑色披针形鳞片,鳞片长约1-1. 5厘米,宽约1-2毫米,全缘,边缘和顶端色较淡,中上部的鳞片较小和较稀疏。叶片长圆状披针形,长约40-60厘米,宽约15-25厘米,二回羽状;羽片10-15对,对生或近对生,披针形,长约15-20厘米,宽约4-6厘米,羽片之间相距约6-8厘米,彼此不接近,小羽片约10-15对,披针形,长约2-3厘米,宽约0.8-1.2厘米,斜向羽片顶端,边缘具较细的圆齿或羽状浅裂,基部羽片的基部下侧第一对小羽片明显缩小,长不及相近小羽片的一半;裂片也明显地斜向小羽片顶端并在前方具1-2尖齿。叶轴疏被狭披针形、暗棕色的小鳞片,或鳞片脱落后近光滑,羽轴和小羽片中脉密被棕色泡状鳞片。 羽轴和小羽片中脉上面具浅沟,侧脉上面不显,下面可见,羽状。叶片上面无毛,下面疏被淡棕色毛状小鳞片。 孢子形态孢子囊群较小,在小羽片中脉两侧各一行至不规则多行,靠近中脉着生;囊群盖圆肾形,全缘,中央红色,边缘灰白色,干后常向上反卷而不脱落。染色体n=123。 分布地带产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生林下。日本、朝鲜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日本。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