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洪泽湖
释义

洪泽湖,中国第四大淡水湖。在江苏省西部淮河下游。原为浅水小湖群,古称富陵湖,两汉以后称破釜塘,隋称洪泽浦,唐(618—907年)始名洪泽湖。1128年以后,黄河南徙经泗水在淮阴以下夺淮河下游河道入海,淮河失去入海水道,在盱眙以东潴水,原来的小湖扩大为洪泽湖。

中文名:洪泽湖

外文名:Hung-tse Lake

所属流域:江苏省西部淮河下游

所在地区:泗洪县、泗阳县、洪泽县和盱眙县

面积:2069.00平方公里

类型:淡水湖

最大深度:5米

基本概况

基本信息

读音:hóng zé hú

所在地区:江苏省泗洪县、泗阳县、洪泽县和盱眙县

面积:2069.00平方公里

深度:最大深度5米,平均深度3-4米

容积:26.6亿立方米

成因类型:人工湖,古潟湖洪泽湖(Hung-tse Lake )亦作Hung-tse Hu或Hongze Hu。中国第四大淡水湖。

洪泽湖,在江苏省西部淮河下游。原为浅水小湖群,古称富陵湖,两汉以後称破釜塘,隋称洪泽浦,唐(618—907年)始名洪泽湖。1128年以后,黄河南徙经泗水在淮阴以下夺淮河下游河道入海,淮河失去入海水道,在盱眙以东潴水,原来的小湖扩大为洪泽湖。明清以来湖水全凭洪泽湖大堤作为屏障,形成“悬湖”。现洪泽湖正常水位12.5米,面积2,069平方公里,最深5.5米。汛期或大水年份水位可高到15.5米,面积扩大到3,500平方公里。近年加固了洪泽湖大堤,防洪标准提高到16米。湖水主要经由三河泄入高邮湖,再经邵伯湖入里运河,到三江营入长江,是为入江水道。旧时排水不畅,大堤失修,水患严重。1949年以后新建规模宏大的三河闸,整修入江水道,加固洪泽湖大堤。1952年在高良涧以东修建苏北灌溉总渠,长168公里,用以灌溉里下河平原,兼作排洪之用。湖水还可出二河闸经杨庄水利枢纽由中山河(或称新淮河)入海。1958—1960年又增辟淮沭河,由杨庄水利枢纽引洪泽湖水北上,到沭阳入新沂河。2003年开通淮河入海水道,自二河闸下游,紧贴苏北灌溉总渠北岸入海。目前洪泽湖水共有这5条出路,已兼具泄洪、灌溉、航运、养殖之利。湖区沿岸每年都出现结冰现象,岸冰厚0.03~0.05米。1969年1月31日强寒潮侵袭时全湖封冻,12天后才解冻,为几十年来所未见。

生态特征

洪泽湖属中—富营养型,洪泽湖主要污染物是有机物、氨、酚、总汞;年均水温16.3℃,最高水温在9月,为28℃,最低水温在1月,为3℃。洪泽湖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结冰现象、只有当北方强冷空气过境时,湖面才出现封冻,全湖性封冻一般发生在寒冷的1—2月;湖内的鱼类从种类组成以鲤科为主,约占全湖种类的50%以上。若以生态类型区分三类:A湖泊定居型鱼类如鲤、鲫、鳊、鲂、鲌、刀鲚、银鱼、乌鳢、鳜、黄颡鱼等,它们终生定居于洪泽湖,其种群多、数量大,成为渔业产量中的主要鱼类,B索饵洄游型鱼类,如草鱼、青鱼、鲢、鳙、鳡鱼等。

形态描述

洪泽湖四周高,中间低的盆地,其几何形态极不规则,东北—西南向的拦拱人工石坝,距湖心15公里,其余为天然湖岸,岸线弯曲,岸坡平缓,全湖水域由成子湖湾、溧河湖湾、淮河湖湾三大湖湾组成;当水位12.5米时,水面面积为1597平方公里,容积30.4亿立方米,湖泊长度65公里,平均宽度24.4公里,平均水深1.9米,底质为碎屑沉积物;汇入洪泽湖的较大河流有淮河、漴潼河、濉河、徐洪河、怀洪新河等。

