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洪承畴宅
释义

简介

洪承畴宅在北京市地安门东大街南锣鼓巷59号,北依黑芝麻胡同。清初虽规定内城只准旗人居住,但也有个别汉官被特许留居。该宅原大门在方砖厂东口路北,气势雄伟,门外有两只铁狮子。现院内房屋大部分改建,惟存北房三间,坐北朝南,前出廊,合瓦清水脊硬山房。据其后人提供的情况,此为其家庙(即洪氏祠堂)。按照洪氏生活的年代推断,此宅应建于明清之际,但现在三间北房是清代中晚期建筑,可能是在原址经过翻建。现为民居。

洪承畴简介

人物简介

洪承畴(1593~1665年),字彦演,号亨九。先仕明于松山之败后降清,是明末叛臣之一,但也是清朝定鼎中原的重臣。出生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九月二十二日,福建泉州府南安县二十七都英山霞美乡(今英都镇良山村霞美)人。康熙四年(1665年)去世,享年73岁。

洪承畴家世

洪承畴出身望族后裔,是武荣翁山洪氏第十二代孙,属东轩五房,书香门第。到了他的曾祖父辈,已

是家道中落,并不富裕。

曾祖父洪以诜,庠生(秀才)。

祖父洪有秩,贡生。文章有名气,早年卒于赴考途中。夫人戴氏在有秩死后生下遗腹子洪启熙(字尔朝,号幼迹公),就是洪承畴的父亲。戴氏孝事姑婆,抚孤成长,被朝廷表节孝烈女,累赠一品夫人。

父洪启熙也中秀才,性格庄重,以至孝名闻乡里。娶妻傅氏,是名门闺秀,教子极严。生子三,长承畴,次承畹,三洪承畯。承畹早逝。承畯是名闻泉郡的书法家。

出仕

洪承畴童年入溪益馆读书。因家境贫寒,11岁辍学,在家帮母做豆干,每日清晨还要到英圩埔走街串

巷叫卖豆干。当时西轩长房的才子洪启胤在水沟馆办村学,洪承畴叫卖豆干之余,常在学馆外听课,偶尔也帮学生做对子。洪启胤发现洪承畴极有天份且抱负不凡,免费收洪承畴为徒,重返校门。 在水沟馆读了五年书后,又到泉州城北学馆读书。

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23岁的洪承畴赴省参加乡试,为乙卯科中式第十九名举人。次年,赴京会试,连捷登科,为丙辰科殿试二甲第十四名,赐进士出身。

总督三边

洪承畴初授刑部江西清吏司主事,历员外郎、郎中等职,在刑部任事6年。明·天启二年(1622年)

擢升浙江提学佥事,以才高识士,所选人才皆俊奇,为朝廷所器重,2年后升迁两浙承宣布政左参议。

明·天启七年(1627年),升陕西督道参议。

崇祯二年(1629年),农民军王左挂、苗美率兵进攻韩城。陕西总督杨鹤手中无将,情急之下,令当时还是参政的洪承畴领兵出战。洪承畴斩杀敌兵三百人,解了韩城之围,顿时名声大噪。

崇祯三年(1630年)六月,洪承畴被任为延绥巡抚。

崇祯四年(1631年),三边总督杨鹤为此被罢官入狱,洪承畴继任陕西三边总督。

明·崇祯七年(1634年)十二月,明思宗朱由检撤陈奇瑜,洪承畴仍任陕西三边总督,以功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衔,总督河南、山西、陕西、湖广、四川五省军务,成为明廷镇压农民起义的主要军事统帅。

崇祯八年(1635年)一月,洪承畴率主力出潼关,在河南信阳大会诸将,准备对起义军实行大规模的军事围剿。

崇祯九年(1636年)七月,洪承畴率军在临潼大败农民军。

松山之战

崇祯十一年(1638年)冬季,清军从密云县附近的墙子岭等处突破长城,横扫河北、山东61个州县,掠走居民46万余人,京城告急。洪承畴奉命北上驰援,并于次年出任蓟辽总督,负责防御清军。崇祯十四年(1641年),清军再次围攻锦州,洪承畴率领吴三桂等八个总兵官、十三万兵马救援。面对实力强大的清军,洪承畴本想结营固守,避免决战,以消耗清军。不料生性急躁多疑的崇祯皇帝却派人前来严厉督战,洪承畴被迫进军,但是出师不利,损兵折将达五万余人,只好退守距锦州十八里外的松山城。

清军围困松山城达半年之久。崇祯十五年二月(1642年),守城副将夏成德开关投降,松山城破,洪承畴被俘,被押至清朝国都盛京(沈阳)。清太宗皇太极派汉族大臣范文程出面劝降,谈话间洪承畴抬手拂去了由房梁落至衣服的尘土。范文程回奏皇太极说,“承畴必不死,惜其衣,况其身乎”。皇太极遂亲自出马,还解下貂皮袍送给洪承畴说“先生得无寒乎”,洪承畴于是跪地叩头请降。皇太极对收降洪承畴甚为得意,他请洪承畴赴宴观戏,还厚加赏赐,引起清军众将的不解和不满。皇太极解释说,我们征伐明朝多年,尚未得手,现在收降了洪承畴,就如同盲人走路有了向导,我怎能不开心呢。

