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虹膜吸蜜鹦鹉
释义

虹膜吸蜜鹦鹉(学名:Trichoglossus iris)羽色鲜艳,主要以花粉、花蜜与果实为食物,鸟喙比一般鹦鹉的长、更特别的是细长的舌头上有刷状的毛,称为刷状舌,方便该鹦鹉深入花朵中取得食物。身体内部的构造也很特别,它们的体内有一种特别的消化酵素存在,以便分解食物。但由于该吸蜜鹦鹉没有消化谷物饲料的必要,它们的沙囊处理硬食物的能力较其他鹦鹉弱了许多。

中文名称:虹膜吸蜜鹦鹉

外文名称:Iris Lorikeet, Iris Lory

别称:五彩鹦鹉

二名法:Psitteuteles iris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鸟纲

目:鹦形目

科:鹦鹉科

亚科:吸蜜鹦鹉亚科

属:Trichoglossus

拉丁学名:Trichoglossus iris

命名时间:Temminck, 1835

外形特征

虹膜吸蜜鹦鹉的身长依照不同亚种为20到22厘米。这种鹦鹉鸟体为绿色,前额、头顶前端、眼睛附近为橘红色;耳羽附近为紫红色;头顶後方为蓝灰色,有些鸟会零星的分布些绿色的羽毛;胸部和腹部、翅膀内侧和尾巴内侧羽毛为黄绿色;胸部的羽毛带有绿色滚边;尾巴羽毛上方为绿色,内侧橄榄黄;鸟喙橘红色,尖端黄色;虹膜棕色。母鸟头部零星分布些绿色羽毛,脸颊偏黄绿色。幼鸟和母鸟的羽色相同,头顶仅有分布一小块红色。

分布范围

分布于华莱士区,指传统的华莱士线(从棉兰老岛的东侧海域经望加锡海峡至巴厘岛与龙目岛之间)以东、巴布亚新几内亚以西的区域,包括印度尼西亚的苏拉威西岛、努沙登加拉群岛、西南群岛、摩鹿加群岛(马鲁古群岛)、东帝汶等岛屿。

生活习性

虹膜吸蜜鹦鹉主要栖息于森林地区、次要植被区、高约1500米充满林木的开阔乡村地区。它们平时大多成对或是组成4到10只左右的小群体活动,偏好在比较高大的树木上活动,平常隐身于浓密的林间,因为身体的羽色提供了相当良好的掩蔽,所以除非它们争吵鸣叫,否则很难被人察觉;它们在觅食的时候会发出叽叽\\喳喳的声音,飞行的时候则会发出比较高音频的叫声,因此相当显而易见。

生长繁殖

虹膜吸蜜鹦鹉主要以花蜜、花朵、水果、浆果和昆虫等为食。在野外的繁殖生态不详;人工饲养的虹膜吸蜜鹦鹉繁殖难度并不高,一次会产下2枚卵,孵化期为23天,幼鸟羽毛长成约需52到55天。幼鸟离巢后,亲鸟仍然会喂养幼鸟3到4周。

亚种分布

(3种)

1.Trichoglossus i. iris (Iris Lorikeet)分布于东帝汶岛西部。

2.Trichoglossus i. rubripileum (Ruby-capped Lorikeet)分布于东帝汶岛东部。

3. Trichoglossus i. wetterensis (Wetar Lorikeet )分布于韦塔岛。

保护等级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0:2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