洪泽湖位于江苏省洪泽县西部,现在湖面分属淮安、宿迁两市六个区县,发育在淮河中游的冲积平原上,原是泄水不畅的洼地,后潴水成许多小湖。在我国秦汉隋唐时代,它们被称为“富陵”诸湖。洪泽湖古称破釜塘。公元616年,隋炀帝下江南,其时正值大旱,行舟十分困难。当龙舟经过破釜塘时,突然天降大雨,水涨船高,舟行顺畅。炀帝大喜,自以为洪福齐天,恩泽浩荡,于是便把破釜塘改名为洪泽浦。唐代开始名洪泽湖。洪泽湖为一“悬湖”,湖底高出东部苏中平原4~8米。洪泽湖的主要水源是淮河,淮河是我国自古以来水患最多的河流之一,而淮河水患必然殃及洪泽湖地区。因而洪泽湖的历史也就是一部人类与洪水的抗争史,并因此留下诸多美丽的传说。洪泽湖的千年古堤就是历代为治水而建,与都江堰齐名,全长67.25公里,几乎全用玄武岩的条石砌成,蜿蜒曲折有一百零八弯之说。远远望去,宛如一座横亘在湖边的水上长城。古堤目前正在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洪泽湖的整个形状很像一只昂首展翅欲飞的天鹅。由于洪泽湖发育在冲积平原的洼地上,故湖底浅平,岸坡低缓,湖底高出东部苏中平原4~8米,成为一个“悬湖”。在治淮以前,洪泽湖汪洋一片,既无固定湖岸,又无一定形状。参照对淮河的治理,对洪泽湖也进行了整治。现在湖区的东部大堤宽50米,全长67公里,几乎全用玄武岩的条石砌成。远远望去,宛如一座横亘在湖边的水上长城。这条长堤不仅保护着下游地区的万顷良田和千百座村镇,而且拦蓄的丰富水源为航运、发电、灌溉提供了便利。

洪泽湖是一个浅水型湖泊,水深一般在4米以内,最大水深5.5米。湖水的来源,除大气降水外,主要靠河流来水。流注洪泽湖的河流集中在湖的西部,有淮河、濉河、汴河和安河等。出湖河道中三河和苏北灌溉总渠是洪泽湖分泄入长江和入海的主要河道。

洪泽湖水生资源丰富,湖内有鱼类近百种,以鲤、鲫、鳙、青、草、鲢等为主;洪泽湖的螃蟹也是远近驰名的。此外,洪泽湖的水生植物非常著名。芦苇几乎遍布全湖,繁茂处连船只也难以航行。莲藕、芡实、菱角在历史上即素享盛名,曾有“鸡头、菱角半年粮”的说法。

2006年4月5日,泗洪县洪泽湖湿地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09年11月,泗洪县洪泽湖湿地公园创建国家4A级景区通过国家验收。

2010年11月8日,我国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五湖”与“五岳” 在岳阳市隆重举行的“五湖牵手五岳”旅游同盟大会并联合发布《洞庭湖宣言》,誓言开创中国最美山水旅游的新模式。“五湖”“五岳”历来被称为中华大地最佳的旅游胜地,游五湖,洞庭波澜壮阔、巢 湖气吞吴楚、鄱阳渔舟唱晚、洪泽古堰风韵、太湖隽秀天下;登五岳,看尽泰山之雄、华山之险、衡山之秀、恒山之幽、嵩山之峻。由湖南省旅游局、岳阳市政府、中国旅游报社共同主办的“五湖牵手五岳旅游同盟大会”,将以全新的整合模式向世界推出这些旅游度假目的地,顶级的自然资源与多样的文化形式将得到整合,突显中华民族特色。“五湖牵手五岳” 是在全国范围内对区域旅游合作模式的大胆探索,将开启旅游区域合作的新篇章,“五湖”和“五岳”从此可以携手共进,合作发展;“五湖牵手五岳”,更将促进“五湖、五岳”周边省市经济的科学发展,促使其采取更加低碳、更加生态、更加和谐、更加开放的发展方式。

洪泽胜景

历史悠久的洪泽湖,给人们留下很多宝贵景点,现代肖草《七绝·洪泽湖》诗:“洪泽济世数千冬,道砌悬湖亘长龙;秋月映辉姿菡萏,云霞飞渡起苍穹”生动地描述了洪泽湖悠久的历史和优美的景象(亘(音gèn):横贯;菡萏(音hàndàn):荷花的别称),可供当今的旅游者一饱眼福。现存的主要景点有:

万顷碧波

万顷碧波。甘泉般的湖水,养育着千百万人民。湖内既有鱼鳖虾蟹,又有鸡鸭鹅鸟,还有各种各样的水生植物。辽阔的湖面,时而波涛滚滚,大浪排天;时而风平浪静,湖水如镜。极目远眺,白帆点点,机声隆隆,南来北往的运输船队,川流不息,左右穿梭的渔船,鱼肥仓满,争相辉映,构成一幅美丽动人的图画。

百里长堤

百里长堤。有着1800年历史的防洪屏障,宏伟的土堤,壮观的石墙,青翠的绿柳,远远望去宛如一条移游欲飞的巨型青龙。那茂密的林荫,新鲜的空气,清脆的鸟鸣,和煦的湖风,人行其中,尤如步入仙境,心旷神怡,流连往返。

港坞帆墙

港坞帆墙。洪泽湖汛期水深、风疾、浪大,直接威胁着过往湖中渔船民的安危。湖东岸原有蒋坝、高良涧两座避风港。随着水运的发展,1966年加固洪泽湖大堤时,增建九龙湾、夏家桥、周桥三座避风港,1994年又在洪泽湖心建一座避风港,另加三座船闸,现在共有9处可供渔民避风之用。这些避风港,四周皆用石工砌成,安全系数较大。船泊其中,在船头仰视,俨如数十仞之城墙;港坞外,浪花飞雪腾湖面,百里狂涛撼大千。出航时,千篙拨得烟霞乱,万里航行捷足先。仔细观看,品味无穷,别有一番景象。

