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河南理工大学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学院
释义

河南理工大学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学院成立于2005年6月,下设测量工程系、地理信息系、资源环境与城测绘学院乡规划管理系、土地管理系和城乡规划系、遥感科学与技术系,测绘中心实验室、3S中心实验室、土地资源管理实验室和矿山空间信息技术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具有国家乙级测绘资质的测绘信息工程中心以及开采沉陷与土地规划利用研究所(校级)等单位。

办学理念

在校党委和行政的领导下,在学校“育人为本,崇尚学术”的办学理念和“以师生为主体,以贡献求发展”的办学思想指导下,学院领导班子团结奉献、求实创新,全院教职工勇于开拓、积极进取,学科建设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学院具有1个测绘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学位授权点,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工科)、摄影测量与遥感、土地资源管理、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专(理科)五个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在测绘工程领域具有工程硕士授予权,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学科具有以毕业研究生同等学历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开设测量工程、土地资源管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理信息、城市规划五个本科专业,其中测绘工程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目前在校本科学生1500多人、研究生80多人。拥有一支学历层次、年龄、职称结构合理的教职工队伍,其中,教授16名,博士生导师6名,副教授、高工17名,其中具有博士学位者14名,在读博士7名。刘先林、王家耀2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为我院双聘院士、博士生导师,省内外知名专家张震宇、禄丰年等12人为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陈俊勇、李德仁、宁津生等7位院士及20多位教授、专家任我院兼职教授。与武汉大学、解放军测绘学院、中国矿业大学、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具有较密切的合作关系。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学科作为河南理工大学的优势学科和优先发展学科,2004年被定为河南省重点学科。

系部设置

1.测绘工程

测量工程系是在上世纪初焦作工学院建立的测绘基础上,历经8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于2005年由测量教研室改名而来。早在1923年,就已开设《矿山测量》、《地形测量》、道路测量等课程,拥有经纬仪等测绘仪器二十台件,为国内建设最早学科之一,于1958年开设矿山测量本科专业,1995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目前拥有大地测量与测量工程”博士授予点,具有“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在测绘工程领域具有工程硕士授予权,拥有一个省级重点学科——大地测量与测量工程。目前本系已成为河南省属高校中唯一具有测绘工程本科、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硕士、博士授予权的院系。

本系现有教师15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高工2人,讲师5人,具有博士学位2人,硕士学位9人,学士学位4人。教学、科研设备齐全,拥有多台套高端GPS接收机、各种类型的全站仪、数字水准仪、影像处理软硬件等,承担全校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大地测量学基础、测量平差基础、工程测量学、地下工程测量学、GPS原理与法、建筑工程测量、矿山测量学、测量学、开采沉陷学等专业技术课程。

近年来,本系共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科技攻关和基金项目10余项,完成地方科研或技术推广30余项,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获省优秀教学成果奖多项,获厅局级科技进步一等2项、二等奖2项、3等奖6项;有多人次荣获“河南省管优秀专家”、“河南省青年科技专家”、“河南省优秀中表年骨干教师”、“河南省优秀教师”称号;发表科研和教学论文100余篇,被SCI、EI检索2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十余部。

本科的主要研究方向与特色:

1.现代矿山测量理论与技术研究

2.“三S技术应用研究

3.工程测量方法的理论和应用方面的研究

4.数字矿山

5.开采沉陷方面的理论和应用方面的研究

本系学科建设目标:

(1)获得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

(2)通过学科的重点建设,使之成为国内领先、具有特色的测绘学科教育和科研中心,提高为全国和河南省经济服务的水平;

(3)培养一批基础理论扎实、掌握现代测绘技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结构合理和师资队伍;

(4)建立矿山资源开采沉陷、环境治理相协调的理论与技术体系,为全国和全省矿山的开采、等沉陷变形预测和控制提供理论与方法。

2.土地资源管理

土地资源管理系是在1991年房地产管理专业基础上,于2005年由土地资源管理教研室转建而成。开设有土地资源管理本科专业,系河南省高校同类本科专业中最早开设的专业。2005年取得土地资源管理硕士点,现成为河南理工大学校级重点建设学科之一。经过1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本系在学科建设和办学条件等方面都得到了长足发展,承担了学校土地资源学、土地开发复垦学与可持续发展、土地资源评价、土地信息技术等多门本科和研究生课程,共计培养了2000多名土地资源管理高级人才,有力支持了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目前在校本科生200余名。

