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K-129潜艇 |
释义 | K-129潜艇K-129潜艇是前苏联在1950年代研制的第一代常规弹道导弹潜艇,属于G-2级。1968年3月8日,在出航执行任务途中,由于不明原因沉没于瓦胡岛西北1390千米。1974年7月,美国CIA秘密打捞了该艇的部分残骸。这次行动被称为“亚速尔”计划(前误称“珍妮弗”计划)。 简介技术数据 水面排水量 2,794吨 潜航排水量 3,553吨 潜航深度 300米 全长 98.4米 全宽 8.2米 艇体结构 双壳体 动力系统 柴电动力 叶轴 双轴推进 水上极速 15节 续航力 8节23500海里、70天 乘员 83人 武器装备
沉没1968年2月28日,太平洋舰队K-129号潜艇在科布扎里上校指挥下,从堪察加基地出发执行计划外战斗巡逻任务,潜艇上装备有3枚带核弹头的R-13型弹道导弹、2枚核弹药鱼雷。3月8日,潜艇未能按规定汇报航行情况和战斗位置,苏联海军中央指挥所在确认潜艇可能失事之后发布警报,太平洋舰队舰船和飞机进行大规模的搜索行动,出动了2艘驱逐舰、3艘护卫舰、3艘扫雷舰、4艘潜艇、2座浮动平台、10艘辅助船只,巡逻机出动286架次,但未能找到失踪潜艇的任何痕迹,搜索行动随后中止。 可能的沉没原因1、充电过程中的电池氢气爆炸。在充电时,如果排气不顺畅,泄漏出的氢气极易累积到爆炸水平。1949年,一艘美国潜艇“Cochino”(舷号345)就是由于电池氢气爆炸而在挪威沿海沉没。 2、与美国剑鱼号潜艇相撞。冷战期间,美国攻击潜艇时常跟踪苏联导弹潜艇。许多前苏联海军官员都认为是美国潜艇撞沉了K-129。1968年3月17日,剑鱼号曾进入日本横须贺港对变形的潜望镜进行紧急维修,据说是在上浮中撞上了冰山。 3、导弹爆炸。1986年10月3日,苏联潜艇K-219的液体推进导弹SS-N-6就发生过爆炸,导致K-219沉没。有迹象显示,K-129也碰上了类似情况。 4、私自发射导弹。2005年,肯奈斯 赛维尔在他的纪实著作《红星恶棍》中写道,1968年3月7日,K-129潜航到瓦胡岛西北560千米的位置上是为了向夏威夷发射它的三颗弹道导弹。在准备发射中,一颗导弹发生爆炸。 “亚速尔”计划得知苏联人未搜获K-129后,美国CIA决定着手秘密打捞K-129,行动代号“亚速尔计划”。这个计划是更为庞大的“珍妮弗计划”的一部分。美国媒体后来探听到“珍妮弗计划”的风声,以为这就是K-129打捞计划,因此误传出来。 这次行动决定用两艘即将退役的核潜艇——大比目鱼号和海狼号参与这次深海搜寻活动。大比目鱼号发现了残骸后,中情局局长赫尔姆斯把报告呈交总统尼克松,后者让赫尔姆斯确认海底到底有什么,因为“它可能对我们十分有用”。经过近两个月的大量搜查、照相、分析,最后中情局确定,4880米的海底有一艘沉没的苏联核潜艇和核导弹。这一结论也得到了CIA安插在苏联的特工的确认。报告再一次呈送到总统手里。尼克松问赫尔姆斯:“我们有没有能力把它捞上来?”赫尔姆斯说:“不知道,不过依靠我们的财力和技术,应该有可能。”尼克松马上说:“那么,我们就把它捞上来。” 中情局知道不能由自己明目张胆地去打捞。赫尔姆斯找到了亿万富豪霍华德·休斯,此人的公司涉及采掘海底矿物资源。打捞苏联核潜艇计划的第一步,是要建造一艘特殊的打捞船,这个任务交给了拥有多家造船公司的休斯。