奠淮犀牛

奠淮犀牛。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由河督张鹏翮、采库司张弼安安排铸造,作为镇水之物,安放在洪泽湖大堤险要地段。牛身略小于真牛,腹部有铸词,距今有300余年。原有9具,尚存5具,分别存放在三河闸、高良涧高堰等地的湖堤上。对景生情,令人感慨。

泄洪大闸

泄洪大闸。位于洪泽湖东岸的三河闸、二河闸、高良涧进水闸,均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造的,承担洪泽湖泄洪重任。闸身雄伟壮观,作用非凡无比。蓄水时,固得天池挂碧空,烟波浩渺有无中;泄洪时,滔滔巨浪归江海,滚滚狂涛走巨龙。

老君遗踪

老君遗踪。位于洪泽湖南岸,淮河入湖处的老子山,古称丹山,相传老子(李耳)曾在此炼丹,故而得名。山上现有炼丹台、青牛蹄迹和凤凰墩等名胜古迹。游人登山时,知其古老,仍能体会到“石上青牛留足迹,炉中红火照仙颜,洞存石镂去崖处,凤起山岗霄汉间”的依稀情景。

龟山晚眺

龟山晚眺。龟山,位于老子山南侧,山形如龟,为历代用兵之地,古称龟山镇。 为秦汉以来历史名镇,留有夏禹治水之遗迹。清末仍有寺庙12座,和建筑宏伟的洪泽都司署。清代为清河县南陲重镇。它扼立于淮河入湖口处,是淮运分流的天然鱼嘴,孤峰峙立,砥柱中流。登山纵目,千里长淮,八方烟雨,尽收眼底。山上有很多古迹,如安淮寺、水母井、古银杏树、淮渎碑、名人石刻等。

明陵石刻

明陵石刻。明祖陵,位于洪泽湖南岸,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高祖朱百六、曾祖朱四九、祖父朱初一三代陵墓,始建于洪武十八年(1385年),用了28年时间才完成。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大水沉没。1966年,洪泽湖水位枯竭,祖陵的正殿、神路相继露出,石刻雕群经维修后,恢复原来栩栩如生面貌。

临淮观日

临淮观日。临淮头,地处泗洪县城东南,为洪泽湖北岸之半岛,三面临水,古时为临淮郡志,三国时,东吴大夫鲁肃出生于此。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为洪泽湖管理局、洪泽县人民政府所在地。现为水产养殖基地。四面圩堤环抱,像一颗璀璨明珠飘浮在碧波万顷的湖面上。每当黎明之际,站在防洪大堤上,极目东眺,一轮红日从碧波如镜的湖面上冉冉升起,那灿烂朝霞,闪耀金波,捧出即将出浴的金娃,摇晃于水盆之中,此情此景,较之泰山观日有过之而无不及。

墓园春晓

墓园春晓。位于洪泽湖西岸的半城镇,设有雪枫墓园,园内安葬着新四军四师师长兼淮北军区司令员彭雪枫将军遗体。墓园大门两侧为时任苏皖边区人民政府主席李一氓题写的对联,墓东侧建一座由邓子恢题写的淮北苏皖解放区抗日阵亡烈士纪念塔,环塔有石碑13块,铭刻着抗日烈士英名4079人。园内还有纪念馆,陈列着烈士遗物和革命文物。洪湖之滨,半城之阳,地居高岗,迎湖遏浪,墓隐丹枫,塔耸碧云,花草松柏,四季常青,每当“清明”祭扫,人群络绎不绝,已成为教育后代的革命基地。

镇水铁牛

洪泽湖镇水铁牛 清康熙年间,洪泽湖大堤建成时,曾铸九牛二虎一只鸡用以镇水。古人以金、木、水、火、土五行相克的哲学思想,立“九牛二虎一只鸡”于大堤之上,以此镇水。如今已是虎归森林,鸟飞远去,只有憨厚的铁牛与洪泽湖朝夕相伴,可惜仅存五条(一说仅剩两条)。其中两条在蒋坝三河闸管理处,两条在公园和高良涧进水闸,一条在淮阴高埝。铁牛系生铁铸成,除牛角均已残缺以及部分铭文锈蚀外,余则保存较为完好。铁牛身长1.70米,宽0.57米,高0.68米,有厚0.07米的一块铁板与牛身铸为一体,共重约2250公斤(一说重4000公斤)。牛身肩肋处铸有阳文楷书铭文,铭文曰:“惟金克木蛟龙藏,惟土制水龟蛇降,铸犀作镇奠淮扬,永除错垫报吾皇”。从铭文得知,铁牛是用来镇水的。据史料记载,历史上洪泽湖大堤多次溃决,仅从公元1575年--1855年280年间,就决口140余次。当时清王朝除广集民工修筑外,决定铸造铁牛,以期镇水,去除洪害。康熙四十年(公元1701年),大司马张遂宁(即张鹏翮,四川遂宁人,官至宰相)等于端阳节午时在高良涧开始铸造,原计划9条,后材料有余,遂铸成16条,铸成后的铁牛分置在洪泽湖大堤各险工要段。最受人们青睐的洪泽湖一景,在洪泽公园内。