本系现拥有一支理论水平较高、业务素质较好、科研能力较强、年龄学历层次结构比较合理的师资队伍。全系教师共有13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2人,博士6人,硕士5人。近年来,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荣获河南省优秀教学成果多项,校级优质课程4门。注重通过科研促进教学,近年来,本学科共完成纵横向研究课题20余项,年均科研经费69万元,在国内外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近百篇,出版专著5部,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8项。出版了《土地资源评价及开发管理》、《平顶山土地资源》、《农用土地定级估价理论与实践》等多部著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三等奖7项。

研究方向与特色:

1. 土地资源规划与评价的理论研究

2. 3S在土地资源规划与评价中的应用

3. 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

4. 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研究

学科建设目标:

(1) 加强学科的内涵建设,力争获得土地资源管理博士点。

(2) 依托国土资源部广泛开展实践中的各类土地问题研究,使本系成为国内先进、特色明显的土地资源管理学科教育和科研中心之一;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一批与国内领先水平相当的年青师资队伍,为我国培养和输送更多优秀的土地资源管理人才;

(4) 积极服务于河南省土地资源管理的中心工作,使本学科成为成为河南省土地资源管理工作的技术服务和先进技术应用基地。

3.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系成立于2005年,设置有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本科专业。该专业的前身是建立于1993年的“城镇规划”专科专业。随着社会对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专业人才的需求增大,经校、院论证,河南省教育厅批准,于2001年秋季开始面向全国招收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本科生,学制四年。承担自然资源学、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区域规划、村镇规划、生态环境规划等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工作,致力于培养具备坚实的地理科学基础和开阔的城市与区域经济视野,较强的空间分析和综合信息处理能力,从事资源环境评价、城乡规划管理,以及村镇旅游规划设计等领域的管理与技术复合型人才。

本系拥有一支较高学历和科研水平的教师队伍,现有教授1人,副教授2人,讲师6人,助教3人。近年来,教学科研水平不断提升,由本系老师主持或参与完成或在研的国家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学技术攻关课题、河南省科学技术攻关课题和河南省软科学项目多项,在《地理研究》、《地理科学》、《地域研究与开发》等一级学报和其它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其中SCI、EI、ISTP检索5篇。

学术研究方向:

1. 区域土地利用利用/覆被变化及其驱动机制研究;

2. 区域生态评价与规划;

3. 区域经济分析与城乡规划设计。

学科建设目标:

(1)力争2010年前拥有2个以上二级硕士点;

(2) 通过学科的整合和建设,在资源利用评价、区域生态规划等方向成为省领先,具有重要影响的教学和科研基地;

(3) 师资队伍的职称结构、学历层次进一步优化和提高,争取2010年之前高级职称教师比例达到30%,博士学历拥有者达到40%;

(4) 紧紧围绕国家“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旗帜,为国家培养出更多、更实用的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的管理与技术复合性人才。

4.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系,是在1996年设立的地理信息系统教研室的基础上,于2005年成立。设有地理信息系统本科专业。1999年开始招收本科专业学生,2001年获得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005年获得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并拥有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室、虚拟现实实验室。承担了全校地图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工程等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工作,十余年来,取得了丰硕的教学科研成果,培养了数百名地理信息系统专业人才。

本系拥有一支年富力强、年龄、职称、学历结构比较合理的师资队伍。本系现有教师18人,其中双聘院士1名,教授3名,副教授6名,讲师7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者7人,具有硕士学位者11人。

近年来,取得的具有代表性的教学科研成果有:1、建成省级精品课程——《GIS原理与应用》;出版《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多维地理信息技术及其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GIS质量评价与可靠性分析》等多本专著和教材;科研项目成果获省部级二等奖6项、三等奖2项;累计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SCI、EI、ISTP收录6篇,一级学报和核心期刊50多篇,国际会议30多篇。

研究方向与特色:

1. 空间数据服务理论与应用。

2. 多维地理信息系统理论与应用。

3. 空间数据的不确定性与质量控制。

学科建设目标:

(1) 将本学科建设成为省级重点学科,并成功申请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博士点;

