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河南科技大学 |
释义 | 河南科技大学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现代工业与旅游城市洛阳市。学校始建于1952年,是河南省内最早创建的工科院校之一,先后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工业部、河南省人民政府。经过58年的发展,学校汇聚了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积累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形成了优良的办学传统;在全国享有良好声誉,在中原地区具有重要影响,是河南省属的8所骨干高校(H8)之一,是河南省重点建设的三所综合性大学之一。 学校主页: 中文名:河南科技大学 外文名: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简称:河科大(HAUST) 校训:明德博学,日新笃行 创办时间:1952年 类别:公立大学 学校类型:综合 主管部门:河南省教育厅 学校属性:省属重点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 现任校长:王键吉 知名校友:李晓峰,胡祖六,王小强等 所属地区:中国 河南 洛阳 主要院系:机电工程学院,车辆与动力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医学院等 硕士点:129个 博士点:3个 院士:7人 主要奖项: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45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国家特色专业6个省级特色专业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6个省部级工程中心1个中国轴承陈列馆4所附属医院国家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河南公众最满意的十佳本科院校 国防生资格:接收培养海军国防生 留学生资格:接收日本、韩国、印度等的留学生 占地面积:4600余亩(四个校区) 学校前身:洛阳工学院 目标定位:高水平教学研究型综合性大学 学校概况基本信息河南科技大学位于有着“千年帝都、牡丹花城、丝路起点、华夏之中”和“感动世界的中国名城”之称的洛阳市。面向新世纪,河南科技大学逐渐立足河南、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办学格局。在成为河南一流大学的基础上向成为全国一流大学奋进。 河南科技大学始建于1952年,是河南省内最早创建的工科院校之一,先后隶属于国家农业机械部、国家机械工业部、河南省领导。历经59年的发展,学校汇聚了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积累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形成了优良的办学传统,成为在全国享有良好声誉、中原地区具有重要影响的高等学府,是河南省重点建设的三所综合性大学之一(另两所是“211工程”重点大学郑州大学和河南省属重点大学河南大学)。 学校曾被评为“河南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高校”、“河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2010河南考生心目中最理想的学校”,学校拥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在2008年5月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取得了优秀佳绩。 学校现设26个学院,有80个本科专业、1个博士研究生培养学科、3个博士一级学科建设点、一级学科硕士点28个,二级硕士点143个,4个本科专业、3个硕士专业获批教育部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30个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领域,涵盖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历史学、教育学等11大学科门类,学校还拥有专业学位硕士点7个及工程硕士授权领域11个、农业推广硕士领域11个、临床医学硕士领域6个,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学位授予体系。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是国家教育部门授权的联合招收、培养博士研究生单位,设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09年筹建的软件学院开始招生,学制两年,学历为专科。学校面向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本专科生、研究生和留学生3万余人。建校58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近14万名高级专门人才。2012年河南省学位委员会、河南省教育厅正式下发批复文件(豫教研【2012】89号),同意我校2012年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划招生10人,学制6年)、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计划招生10人,学制6年)、自动化(计划招生10人,学制6年)、临床医学(计划招生10人,学制7年)等四个专业招收本硕连读学生。我校是自郑大、河大之后,第三所招收本硕连读学生的省内高校。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940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937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608人、硕士学位的教师1064人。学校有共享院士7人、中原学者1人、省级特聘教授7人、博士生导师50人。有“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专家、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部级优秀专家、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教学名师等高级人才249人。有国家教学团队4个,省级科研创新团队和教学团队6个。 学科建设科研基础扎实。