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黑颈鹤
释义

黑颈鹤是大型涉禽,身长115~120厘米,体重5.35千克。全身灰白色,颈、腿比较长,头顶皮肤血红色,并布有稀疏发状羽。除眼后和眼下方具一小白色或灰白色斑外,头的其余部分和颈的上部约2/3为黑色,故称黑颈鹤。是世界上唯一的一种生长、繁殖在高原的鹤类,为中国所特有的珍贵鸟类。

中文名称:黑颈鹤

外文名称:Grus nigricollis

别称:藏鹤、雁鹅、黑雁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鸟纲

亚纲:今鸟亚纲

目:鹤形目

科:鹤科

属:鹤属

种:黑颈鹤

分布区域:中国、不丹和印度

命名时间:Przevalski, 1876

英文名称:Black-necked Crane

英文又名:Tibetan Crane

物种简介

简介

黑颈鹤别名青庄、冲虫(藏语),全身灰白色,颈、腿比较长,头顶皮肤血红色,并布有稀疏发状羽。除眼后和眼下方具一小白色或灰白色斑外,头的其余部分和颈的上部约2/3为黑色,故称黑颈鹤。初级飞羽和最内侧延长的次级飞羽呈黑色,后者被覆于尾羽上面。外侧次级飞羽内翈和尾羽黑色,尾上覆羽灰色。虹膜黄色。嘴角橄榄绿到角灰色,端部黄。附跖和趾黑色,雌雄相似。幼鸟棕黄色,颈、背、翅部略深,腹部颜色较淡,其嘴、腿为肉红色。黑鹤颈体重在5.3~5.7公斤之间,体长1.14~1.18米。

习性

黑鹤颈为候鸟,每年在青藏高原繁殖,冬季在南方过冬。每年4月份迁至可可西里,在高寒草甸沼泽地或湖泊河流沼泽地中活动,并选择适应的地区进行繁殖育幼。

长途飞行时,黑鹤颈群多排成“一”字纵队或“V”字队形前进,到达目的地后,开始分群配对,并转为成对活动。这一阶段,在栖息地处觅食,伸颈低头,或仰首长鸣,或绕着大圈跑动,雌雄鸟之间表现极端兴奋,特别是雄鸟更主动,绕着雌鸟跑动,展翅跳跃,向雌鸟展示自己的风姿。

5月初开始,经常在早晨到中午时间交配,5月底开始产卵。没能明显的筑巢期,而是在开始产卵及以后整个卵化过程中不断完善巢穴,巢结构简单,大小不定,巢材无特殊需求,因生长的草被而定,刚产不久的卵淡青色,布满不规则的棕褪色斑点,特别是钝端十分密集,经孵化一般时间后,淡青色变为土褐色。孵化期31~33天。

人类伤害

黑颈鹤是中国特有的珍稀禽类,驰名世界,具有重要的文化交流、科学研究和观赏价值。民间以鹤为“神”,历来受到尊崇和保护,但也有不法分子非法捕捉、杀害,甚至有人以吃鹤肉为荣,对其生存造成了威胁。

黑颈鹤是世界上唯一一种高原鹤类,是藏族人民心目中神圣的大鸟,也是世界十五鹤中被最晚记录到的一种鹤,它是俄国探险家普热尔瓦尔斯基于1876年在中国青海湖发现的。黑颈鹤夏季在西藏繁殖,冬季迁至云贵越冬,少数还飞越喜马拉雅山至不丹越冬。黑颈鹤的颈、尾、翅羽均为黑色,体灰白,头上亦有红顶,但不如丹顶鹤的明显。

作为高原草甸沼泽栖息的鸟类,本来在“高处不胜寒”的云贵藏生活、迁飞,与世无争。可近年人类对湿地的开发,抽干沼泽使这些高原涉禽正面临丧失家园的威胁。

据国际鹤类基金会调查,西藏拥有中国亦既世界最大的黑颈鹤种群,估计达4000只,目前已经被列为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皮书的易危级,一级保护动物。