(2) 积极开展教学科研,建立一支有特色、国内知名的专家梯队。

(3) 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GIS软件,增强为矿山数字化管理、数字化城市建设、国土资源管理等培养特色人才和提供信息产业服务的能力。

5.遥感科学与技术

遥感科学与技术系组建于2006年,是集遥感、测绘、空间信息工程技术为一体的工科系。现设有遥感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并于2005年摄影测量与遥感”学科获得硕士学位授权点,是河南省地方高校该学科方向的唯一一个硕士点。

本系现有教师12人,其中双聘院士4人、兼职研究员2人、副教授2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者占总数的84%。在全系老师的努力下,教学和科研有了快速的发展。承担了学院所有的遥感、摄影测量以及部分计算机、地图制图和GIS本科、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工作,教学效果良好;同时,还承担了多项教学改革和教学实验的研究课题,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主持和参与多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我系与中国测绘科学院合作开展的“小型数码航空摄影测量研究”项目在国内率先取得了突破性科研成果,并实现了该科研成果的初步生产性转化。近3年来在国内外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数十篇专业论文,并编写专著和教材多部。

研究方向与特色:

1. 小型数码航空摄影测量;

2. 数字摄影测量与立体建模;

3.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与分析;

4. 资源环境遥感监测;

5. 微波遥感技术及应用;

6. “3S”技术集成与应用等;

学科建设目标:

(1) 小型数码航空摄影测量在测绘大比列尺地形图的应用研究;

(2) INSAR在地表沉陷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3) 基于RS的数字城市建设研究;

(4) 努力争取获得摄影测量与遥感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6.开采沉陷研究所

开采沉陷与土地规划利用研究所成立于1994年6月,是依托于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学院的校属科研开发机构,研究所横跨测绘、采矿、地质、力学、计算机、建筑、环境、土地利用规划、土地资源管理、土地复垦、生态、土壤、地质等多学科交叉的基础性研究等学科,广泛运用统计学、计算机CG技术和三维地学模型等技术手段,开展矿区地表沉陷监测、开采沉陷预测与控制、“三下”开采、土地与生态环境恢复等方面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研究,揭示开采沉陷预测与控制机制、矿区地表沉陷、相应土地与环境破坏、恢复过程中的基本特征及其在时间与空间上的演变规律,并由此探索土地利用与环境保护的最佳途径。为“三下”采煤、土地破坏特别是采矿破坏土地与环境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服务。

本所拥有一支学历、年龄、职称结构比较合理、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宽厚、教学、科研实践丰富、年富力强的学术队伍。本研究所现有研究人员15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3人,讲师6人。近年来,完成国家、省部级以上课题30余项,企事业单位委托的横向科研课题40项;获省部级奖10余项,包括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煤炭企协科技进步二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河南省科技厅三等奖1项,煤炭工业十大科技成果奖1项等,在《岩土工程学报》、《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煤炭学报》、《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等核心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2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30余篇次,在科学出版社、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等国家级出版社出版专著、教材12部。

一、主要研究方向与特色

1、“三下”开采理论与技术

2、“3S”技术在地表移动变形监测中的应用

3、特殊地质采矿条件下地表沉陷规律和预计理论研究

4、建筑物下深部压煤开采的技术体系的研究

5、矿山三维地学模拟和矿山地理信息系统研究

6、土地信息技术

7、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

8、土地资源规划与评价的理论研究

9、3S在土地资源规划与评价中的应用

10、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研究

7.矿山空间信息技术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

矿山空间信息技术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07年7月,该实验室以河南省测绘局和河南理工大学为依托单位。河南理工大学测绘学院现拥有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该学科是河南省重点学科,河南省测绘局是全国七大数字化测绘基地之一。自2007年度实验室开放基金正式对外开放。

矿山空间信息技术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主要从事矿山空间信息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该实验室的有三个主要研究方向:矿山开采沉陷监测与采动损害防护技术、矿区空间信息数据获取技术和矿山地理空间框架的建立与应用。现阶段实验室有六个研究室:矿山开采沉陷研究室、航空摄影测量研究室、遥感影像信息处理研究室、矿山信息系统研究室、矿山资源评价研究室、虚拟现实实验室。

