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黑领噪鹛
释义

黑领噪鹛,学名Garrulax pectoralis,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基本资料

中 文 名:黑领噪鹛

物种分类:鸟类→雀形目→莺科→噪鹛属

拉 丁 名:Garrulax pectoralis

英 文 名:Greater Necklaced Laughing Thrush

属中文名:噪鹛属

是否药用动物:否

是否经济动物:否

迁 徙: 留鸟

体 型: 体重♂135-152g,♀140-160g;体长♂285-318mm,♀275-312mm;嘴峰♂25-30.5mm,♀25-30.5mm;翅♂125-141mm,♀126-138mm;尾♂129-160mm,♀130-160mm;跗蹠♂41-47mm,♀44-48mm(华南亚种)。

食 性: 主要以甲虫、金花虫、蜻蜓、天蛾卵和幼虫以及蝇等昆虫为食,也吃草子和其他植物果实与种子。

分布

黑领噪鹛分布于欧亚大陆及非洲北部(包括整个欧洲、北回归线以北的非洲地区、阿拉伯半岛以及喜马拉雅山-横断山脉-岷山-秦岭-淮河以北的亚洲地区),印度次大陆(包括印度、孟加拉、不丹、锡金、尼泊尔、巴基斯坦、斯里兰卡、马尔代夫)以及中国西藏的东南部地区等,中南半岛(包括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以及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香港、海南岛,中国国内为华中及长江以南地区常见的留鸟。

形态特征

它全长约29cm。体色与小黑领噪鹛类似,区别在于体形稍大,并且眼先为棕色,耳羽白 色杂发黑纹,且下缘为黑色并延伸到嘴基。栖息在低山的茂密灌丛间,常与其他噪鹛尤其是小黑领噪鹛混群,在枝杈间跳跃同时振翅展尾,不断鸣叫。取食昆虫、种子、果实。营巢杯状巢于距地面不高的灌丛间,卵蓝绿色。 整个上体包括两翅和尾表面概为棕褐色。眼先白色沾棕,眉纹白色、宽阔而显著一直延伸到颈侧,耳羽黑色而杂有白纹,后颈栗棕色,呈半环状。翅上初级覆羽暗灰褐色,飞羽黑褐色,外翈缘以棕褐色,内翈缘以棕黄色;中央一对尾羽全为棕褐色或橄榄棕色,外侧尾羽具黑褐色次端斑和棕色或棕黄色端斑。颏、喉白色沾棕,颧纹黑色,常往后延伸与黑色胸带相连,胸带有的在中部断裂,胸、腹棕白色或淡黄白色,两胁棕色或棕黄色,尾下覆羽棕色或淡黄色。 虹膜棕色或茶褐色,嘴褐色或黑色,下嘴基部黄色,脚暗褐色或铅灰色,爪黄色。

习 性

性喜集群,常成小群活动,有时亦与小黑领噪鹛或其他噪鹛混群活动。多在林下茂密的灌丛或竹丛中活动和觅食,时而在灌丛枝叶间跳跃,时而在地上灌丛间窜来窜去,一般较少飞翔。性机警,多数时间躲藏在茂密的灌丛等阴暗处,附近稍有声响立刻喧闹起来,有时一只鸟鸣叫,其他鸟也跟着高声鸣叫起来,鸣叫时两翅扇动,并不断地点头翘尾,直到并未发现可疑物,才又逐渐安静下来;如发现人,在一阵喧闹之后又静悄悄地躲开、逃走,约半小时后又出现在另一树林里。

繁 殖

繁殖期4-7月。通常营巢于低山阔叶林中,巢多置于林下灌丛、竹丛或幼树上。巢呈杯状,主要由细枝、草茎、苇茎、草叶、竹叶、根等材料构成,有时还掺杂有苔藓,内垫细草茎和须根。1年繁殖1-2窝,每窝产卵3-5枚,通常4枚,卵蓝色或深蓝色,形状为长卵圆形,大小为28.7-33.8mm×20.9-24.1mm。

野外鉴别特征

中型鸟类,体长28-30cm。上体棕褐色。后颈栗棕色,形成半领环状。眼先棕白色,白色眉纹长而显著,耳羽黑色而杂有白纹。下体几全为白色,胸有一黑色环带,两端多与黑色颧纹相接。 本种和小黑领噪鹛是一对亲缘种,外形和羽色非常相似,野外容易混淆。但小黑领噪鹛体型稍小,耳羽灰白、上下缘有黑纹,黑色胸带常常断裂且多与黑色颧纹相接,有时黑色胸带仅系一些黑色点斑形成,可与之区别。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4 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