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河崖村
释义
1 山东省胶南市大场镇河崖村

河崖村位于山东省胶南市西南部,大场镇东南部,村东、村西分别是白马河、吉利河两道河流环抱,四季流水不断,风景秀丽、河水清澈。村南约1公里两条河流交汇(分别为白马河与吉利河)汇流于海。村北是四通八达的同三高速公路。改革开放以前,全村经济收入以农业为主。1978年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推动,集体及个人经济收入逐年增加。沿河600亩速生丰产林带,极大的增加了集体收入,使该村名副其实的绿色银行。

自然资源

该村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全村土地总面积110公顷。主要以种植蔬菜为主,种植的品种主要有:土豆、水果萝卜以及大白菜等。并在村东建立了300亩无公害水果萝卜基地一处。

人口姓氏

2005年全村共有297户,总人口为960人。全村姓氏有:王、丁、孙、逄等,其中王姓最多。

所获荣誉

该村经济收入一直位于全镇前列,多次获得荣誉称号:市级五好党支部、先进党支部、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经济建设先进村。

大事记

1946年,王福逢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河崖村的第一个共产党员。

1953年,建立第一个互助组。

1954年,成立初级社。

1955年,成立高级社,同年建立河崖村党支部,王福同任支部书记。

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设立河崖大队,丁文连任大队长。

1972年,村办起了集体富民项目:草编、花编、条编、缝纫、木业、理发。

1978年,建立发电机组。

1983年,设立河崖村民委员会,王福方任主任。

1989年秋天、1997年秋天,分别修建村东,村西两座大桥。

1998年,村里统一安装管道,安装自来水。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

1978年以来,该村粮食平均亩产300公斤以上,使全镇上交粮食大户,每户一吨粮,以后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种植规模不断变化,第一产业的比重不断减少。

第二产业

1972河崖村先后成立了草编组、花编组、条编组、缝纫组、木业组、理发组。1973年建起了发电机组。1987年建成了制钉厂。

社会进步

自1977年恢复高考后。为国家输送大中专学生100多人,其中硕士生18人;博士生4人;博士候1人,成为远近闻名的文化村庄。

1978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均纯收入150元左右。2005年人均纯收入5570元,全村大多数的农户安装了电话,有线电视普及到户,精神业余生活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组织建设

1946年,王福逢第一个加入共产党。1950年成立党支部。王孟书、王福新、王福同相继担任支部书记。1972年王福友任支部书记,1985年9月王本荣任党支部书记。1995年9月,王本任继任。1997年,王守泮任支部书记。河崖村党支部先后多次被评为市“五好党支部”、镇“五好党支部”荣誉称号。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建国初期,王丙德任村长。1953年成立第一个互助组。1954年成立初级社,1955年成立高级社,王福逢为负责人,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设立河崖大队。丁文联任大队长,下设8个生产大队,1983年设立河崖村村民委员会,王福方任村主任。1992年由王本荣任支部书记兼村主任。1999年王本存继任村主任。2005年,王守忠任村主任,王守晶任民兵连长、调解主任。

2 山东省安丘市景芝镇河崖村

景芝镇河崖村位于景芝镇东南部,东、南邻渠河,隔河与诸城市相望,西邻王家庄,北邻前付岗,现有206户,760人,耕地面积1100亩,设有一个党支部,共有党员27名一个村委会,土地肥沃,水土资源丰富,人杰地灵,渠河两岸白杨树茂密,素有“天然森林”之称,是一个风景秀丽,人杰地灵,人人梦想的风水宝地。自古以来,勤劳的河崖人民用自己勤劳智慧的双手改善了耕地环境,创造了文明经营的文化,尤其是近几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加快产业调整,加快二、三产业的发展,现该村主要从事手工加工,劳务输出,种植农村高效示范田,养殖业。种植大姜100亩,大葱100亩,山芋100亩,芋头100亩,绿色环保花生120亩,牛蒡100亩,速生杨200亩。饲养肥猪养殖场7个,养殖产卵鸡场3个,肉食鸡场6个,工艺品加工厂2个,鞋垫厂2个。村民家家户户住上了宽敞明亮的砖瓦房,家家户户安装上了电灯、有线电视、固定电话,各种手机230余部,人均收入6000余元,河崖村近十几年来多次被上级党委、政府评选为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党支部,先进村,文明村等荣誉称号。

3 山东省广饶县大王镇河崖村

河崖村现有村民175户、642口人,耕地面积695亩,党员23名,村“两委”班子由3人组成,书记主任一人兼。近年来,村党支部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按照“民富、村美、风正”的要求,真抓实干,加快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步伐。