实验室主任为郭增长教授,副主任为卢小平副教授。实验室有固定人员23名,其中教授5人,教授级高工2人,副教授8人,高级工程师6人。 实力雄厚的研究队伍,先进的实验条件,良好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为实验室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实验室建设的不断发展,实验条件的不断完善,矿山空间信息技术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也将会为我国测绘事业作出应用的贡献。

学院实验室介绍

地图制图室

摄影测量实验室

虚拟现实实验室

虚拟现实实验室建立于2004年。实验室紧紧围绕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重大需求,系统研究虚拟现实的有关理论和方法,为城市规划与区域设计、虚拟建设、建筑物光照遮挡分析、城市管网设计与管理等提供了一个完全不同于以往二维平面环境的真三维立体可视、可量测地表环境平台。该平台为超自然真三维地理信息系统(SuperNatural GIS)由北京四维远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研制开发,曾荣获200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实验室建立了从事虚拟现实研究与开发的良好的软硬件环境和条件,目前用房面积达200余平方米,超大屏幕显示系统、建模软件、立体投影仪、图形工作站等总价值近30万元先进的软硬件研究平台,先后承担了数字焦作和河南理工大学数字校园三维景观漫游系统的开发与制作。其技术突破和示范应用推动了我国其他行业尤其是数字城市和数字矿山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是目前国内具有一定规模和相当影响力的以虚拟现实技术为主要研究目标的实验室。

同时实验室充分满足了我院教学需要,为地图学、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空间信息的查询、拓扑关系分析、3D地学模型研究等课程的实验教学提供了有力保障。

数字摄影测量实验室

数字摄影测量实验室建于二零零四年,拥有11套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JX-4C DPS 。JX-4C DPS是一套实用性强、人机交互功能好、有很强的产品质量控制工艺的微机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它面向生产高精度、高密度DEM和高质量DOM和DLG,解决了摄影测量技术的自动化与数字化问题。它在测绘行业中的应用与推广,使得摄影测量生产从基本的观念、设备、生产过程到组织管理,都产生了深刻的革命,极大地提高了摄影测量的生产效率。

利用计算机模式识别与立体视觉原理,自动识别框标、自动识别“同名影像点”(影像匹配),自动提取三维空间信息,实现摄影测量生产的半自动化与自动化。利用“计算机+数字摄影测量软件”构成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代替“传统”摄影测量所有的、各种各样的、非常精密的、价格昂贵的、绝大部分靠进口的光机电仪器。特点:1、系统功能齐全。系统不仅仅包括了传统摄影测量各种仪器所能完成的全部功能,同时还能实现传统摄影测量无法完成的功能;系统不仅仅能处理航空摄影影像,并能处理航天影像。2、系统自动化程度高。自动定向、自动空中三角测量、自动DEM型的生产等。3、系统效率高,比传统方法提高工效五到十倍。数字摄影测量系统可用于测绘、地质、环境与资源调查、水利、规划、交通、农林、军事等各种需要地形地貌三维信息的部门。

实验室正式实行对外开放,为我校师生开展数字摄影测量教学和科研提供了有力保障。目前,实验室正在系统研究数字摄影测量的有关理论和方法、重点突破前沿关键技术、自主研制数字摄影测量开发工具和平台、开发数字摄影测量示范应用系统,汇聚和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努力建设国内一流、知名的数字摄影测量技术研究机构。

测绘中心实验室简介

测绘中心实验室是面向全校各个相关专业的测量实验教学基地,同时也是测绘学院本科及研究生实验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基地。承担测绘工程专业和非测绘工科专业的25门课程、12个专业的测量方面的实验教学任务。目前实验室面积为1584.306平方米,仪器设备价值总值700余万元,除拥有常规的光学测量仪器设备外,还拥有各种国际国内一流的现代精密测量仪器设备,包括:全球定位系统GPS 11台套、精密全站仪48台,电子经纬仪61台、精密陀螺经纬仪7台、陀螺全站仪2台、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11台、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及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数字测图软件等。先进的仪器设备,完善的管理体制,为培养优秀的本科生及研究生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测绘中心实验室遵循适度发展规模,并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拓展研究方向,不断引进高水平人才,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7人,其中高级工程师1人,高级实验师1人,具有硕士以上学历者3人。目前测绘中心实验室下设的实验室有:普通测量实验室、地图制图室、全数字摄影测量实验室、航空摄影测量实验室、虚拟现实实验室、测绘仪器陈列室及计算中心等。