河南科技大学有45个省级重点学科、12个省级特聘教授设岗学科;有矿山重型装备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摩擦学与材料防护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机械设计及传动系统重点实验室、河南省有色金属材料科学与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河南省汽车节能与新能源重点实验室、河南省高等学校先进制造技术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河南省耐磨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高校轴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省部级和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18个;有中国齿轮教育培训中心、中国轴承陈列馆、河南省机械工业CAD培训中心、河南省制造业信息化技术服务中心等国家及省级教学培训基地;有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有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7门省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14个洛阳市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和8个洛阳市人文社科基地。《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医学三种版本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均为河南省一级期刊。自然科学版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获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社科版两次被中国人文社科学报研究会评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 进入2011年,学校学科建设取得了更大进步。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下达按<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进行学位点对应调整结果的通知》(学位[2011]51号),在2011年学位点对应调整申报工作中,我校新增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分别是:中国史、生态学、统计学、软件工程和草学。此次一级学科硕士点增加,使我校学科专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为我校学科进一步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至此,我校在学术学位方面已有一级学科硕士点28个,二级硕士点143个,涵盖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历史学、教育学等10大学科门类。另外,我校还拥有专业学位硕士点7个及工程硕士授权领域11个、农业推广硕士领域11个、临床医学硕士领域6个,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学位授予体系。 科研工作学科优势明显。学校在齿轮、轴承等装备基础件研究方面居国际先进水平,研究成果先后荣获国家发明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大型装备数字化设计及控制技术研究取得重要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农业机械研究具有传统优势;金属材料及其加工技术研究方面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与国防科研机构和军工企业长期合作,在国防科技进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应用数学研究领域取得突出成绩;肿瘤学、神经外科学、法医学、显微外科学、农副产品加工技术、旱作栽培与育种、预防兽医学、动物育种与繁殖等学科的研究具有明显特色。“离子液体的构效关系及其化学工程基础研究”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名优花卉矮化分子、生理、细胞学调控机制与微型化生产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自2010年起,国家将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项目。学校是国家教育部门指定的河南省首批招收此类学生的三所院校之一,今年在河南招生计划为100人。 办学条件河南科技大学现有西苑、景华、周山、开元等四个校区,占地面积4316.56亩(2877708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78.70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面积45.69万平方米,学生宿舍面积21.80万平方米。图书馆建筑面积2.45万平方米,馆藏文献335.51万册,中外文期刊近2000种。 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和应用水平处于全省领先地位,校园网主干带宽2.5G,数据存储容量41TB,校园网用户36364户。体育场馆面积为101359平方米,其中室内运动场馆10400平方米,另有与洛阳市共享并用于教学的体育中心面积75086平方米。 学校有5所附属医院,其中第一附属医院是省级综合性教学医院、三级甲等医院、全国百佳医院设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医院有床位1200张,固定资产总值3.36亿元;有45个省级重点学科,6个硕士学位授予权点。医院的综合竞争实力和社会影响力均居河南省综合性医院前列。 学校在长期自强不息的奋斗历程中,践行"明德博学,日新笃行"的校训,形成了"敬业奉献,精益求精"的教风、"勤学慎思,尊师诚信"的学风和"和谐自强,严谨求实"的校风,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 地理位置河南科技大学坐落在河南省洛阳市。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 古称豫州,因地处洛河之阳而得名。洛阳是“中国十大最佳魅力城市”之一,是中国著名的历史 文化名城和重点旅游城市。