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鹤祖三战 |
释义 | 鹤祖三战鹤祖三战(也称猛鹤小三战)是鹤拳道体系中的猛鹤拳 《鹤祖三战》套路说明 鹤祖三战是一套非常好的功力养生方法。“鹤祖三战”为猛鹤拳入门之第一套路,它朴实无华,简单明了,是最基本的练功套路,称为猛鹤拳的“拳母”,顾名思义,有了“母”才能有“子”,即有了根基(桩马门户)的稳固,才能使枝叶(手法、腿法)繁茂。 此套路乃进退各三步,收式一步,共计七步的实战练习。因猛鹤拳的基础是永春白鹤拳,为纪念白鹤拳先祖方七娘,故名“鹤祖三战”。“三战”称“三进”或“三正”头正,身正,马正,又叫“宗”或“中”,要求练出宗劲(就是小狗从水里出来后,把身上的水在片刻之间弹掉、抖净,狗的这种动作叫“狗宗身”)也称摇身震胛,以“中盘马”为主,练得一身“子午中正”,从“子午”中线变化。通过对最基本的桩马功法、身法、步法、腿法、手法和呼吸调息法的系统性训练,使练习者端正动作规格,理解力与劲的产生和运用,领悟“吞吐浮沉,刚柔缓急,明暗二劲,寸劲节力,落地生根,猛鹤宗劲”的意义。拳谚谓“要想功夫好,三战里面找”,“学拳三战起,三战练到死”. 鹤祖三战非常注重丹田功,也称气功或内功,通过逆向思维吐纳方法,意念引导练习,拳谚谓“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充分说明了“三战”的重要性,通过演练,体现出猛鹤拳的风格特点,为学习猛鹤拳奠定坚实的功底基础。 鹤祖三战示要鹤祖此经传道曰:“举意不举力,记气不记形”吞吐浮沉。吞似猫儿捕鼠之状、吐似猛虎出林之势、浮如飞鸢迎风镇地、沉乃二龙变化之法。总是头身手足四种之气势,总为三战之步法也。一为头顶提正,地阁收入,手足俱动, 天庭顶天,如降地生根矣。二为胸庭献开,吞肩插甲,两臂垂地如棉丝,缩入阁腔边,力要开到太子宫与尺尾骨,不可欹斜摇动之败,提肠束气,收腹边力转入后腿,脚力通于身,身力通于手,听凭呼吸发出,无不听从之理矣。身内有四条大筋之力接应,前两条腹内气海筋提肠束气,接后二条饭匙骨板筋,至尺骨尾沉落,敛束叫应也。三为两脚不丁不八,各处当起则起,该落则落,虎眼边一条筋卷入,解边一片吊起,腿颈外一片串落,十趾落地,与脚掌心及后踵落力。太白小行先落下,力即起至腿及颈顶,腰肩推束,出马进前之时与后脚腿颈对叫,解筋更收束。又推叫通身发力齐动可得一身无虞。手动而足进,足进而手动,若手动而足不进则无力,足进而手不动则无势,无力不能伤人,无势反被人伤,方知手足相应不可失也,足趾落地,俱能活动,动则叫掌心力,降地应手便有起力,是以吊腿伏力手足相应也。四用照阳之手有三节,上节悬肩,中节吞坠,尾节如柳枝,井井向天全叫身力,呼吸发出如猛虎出栏之威也。以节为门户,以手为枝叶,一手有六门之变化,变为上下左右出入之分别,故有出手如刀又如箭,左手交关右手接应,反亦如此,逢空则入,遇门则过,不容稍缓,此皆从子午变化也。见动一气行力,夫气顺则面不带火,化气自然而出,与人交接如对羽毛之轻,勉强用力,对敌无意泰山之重,凡欲学习者,能细心研究,勤练日积而不谓徒劳罔功,不能接受前贤者,此天下稀闻,古今所未有者也。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