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衡阳省立第三师范 |
释义 | 衡阳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始建于1904年,是当时湘南地区很有影响的一所中等专业学校。原名:省立南路师范学堂。辛亥革命后,改名为: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校址设在衡阳江东岸宴家坪,位于湘、耒、蒸三水会合之处。 在校园学区与外界相连的石桥前面,立有一块牌坊,上书四个大字:''南学津梁'',把此地称为南方人士寻求新学的必经之途。 衡阳省立第三师范(以下简称衡阳三师):在1920年至1930年招生简章及资费是:每年招考两班学生,共一百二三十名。其中湘南每县各择优录取四名,免试选送部分师范附小的优等生,此外便是不分县别择优录取若干名。学生考取入校以后,免收学费、膳食费、讲义费,只稍许收一点课本费。这是当时湘南唯一一处免费学堂。 因此我党有很多后来的名人考取衡阳三师,在此开展了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活动。衡阳三师是一所具有革命传统的学校,我党早期曾在这里播下过革命火种。在1920年8月,毛泽东在长沙创办文化书社时,就在第三师范设立了衡阳分社,并开办书报贩卖部,出售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书籍和《向导》、《先驱》、《新潮》、《新青年》、《少年中国》、《劳动界》等革命报刊杂志。1921年10月,毛泽东在上海参加党的''一大''回长沙不久,就乘船逆江而上,到衡阳三师考察,翌年4月毛泽东再次来到衡阳三师,在衡阳三师''风雨操场'',发表关于马克思的革命斗争史、社会问题、中国农民运动的著名演讲,并在衡阳省立第三师范发展了我党第一批优秀的共产党员,他们是:蒋先云、黄静源、雷晋乾、唐朝英、夏明翰等。1922年暑假期间,我党早期著名活动家张秋人,经陈独秀推介,在上海来到湖南被聘为衡阳省立第三师范英语教员。毛泽东、何叔衡还介绍第一师范学生共产党员:戴述人、黄和钧到衡阳省立第三师范担任国文教员。这里优秀共产党员,分别以读书和当教员作掩护开展党的组织活动,因此衡阳三师成了湘南地区党团组织和革命学生运动的中心。也是我党早期的共产党员的摇篮学校。培养出我党优秀共产党员有:黄克诚、江华、张际春、张经武、曾希圣、伍云甫、邝振平、黄平、李卜成等等。 建国以后1953年更名为衡阳师范,1958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湖南衡阳专科学校是全国首批8所师专之一,1962年更名为湖南第三师范学校,1993年更名为衡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1999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原衡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原衡阳教育学院合并升格的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学校,衡岳钟灵秀, 桃李竞芳菲2003年2月原湖南第三师范学校并入,目前是:衡阳师范学院,如今的校址在湖南省衡阳市黄白路165号。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