有3000多年的文明史。城市的兴起距今有四千多年的历史, 从公元前二十一世纪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起,先后有13个朝代在此建都。自古以来,这里墨客骚人云集,因此有“诗都”之称,牡丹香气四溢,又有“花都”的美誉。 洛阳西依秦岭,东临嵩岳,南望伏牛,北靠太行,这里山川秀丽,人杰地灵,孕育了华夏文明,创造了灿烂文化。“甲天下”的洛阳牡丹闻名于世。洛阳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同时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十大重工业基地之一。先人们在创造历史的过程中给河洛大地留下了白马寺、龙门、关林等许多珍贵的遗产,今人们又创造了堪称共和国标志性建筑之一的黄河小浪底工程,历史、人文景观荟萃一地,古今成就交辉一处,造就了一片育人之胜地。 历史沿革河南科技大学在2002年3月由原洛阳工学院、洛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洛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其中洛阳工学院始建于1952年,是河南省创建最早的以本科教育为主的工科院校之一。洛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创建于1958年、洛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创建于1975年。 洛阳工学院 1952年8月国家机械工业部创办北京拖拉机工业学校,设拖拉机工程、机械加工、铸造、锻压四个专业。 1953年11月,北京拖拉机工业学校搬迁到天津市,与正在筹建的天津汽车工业学校合并为天津汽车拖拉机工业学校,12月末,天津汽车拖拉机学校更名为天津拖拉机制造学校,专业调整为拖拉机制造和金属切削加工。 1956年4月,因国家“一五”计划156个重大项目有16项落户洛阳,建立重工业基地,一机部为配合建设中国第一拖拉机制造厂,将拖拉机、农机两专业迁往洛阳,成立洛阳拖拉机制造学校。两专业的师资、教学实验设备、图书资料和1955年入学的两专业各一个班学生一并搬迁到洛阳拖拉机制造学校。同年8月,洛阳拖拉机学校在河南省首次招生713名,9月14日举行了开学典礼。 1958年8月30日,在洛阳拖拉机制造学校的基础上创建洛阳工学院,开始招收本科生。 1960年6月28日,洛阳工学院改建为洛阳农业机械学院。 1982年8月25日,洛阳农业机械学院恢复原“洛阳工学院”校名。 1998年学校由机械工业部划转到河南省,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体制。 洛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1958年洛阳医学院创建; 1962年洛阳医学院(部分)分建河南省洛阳卫生学校; 1970年河南省洛阳卫生学校更名为洛阳地区卫生学校; 1978年洛阳地区卫生学校升格为洛阳医学专科学校; 1992年洛阳医学专科学校更名为洛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1996年河南省显微外科研究所并入洛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洛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 1975年岳滩农学院(筹)创建; 1978年岳滩农学院(筹)改建豫西农业专科学校; 1992年豫西农业专科学校更名为洛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 校训校风学风 校训: 明德博学,日新笃行 校风: 和谐自强,严谨求实 学风: 勤学慎思,尊师诚信 校徽 由艺术设计学院院长蒋鑫设计。 图案是个九龙鼎,代表洛阳这座城市的古老文明和悠久历史。 校歌 滔滔黄河,巍巍嵩岳,桃李芬芳,根在河洛。 踏过商周遗迹,追逐汉唐明月,传递华夏文明,放飞希望之歌。 滔滔黄河,巍巍嵩岳,桃李芬芳,根在河洛。 我们日新笃行。我们明德博学,我们励志图强,我们成才报国。 啊!莘莘学子,炎黄后裔,菁菁校园,奋发学习。 啊!莘莘学子,炎黄后裔,菁菁校园,奋发学习。为我民族振兴科技,振兴科技。 校区分布 学校现有西苑、景华、周山、开元等四个校区,占地面积4316.56亩(2877708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78.70万平方米。 西苑校区 位于洛阳市涧西区西苑路48号,占地495.81亩,以西苑路为界分为南北两院。目前在该校区有学校党政机关及机电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等教学单位。西苑校区地处洛阳市繁华地段,交通便利,有 公交103路、60路、8路、12路、14路、17路、19路、25路、27路、63路、69路、31路、21路、29路、46路、50路等数十条线路从此处发车或经过,通向城市的各个方向和名胜古迹。其中103路、46路、50路、14路由洛阳站发车经过该校区,新开通的75路公交车由洛阳龙门站发车经过该校区。乘坐25路与31路可到达开元校区,乘坐31路公交车可到达周山校区。乘坐103路可到达景华校区。 开元校区 位于洛阳新区大学城内,北侧为开元大道;东侧为学府街,毗邻洛阳奥林匹克公园;西侧为瀛洲路,与洛阳高新技术开发区洛龙工业园相邻;南侧为关林路。该校区建设工程是河南省、洛阳市的重点工程,是河南省重点建设的三个大学新区之一;校区总用地面积3416亩,已建成的一期首批工程包括公共教学中心组团、三个学生公寓组团、学生食堂及学生浴池组团计20栋楼,建筑面积约22万平方米。目前在该校区有新校区建设指挥部、新校区管委会等行政单位,有经济与管理学院等教学单位,有部分学院大一学生在此学习生活。开元校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25路公交车从西苑校区发车,直达开元校区;68路、28路公交车从火车站发车经过该校区;75路公交车由洛阳龙门站发车途经该校区。 景华校区 位于洛阳市涧西区安徽路7号,占地108亩,以安徽路为界分为南北两院。目前在该校区有医学院等教学单位。景华校区地处洛阳市商业繁华地段,生活、购物、医疗、交通十分便利,有公交103路、60路、12路、17路、19路、8路、25路、27路、63路、69路、6路、50路、11路等十数条线路经过,通向城市的各个方向和名胜古迹。其中103路、50路、11路是由洛阳站发车经过该校区。 周山校区 位于洛阳市涧西区天津路南端,西宁路与天津路交叉口。占地356亩。目前在该校区有农学院、林学院、动物科技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四个教学单位。周山校区南与周山森林公园毗邻,西与五三四医院紧邻,向北可俯瞰洛阳市貌,环境幽静,风景怡人。是由火车站始发的40路公交车的终点站,由火车站始发的11路和谷水西始发的31路公交车途经该校区,紧挨洛阳534医院。 