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褐苞薯蓣 |
释义 | 【药 材 名】褐苞薯蓣 【拉 丁 名】Dioscarea persimilis Prain et Burkill.(原植物褐苞薯蓣) 【科目来源】薯蓣科薯蓣属植物 【药用部位】褐苞薯蓣的块茎。 【性味归经】甘、涩,平,入脾、肺二经。 【功效主治】补脾止泻、补肺敛气。用治脾虚久泻。治久咳伤肺气、咳声无力、干咳无痰、咳则气短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一15克。 【形态特征】 缠绕草质藤本。块茎长圆柱形,垂直生长,外皮棕黄色,断面新鲜时白色。茎右旋,无毛,较细而硬,直径0.1-0.6厘米,干时带红褐色,常有棱4-8条。单叶,在茎下部的互生,中部以上的对生;叶片纸质,干时带红褐色,卵形、三角形至长椭圆状卵形,或近圆形,长4-15厘米,宽2-13厘米,顶端渐尖、尾尖或凸尖,基部宽心形、深心形、箭形或戟形,全缘,基出脉7-9,常带红褐色,两面网脉明显,无毛。叶腋内有珠芽。雌雄异株。雄花序为穗状花序,长1-4厘米,2-4 个簇生或单生于花序轴上排列呈圆锥花序,圆锥花序长可达40厘米,有时穗状花序单生或数个簇生于叶腋;花序轴明显地呈“之”字状曲折;苞片有紫褐色斑纹;雄花的外轮花被片为宽卵形,有时卵形,背部凸出,有褐色斑纹,内轮倒卵形,两者均较厚;雄蕊6。雌花序为穗状花序,1-2个着生于叶腋,结果时长可达几十厘米;雌花的外轮花被片为卵形,较内轮大;退化雄蕊小。蒴果不反折,三棱状扁圆形,长1.5-2.5厘米,宽2.5-4厘米;种子着生于每室中轴中部,四周有膜质翅。花期7-翌年1月,果期9-翌年1月。 【生境分布】 产地分布:分布于湖南、广东、广西、贵州南部、云南南部。我国南方各地也有栽培。也分布于越南。 生长习性:生于海拔100-1950米的山坡、路旁、山谷杂木林中或灌丛中。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