为掩人耳目,打捞船被分成许多部分,分别在不同的造船公司制造,全部造好后才统一安装。而休斯对外宣布的是,这只是一艘海上石油勘探船。建造这艘打捞船,休斯的公司和中情局花费了两年的时间。最后,一艘3.6万吨级的大船造好了,它被命名为“探险家”号,船上还配备了特制的能够起重800吨的63.7米高的起重机。两年时间里,中情局为了转移公众的注意力,利用各种渠道,积极散布休斯将用这艘船去开发海底矿物的消息,掩盖该船的真正用途。1972年,在尼克松的批准下,“探险家”号开始出航。但是,这次出航并不是直接去打捞潜艇,而是首先要掩人耳目去进行海底矿物勘察工作。当“探险家”号于两年后再次出航时,已经没有人怀疑它不是一艘用于石油勘探的船只了。此时,“探险家”号才真正地开始了它的使命。 1972年夏天,“探险家”号在核潜艇4年前失事的地方开始了打捞行动。它将一个特别工作船缓慢放入水中。这艘工作船有几十个机械手,可以从各个方位紧紧抓住潜艇。K-129号潜艇缓缓地随着工作船的上升而浮起。然而,还差1500米的时候,潜艇的船身由于经受不住海水的巨大压力,突然断裂。尽管“探险家”号立即收紧机械手,也只能抓住船的一半,另一半又沉入了大海。最后,“探险家”号打捞上来了K-129号的船艉,只占整个潜艇的三分之一 。在这三分之一的船身中,中情局如愿地获得了苏联潜艇里的核导弹以及相应设备。同时,在打捞上来的船里还有6具K-129号船员的尸体,其中一具尸体的手中有一份重要的报告记录,是关于苏联海军核系统的操作方式的。 “探险家”号随后驶往夏威夷毛伊岛,开始检查打捞出的物品。但是,中情局并没有得到苏方的密码本和加密通信设备。原来,艇长科布扎里上校身材较高,在按照中等身材设计建造的舱室内,被迫蜷腿睡觉,最后实在无法忍受,在潜艇1967年到1968年进远东修理厂大修时,把指挥舱旁边的密码室移到了后面的第4(导弹)隔舱,没想到,这一意外改动竟然阻挠了中情局试图得到苏联潜艇密码的设想。 由于想获得仍然在海里的苏联潜艇的有关情报,中情局计划继续进行打捞行动,但尼克松认为这种冒险行动有可能使美苏关系恶化,没有立即同意。赫尔姆斯没有放弃,再三游说。就在此时,出现了一个意外事件,使得赫尔姆斯的最后希望破灭了。 当时,洛杉矶一伙盗匪瞄准了亿万富翁休斯。在制订了详细行动计划后,1975年7月的一个夜晚,盗匪悄悄摸进休斯的办公室,撬开了保险柜,这些人都是惯偷,有包括激光器在内的最先进的作案工具。但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另一伙同样瞄上休斯的盗匪随后也潜入办公室,结果双方火并,为已打开的保险柜展开了激烈争夺。 一场混战过后,最先到达事故现场的既不是警察,也不是中情局特工,而是媒体记者。这一轰动性新闻使最早公布中情局秘密打捞苏联核潜艇材料的一家法国报纸受益匪浅,获利600万美元。原来,蜂拥而至的记者们席卷了休斯办公室内的一切,休斯协助中情局打捞苏联核潜艇的绝密内幕瞬间公诸于众,国外媒体开始掀起暴风雨般的炒作浪潮。 被苏共中央政治局紧急召见并训斥的苏联海军总司令戈尔什科夫得知了整个事件真相,决定采取强硬措施,遂宣布在苏联潜艇沉没海域无限期举行“战斗友谊”演习,击沉任何无关船只。美国国会迫于压力,明确禁止中情局继续进行打捞行动,“亚速尔计划”彻底结束。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