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河南科技大学规划与建筑工程学院 |
释义 | 学院简介河南科技大学规划与建筑工程学院创始于1997年的建筑系,并于2002年正式成立为建筑工程学院,2010年更名为规划与建筑工程学院。学院下设土木工程系、力学系、建筑系、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教研室、工程管理教研室以及建筑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和工程力学实验教学中心五个教学科研机构。另有建筑工程安全与防护研究所、周丰峻院士实验室(建筑工程安全与防护实验室)、计算中心和图书资料室。 学院现有“工程力学”、“结构工程” 两个硕士点;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建筑学、工程力学、工程管理及城市规划六个本科专业。现有44个教学班,学生总数达1503人。学院现有教职工77人,教授4人、副教授、高工等23人,讲师、工程师等32人。博士14人,硕士34人,工程院院士1人。目前正逐步形成了一个以青年教师为主,新老结合、朝气蓬勃的教学、科研集体。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院在科研方面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并获得一定成果。目前,我院正在承担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省攻关项目、省教委基金、洛阳市攻关项目、省教改课题及校科研基金、校青年基金、校教改课题等40余项;每年发表论文近50余篇,其中EI、SCI收录约8篇,核心期刊20余篇,我院与总参工程兵科研三所进行科研合作、并聘请周丰峻院士为我院共享院士,在土钉锚固支护等方面的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目前正在建设以锚索加固为研究内容的院士实验室。 现任领导院长:张伟,主管工作:主持行政全面工作。负责学科建设工作,联系院办公室、工程管理教研室 党委书记:李方,主管工作:主持党委全面工作。负责人才引进、工会工作,联系建筑系 副院长:梁斌,主管工作:负责科研、研究生教育、实验室建设工作。联系力学系 副院长:张益华,主管工作:负责教学、师资培养工作。联系土木系 副院长:刘丰军,主管工作:负责产业与创收工作。联系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教研室。 副书记:宋钊,主管工作:负责学生工作。分管学工办、院团委 专业介绍城市规划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城市规划、城市设计等方面的知识,能在城市规划设计、城市规划管理、决策咨询、房地产开发等部门从事城市规划设计与管理,开展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城市市政工程规划、城市生态规划、园林游憩系统规划,并能参与城市社会与经济发展规划、区域规划、城市开发、房地产筹划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城市规划学科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城市规划、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城市交通、城市市政工程规划、区域规划等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城市规划设计等基本训练,掌握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城市规划管理的基本能力。 土木工程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和工程的总称。它既指与人类生活、生产活动有关的各类工程设施,如建筑工程、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铁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等,也指应用材料、设备在土地上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等工程技术活动。发展土木工程的根本因素是培养大批掌握土木工程科学技术,懂得土木工程基本属性,具有能解决土木工程问题的人才。土木工程专业就是为培养这类人才所设置的学业门类。 1、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掌握建筑工程和地下建筑工程学科方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从事土木工程的项目规划、设计、研究开发、施工及管理的能力,能在房屋建筑、地下建筑、隧道等的设计、研究、施工、教育、管理、投资、开发等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主要课程: (1)专业基础课: 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画法几何、土木工程制图、测量学、土木工程材料、钢筋混凝土基本构件、钢结构设计原理、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土木工程施工。 (2)专业课: 建筑工程:房屋建筑学、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土木工程抗震、房屋钢结构设计、工程经济、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工程质量通病与防治等。 地下结构工程: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地下建筑结构、边坡防护技术、地基处理、基础工程、岩土工程测试与检测技术等 (3)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认识实习、测量实习、生产实习、结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等,一般安排40周左右。? (4)主要专业实验: 材料力学实验、土木工程材料实验、钢筋混凝土基本构件试验、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试验、结构试验、岩土测试与检测试验等? 