外形特征

黑颈鹤别名冲虫(藏语).是大型飞行涉禽,全长约120cm。全身灰白色,颈、腿比较长,头顶和眼先裸出部分呈暗红色,头顶布有稀疏发状羽。头顶的裸露的红色皮肤,阳光下看去非常鲜艳,到求偶期间更会膨胀起来,显得特别鲜红。除眼后和眼下方具一小白色或灰白色斑外,头的其余部分和颈的上部约2/3为黑色,故称黑颈鹤。飞羽黑褐色,成鸟两性相似,雌鹤略小。初级飞羽、次级飞羽和三级飞羽均黑褐色,三级飞羽延长并弯曲呈弓形,羽端分枝成丝状,覆盖在尾上。尾羽黑色,羽缘沾棕黄色。肩羽浅灰黑色,先端转为灰白色。其余上体及下体全为灰白色,各羽羽缘沾淡棕色。雌鹤上背有棕褐色的蓑羽伸出,雄鹤则不明显。

幼鸟:头顶棕黄色,颈杂有黑色和白色,背灰黄色,初级飞羽和次级飞羽为黑色,越冬后,颈上1/3灰黑色,背残留有黄褐色羽毛。虹膜黄色,嘴角灰色沾绿,至嘴尖黄色增多;腿和脚黑色。

幼鸟虹膜黄褐色,嘴肉红色,尖端沾黄,腿和脚灰褐色。

分布范围

为中国特产种,也见于不丹和印度。分布于中国的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北起新疆的阿尔金山并延伸到甘肃的祁连山,南至西藏的喜马拉雅山北坡和云南的横断山,西起喀喇昆仑山,东至青藏高原东北缘的甘肃、青海和四川交界的松潘草地及云南与贵州交界的乌蒙山,包括青海、四川、甘肃、新疆、西藏、云南和贵州共7个省区。

繁殖地在青海(玉树、治多、曲麻莱、称多、扎多、玛多、久治、泽库、贵德、共和、刚察、天峻、祁连、乌兰、都兰、格尔木)、西藏(当雄、那曲、嘉黎、安多、斑戈、申扎、日土、昂仁、萨迦、仲巴)、四川(若尔盖)、甘肃(碌曲、玛曲)、新疆(若羌)。

越冬地在西藏(拉萨、林周、达孜、曲水、黑竹工卡、堆龙德庆、乃东、曲松、桑日、扎囊、日喀则、萨迦、江孜、拉孜、谢通门、白朗、南木林、林芝、工布江达),云南(中甸、丽江、宁蒗、昭通、永善、巧家、寻甸、会泽、曲靖),贵州(草海)。

生活习性

黑颈鹤是在高原淡水湿地生活的鹤类,主要栖息在海拔2500~5000米的高原,是世界上唯一生长、繁殖在高原的鹤。活动在高山沼泽、草甸、湖周沼泽地和河谷沼泽区。杂食性,以植物的根、昆虫、鱼、蛙以及农田中残留的作物种子等为食。

捕食:用尖嘴在浅水中捕捉动物或从泥土中掘取食物。叫声:一连串的号角声。

到了秋天,黑颈鹤带着刚刚长大的幼鸟,与其他家族结成十几只,甚至四、五十只的大群,排成“一”字形,“V”字形成“人”字形的整齐队伍,飞越崇山峻岭,到达气候温和的地方去越冬。它的越冬地要比繁殖地相对集中,主要有贵州威宁的草海,云南东北部的昭通、会泽、永善、巧家,西北部的中甸、丽江和宁蒗,西藏拉孜、谢通门、日喀则、扎囊乃东等地的沼泽、湿地和河流等水域,这些地方由于自然条件优越,又有丰盛的食物,所以每年来越冬的黑颈鹤很多,还伴随有上千只的灰鹤和多种雁鸭类等众多的水禽种类。

