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鹤立镇 |
释义 | 基本情况鹤立镇地处黑龙江省东北部,隶属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汤原县,全镇面积82平方公里,行政区划面积为省内第二大镇。鹤立镇位于交通与经济发展要地,北邻煤城鹤岗市,南靠轻纺工业城佳木斯市,西近农业与旅游经济大县汤原县,佳鹤铁路南北相连,201国道、汤绥公路、哈肇公路交汇其中,三地往返路程仅40余分钟。镇政府驻地距县城75公里。 镇域内地貌东部和南部为平原地带,属丘陵温和干雨区,土地肥沃,阿凌达河、乌龙河流经镇内,万亩绿色无公害水稻生产基地、科技园区等农作物生产区已具规模,形成“南水稻、北牧烟、蔬菜在中间”农业发展格局;镇域平原地带沼泽较多,大的面积约23万平方米,小的约30平方米,草鱼、狗鱼、鲢鱼和鲫鱼等水产资源丰富。 鹤立镇内居民15000余人,聚居汉、朝、满、回等多个民族,其中东鲜村为鹤立镇朝鲜族聚居地,村内保留着完整的朝鲜族生活文化气息,为民族旅游观光地。鹤立镇为汤原县北部地区的区域中心。森工企业鹤立林业局驻在镇内。全镇总面积82.9平方公里,其中镇区面积7.4平方公里。镇办工业有化工、砂石、制砖厂等,1992年乡镇企业总产值3595万元。全镇共辖1个街道及和平、团结、新征、建平、新安、继东、民盛、富盛、强盛、临城、北盛、丰盛、太平、新丰、忠诚、仁祥、建新、东鲜等18个村。1992年末全镇总人口2.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3万人;朝鲜、满、回等少数民族人口约占9.3%。镇政府驻于镇内。 历史鹤立历史鹤立镇,原称鹤立街。清末,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于鹤立地方设立荒务分局,出放“鹤字段”毛荒。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黑龙江将军奏准,拟于“鹤立冈”设置鹤冈县。因荒务初放,人口较少,未正式设治。中华民国成立后,1914年10月,于鹤立设汤原清丈分局。1916年将鹤立岗划为汤原县第五区。东北沦陷后,1939年6月,于鹤立镇设置鹤立县,并改为鹤立街。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设置鹤立区。1948年10月,撤销鹤立县,并人汤原县,仍设鹤立区,1950年改为第七区。1956年2月,设置鹤立镇。1958年10月,改称鹤立镇人民公社。1959年1月,划归鹤岗市管辖,1965年7月又划回汤原县。1984年复称鹤立镇。 红色历史鹤立镇原名鹤立岗,是东北重要的革命老区,是汤原县早期党的活动中心和重要的抗日斗争活动中心。抗战期间,中共汤原县委、中共汤原中心县委均设在此地,领导整个下江地区的抗日斗争。1932年,中共满洲省委巡视员冯仲云来到鹤立岗的半截河、七号屯具体指导抗日斗争。在党的领导下,鹤立岗人民积极投入爱国抗日救亡运动当中,广大青年投身军旅,积极抗击日军,使汤原北部地区抗日迅速成为燎原之势。鹤立岗成为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重要的活动地区,抗联六军军长夏云阶曾多次率领六军在此地区打游击战,与日军周旋,不断打击日军,令日寇闻风丧胆。在抗日战争中,金成刚(女)、崔圭复、共产党员丁重九、孙哲龙、金术龙、李振永、林国镇、共青团员石光信(女)、孙明玉(女)、金峰春等一大批革命英雄人物在此献出宝贵生命。现在,在阿凌达河畔立有十二烈士纪念碑,为红色旅游之地。 经济发展特色鹤立镇立足四大优势,通过招商引资,开放搞活本地经济,即:商品集散地优势,鹤、汤、佳三地粮农产品、煤炭能源商品、加工型产品汇集于此,又鱼贯而出;交通运输优势,依靠地理位置,借助汤原旅游产业发展,交通运输业发展更加迅速;自身农业发展优势,依靠农业发展,养殖业及木材、粮食等深加工型工业兴旺;能源优势,相邻吉祥乡地下勘测天然气资源日产量可达7万立方米,镇内鹤岗发电厂,距镇3公里,能源的优势,为鹤立镇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至2008年7月,鹤立镇商品住宅楼40万平方米,道路硬化面积5万平方米以上,全镇有线电视、电话、广播、自来水覆盖率达到100%,城镇发展形成了振兴路南北两侧为龙头进行先期投入、以新镇政府为中心辐射鹤立南部进行后续开发的梯度城镇发展建设模式。通过招商引资,鹤立镇已形成一个以木材加工、粮农产品深加工为主体的工业园区,工业园区位于鹤立镇东部和西部,其中包括占地28000平米、年产量18000吨的硕业乳业公司规模以上企业一个,年生产加工能力立方米的木材加工型企业28个,砖场2个,年生产加工能力吨的粮农产品深加工企业34个;镇内形成商服一体化建设,商服228家,经营体制完备,商品经济活跃;完成了万亩绿色无公害园区、太平村烤烟种植科技示范园区、强盛村双高大豆科技种植园区和民盛村奶牛专业村,形成了以水稻龙粳14、垦稻10号、大豆合丰42、合丰48、绥农14号、烤烟-21等为主的优质农产品系和以品种为主的优质奶牛种群,通过订单式、生态型发展,成功打造“念秋”、“半截河”等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牌,并成功引进特色棚桃种植经济落户鹤立镇。