渔业规划

《洪泽湖养殖规划基本构想》

洪泽湖西纳长淮,南注长江,东通黄海,北连沂沭。湖面分属江苏省淮安市的洪泽县、盱眙县、淮阴区三县(区)和宿迁市的泗洪县、泗阳县、宿城区三县(区)。沿湖有28个乡(镇),162个渔业行政村(居委会、公司、场),渔业人口218928人,渔业一直是沿湖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一、洪泽湖养殖生产发展概况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在政府的扶持下,通过大力推广利用洪泽湖优越的水面资源从事水产养殖,打破了单一捕捞的渔业生产方式,实现了由“单一捕捞”到“养捕结合、以养为主、综合经营”的转变,随着池塘养蟹技术的日趋成熟,以及养蟹经济效益的促动,洪泽湖网围养殖也逐渐由养鱼转向养蟹,1993-1994年洪泽湖水产养殖水面中养蟹占95%以上,网围养蟹成为洪泽湖水域主要的渔业生产模式。1995年全湖洪泽湖水产养殖面积为19万亩,年养殖产量5.5万吨。

1997洪泽湖实行区划调整,沿湖周边的地方政府大力开展的招商引资,使大批上海、安徽等地的外地养殖大户纷纷趋之若鹜,他们在为湖区带来先进的理念和先进的科技的同时,利用当地政府急功近利的心理,大肆圈占洪泽湖的围网养殖优势水域,采取“掠夺性”的方式挖掘湖区的自然资源;一方面由于缺乏统一管理,导致湖区网围布局不合理,围网设置不科学,大小不规范面积,开发无序;另一方面,因为对整个洪泽湖及各主要养殖区水域的养殖容量缺乏科学评估,导致网围面积迅速增加。

2000年11月,省政府决定将洪泽湖渔业收归省管,成立了洪泽湖渔业管理委员会。在洪泽湖渔业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的统一领导下,认真整顿渔业生产秩序,加大对湖区渔业资源的保护和增殖力度,加强对网围养殖发展的控制。尽管如此,2003年初洪泽湖的围网养殖面积还是达到了61.8万亩,成为了历史最高水平。

从2001年洪泽湖严重干旱,到2003年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湖区大部分养殖渔民血本无归。外地养殖大户纷纷撤出,本地很多渔民转行谋生。尽管2005洪泽湖的围网面积仍然维持在61万亩左右,但废弃和弃养的网围遍及全湖各个水域,实际投入的却寥寥无几。

2006年,洪泽湖渔管办决定对湖区养殖水面进行了全面核查,用GPS定位确定养殖水面位置和面积,绘制养殖水面分布图,甄别了塘口的缴费情况,理顺了塘口的转承包关系,界定了使用和废弃塘口,并按“一户一档”建立了养殖档案,对废弃的网围实施了强制拆除。经过两年的整治,网围养殖面积被压减到了25万亩左右,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当前洪泽湖养殖业面临和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一是自然灾害较多,给湖区养殖业带来了重大影响;二是染事故时有发生,洪泽湖养殖环境每况愈下;三是没有统一规划,养殖零星散乱现象严重;四是水草资源枯竭,再生产能力基础薄弱;五是渔民的组织化程度较低,养殖技术普及程度不高;六是品牌意识谈薄。在这一系列的问题中,养殖规划问题是最关键的问题,必须加以解决。

二、养殖规划的目的意义

通过规划,对洪泽湖水域进行科学划分,确定洪泽湖各水域的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洪泽湖各功能区的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实现依法治湖、科学管湖、生态用湖的根本目的。

三、养殖规划的指导思想

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渔业法》和《江苏省渔业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以发展高效渔业、致富湖区渔民为目的,本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科学合理、统筹兼顾”的发展思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以科技服务为依托,以强化管理为手段,通过明确洪泽湖各功能区的功能,有效利用和保护湖区渔业资源,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正确处理好渔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努力促进人与渔业、渔业与环境和谐发展,为全面建设洪泽湖区生态文明、渔民小康提供坚实的生态安全保障。

四、养殖规划的目标

明确各水域的功能、性质、范围和发展要求,严格实行水域功能化管理,使湖区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为湖区广大渔民提供更为稳定的生产场所;全面推广无公害生产技术,使水产品质量安全得到根本保障;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保护与利用之间的关系,形成生态上和经济上的良性循环,以期以较少的投入为社会提供优质的水产品,同时不断增加可再生资源量,提高环境质量。全面建立“持证生产、依法管理”为核心的渔业管理制度,为洪泽湖渔业创造一个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环境,使洪泽湖渔民率先进入小康社会。

到2010年,养殖面积控制在25万亩以内,洪泽湖渔业产量达到8万吨,养殖产量6.0万吨,占总产量的75%,捕捞实行 “零”增长,大型渔具控制在2006年水平,捕捞产量保持在2.0万吨,占总产量的25%,总产值突破10亿元,渔业从业人员人均收入达到6000元,比2007年人均收入4500元增加1500元。2010年,湖区专业渔民的人均收入突破7000元。