学科设置河南科技大学是河南省重点建设的三所综合性大学之一。学校现设26个学院,有80个本科专业,1个博士研究生培养学科、3个博士一级学科建设点,一级学科硕士点29个,14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30个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领域、4个专业招收本硕连读学生,涵盖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历史学、教育学等11大学科门类,具有MBA、工程硕士和农业推广硕士等专业学位授予权。学校以本科教育为主,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是教育部授权的联合招收、培养博士研究生单位。学校面向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50000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和留学生3万余人。建校59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近16万名高级专门人才。 机电工程学院 春华秋实,岁月如歌。河南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的前身是1958年洛阳工学院组建初期设立的机械系,至今已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河洛传统文化的滋养,民主与科学精神的熏陶,产学研合作道路成就了学院的辉煌。五十年来,学院以我国机械工业的振兴和科技强国为己任,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为根本,形成了“诚信,博学,创新,敏行”的院风,已建设了以机电学科为主导,轴承、齿轮、液压、数控专业方向特色鲜明,测控技术与仪器、工业工程等多专业协调发展,在河南及全国机械行业有较高知名度,师资队伍结构较为合理、实验手段较先进、以教学为主的教学研究型学院。学院先后为国家培养了1万多名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他们中的多数都成为了各行各业的中坚和骨干,为我国的机械工业、国防工业、航空航天和现代化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们的理念是:以开放的心胸,继承和发扬产学研合作的传统,加强与国内外同行的联系与交流,为区域经济和机械行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我们的发展思路是:“稳步发展本科教育,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着力打造办学特色,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 人才培养是学院的根本任务,人才培养质量是学院的生命线。我们的宗旨是:“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让家长满意,社会认可,学生成才”。我们的目标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培养更多“理论基础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会做人、做事、沟通、创新”的“四有”新人。 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我们将与全院师生员工一道,团结拼博,艰苦奋斗,加快发展。也企盼得到广大校友和社会各界的关爱和支持。 以同举大业,共襄盛世。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河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前身是洛阳工学院的机械系,成立于1958年。现有教职工123人,主讲教师109人,其中河南省特聘教授1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48人,教授32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30人;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4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专家2人,全国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1人,全国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1人,省部级科技专家6人,市级优秀专家8人,省部及市跨世纪学术骨干、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和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29人次;博士46人,博士、硕士占师资总数的93.18%,已形成了一支结构较为合理的教学科研队伍。 目前,学院下设材料学系、材料加工工程系、冶金工程系,包含7个教研室。设金属材料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和冶金工程4个本科专业,其中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为河南省特色专业建设点,金属材料工程为校级特色专业。材料学和材料加工工程学科为河南省重点学科,原机械部重点学科,河南省特聘教授设岗学科;材料物理化学为校级重点学科。教育部摩擦学与材料防护工程中心、河南省有色金属材料科学与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河南省耐磨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洛阳市先进有色金属材料重点实验室依托本学院组建。 学院1983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86年取得硕士授予权,现有“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材料物理化学”、“有色金属冶金”和“冶金物理化学”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同等学历在职人员硕士学位授予权及“材料工程”工程硕士授权点;1990年与西安交通大学等院校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目前在院博士研究生10人、硕士研究生134人、工程硕士47人、本科生2111人 化工与制药学院 化工与制药学院初建于1997年,是河南科技大学发展较快、具有明显学科优势的学院之一。