2007年末,全镇农业总产值完成9200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完成1.2亿元,牧业产值5400万元。人均年收入实现4200元,镇财政年收入实现189万元。 发展规划依据《鹤立镇城市总体规划》和鹤立镇第十四届党代会确定的经济发展战略,鹤立镇未来将立足城镇基础设施、农业、加工业、交通运输业发展两方面,通过自身努力、招商引资等方式开展建设。规划期限集中在2007年至2020年,规划区用地范围为:东抵阿陵达河、西到西外环路、北靠北外环路、南到南外环路。 镇内基础设施建设,以完备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镇内园林绿化、完善居住区生活配套设施、提高居民生活环境质量、合理城镇化布局为目标,将以招商引资、谁投资谁受益的方式,重点建设振兴路改造拓宽、地下排水建设、火车站广场绿化、站前烈士纪念碑建设、镇内楼盘开发建设等项目。 经济建设方面发展,以壮大农业支柱产业,建立布局合理、高效有序的第三产业体系为目标。加速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加速以奶牛为主的畜牧业发展,使之成为主辅换位后支柱产业;加速发展订单农业,增加产品市场竞争力,加速发展绿色食品,扩大绿色食品的种植面积,加速镇办工业产品结构、技术结构的优化升级,形成具有较强的抗波动能力,加速“内引外联”措施,实施“科技兴镇”战略。重点加强粮食集散中心建设,稳定发展交通运输,商品流通旅游等基础产业。鹤立镇将重点在农业产业投资、建立订单式农业生产基地、产品加工、交通运输、货物流通等多个领域开展重点招商,竭诚欢迎各地客商到鹤立镇参观考察,鹤立镇将诚挚的态度、优质的服务迎接远道客人的光临。 龙头企业1、鹤立国家粮食储备库有限责任公司 鹤立国家粮食储备库有限责任公司,是集收、储、调、加工、销售于一体的沿线大库,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全库职工268人,现有铁路专用线500延长米,铁路罩棚8500平方米,具备40个货位的备货装卸能力,库存总量11.9万吨,其中中央储备粮5.49万吨,商品粮6.41万吨,收购范围为四个乡镇一个国营农场,收购半径达80公里,收购范围内播种面积达43万亩,2000年被确定为国家200亿斤粮食储备库建设项目单位,现在,鹤立国家粮食储备库有限公司在检验、检斤、结算等方面全部实现微机化管理,达到了机械化和办公自动化。全库干部职工秉承“团结风险、开拓进取”的企业精神,迎来了企业的发展新飞跃。 2、佳木斯硕业乳业有限公司 佳木斯硕业乳业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8月,是集开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中型乳品专业企业,是黑龙江省农业产业话龙头企业之一,企业生产基地占地面积2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拥有两条液态乳生产线,年产量18000吨。企业拥有“今天”、“硕业”两大自主品牌并自主研发生产纯鲜奶、功能性奶、风味奶和活性乳酸菌饮料四大系列30多个品种,产品均以优质鲜牛乳为原料,加以科学配比,经高压均质和138℃超高温瞬间灭菌或巴氏杀菌、无菌灌装而成,产品营养丰富、纯正芳香、口感细腻,各项主要营养指标均超出国标10%,企业产品在黑龙江省内各大城市均设立了分公司和经销部,产品供不应求。06年,企业获得中国农业银行“AA+”级信用授信,并连续多年荣获“省消费者信得过企业”称号。 3、喜鹤米业公司 汤原县鹤立镇喜鹤米业有限公司,是集水稻、玉米收购、加工、存储、销售于一体的粮食行业股份制企业,有良好的储粮和收粮条件,生产设备、检测仪器设备齐全,质量体系完善,现有职工百余人,其中有优秀的管理人员,一流的技术人员和尽职尽责的员工。固定资产达350万元,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日产大米100吨,自投产以来,本着诚信经营、质量至上的原则,大力发展精米加工业务,生产线主要设备选用国内先进的大米加工机械设备,具有三道色选能力,其主要产品“宝粒香”、“长粒香”牌大米,质量符合国家标准,达到了国内一流水平。 4、喜丰米业公司 黑龙江省汤原县喜丰米业有限公司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拥有职工50余人,固定资产300万元,全套先进的大米加工生产设备,日产优质“喜丰”牌珍珠米及御贡长粒香米百余吨。 学校汤原县鹤立镇中学 汤原县鹤立镇中心学校 鹤立林业局中心小学 鹤立林业局中学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