五、总体思路

根据湖区资源、生态要求、地理状况、人文环境,将湖区划分为若干个功能性水域,明确各功能性水域的性质、作用、范围、发展方向和发展要求,严格依据划定的各水域功能进行依法管理。

1.按照可持续发展要求,确保湖泊生态系统得到优化。进一步建立、健全湖区生态环境保护监管体系,严格在规划范围内开展各类开发活动,有效执行湖区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有效保护生态 环境和生物多样性,逐步实现洪泽湖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2.根据洪泽湖宜渔水域的可养殖容量,适当调整和合理控制洪泽湖水产养殖规模,以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科学布局洪泽湖水产养殖分布。

3.坚持把生态渔业作为发展的重点,强化无公害基地建设,加强水产品质量管理,不断提升洪泽湖渔业产业化水平,以养殖为主,兼顾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实行多种经营,综合开发。

4.坚持面向市场,推动科技进步,围绕国内外市场,重点突破名、特、优、新产品的开发,广泛采用先进适用的养殖、加工、储运、包装技术,注重加工增殖以及服务业的发展。促进洪泽湖特色产品:青虾、河蚬、银鱼、河蟹等产业得到迅速发展。

5.改善湖区基础设施,加快交通、通讯设施建设,创造条件开发以“渔”文化为特色的旅游资源。

6.加强与水利、环保、航运、气象和水产养殖技术部门的广泛协作,严格控制洪涝、干旱、水污染、病虫害等灾害发生的频次、范围和影响程度,努力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

六、基本原则

⒈统筹兼顾、综合利用

洪泽湖承担着蓄水、防洪、灌溉、航运、旅游等多种功能,因此,在进行规划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各个方面的因素,当各功能间存在矛盾且不能兼容时,应确定主导功能,剔除与之不能兼容的功能,然后按照重要程度确定其他功能的顺序。

2.尊重历史、照顾现实

湖区渔民长期依附于水面,立足于渔业。湖区现有养殖绝大部分是渔民通过自我积累和借贷逐步发展起来的。目前养殖户之间养殖面积大小很不平衡,今后将严格按照相关管理规定逐步调整。从湖区可养水面、专业渔民数量等因素综合考虑,同时还要考虑到目前以渔为生的渔民对养殖水域的依赖性,在进行规划时将已经养殖的重点水域纳入规划,在实施过程中,优先考虑本地专业渔民,实行“大稳定、小调整”的战略。

3.保护与开发相结合

为防止过量养殖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养殖规划面积总量在现有基础上缩减。为了尽量降低对湖泊生态系统的人为干预,养殖方式以网围养殖为主,仅在部分滩涂保留少部分低坝高拦养殖。还将根据资源分布状况将水产资源丰富的水域确定为重点规划水域。妥善处理渔业资源利用和保护的关系,养殖生产应符合环境容量和养殖容量的要求,捕捞生产应保持适度,同时应留有一定的捕捞水域,使养殖和捕捞水域都能发挥最佳效益,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4.规划与调整相结合

充分发挥规划对水域功能的定位作用,协调处理各产业水域的使用纠纷,做到水域使用功能明确、产业布局合理。同时,将规划与调整结合起来,通过规划的实施,对不符合区域布局规划及养殖密度较大的养殖场所进行调整,鼓励养殖区转移至水交换条件好、环境优良的水域,尽可能地减轻近岸养殖压力。

5.因地制宜,发挥优势

根据规划区域的自然、经济、社会、技术等条件特点和外部条件的影响,因地制宜地进行渔业水域的合理布局,充分体现区域特点;客观反映规划区域的社会经济条件、水产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及开发前景,发挥地方水域的资源优势。

七、水域功能区划分

按照洪泽湖渔业水域的不同功能,将其分别划分为:生态养殖区、常年繁保区、生态修复区、渔业缓冲区、休闲渔业区和资源增殖区等6个功能区。当水位在12.5米时,洪泽湖总面积为310万亩,其中规划生态养殖区25万亩,占总水面的8%;常年繁保区35万亩,占总水面的11.3%;生态修复区3.5万亩,占总水面的1.1%;渔业缓冲区10万亩,占总水面的3.2%;休闲渔业区10万亩,占总面积的3.25%;资源增殖区216.5万亩,占总面积的69.8%。