学院现有教职工96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等副高职称28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23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40人,硕士学位者38人;中国工程院李俊贤院士为我院双聘院士。 学院有3个本科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工程、制药工程;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化学工艺、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有机化学、应用化学、药理学。全日制本、硕学生1300余人。 学院设有化学化工系、环境工程系、制药工程系、基础化学教研室、公共化学教研室、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化工实验中心、分析测试中心等8个二级教学机构;拥有国家反应注射成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工程院李俊贤院士实验室、洛阳市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重点实验室、洛阳市天然产物提取分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分子科学与纳米技术校级重点实验室和环境工程校级研究所6各科学研究机构。 学院拥有 500MHz核质联用仪、红外光谱仪、热分析仪、元素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万能材料试验机等分析测试仪器,以及Haak转矩流变仪、反应注射成型机、注塑机、同向双螺杆挤出机等高分子材料制备与加工成型设备。 学院在聚合物高性能化、功能高分子材料、高分子纳米材料、天然产物分离鉴定及应用、无机功能材料、矿产资源化工、有机合成等主要研究方向形成了明显的优势,取得了一批重要的科研成果。学院每年发表学术论文一百多篇,被三大检索系统(SCI、EI、ISTP)收录的论文50多篇,专利18项。学院承担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40余项,面向生产一线的横向科研项目10余项。 学院与韩国全北国立大学和美国拉玛大学建立了友好协作关系,每年可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与国内的中国科学院北京化学研究所、洛阳黎明化工研究院、中钢集团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中船总公司725研究所等研究机构进行了广泛而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开创了科研资源、人才共享的良好局面。 学院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本科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毕业生就业率、英语四级通过率、考研录取率近年来在全校一直名列前茅。研究生毕业生全部就业,每年有多人到韩国攻读博士。 目前,化工与制药学院已成为培养化学、化工、环境、制药等专业人才的重要教学基地和科学研究基地。 23个学院情况简介(空白处暂空缺): 院别 简称 校区 院长 院党委书记 分团委书记 机电工程学院 机电学院 西苑、开元校区 邓效忠 马 伟 姚三刚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学院 西苑、开元校区 文九巴 陈拂晓 程光耀 车辆与动力工程学院 车动学院 西苑、开元校区 徐斌 任义勇 张仲豪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电信学院 西苑、开元校区 普杰信 刘跃敏 翟蒲杰 规划与建筑工程学院 建工学院 西苑、开元校区 张 伟 李 方 殷 晴 化工与制药学院 化工学院 西苑、开元校区 尹卫平 张玉清 赵涛涛 经济学院 经济学院 开元校区 刘溢海 周武军 樊 珂 管理学院 管理学院 开元校区 席升阳 郭培智 张怡帆 法学院 法学院 开元校区 杨连专 张项民 曹 婧 外国语学院 外语学院 开元校区 张发祥 王学武 陈 洁 农学院 农学院 周山校区 李友军 任章留 孔蓓蓓
医学院 医学院 景华校区 涂心明 王光志 赵秋燕 动物科技学院 动科学院 周山校区 程相朝 张经建 罗来强 艺术与设计学院 艺设学院 西苑校区 物理与工程学院 物理学院 开元、西苑校区 李立本 刘国礼 朱 林 数学与统计学院 数统学院 开元、西苑校区 尚有林 尚有林 王三良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开元校区 薛瑞泽 陈艳玲 李瑞广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食品学院 西苑校区 朱文学 段变芳 魏 明 法医学院 法医学院 景华校区 莫耀南 周武君 郭红霞 林学院 林学院 周山校区 林晓民 范占标 郭平平 体育学院 体育学院 开元校区 张中豹 李怀民 史晓江 医学技术与工程学院 医工学院 景华校区 雷万军 朱灵标 关 杨 国际教育学院 国教学院 西苑校区 陈家新 武晓洛 许 彤 继续教育学院 继续学院 西苑校区 李全安 杨振国 山 灵 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软件学院 开元校区 普杰信 刘跃敏 李 莲 师资力量学校具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940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博士学位的教师人数在全省高校位于前列;学校有共享院士7人、中原学者1人、省级特聘教授9人、博士生导师50人;有“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部级优秀专家、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教学名师等高级人才249人;有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和教学团队6个。学校已经逐步形成了一支以高层次人才为带头人,以博士、硕士为骨干的优秀师资队伍。 硬件设施学校现有西苑、景华、周山、开元等四个校区,占地面积46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116余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2.16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06亿元。