拓宽渠道富裕群众,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村党支部把富裕群众做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利用村资源优势,引导农民多渠道发展经济,不断增加村级集体收入,村民生活水平逐步改善。抓住紧靠潍高路的区位优势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大力发展沿路经济,兴办煤厂、汽修厂、预制厂、餐饮服务点等民营企业10余家,2006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7.5万元。

转变作风服务群众,改善村民居住环境。村党支部从群众关心的道路建设、吃水等基础设施入手,积极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对村内大街进行了高标准石子铺设和绿化,安装路灯20余盏,有36户实行了“一池三改”工程,90%以上的农户实现了庭院绿化、美化。建立了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实行户卫生门前“三包”责任制,定期进行检查、评比。制定出台了环境奖励政策,鼓励实施秸秆还田,保持了“三夏”、“三秋“等农忙季节的环境整洁。

改进方式教育群众,倡树农村社会新风尚。近年来,村党支部在不断改善村民物质生活条件的同时,以小康文明村为载体,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搭建文化平台,用先进的文化教育群众,凝聚了人心,树立了良好的村风民风。该村先后建有高标准文化大院、文化娱乐活动中心、社区生活日用品超市、高标准社区卫生服务站,每逢节假日或农闲时节组织开展文体活动。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陶冶了村民的情操,提高了村民素质。

完善制度管理群众,加强村级规范化建设。该村管理科学民主,建立健全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宅基地审批、环境卫生整治、安全保卫等20多项村规民约,用制度保障村“两委”科学决策,用制度约束村民的行为,使村级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党员群众参政意识强,凡涉及群众利益的宅基地审批、街道疏通、重大财务支出等村级事务,让群众积极参与,使群众拥有知情权、监督权。近年来,在村班子年度测评中,河崖村班子满意率超过98.5%。

4 山东省乳山市南黄镇河崖村

河崖村位于威海市乳山市南黄镇西5公里处,北临西珠泊,距离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银滩仅5公里,青威高速公路横贯其中,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

西家村现有住户150户,约460人口, 700亩自耕地 500亩山岚,村里主要种植经济作物有无花果、苹果、花生、大姜,种植面积广泛,产量颇高。在此基础上还努力发展现代化新农村的建设,不仅有榨油厂和面粉厂等工业的迅猛发展还建起了多个养猪厂,不仅带动了村里的经济飞速发展更使得农民得到了切实的利益。

村党支部本着用发展眼光看问题和为人民谋福利的宗旨,大力提倡通过招商引资来带动和发展该村经济,谋发展大业。

5 山东省聊城莘县大王寨乡河崖村

河崖村是山东省聊城地区莘县大王寨乡的一个普通小村庄,着实很小,在地图上用放大镜都没找到(其实是没有标注),但就是这个小村庄,村民曾自发组织了一次成功的诱敌战,死伤小日本上百人,而河崖村那时候人口也就只有100人,还包括老幼。

1943年的时候,河崖村还属于燕店镇,燕店镇在河崖村的东北边,鬼子驻军就在镇子上。河崖村的南边是马村,两个村子之间隔着条小河,此条小河是马夹河的支流,马夹河从河崖村的东边流过。1943年秋天,农民们收秋结束了,鬼子到马村去抢劫,此时赵村长下定决心教训一下这群畜生。很快着集了村里的大汉们30多人,村长一声令下,顿时枪炮(枪是土枪的枪,炮是鞭炮的炮)声四起,镇子上的鬼子以为出去抢劫的鬼子被共军消灭了,共军来攻城了,集合了所有的几百号人马准备来个大决战。双方的鬼子就这样摸黑苦战了一晚,等后来发现是狗咬狗的时候,死伤已经上百人了。此役,河崖村除了房屋被毁外,无一伤亡。

6 山东省青岛市莱西马连庄镇河崖村

村庄由来

明洪武二年(1369年),刘姓由山东省潍河套迁居海阳县,后又迁此建村,村近河岸,故名河崖。

政区人口

位于镇驻地东北9公里,土地总面积6399.4亩,耕地面积3730亩。2004年末有居民390户,1200人。

经济状况

果业、畜牧业、粮油生产是村民收入三大支柱。2004年,农村经济收入1530万元,人均纯收入4642元。

优势产业

拥有农业部无公害优质果品生产基地352亩,果品年产量700吨。花生种植面积1900亩,总产513吨。

社会事业

2004年,全村拥有汽车9辆,三轮车、摩托车216辆,拖拉机、手扶车120辆,播种机28台,小麦联合收割机4台。有线电视入户380户,有固定电话270部,移动电话80部。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5:2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