3、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了解当代科学技术的主要方面和应用前景; (2)掌握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岩土力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工程规划与选型、土木工程材料、建筑结构设计、地基处理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有关工程测量、结构试验、施工技术与组织等方面的基本技术? (3)具有工程制图、计算机应用、主要测试和试验仪器使用的基本能力,具有综合应用各种手段(包括外语工具)查询资料、获取信息的初步能力;? (4)了解土木工程主要法规;? (5)了解土木工程各主干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4、毕业生就业趋向 建筑工程方向就业方向: 能在房屋建筑工程、城镇建设工程、岩土与基础工程等领域从事设计、施工、管理、监理、投资、开发等工作以及教学科研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 地下结构工程方向就业方向: 能在地下建筑结构、隧道工程、岩土与基础工程等领域从事设计、施工、管理、监理、投资、开发等工作以及教学科研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一、专业培养目标 以科学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坚持现代教育理念,以用人单位满意为最终质量标准,注重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互融合。培养具备创造健康、舒适建筑室内环境所需的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工程设计、设备制造、施工管理的基础理论知识,能在现代建筑室内环境与设备工程领域内从事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实验研究、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主要教学实践环节 学生主要学习建筑室内环境控制系统设计的相关理论知识,设置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专业基础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模块。同时安排的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认识实习及生产实习、有关专业课程的实验、有关专业课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一般安排40周。 三、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具备本专业必须的工程绘图、计算、测试和基本工艺系统设计等基本技能,以及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 2. 获得人工建筑环境技术(建筑供暖、通风除尘、空调技术、建筑照明)和公用设施工程(供热工程、制冷工程、燃气输配、建筑给排水、建筑自动化与能源管理)的实际设计训练。 3. 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竞争意识、适应能力和创业精神,注重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协调发展。 4. 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和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四、专业培养要求 坚持“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强化能力,提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本专业学生学习期间受到现代建筑设备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工业与民用建筑人工环境设施(供热工程、供暖系统、通风除尘、空调技术、燃气工程、给排水、供配电等)和城市公用设施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管理的能力,并初步具备这方面的工作能力。 五、主干课程设置 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建筑环境学、供热工程、暖通空调工程、制冷技术、冷热源工程、建筑电气、建筑自动化、建筑给排水、建筑节能技术、新能源利用及燃气工程等主干课程。 六、毕业生就业去向及有关领域 毕业生就业领域广,需求单位多,就业渠道宽。毕业生能够在设计研究院所从事工程设计,建筑工程及房地产开发公司从事项目施工管理,空调制冷与暖通设备生产企业从事设备研发、设备营销及管理等工作,也可到相关的科研、教学、设备运行等企事业单位从事科研开发、应用研究、实验研究、设备系统运行管理及教学等工作。 工程管理1、培养目标及要求:本专业培养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土木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工程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土木工程技术知识;受到工程管理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工程管理的基本能力。 2、主干学科及课程: 管理学、土木工程(或水利工程等)。 主要课程:管理学、经济学、统计学、运筹学、会计学、工程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房屋建筑学、、工程力学、建筑结构、工程设备与材料、土木工程施工、工程项目管理、工程合同管理、工程估价、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工程项目投资与融资等。 3、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计算机应用及上机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4、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掌握工程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 掌握投资经济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3. 熟悉土木工程技术知识; 4. 熟悉工程项目建设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 了解国内外工程管理的发展动态; 6. 具有运用计算机辅助解决管理问题的能力; 7. 具有从事工程项目决策与全过程管理的基本能力; 8. 具有从事工程造价和计量的基本能力; 9.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 10.掌握进行国际工程项目管理所必需的相关商务知识(如国际工程合同与合同条件、外贸、金融、法律及保险等),具有较强的外语能力。 5、毕业生就业趋向 毕业后,能在政府建设管理部门、施工企业、房地产公司、监理公司、银行、咨询单位、设计院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基本建设投资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建设工程造价和计量、房地产经营管理、房地产估价等工作。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