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弘化公主 |
释义 | 弘化公主(623—698)唐太宗宗室女。贞观十四年(640年),嫁吐谷浑王诺曷钵。龙朔三年(663年),吐谷浑被吐蕃击败,她与诺曷钵奔凉州(今甘肃武威),归附于唐。武则天时赐姓武,改封西平大长公主。 人物生平弘化公主也叫光化公主,武则天时,改封西平大长公主。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出生于唐王朝宗室之家。据史书记载:贞观十四年(640)二月,李世民遣左骁卫将军、淮阳王李道民及右武卫将军慕容宝携带大批物资护送弘化公主入吐谷浑与其国王诺曷钵成婚。弘化公主入吐谷浑,是唐将公主嫁于外蕃的开端,是中华民族团结史上的一件大事。它不仅使唐与吐谷浑的关系很快得到改善,而且也促进了唐与吐善的友好往来。贞观十五年,即弘化公主下嫁的第二年,唐太宗以宗室女文成公主嫁给了吐蕃王松赞干布,从而更加密切了唐与吐蕃的关系。据志文记载,弘化公主于圣历元年(698年)五月三日“寝疾于灵州东衙之私第”,“圣历二年三月十八日葬于凉州南阳晖谷冶城之山岗”。 和亲背景吐谷浑本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最早居住在我国东北地区,后徙居西北。大约在唐龙朔三年(663 年),徙居凉州(今武威)、灵州(今宁夏同心),为唐藩100 余年,至贞元后,其封嗣才绝。唐王朝建立不久,横亘在西域路上的吐谷浑联合西突厥,控制西域各小国,经常侵扰唐的边境,袭击来往商人,阻绝中原与西北边疆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也阻碍了中国和中东、欧州各国经济、文化的交流,使丝绸之路不能畅通。唐太宗李世民一方面派大将李靖、侯君集等大举兵戎,用武力攻击吐谷浑,迫使其投降;一方面采取和亲政策,团结吐谷浑。 人物传奇据史书记载,弘化公主不仅聪明贤惠,而且具有超人的胆略。弘化公主入嫁吐谷浑后,吐谷浑和唐朝的关系进一步密切了,而这却引起了吐谷浑国内不少大臣的不满。有一年,吐谷浑丞相宣王和他的两个弟弟密谋在祭山活动中,劫持诺曷钵和弘化公主投奔吐蕃。弘化公主得知这个消息后并没有惊慌,她飞身上马,和诺曷钵一起带着少量亲兵,连夜向鄯城(西宁)奔去,并在鄯州刺史杜凤举的帮助下一举粉碎了宣王的阴谋,吐谷浑国内很快就安定了下来。 轶事典故清同治年间,统治阶级制造民族矛盾,引起回、汉仇杀,当地群众纷纷上山挖窑洞避难,有个性梁的人家,凑巧挖中了公主墓葬,取火一看,见墓中金碧辉煌,壁画满墙,随葬器物很多,除有彩绘的木俑、马、牛、骆驼等大批木器外,还有不少铜器和金玉珠宝,真是琳琅满目。梁氏将金、玉珠宝盗去,发了一笔横财。1915年4月,公主墓又被当地群众掘开,掘墓者将墓志取出收藏起来,密不告人,当时的武威知县唐敷容,是个比较有见识的官吏,他认为凉州为西陲重镇,必有先朝石刻埋藏地下,吩嘱商务会会长贾坛寻访,贾坛先生酷爱金石,得知公主墓志出土,立即乘车前往,将公主墓志载回,放置文庙保存。 解放后,党和政府对文物工作十分重视,1956年县人民政府将弘化公主墓及整个慕容氏墓群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0年县文物管理委员会对残存的墓葬进行了科学的清理,出土了一批彩绘木俑、木马、木驼和丝织品、铜、陶、骨、漆器等。这里文物雕刻生动,形象逼真,制作精细。出土的一批纱、罗、绮等丝织物色泽鲜丽,饰纹多样,细薄透明,各种图案的织锦质底牢固,锦面细密,提花准确,反映了店代精湛的工艺。这些文物,是研究唐与吐谷浑关系的珍贵实物资料。 弘化公主墓弘化公主墓,位于武威市城南20公里的南营乡青嘴湾。这里峰峦起伏,峡谷纵横,大水、冰构两条大沟湍流急下,在两水汇合处,解放后建起了水库,弘化公主墓就坐落在水库对面的山岗上。她的墓志铭中写到:“诞灵帝女,秀奇质于莲波;托体王姬,湛清仪于桂魄。公宫秉训,沐胎教之宸猷;姒幄承规,挺璇闱之睿敏。” 由于史书缺乏记载,千百年来根本没有人知道这里葬着一代古人。从清同治年间以来,这里先后发现了唐代吐谷浑的墓志铭9方,所葬9人,即弘化公主、代乐王幕容明、安乐王慕容神威、青海王慕容忠、政乐王慕容煞鬼、金城县主、燕王慕容曦光、元王慕容若夫人、大唐故武氏夫人。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