图书馆建筑面积2.89万平方米,馆藏文献337.51万册,中外文期刊近2200多种。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和应用水平处于全省领先地位,荣获中国教育信息化建设优秀奖。体育场馆面积17万平方米。校内外实习基地200余个。 学校有三所附属医院,其中第一附属医院是省级综合性教学医院、三级甲等医院、全国百佳医院,设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其综合竞争实力和社会影响力均居河南省综合性医院前列。医院有床位1200张,固定资产总值3.36亿元;有4个省级重点学科,6个硕士学位授予权点。医院的综合竞争实力和社会影响力均居河南省综合性医院前列。 科学研究学校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45个省级重点学科,12个省级特聘教授设岗学科;有教育部摩擦学与材料防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机械设计及传动系统重点实验室、河南省有色金属材料科学与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河南省耐磨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高等学校先进制造技术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河南省显微外科研究所等省级研究基地;有机械原理及机械设计和电工电子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中国齿轮教育培训中心、中国轴承陈列馆、河南省机械工业CAD培训中心、河南省制造业信息化技术服务中心等国家及省级教学培训基地;有10个洛阳市重点实验室、5个洛阳市工程技术中心和5个人文社科基地等科研开发平台。。《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医学三种版本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自然科学版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荣获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社科版是河南省一级期刊,被中国人文社科学报研究会评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 学校在锥齿轮研究方面保持着国际先进水平,研究成果曾先后荣获国家发明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高性能铜合金引线框架技术、数控和机电一体化技术、轴承设计与摩擦学、耐磨材料及材料保护技术、车辆设计与内燃机技术、新型功能材料、牡丹快速繁殖技术等研究,处于国内先进水平;计算机信息处理与控制、肿瘤学、神经外科学、法医学、显微外科、农业收获机械与农副产品加工技术、旱作栽培与育种、预防兽医学、动物育种与繁殖等学科的研究,具有明显的特色。 省级重点学科: 学科 所属学院 课程负责人 申报时间 金属材料成形基础 材料学院 陈拂晓 2003年 数控技术 机电学院 韩建海 2004年 高等数学 理学院 杨万才 2009年 数据库原理及其应用 电信学院 王辉 2009年国家级特色专业: 专业 所属学院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电学院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材料学院 车辆工程 车动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电信学院 金属材料工程 材料学院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车动学院 招生就业办学条件优越:学校是河南省首批数字化校园建设示范院校,学生借书、上网、就餐等可通过“校园卡”完成。学校是中国教育科研网豫西地区网络中心,已实现学校信息查询和学生网上选课。学校地处国家级科研院所、大型企业比较集中的洛阳,为学生实习、科研、参加社会实践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学校有工程训练中心、机动车驾驶员培训中心和三所附属医院等固定的校内外教学实习基地120多个;其中第一附属医院是“三级甲等医院”、“全国百佳医院”、“全国百姓放心医院”。 培养模式灵活:学校本科教学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学生可按照专业教学计划要求,自主选修课程,允许基本学制为4年的学生在3-6年内、基本学制为5年的学生在4-7年内完成学业。学校实行导师制和主辅修制,鼓励学生选修第二专业,毕业时发给辅修专业证书。 校风严谨、管理科学:学生管理采用辅导员制。学校坚持以学风建设为中心,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日常行为管理和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文化、艺术、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陶冶学生情操,拓展学生素质。 奖贷助学、体系完备:学校健全了“奖、贷、助、补、减、缓、保”七位一体的学生解困助学体系。学校除按规定评选发放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省政府奖学金、省政府助学金外,还设立了综合奖学金、企业奖学金、优秀新生奖学金等。校内设有千余个勤工助学岗位,鼓励学生自助、自强。 毕业生面向全国就业,同期就业率在全省普通高校位于前列:该校毕业生面向全国就业,主要在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外资企业、部队等行业就业,尤其在京、津、沪、江、浙、粤、鲁等经济发达地区很受欢迎。该校是济南军区授予的唯一一所“空军飞行学员优质生源学校”。 2011年招生 2011年面向全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总数9632名 学校全面贯彻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招生政策,实施 “阳光工程”。 学校21个专业分别在河南、吉林、福建本科一批招生。 学校医学类和农林类专业在河南省单独编码招生。 学校对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和工商管理4个专业,分别在河南省、吉林省招收普通本科生。 2012年招生 我校2012年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划招生10人,学制6年)、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计划招生10人,学制6年)、自动化(计划招生10人,学制6年)、临床医学(计划招生10人,学制7年)等四个专业招收本硕连读学生。