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横纹金蛛
释义

横纹金蛛被称为“会写英文的蜘蛛”,是分布于欧洲中至北部、北非及亚洲部份的一种丝网蜘蛛。在山区或田埂周围的灌木林比较常见,平原地区很少见。生活于阳光照射的草丛、潮湿地带,一般在草上或田边结网。它是织网能手,织出的圆形网有时半径可达1.5米。吐出的蛛丝酷似英文字母,目的是为了增强反射,吸引猎物扑上网后便于捕捉。

鬼脸蜘蛛鬼脸蜘蛛 该蜘蛛身长约5厘米,全身由红黄黑色斑组成,腹部图案像电影里的鬼脸一样,眼睛、鼻子及暴露着牙齿的嘴巴惟妙惟肖。 山东省沂水县的当地老人介绍,这种蜘蛛树丛中特别多,有毒。 山东青岛地区也发现大量鬼脸蜘蛛,大多都在树木、丛林深处、高速公路旁,青岛烟青高速公路旁前桃林村段居多。横纹人面蛛横纹鬼面蛛鬼面蛛鬼脸蛛

名称

拉丁学名

Argiope bruennichi(Scopoli,1772)

异名

Aranea brünnichii

Aranea speciosa

Aranea senoculata (misident)

Aranea fasciata

Aranea zebra

Aranea formosa

Aranea pulchra

Aranea caspia

Aranea phragmitis

Segestria pulchra

Miranda transalpina

Epeira speciosa

Nephila transalpina

Epeira fasciata

Nephila fasciata

Miranda zabonica

Argiope brünnichi

Argiope bruennichii

英文名称

Wasp spider

中文名称

横纹金蛛(腹部背面黄色,自前向后有黑色横纹,故名横纹金蛛。)

中文别名:布氏黄金蛛;斑蜘蛛;花蜘蛛

中文别名名称考证:《中国药用动物志》

科学分类

: 动物界 Animalia

: 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 蛛形纲 Arachnida

: 蜘蛛目 Araneae

: 园蛛科(金蛛科)Araneidae

金蛛亚科 Argiopinae

: 金蛛属 Argiope

: 横纹金蛛 Argiope bruennichi

目前社会公认的一个亚种“Argiope bruennichi nigrofasciata (Franganillo, 1910, Portugal) ”。“Portugal”为“葡萄牙”。

介绍

像其他金蛛属的蜘蛛(包括“圣安德鲁十字蜘蛛St Andrew's Cross spiders”)一样,它们的腹部有明显黄色和黑色斑纹。

因为其拥有漂亮而华丽的外衣,因而招人喜欢,把其当做宠物。横纹金蛛鲜艳的色彩是它的保护色,这种蜘蛛虽有一定的毒性,但对人体不会产生危害。

地理分布

国内分布

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山东,河南,河北,江苏,安徽,浙江,湖北,江西,湖南,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在北京天津也有发现。

国外分布

欧洲中至北部、北非及西非,亚美尼亚,土耳其,西伯利亚,日本,印度尼西亚等地。

生活习性

横纹金蛛于清晨或黄昏时在长草堆中结网,网上有类似字母的结构,每次差不多要花一小时才完成。网上明显的三字形称为“稳定丝带”,位于蛛网的中央,但功能不明。

猎物被蛛网所捕捉后,横纹金蛛会快速的以蛛丝将它包裹。在咬下时会注入令猎物痳疯的毒素及蛋白质溶解酶。捕食一些昆虫,螟蛛、叶蝉、飞虱等害虫。

交配方式

雄性横纹金蛛比雌性的细小,它们很多时会待在雌蛛的网中或附近,等待她完成最后的脱壳及达至性成熟。此时雌蛛的铗角会有一阵子柔软,雄蛛可以与不被雌蛛咬倒的情况下交配。

外形特征

雌蛛

体长18-25毫米,头胸部呈卵圆形,背面灰黄色,密生银白色毛。螯肢基节、触肢、颚叶和下唇皆黄色。中窝纵向,颈沟、放射沟均为深灰色。胸板中央黄色,边缘黑色。步足黄色,上有黑色斑块和黑色轮纹。腹部呈长椭圆形,背面黄色,自前向后共有10-11条黑色横纹。腹部腹面有一黑色纵带,上有3对黄色圆点,两侧各有一淡黄色纵斑。纺器呈棕红色。卵袋较大,似茧形。每个卵袋含卵数十粒至数百粒。

雄蛛

体长5.50-5.9毫米左右,体色不如雌蛛鲜艳。头胸部及步足皆呈黄色。腹部背面密布白色鳞斑,两侧各有6-7枚黑色点斑,在第3-7对点斑之间亦有数个黑色点斑组成横向排列。腹部腹面两侧各有一白色条斑。

药用价值

药用部位

横纹金蛛的全体。

性状

本品头胸部、腹部与步足都断落不整,但可见完整的椭圆形的腹部,呈淡黄色,上面有黑色横纹,断落的步足淡黄色,带有黑色的轮纹及黑刺,并有褐色的细糙毛。体轻,质脆。气微,味微苦、咸。

性味归经

性味:性平,小毒;味微苦。

归经:肾、心、肝、脾四经。

功效主治

清热解毒;用于瘰疬、疮疽痈肿及毒蛇咬伤。益肾兴阳;解毒消肿。主阳痿;痔疮瘘管。

用法用量

内服:研末入丸、散,0.5-1g,或每日1只。煎汤,0.9一1.5克。

外用:适量,研开撒或调敷

古籍考证

始载:《中国药用动物志》。

摘录:《中华本草》 。

化学成分

消化液含碱性蛋白酶(alka-line protenase),具弹性组织解离(elastolytic)及弱的胰凝乳蛋白酶(chemotryptic)活性。排泄物中含胍(guanine) 化合物占总氮的85%以上。血含血蓝蛋白(hemocyanin),分子量79,000,全体含白质、脂肪、糖类等。

各家论述

《中国药用动物志》:有解毒的功能。主治瘰疬、疮肿及毒蛇咬伤等症。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4:4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