黑颈鹤每年到达越冬地的时间大约在10月底,第二年的2月下旬开始迁飞,时间长达四个月。越冬期间,早晨7点前后它们就陆续飞到沼泽地或向阳的山坡地觅食,有时也到收割后的农田中刨食遗留的洋芋、青稞、荞麦、燕麦、萝卜以及草根等。它们刨食的时候很少用脚,而是用长嘴直接在松土中寻找。越冬期间很少有大的群体,一般是3~5只的小群分散觅食。时而也会飞到牛群当中,与之和睦相处,并啄食它们粪便中的食物或寄生虫。黑颈鹤的警惕性很高,每当有人走近时,便向远处飞走。

黑颈鹤越冬时集群较大,一般都有十几只至几百只在一起生活。刚飞到越冬地时黑颈鹤胆很小,特别警惕,一直要在空中盘旋,直到它们认为安全了才会慢慢降落下来。长途飞行时,黑颈鹤群多排成“一”字纵队或“V”字队形前进,到达目的地后,开始分群配对,并转为成对活动。

从9月开始,黑颈鹤结群南迁越冬,通过环志已确知有两条迁徙路线:①由若尔盖至草海,直线距离800km左右,从松潘草地沿邛崃山脉、岷江流域南下到乌蒙山脉的湖泊越冬;②由隆宝滩至纳帕海,直线距离700km,从玉树及其通天河流域等地,沿金沙江河谷及雀儿山、沙鲁里山经四川西北部到云南西北横断山脉的湖泊越冬;依据调查资料分析推测,在西边可能还有第三条迁徙路线:在新疆东南部、青海西部繁殖的黑颈鹤通过唐古拉山口,而在藏北、藏西北繁殖的黑颈鹤,则由高海拔向南或东南迁徙到低海拔的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越冬。据在草海观察,黑颈鹤每年10月中旬至11月初到达,至翌年3月中旬至4月初北返,在越冬地生活150天左右。越冬集群形式有家庭群、亚成体群、以及与灰鹤或其他雁鸭组成的混合群。

1984年1月在草海统计319只,其中成体116只占36.4%,亚成体150只占47%,幼体53只占16.6%,这表明每对成年鹤每年平均只能抚育成活1只幼鹤;1990年冬季在拉萨河上游观察269只黑颈鹤,其中幼鹤仅占总数的7.8%,说明从繁殖地到越冬地后,幼鹤存活率明显偏低。黑颈鹤在中国的种群数量,20世纪80年代中期仅知有700~800只,此后由于调查工作的不断深入,20世纪90年代已知在西藏越冬的黑颈鹤有4 277只,至2002年初已知在云贵高原越冬的黑颈鹤有3261多只,这使黑颈鹤的总数达到7538只。

候鸟。繁殖季节成对活动,其他时间以家族群活动,或结群活动。繁殖期间雌、雄鸟常引颈对鸣,叫声为响亮的“咯-噜”声,并有优雅的求偶舞蹈。在沼泽地中安全的地点营巢。每窝产卵两枚,雌雄鸟轮流孵化。若食物丰盛,两只幼鸟均能长大,否则,只有一只幼鹤可以长大。黑颈鹤是世界上现生15种鹤中最晚被科学界发现记录的种类,1876年由俄国探险家普热瓦尔斯基在青海湖边发现,也是唯一一种栖息在高原地区的鹤。它在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海拔3500~4500米的高原沼泽繁殖,在青藏高原南部和云贵高原3500~2500米的高原或山区越冬。仅有少数个体在印度越冬,通常被认为是中国特有鸟类。