近年来测绘中心实验室充分发挥各种资源优势,积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将实践教学与生产科研相结合,取得了优异成绩,承担完成的工程项目主要有:

1.采用小数码航空摄影测量完成了焦作市地籍更新调查项目。

2.永城煤电集团城郊矿GPS网建设、主井与北风井贯通测量、工业广场数字地形图测绘、工业广场建筑物监测。

3.焦作市中心城区1:500数字房产分幅平面图测绘。

4.永城煤电集团城郊矿地质图数字化工程。

5.焦作市、新乡市、沁阳市、博爱县、温县、伊川县、宜阳县等地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所获荣誉

近年来,学院共主持承担国家863、973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科技攻关、基金等纵向科研项目20余项,完成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委托科研或技术推广项目45项,25项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或领先水平,3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5项,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和一、二等奖6项;在国内核心期刊或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或宣读论文579篇,其中有30多篇论文被SCI或EI检索,出版专著和教材20余部。有多人次荣获“河南省管优秀专家”、“河南省青年科技专家”、“河南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省文明教师”等称号。

工作团队

多年来,学院一直积极探索与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相适应的学生工作思路,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把德育放在首位的工作理念,逐步形成了党政齐抓共管、学生导师和政治辅导员“两条线”管理、全员育人和全程育人的学生管理体制。在“好学力行”的校风的激励下,加强教风、学风建设,加大教育教学改革,狠抓教学质量,全院教师严谨治学、教书育人、严格要求,学生勤奋学习、勇于实践,使学生学习质量稳步提高,学生一次就业率、研究生考取等指标均居全院前列,有的学生被国土资源部等国家机关录用为公务员。有70%以上的学生积极靠近党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协会十多年如一日,长期照顾孤寡老人和失学儿童的先进事迹,多次被《煤炭报》等媒体报道,成为学生工作的一面旗帜;有多人获得“孙越崎奖学金”、“河南省优秀大学生”、“河南省优秀学生干部”、“河南省优秀毕业生”、“焦作市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称号。科技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为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现阶段发展

目前,学院全体师生正以团结、勤奋、求实、进取的精神风貌,认真贯彻落实学校第二次党代会制定的发展战略和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学院发展规划,走人才聚院、教学兴院、科研强院之路,。经过十年左右的努力,学院新增2个博士授权点、3个硕士授权点,2个本科专业,基本建成学科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结构合理、协调发展,总体办学水平达到国内先进、部分领域达到国内领先、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学院。

未来发展规划

2020年的发展目标

2020年学院的战略目标定位是:经过十五年的努力,把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学院建设成为测绘科学与技术学科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土地资源管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等学科协调发展,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高水平研究型学院。

今后五年的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领导下,认真落实“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加强内涵建设,加快学校发展”的战略思想,坚定不移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内涵建设上来。适度发展本科生教育,强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坚持本科教学的中心地位,逐步实现教学与科研并重。不断加强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逐步改善办学条件,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振奋精神,踏踏实实干工作,一心一意谋发展,走充实内涵、大胆创新、超常发展的兴院路,为全面实现学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而努力。

(二)发展目标

2010年的发展目标定位是:经过5年的努力,把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学院建设成为以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为重点,土地资源管理学科、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学科等相关学科协调发展,在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居于同行业高校的先进行列,在测绘科学与技术学科部分研究领域达到国内领先、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高水平研究教学型学院。

1. 办学规模

适度扩大本科规模,强力扩大研究生规模。到2010年在校全日制本科生规模达到2200人,硕士研究生规模达到400人,博士研究生规模达到40人。

2. 学科建设

2006年新增摄影测量与遥感本科专业。到2010年,测绘学院将拥有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系统、土地资源管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摄影测量与遥感5个本科专业。

在作好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博士点、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级硕士点、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土地资源管理学二级硕士点建设的基础上。2007年新增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博士点,2009年新增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理学)博士点和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新增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到2010年测绘学院将拥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5-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

在进一步建设好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省级重点学科的同时,新增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省级重点学科,新增摄影测量与遥感省级重点实验室。到2010年测绘学院有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