我校是自郑大、河大之后,第三所招收本硕连读学生的省内高校。 合作交流学校目前已经与美国、英国、日本、德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校际联系和友好协作关系。近年来,先后选派160多名中青年教师出国进修、攻读学位和科研合作,接受各国留学生120多名,学校还常年聘请美、德、日等国的外籍专家来校任教。2003年学校开始与英国赫特福德大学和东伦敦大学合作培养本科学生。 学校领导现任领导校党委书记:严全治 主持党委全面工作。 严全治,男,汉族,1954年8月出生,河南灵宝人,中共党员,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1993年以来历任河南师范大学副校长、党委副书记,河南科技学院院长、党委书记兼院长,河南科技学院党委书记,2011年12月任河南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兼任河南省学术委员会委员、河南省社会科学评奖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经济学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职教师资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河南省教育学会副会长、河南省教育管理研究会理事长、河南省素质教育研究会副会长、中南地区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常务理事、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特约研究员等社会职务。严全治同志长期从事教育经济与管理、高等教育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成本与效益、区域高等教育非均衡发展、科技投入与产出等,是河南师范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硕士授权学科带头人、硕士生导师。近年来,先后在《教育与经济》、《教育发展研究》、《比较教育研究》、《中国高等教育》、《自然辩证法研究》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5部,主持或参与完成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项目、教育部项目、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八五”规划重点项目、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等省部级以上课题10项,获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河南省政府发展研究成果、河南省教学成果等省部级奖4项,获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成果等厅局级奖11项。 校党委副书记、校长:王键吉主持行政全面工作; 校党委副书记:苟义伦负责宣传、统战、精神文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学生、共青团工作; 校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闫纪建 负责工会、保密、人民武装工作; 副校长:段广才 负责人事、学科建设、研究生工作; 副校长:周志立 负责计划财务、科研、对外合作工作; 副校长:李念群 负责后勤管理、安全保卫、招生就业工作; 副校长:宋书中负责教学管理、实验室管理、图书、继续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 副校长:谢敬佩负责规划建设、后勤服务工作; 历任校长华汰 (1956年12月—1958年8月) 洛阳拖拉机制造学校校长兼党委书记; 杨立功(1958年10月—1968年5月) 洛阳工学院首任院长(1960年6月28日洛阳工学院改建为洛阳农业机械学院); 王益年(1979年8月—1985年3月) 洛阳农业机械学院 (1982年8月25日洛阳工学院); 王汝耀(1985年3月—1987年3月) 洛阳工学院院长; 龙锐(1988年7月—1997年7月) 洛阳工学院; 董企铭(1997年8月—2002年3月)洛阳工学院; 王清义(2000年—2002年3月)任洛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校长; 董企铭(2002年3月—2004年7月)河南科技大学; 孙天华(2004年8月—2006年9月) (常务副校长,期间科大无校长) ; 王键吉(2006年10月— )河南科技大学。 杰出校友胡祖六,1982年拖拉机专业7813班毕业,获清华大学工学硕士学位和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博士学位。曾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区)管员,先后供职于亚太局、财政事务局和研究局。现任瑞士日内瓦世界经济论坛首席经济学家与研究负责人,其研究成果《全球竞争力报告》在国际上产生较大影响。 兼任清华大学中国经济中心主任,发表了大量关于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文章和评论。1998年1月,他在《中国经济时报》上发表长篇专论《亚州金融风暴后的中国汇率政策》,第一个正式提出人民币不贬值的政策建议,在国内外产生重大影响。 崔起鸿,1967年机制6207班毕业,现任中国一拖(集团)公司总调度长、第一拖拉机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 樊云昌,1967年7月热处理专业6205班毕业,教授,石家庄铁道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副所长,河北省七、八、九届人大代表,1985年在美国获博士学位。他主持的国家“七五”煤炭采掘机“一条龙”FND-90型煤矿辅助设备的科技攻关项目,填补了国内空白,获科技进步二等奖。 王小强,1976年拖拉机专业7302班毕业,1996年获英国剑桥大学博士学位。曾任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中国经济体制研究所常务副所长、研究员,现任香港理工大学中国商业中心研究员,粤海金融投资公司董事长顾问。 高续纯,1977年轴承专业7402班毕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西北轴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先后获宁夏“自治区优秀企业家”、“全国优秀企业家金球奖”、“全国劳动模范”等称号。 