1.生态养殖区的基本要求

(1)布局科学合理。对现有网围的布局进行调整,达到布局合理,分布均匀。

(2)确保航道畅通。网围养植必须避开现有航道,养殖区内应根据水产养殖管理的实际需要适当开辟航道,以保证航道畅通和水体充分交换,

(3)退塘还湖。逐步取缔低埂高圩,合理安排退塘还湖。

(4)确保行蓄洪通道畅通:淮河等主要行洪河口方圆1000米水域范围一律不列入养殖区范围,其他入湖河流经过养殖区的应留有行洪通道。

(5)规避污染。淮河、怀洪新河、濉河、安东河、新汴河等进入洪泽湖河道入湖口方圆1000米范围内不得从事水产养殖。

(6)常年繁保区、资源增殖区范围内一律不得批准从事水产养殖。

(7)限制在敞水区设置网围养殖。

(8)规范养殖面积,确定单个围网养殖面积为50亩左右。

(9)强化养殖管理,全面推进无公害水产养殖方式,严格监控投入品使用,杜绝违禁药品投入,尽可能减少外源性饲料投入,普及生态养殖技术。

通过采取上述措施,洪泽湖的养殖面积将严格控制在35万亩以内,其中围网养殖面积30万亩,池塘精养面积5万亩,约占全湖面积的11.3%。

2.其他功能区的基本要求

(1)鱼(贝)类繁殖保护区:除已批准的国家级青虾、河蚬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和三个省级禁渔区(河蚬、鱼类、水草)外,还计划在砖坝滩、杨老洼等水域设置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2)生态修复区:以现已确定的国家级泗洪湿地保护区和洪泽湖东部湿地核心区、缓冲区范围作为生态修复区。

(3)渔业缓冲区:将淮河入湖口、怀洪新河入湖口、顾勒河口 等外来污染入湖口附近水域方圆1000米范围内控制为缓冲区。

(4)休闲渔业区:分别在洪泽、老子山、穆墩岛、王沙岛、情人岛等区域建设以“鱼”文化为特色的旅游、休闲渔业区

(5)资源增殖区:除去以上区域外的所有水域均为资源增殖区。

八、保障措施

1.加大湖区渔业管理力度,严格渔业许可制度 。强化法制建设、实行法治渔业、严格渔业许可、控制渔业总量、优化捕捞方式、规范养殖面积、普及科学技术、发展生态养殖、保护渔业环境、增殖渔业资源、提高水产品质量。

2.建立灾害预测、预报系统,降低渔业风险。配合气象、水利、环保,建立风情、水情、污染联防,形成灾害预警机制,完善应急预案,规避防范渔业风险。

3.始终坚持环保优先的原则,推进渔业资源增殖渔业环境优化。科学规划、分步实施,有计划控制渔业生产总量,不断优化养殖方式,积极创新养殖模式,规范实施生态养殖,采取控源截污、生态修复等多种措施,努力降低水产养殖污染,积极推进渔业生态环境优化项目建设,实行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保持湖泊生态系统的完整和平衡,促进洪泽湖水域环境的进一步优化。

4.确立大渔业理念,努力提升产业层次。一是形成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进一步加大二、三产业比重;二是重点突破水产品加工业,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不断优化湖区渔业经济结构,促进湖区“鱼”文化建设。四是推行优惠政策,促进渔民转产转业。

5.强化水产品质量管理,高度重视品牌效应。整合品牌资源,重点推介几个品牌;积极开拓外向型渔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建立良好的经营机制,发挥各种组织的作用。

6.加快科技进步,积极推进科技入湖。苗种、技术创新、技术培训、送科技进湖

7.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提供强有力的项目支撑。以项目为载体,积极寻求资金支持,以建立示范基地为抓手,促进洪泽湖渔业产业发展。

洪泽湖养殖规划是淮宿两市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是规范湖区养殖生产的重要依据,应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也需要各有关部门的大力配合和支持。我们希望尽快出台洪泽湖养殖规划,更好的规范洪泽湖的养殖行为,为洪泽湖渔业的和谐发展、为实现江苏又好又快高水平小康做出更大贡献。

湖泊形成

洪泽湖的形成,具有三大因素。

其一,地壳断裂形成的凹陷,是洪泽湖形成的自然因素,胚胎始于唐宋以前的小湖群。主要有富陵湖、破釜涧、泥墩湖、万家湖等。

其二,黄河夺淮是形成洪泽湖雏形的客观因素。宋建炎二年(1128年)宋绍熙五年(1194年),黄河决阳武,至梁山泊分南北二支,南支与泗水合,南流入淮,此为黄河改道之始。至清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北徙,由利津入海,黄河夺淮长达近700年之久。由于黄河居高临下,倒灌入淮,黄淮合流,流量增加,水位抬高,将富陵湖、破釜塘等大小湖沼、洼地连成一片,汇聚成湖。

其三,大筑高家堰(洪泽湖大堤)是洪泽湖完全形成的人为因素,也是决定性因素。因此,洪泽湖被称为人工湖。

主要河道

上游进入洪泽湖的主要河道有:淮河、怀洪新河、池河、新汴河、濉河、徐洪河、老汴河、团结河、张福河等。

下游出湖的主要河道有:

一、淮河入江水道,全长156公里,上起洪泽湖三河闸,经高邮湖、邵伯湖至扬州市三江营入长江,设计行洪流量12000立方米每秒,1954年8月6日实际最高行洪流量10700立方米每秒。

二、苏北灌溉总渠,全长168公里,西起洪泽湖高良涧进水闸,流经淮安(今楚州)城南与里运河平交,至射阳县六垛扁担港入黄海,设计行洪流量800立方米每秒,1975年7月19日实际最高行洪流量1020立方米每秒。