由于在松山城兵败被俘的将领大都拒降被杀,崇祯皇帝误认为他的心腹重臣洪承畴也已为国殉难,他在都门之外设立祭坛,还亲写祭文说“又闻卿绝食数日,气息奄奄……倒地而死,目犹不瞑……死事重于泰山,意气化为长虹”。北京正阳门的瓮城里原有两座小庙,西为关帝庙,东为观音庙。相传崇祯皇帝为洪承畴设立的祭坛,就在东边的小庙里,意在让他与关公一样成为战神,守卫京城大门。洪承畴降清的消息传来后,才将东边的小庙改为观音庙。

历史渊源

佐理军机终退身

1643年,皇太极病死。他的6岁儿子福临即位为顺治皇帝,他的弟弟多尔衮任摄政王代理朝政。1644年4月25日,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皇帝上吊自尽,明朝灭亡。5月14日,多尔衮亲率清军出师征明,洪承畴随行。5月18日,多尔衮行军至辽河,才得知明朝已经灭亡,他向洪承畴征询进军方略。洪承畴献计说,不如将进军的名义由征明改为征讨李自成,布告沿途各州县官员,凡开城投降者升官加级。他分析说,李自成“今得京城,财足志骄,已无固志,一旦闻我军至,必焚其宫殿府库,遁而西行”。 事实证明,洪承畴的判断不错。1644年5月27日,多尔衮联合降清的吴三桂,在山海关击败了李自成。6月4日,李自成果然焚烧宫殿,撤离北京。6月6日,清军占领京城。7月4日,多尔衮下令恢复洪承畴原在明朝拥有的兵部尚书等官衔,让他佐理军机政务。 顺治二年(1645年),多尔衮又授予洪承畴“招抚南方、总督军务大学士”官职,派他去坐镇江宁(南京),镇压和招降抗清武装。顺治十年(1653年),洪承畴又出任云南、贵州等五省经略,率军征战西南。顺治十六年(1659年),清军占领云南后,洪承畴保荐吴三桂镇守云南。当年,洪承畴因眼病发作,解职返回北京休养治疗。 清初,摄政王多尔衮曾下令驱逐北京内城的全部原住明朝官民,将街巷房屋划为八片,分配给八旗官兵居住。洪承畴降清后,被编入镶黄旗汉军旗籍,他在归属镶黄旗领地的安定门内南锣鼓巷居住。至今,在南锣鼓巷59号院内,尚存有三间北房,相传是昔日洪宅中的祠堂遗址。据说洪宅的大门在方砖厂胡同东口,门口原来有一对铁狮子,查阅乾隆十五年北京地图,那里确实有个铁狮子胡同。 顺治十八年(1661年),69岁的洪承畴退休,被授予可以世袭四代的三等轻车都尉世职,这是正三品职衔,而他原本是一品大员。民国时期的史学家孟森说,洪承畴在拿下云南后,因畏惧汉奸骂名,不愿乘胜追击已经逃出境外的残明桂王,于是借眼病为由要求回京休养,从此他失去了清廷的信任,因此退休时所得封赏甚薄。洪承畴最怕别人骂他是汉奸,相传他曾出重金请一位秀才为他写作了一副对联以表白心迹,上联是“弑我君者即我仇”,指推翻明朝的李自成;下联是“诛我仇者即我君”,指消灭李自成的清朝。

广育群才成义学

洪承畴于康熙四年(1665年)病死在北京南锣鼓巷洪宅,埋葬在西直门外车道沟。洪氏子孙在洪宅一直居住到民国时期,据《天咫偶闻》记述,洪家后代有人中过进士,在洪宅大门上曾悬挂过进士匾。查《清史稿》,这位进士是洪承畴的儿子洪士钦,他于顺治十二年(1655年)乙未科考中进士。民国时期的《燕京访古录》记述,洪宅“后门在南锣鼓巷,尚居洪氏之子孙”。 如今在北京崇文区东晓市街,有一座金台小学,其前身是顺治皇帝赐给洪承畴的别墅,旧称洪庄。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顺天府开办城区两县的义学,宛平县义学借用了长椿寺,大兴县义学租用了洪庄部分房屋。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顺天府计划合并两县义学开办京城首善义学,要将洪庄全部买下。洪承畴的孙子洪奕沔不愿出让洪庄,又不便明言,于是假意向康熙皇帝提出要献庄办学。洪奕沔本想康熙皇帝不致收回先帝顺治皇帝赐给洪家的洪庄,不料康熙皇帝欣然应允,还为筹建中的首善义学题写了“广育群才”匾额,结果弄假成真。 乾隆十五年(1750年),首善义学经过扩建后改成金台书院,清末编纂的《光绪顺天府志》里有对于金台书院的记载并附有平面图。金台书院在民国时期改办过顺直中学和高等小学,解放以后改称东晓市小学。近年,这座有300年历史的学校又恢复了“金台”旧称,改名为金台小学。现在金台小学校园的格局,仍基本保持着《光绪顺天府志》平面图上描绘的金台书院的规制。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3:2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