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恒星紫外辐射
释义

恒星紫外辐射

恒星紫外辐射(stellar ultra-violet radiation)

指早型星(O、B、A型)在紫外波段最强的辐射。恒星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建立恒星大气模型。根据可见光波段资料建立的大气模型理论,早型星在紫外波段有很强的连续谱,并迭加许多共振吸收线(见共振吸收)。近年来大气外紫外观测结果同理论预测比较一致。早型星的紫外测光给出一个有趣的结果是紫外颜色-目视颜色图,它表明紫外波段比可见光波段有大得多的变化范围,如在1700-V和B-V(见色指数)的颜色图上,颜色的变化相差11倍,所以紫外色指数随大气参数的变化要比可见光的敏感得多。晚型星(F、G、K和M型)的紫外辐射虽不强,但在紫外波段已观测到它们有类似的色球和星冕的发射线(如2800埃的一次电离镁线、氢的赖曼系α 线等),国际紫外探险者卫星就发现御夫座α有明显的色球层,这意味着高温星冕是恒星所普遍具有的。对各种不同光谱型恒星进行这种紫外发射线的研究,在理解太阳耀斑现象和探讨恒星色球等方面都是很重要的。对变星的紫外观测也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结果。猎犬座α的多色紫外光度测量表明,对于不同的波长,5.5天周期的光变曲线有不同的光变形式。波长2985埃和2945埃没有显示出5.5天的周期变化,3317埃同2462埃、2386埃和1913埃差不多有180°的位相差,而三个短波长光变曲线在0.1位相处出现一明显的极小值,并在0.5位相附近出现一不对称的双极大。另外,对经典造父变星的紫外观测表明,除了同可见光波段的观测结果有共同之处外,也发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以剑鱼座β为例,光变曲线除了在0.0位相处有驼峰外,紫外观测发现在0.75和0.85位相处也有驼峰。

太阳紫外辐射

身处太阳系的我们必须了解太阳的紫外辐射,很多PLMM也很关注太阳的紫外线吧。

太阳在紫外波段的电磁辐射,波长在10—400埃之间,约占太阳辐射总量的7%.在地球表面接收的太阳紫外辐射很弱,这是由于太阳紫外辐射经过地球大气时,被大气中的臭氧、氧、氮等分子吸收,一般波长低于300埃的太阳紫外辐射已无法到达地球表面.太阳紫外辐射按波长可分为三个区域:近紫外(310—400埃),中紫外(170—3100埃)和远紫外(10—1700埃)。在近紫外和部分中紫外区,太阳光谱与可见光谱类似,在连续光谱背景上出现吸收线.在2100埃以下,吸收线变弱,并开始出现发射线.比170埃波长更短的部份,近于没有连续背景辐射和吸收线,只有发射线出现.不同波长的紫外辐射来自不同的太阳大气层,近紫外、中紫外辐射来自光球层,远紫外辐射主要来自色球层、色球—日冕过渡层和内日冕.在整个紫外区,最主要的发射线是氢的莱曼线,其中最强的是莱曼阿耳法线,其次是莱曼线贝它线.虽然紫外辐射在太阳辐射中所占比例不大,但因为其辐射能够引起地球高层大气的各种反应,并且对卫星表面有很强的破坏作用,所以研究太阳紫外辐射非常有用.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4 0: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