郭胜利,1978年拖拉机专业7508年毕业,先后获共青团河南省委“锐意改革青年标兵”和“骏马人才奖”、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现任中信汽车公司副总经理、中信中原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郑州轻型制造厂厂长、党委书记、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郑州市计委副主任。 焦刚,1981年拖拉机7711班毕业。曾任农业部农机监理处处长、农机化管理副司长。现任农业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站长、党委书记、中国农机机械试验中心主任、中小拖拉机质量监督检查中心主任,国家进出口商检局农业机械认可实验室主任。 李超,1982年机械制造专业7810班毕业,获得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任国务院发改委副主任。 王纪年,1985年企业管理干部专修科毕业,获全国首届经济改革人才银杯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劳动模范称号。曾任许昌继电器厂厂长,现任许昌继电器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李建业,1960----,鹤壁人,81年毕业于洛阳工学院,现为国家旅游局副局长。 张郑婴1956年10月生,汉族,湖北省云梦人,洛阳农业机械学院轴承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1973年3月参加工作。 历任湖北省应城市三合团结茶厂工人;湖北省化工厂动力分厂工人;哈尔滨轴承总厂成品五分厂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哈轴承总厂研究所产品设计室助理工程师;哈轴承总厂厂部技术助理;哈轴承集团公司产品制造部技术质量科科长;哈轴承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哈轴承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哈轴承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市工商联会长、哈轴承集团公司副总经理。 艾伟,男,1958年1月出生,1982年7月毕业于洛阳工学院机械专业。机械部第十设计院副院长、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河南省机械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轴承工业协会规划委员会主任,洛阳市“十佳百星”,洛阳市优秀共产党员,享受政府津贴专家。 卢福财,男,1963年生,江西资溪人。1983年洛阳工学院毕业,1989年中国人民大学工业经济专业研究生班毕业,2000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产业经济学专业并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94年6月至11月赴美国华盛顿世界银行总部进行短期访问研究。现任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财政部跨世纪学科带头人,享受江西省政府特殊津贴,中国工业经济研究与开发促进会理事,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理事、江西省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姜湘南: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特约研究员,1985年毕业于洛阳工学院。长期从事汽车行业市场分析与预测工作,先后在国内主流汽车报刊杂志发表了数百篇文章及论文。被一些汽车杂志聘为特约记者和特约撰稿人,还应约与一些天津证券公司合作,专门从事汽车上市的基本面分析,发掘了"天津汽车"和"金杯汽车"等黑马。论文"北汽福田何以腾飞"在首届"京华杯"全国创新学术与实践研究成果被评为一等奖、入选《中国经济技术发展优秀论文集》和《中国科技发展经典文库》。合著《中国汽车工业史》一书,入选《中国专家人名辞典》 。 兰才有,男,1953年10月出生,河南洛阳人,九三学社社员,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硕士生导师。1982年初毕业于洛阳工学院(现河南科技大学)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专业,获学士学位。2000年晋升为研究员。现任中国农机院排灌机械研究所副所长、节水灌溉工程装备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国农机工业协会排灌机械分会会长、中国农机学会排灌机械分会副理事长等职。 李碧,1939年生,大学文化,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毕业于洛阳工学院。曾供职于北京中国农机化科学研究院,后在安阳柴油机厂、安阳自行车厂、安阳自行车工业公司等企业担任技术科长、副厂长兼总工程师、厂长兼总工程师、副总经理等职务。主持开发的弯梁自行车及彩色显像管玻壳等产品曾多次荣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是国家有突出贡献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河南省重点建设先进工作者;现任安玻监事会主席、安玻公司董事、副总经理。 王占渠,1974年生,大学学历;毕业院校于河南科技大学(洛阳工学院),98年参加工作;历任普通警员,生产科长;等现任河南第二劳教所第一大队大队长;因为在司法系统的出色表现,连年被评为全国政法英模。 张清杰,男,现任武汉理工大学校长、党委常委。兼任武汉市人民政府咨询委员。1978.2-1982.1 洛阳工学院机制专业。 邱石元,男,汉族,1943年11月生,湖南长沙人,1981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7年9月 参加工作,洛阳农机学院农机系拖拉机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大学学历,高级工程师。现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秘书长,兼自治区党委办公厅主任、自治区直属机关工委书记。 学校地址河南科技大学 学校地址:河南省洛阳市西苑路48号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