三、淮沭新河,全长196公里,南起洪泽湖二河闸,经淮阴、沭阳进入新沂河入黄海,设计行洪流量3000立方米每秒,2003年7月11日实际最高行洪流量1320立方米每秒。

四、淮河入海水道,与苏北灌溉总渠平行,全长163.5公里,西起洪泽湖二河闸,经清浦、淮安、阜宁、滨海4县(区),至扁担港入黄海。近期设计排洪流量2270立方米每秒,远期设计排洪流量7000立方米每秒。2003年7月5日投入使用,7月14日实际最高排洪流量1820立方米每秒。淮河入海水道工程是江苏省规模最大的单项水利工程、江苏省建设速度和整体发挥效益最快的大型水利工程、江苏省最大的水利环保生态工程、江苏省最早全面推行“三制”的大型公益型水利工程、亚洲最大的河道立交工程、筑堤难度最大的单项水利工程、江苏省土方施工机械化程度最高的水利工程、江苏省有史以来单项水利工程获奖最多。

洪泽传说

九牛二虎一只鸡

人们常用“九牛二虎”来喻力大,清朝政府在加固洪泽湖大堤时,便铸造了“九牛二虎一只鸡”,放在大堤水势要冲,以祈镇水。

据说铁牛当初铸造之时,肚内本是金心银胆,夜间还常常跑到田里偷吃老百姓的庄稼,当人们出来打时,一棍打了它的双角。此后又不知道哪个贪财之徒,偷摘了铁牛的金心银胆,遂使铁牛不能行动,就失去了镇水的作用。现存的铁牛大小如真牛,均作昂首屈膝状,似哞哞欲叫,憨态可掬,横卧在厚约10厘米的联体铁座上,铸工精细,造型生动,重约2500公斤。铁牛肩胛上刻有楷书阳文:“维金克木蛟龙藏,维土制水龟蛇降,铸犀着证奠淮扬,永除错垫报吾皇。康熙辛已午日铸。”

沧海桑田,“九牛二虎一只鸡”也已鸡飞虎跑,只剩下五头铁牛零落在堤上沐风淋雨了。今天,这铁牛则成了最受人们青睐的洪泽湖一景。

刘基造堤

刘基帮助朱元璋消灭元朝,建立了大明朝,国泰民安,但水灾很重,洪水时常淹没庄稼,朱皇帝下旨要刘基兴修水利。

刘基接旨后,就到洪泽湖一带,从老子山到清江,一路勘察地形。经他察看所知,这一带地形高洼不平,所建堆堰没有按水平去修建,所以上水头一来水,下水头就决口。

刘基找到决口的原因,他向老百姓收买了很多米糠,运到上游,在老子山处放下水。他把米糠慢慢地撒在水面上,让米糠在河两边所贴在位置,找到了水平线,再根据米糠的位置向上建堆埝,这就是现在的弯弯曲曲的洪泽湖大堤。

刘基用这种方法建堆堰以后,就再没有倒口子,直到现在堆堰还是好好的,人们都把这条坚实牢固、水冲不垮的大堤叫“钢堆”。

彩船带姑娘

“嫁出门的姑娘,泼出去的水”,可大年初一刚过,洪泽湖区渔民便会把船装扮得花枝招展的,把姑娘带回家中,共话家常,盛情款待。

本世纪初, 淮河流域飘来无数渔人,散居在洪泽湖沿岸。那年二月二,一位渔人驾着花船开进洪泽湖上的小龟滩,将自家的闺女接到船上,一路欢笑朝淮河上游开去,带回娘家,十分风光。当地渔人感到好奇,那女人说:“这是俺家习俗呗。”说罢,女人津津有味道上一段歌谣:娘家彩船带姑娘,婆家送去贤惠娘;迎来送往话心肠,双亲双家夸红娘。从此彩船带姑娘的习俗,就像一出别具风情的小戏,在洪泽湖地区,一年又一年演了下来。

乾隆皇帝找父亲

乾隆母亲进宫后,其父到今洪泽县龟山做和尚。乾隆下江南经过龟山,赐每个和尚一件袈裟,个个跪下谢恩,唯有一个不下跪,自称“八×和尚”不拜主,乾隆回京听太后解释后,方知“八×”即“父”字,父不拜儿。乾隆二次到龟山时,其父已走了。无法,后来下旨在龟山大修庙宇,并将庙的正门叫“午朝门”,因为皇帝来过这里。

老子与老子山

传说老子是彭祖的后代,生于淮水之滨。他的母亲因吃了水中漂来的一只李子而怀胎,孕育八十一年,生下一子白发苍苍,故取名李老子。还因耳上有三个漏,又名老聃,道号犹龙。周王朝为了开发西域,宣扬周礼,派老子西方游说,漫游中他因吃了西王母的仙草而修炼成仙。一天他骑着青牛从天廷飘落到海中一块礁石上,后海水退了,这礁石成了一座小山。他在这里修道炼丹为渔民治病,人们尊称他为太上老君,并把这座山叫老子山。