生长繁殖

黑颈鹤每年的3月底至4月初飞到繁殖地,择偶交配后,在四面环水的草墩、芦苇丛或在地面营巢。黑颈鹤的繁殖地比较分散,主要在我国西南的青藏高原和甘肃、四川北部等海拔3500~5000米的沼泽地带,那里空气稀薄,人烟稀少,气候寒冷,5~6月时的气温有时还在零下12℃左右。它们每年3月就来到繁殖地区,当湖沼中冰雪开始消融时,群体便开始分散,雄鸟和雌鸟纷纷四处漫游,寻觅佳偶。求偶时,雄鹤和雌鹤的头颈都伸向前方,发出“嘎——嘎”的叫声,彼此呼应,一前一后地相伴行走,并且展翅偎依,似仙女飘逸,盘旋飞舞。然后雌鸟半展两翅,腿脚微曲,发出“哆,哆”的叫声,雄鸟一边应和,一边从后面跃到雌鸟背上交尾。产完第一枚卵后即开始由雄鸟和雌鸟轮流孵化,但以雌鸟为主。30~33天以后,雏鸟就出世了,在出壳当天就能蹒跚而行,亲鸟则在一旁守护料理。 与其他鹤类不同之处是黑颈鹤在产卵前无营巢期,而是先产卵,后营巢。巢简陋平坦,就近用薹草、三棱草、莎草、针蔺、藨草和其他干枯的水草筑成,巢平均外径46~124 cm,内径21~60 cm,巢高可达16 cm,巢深2.4~6 cm。4月底到6月中旬为产卵期,5月中下旬为产卵高峰期,通常产2枚卵,也有产1枚卵的,卵为淡绿色或橄榄灰色,有不规则的褐色斑。卵,最大为115 mm×64.5 mm和106 mm×66 mm,最小为99 mm×62 mm和99.5 mm×60.5 mm,平均卵重为214(185~245)g,由于雏鹤天生好斗殴,3天内的成活率只有60%,直到43日龄之后,斗殴行为方才消失。

保护等级

黑颈鹤是中国特有的珍稀禽类,驰名世界,具有重要的文化交流、科学研究和观赏价值。民间以鹤为“神”,历来受到尊崇和保护。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国际鸟类红皮书,2009年名录 ver 3.1——易危(VU)。

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濒危等级: 附录I 生效年代:1997

国家重点保护等级: 一级 生效年代:1989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级:濒危 生效年代:1996

濒危因素

栖息地破坏、丧失和冬季缺少食物,使黑颈鹤受到严重威胁。由于养鱼、灌溉、建坝和扩大耕地,导致栖息地面积缩小;在若尔盖开沟排水改造沼泽已达140000h㎡;在青海湖、鄂陵湖一带修筑公路、建立渔场,人的活动十分频繁;云南大山包、长海子等地农民把沼泽中的草垡(海泥炭)挖去作燃料;这些人类的经济活动都使沼泽遭到严重破坏。西藏中南部的黑颈鹤已受到农业活动的影响:由于引进技术,农民由种植传统的大麦、春小麦和蚕豆,改种高产的冬小麦,当冬季冬小麦还未出芽时,黑颈鹤找不到食物;而且有些地方由传统的初春犁田改为秋季耕田,以控制杂草和害虫滋生并使土壤升温,这就使农田中的大麦和春小麦落穗及其他残留物大为减少。在云南东北部和草海,由于缺少食物,黑颈鹤延长了吃草根的时间,并常在农田中啄食荞麦、萝卜和马铃薯,这使当地农民痛恨黑颈鹤损坏庄稼。在青海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和青海黑颈鹤的繁殖地,当地农民常把黑颈鹤的卵捡走。

栖息地破坏

黑颈鹤是世界上唯一一种高原鹤类,是藏族人民心目中神圣的大鸟,也是世界十五种鹤中被最晚记录到的一种鹤,它是俄国探险家普热尔瓦尔斯基于1876年在中国青海湖发现的。 作为高原草甸沼泽栖息的鸟类,本来在“高处不胜寒”的云贵藏生活、迁飞,与世无争。可人类对湿地的开发,抽干沼泽使这些高原涉禽正面临丧失家园的威胁。