3. 师资队伍建设

到2010年,测绘学院专任教师总数达到120人以上,生师比18:1,硕士以上学历的比例达到95%,其中具有博士学位者达到50人以上比例40%,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比例达到40%以上。省特聘教授2名以上,校特聘教授4名以上,校教学名师6名以上,双聘院士3-4人。

4. 教育教学

到2010年将测绘工程专业建设成省级名牌专业,土地资源管理、地理信息系统专业为校级名牌专业,省级精品课程2门以上,校级精品课程5门以上。实验开出率达到95%以上。本科生一次就业率90%以上。

5. 科学研究

按照“纵向课题研究为主导,技术开发与技术服务并重”的工作思路,拓展优势领域,开拓新兴领域,构建创新体系。到2010年新增空间信息技术和摄影测量与遥感2个校级研究所,校级研究所总数达到3个以上,专职科研与技术开发人员达到15人。全年科研立项达到50项以上,获奖10项以上,年科研经费总额达1500万元以上,取得一批高水平研究成果,在成果获奖及转化率方面得到明显提高,到2010年年度国家发明专利1项,新型实用专利1项。2010年年度被三大检索机构收录的论文数达到20篇以上。2006年争取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1项,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2006年后年度纵向课题立项20项以上。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一个,年专著3部以上。

6. 对外交流

到2010年,每年派出10人次以上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外进修学习或攻读学位的人数达到5人以上,与4个以上的国外研究机构建立实质性的合作关系。合作办学100人以上,其中留学生数20人。

7. 精神文明建设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科学理论构筑师生员工的精神支柱。认真做好教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充分调动教职员工工作的积极性,确保各项事业顺利发展。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领导班子建设,努力创建“五好基层党组织”,注重做好在青年教师和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力争学生党员比例达到30%以上。

大力弘扬“好学力行”的校风和“勤勉求是”的学风;优化育人环境,不断提高师生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精神生活质量;加强师德建设,培育优良的教风,践行教书育人。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把德育放在首位”的思想,围绕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切实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努力构建党政齐抓共管、政治辅导员、班主任、“两线管理”、全员育人和全程育人的工作机制,加强学生政工干部队伍建设,力争专职学生职工干部达到10人以上,逐步实现学生工作目标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加强制度建设,努力创建安全、文明、和谐学院。争创校级文明单位。

(三)发展思路

1. 以人才培养为中心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政治思想工作,强化全员育人意识,深入开展“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活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和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 以学科建设为龙头

以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建设为重点,以省级重点学科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博士点为依托,以博士点申报、省级重点学科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为突破,带动相关学科的协调发展。

3. 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根本

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引进和培养并重,尤以引进高层次、高水平人才为重中之重。引进一批具有较高水平和创新精神的大师级学者、学科或学术带头人。鼓励并支持现有教师攻读博士、硕士学位。牢固树立服务教学、科研,服务教师的思想,尽一切努力,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环境和生活条件,为教师排忧解难,使他们能够精神振奋、斗志昂扬的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去。

4. 以科学研究为支撑

加大纵向科研课题申报的力度;走联合发展的道路,一是与国内高水平科研院所联合,参与或共同承担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二是与本校优势学科联合攻关,提高科研水平,创高层次的成果。进一步鼓励横向课题研究,努力构建稳定的科研基地;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用高新技术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贡献社会。

5. 以制度建设为基础

坚持“规范管理,民主办学”的思想,加强各种规章制度的建设,逐步实现科学、规范、高效的管理,不断开创学院工作的新局面。

6. 以党的建设为保证

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努力创建安全、文明、和谐的学院,为学院全面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组织保证、精神动力。

(四)保障措施

按照上述总体目标和发展规划,为确保发展规划的顺利实施和总体目标的实现,必须要有一个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保障措施。因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学院要切实作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以培育、吸引、汇聚高层次人才作为头等大事,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一支德才兼备、思想稳定、富有创造力和开拓精神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2 .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一级学科博士点重点突破、硕士点及本科专业建设全面推进,努力构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结构合理、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

3.以实验室、研究室建设为关键,加大经费投入,为学科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4.以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为核心,努力提高科研水平;

5.以育人为根本,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5:4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