老子山,位于洪泽湖南岸,为淮河入湖口岸,三面环水,一山分南北中连接贯通,以秀丽的湖光山色而闻名遐迩。老子山自古商业兴盛,文化发达,南北商贾常云集于此。此山名胜古迹甚多,有老子炼丹台、青牛迹(老子坐骑青牛蹄印)、凤凰墩、钓鱼台、法花寺、犹龙书院等十景,可惜都毁于战乱,现仅存仙人洞、凤凰墩遗迹。老子山境内有大小滩头数十处,连同水面30余万亩,自然资源极为丰富。湖中盛产多种淡水鱼、虾、蟹、鳖、河蚌以及菱、藕、莲子、欠实、芦苇、菱草等。镇西南湖面有近万亩的连片荷花塘,荷花塘盛开时,真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实为湖上绝景佳处,有《老子山记》为证。

洪泽湖里的鱼为什么鲜美

孙悟空大闹天宫后,偷吃了太上老君的仙丹。李老君无法,只得避开孙悟空,架起云头直往西去,想找一个安静的地方炼丹。老君站在云头看到下面有一座青山,山脚下是一眼望不到边的绿草。老君降落到地上一看,正是洪泽湖南岸的老山,正好又有一个山洞。李老君就在这老山采药草炼丹丸,孙悟空急得到处找李老君要仙丹,就是找不到。后来他架起云头直往西下,一看到洪泽湖南岸有一座大山,他就降落下来,在山南坡看到一个仙人洞,就进去了。到里面一看李老君正在忙着炼神丹。李老君看到孙悟空,连忙把神丸装到葫芦里,架起云头就往天上跑去。孙悟空紧紧追上,伸手就来抢葫芦。眼看仙丹就要被孙悟空夺走,李老君一气之下举起大铁棒打破葫芦。孙悟空连抓带抢得到几粒神丹,其余的仙丹都落到洪泽湖里去了。鱼、虾、蟹都争着来吃仙丹。从那以后,洪泽湖里的鱼类,肉鲜味美,可口好吃,直到现在仍然远近闻名。

渔民刷锅不下水

从前,洪泽湖有家渔民老夫妇,很穷,只有一条破划子和一只破锅。一天,老两口过洪泽湖,想到集市上买点口粮,再买口小锅。小船靠岸到集市上买东西时,但见店里和杂货摊的人都不答话。老头很生气,眼看天已傍晚,一急之下,便到粮行里抓了一把小谷米,又在杂货店里拿了一口小锅,转身就往船上走,卖东西的人并不追赶向他要钱,渔夫很是奇怪。上船以后,只见四周茫茫一片全是水。老两口这才明白这是泗州城。第二天早晨,渔夫发现带回来的小谷米变成了鲜鱼。老两口喜出望外随即将鱼抬到市上卖了,又买回此米,高高兴兴回到船上准备烧饭后,揭开锅盖一看,锅里饭菜都有,老两口靠这口锅生活好长时间。

一天,老渔妇将锅放到水里想刷个干净,可是,锅一入水就不见了。因此,洪泽湖的渔民刷锅不再把锅放到湖里刷了。这种风俗习惯流传至今。

泗州古城每隔一百年浮出水面

在洪泽湖畔,不少地方流传着每隔一百年泗州城会浮出水面的传说,有人说在湖中心看见过一座古城,还有人说他曾经在泗州城买过东西,等等等等。但是却少有人探究这种传说背后的故事。

泗州城据说在建城的时候,占卜说此城最终没于水中,可见洪泽湖地区自古水患严重。在这种环境下,泗州城的人们,年复一年过上了洪水来则居于高处,洪水走则回乡重建的生活。

到了康熙年间,由于入关的蛮族统治者疏于管理,还有前朝治水的失策,再度爆发了大洪水,根据《县志》记载,当时水漫过了城墙顶,所有的居民被迫在城墙上搭建高脚屋,等待洪水退去,并且耐心的等待洪水退去,但是这次洪水再也没有退去,永远的占据了人们生存的家园。

之后泗州城的居民被迫搬到了虹县,由于乡土难离,他们一直等待盼望着洪水有一天会和以前一样退去,但是一年又一年过去了、一代人又一代人逝去了,泗州城再也没有浮出水面。于是在洪泽湖畔开始流传着泗州城每隔一百年就会浮出水面的传说,洪泽千顷碧波,这其中包含着多少泗州人民对于故土的眷恋的热泪。

地方特产

洪泽湖水生资源丰富,湖内有鱼类近百种,以螃蟹,鲤、鲫、鳙、青、草、鲢等为主

洪泽湖的螃蟹也是远近驰名的。

此外,洪泽湖的水生植物非常著名。

芦苇几乎遍布全湖,繁茂处连船只也难以航行。

莲藕、芡实、菱角在历史上即素享盛名,曾有"鸡头、菱角半年粮"的说法。

交通信息

宁淮高速,宁连一级公路,京沪高速,宁徐高速,盐淮徐宿高速。距离淮安市区40分钟车程,距离南京1.5小时车程,距离上海4小时车程。宿迁长途客运站每日有多次班车开往泗洪,5:30-18:00,每隔20分钟一班,发往南京、义乌、杭州等地的车也路过泗洪,交通十分便利。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3: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