据1992年冬季的数量统计,在中国见到的数量为1268只,2002年后又在云南昭通等地发现了较大的越冬群体,数量已超过1500只,估计到2008年止全世界总的数量约有2000只以上。黑颈鹤的生存所面临的威胁主要有高原地区湖泊的开发利用、建立渔场、修筑公路,以及大规模排水、改造沼泽、游牧区域扩展等。这些人类活动使得沼泽干燥,面积不断减少,干扰了黑颈鹤的正常栖息。

环境威胁

由于高原生活条件严酷,气候变化大,冬天积雪多,食物短缺,加之幼鹤成活率低,因此,黑颈鹤的种群数量十分稀少。随着人类活动的范围增大,黑颈鹤被迫向更高海拔地区转移,生存空间越来越小,食物的种类和数量也越来越少。20世纪50年代,印度、越南还有数百只黑颈鹤生活,云南很多海拔较低的地区也有不少黑颈鹤出没,但现在这些地区黑颈鹤都已绝迹。

黑颈鹤离不开湿地。湿地面积减少和部分湿地沙化现象严重,造成黑颈鹤食物短缺,在越冬地主要依赖农民秋收后散落在地里的农作物和春播种子为生,这就引生出“人鸟争食”的矛盾,农民为阻止黑颈鹤到农地里觅食,伤害黑颈鹤的事时有发生。

云贵高原的沼泽,大多是泥炭型沼泽,当地农民在沼泽湿地挖“海垡”作燃料,不但破坏了湿地生态,还直接威胁到黑颈鹤的生存环境,因而“人鸟争地”的矛盾在一些地方也开始突显出来。

在黑颈鹤繁殖地,牧民有拾蛋的习惯。每年5月,牧民把鹤巢里的蛋拿走,这也是黑颈鹤繁殖率低的一个原因。

作为医药成分被捕猎

中医传统理论认为黑颈鹤去毛、内脏,取骨晒干,有利尿通淋的功效,治小便不利。因此捕猎被利用。

过度捕猎

不法分子非法捕捉、杀害黑颈鹤,甚至有人以吃鹤肉为荣,对其生存造成了威胁。

保护

1983年在印度召开的国际鹤类保护会议公布,全球只有200只黑颈鹤。20年来由于保护工作加强和新越冬地及新越冬种群的发现,使黑颈鹤野生种群总数上升到7000只左右,这是2002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鹤类学术研讨会”上公布的。但是如果不继续加以保护,7000只左右的黑颈鹤仍是一个相当危险的数目。

截止到2002年,中国西宁、北京动物园和国际鹤类基金会合作已成功地进行了黑颈鹤的人工繁殖。目前中国以保护黑颈鹤为主的各级自然保护区共有15个,其中有3个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昭通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简介:云南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大山包乡,海拔在3000米—3200米,总面积1.92万公顷,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及其生境为主要保护对象,每年都有无数摄影爱好者前往大山包黑颈自然保护区进行摄影。

参考资料

1.中国动物信息网 

2.http://www.sunature.com/ziliao/list.asp?id=8462 

3.http://www.jswl.cn/course/kczh/IT/IIS/klyj/zxdw/zhenxidongwu/heijinghe.htm 

4.http://www.iucnredlist.org/apps/redlist/details/143783/0 

扩展阅读:

1

《世界鸟类名称》(科学出版社)

2

《世界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科学出版社)

开放分类:
鸟类鸟纲鹤形目动物鹤科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合作编辑者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需进一步完善,百科欢迎您也来参与在开始编辑前,您还可以先学习如何编辑词条

如想投诉,请到;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约 次
编辑次数:37次
最近更新:2012-01-11
创建者:流穿蜂
更多贡献光荣榜

突出贡献者:

东篱小菊 展开

辛勤贡献者:

镇属 

verity6363 

mboblog 

英俊的巴蒂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2: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