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河边镇
释义
1 四川大英县辖镇

河边1992年建镇,河边镇位于大英县西南端,距县城25公里,距成都135公里,与乐至县宝林镇接壤。辖河边、八里、星花、先锋、福禄等乡镇。境内蓬乐路(蓬莱--乐至)横穿过境;特产有八里白柠檬,是四川第2大柠檬产区,中国第一大白柠檬产区。河边镇为川中盐业管理驻守地,各地盐商均往来于此,被誉为“银窝窝”。河边镇辖5个办事处,46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450个农业合作社,总人口73030人。幅员面积96.2平方公里,耕地有53723亩;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37643

男 19068

女 18575

家庭户户数 11108

家庭户总人口(总) 37299

家庭户男 18833

家庭户女 18466

0-14岁(总) 11441

0-14岁男 6064

0-14岁女 5377

15-64岁(总) 22532

15-64岁男 11407

15-64岁女 11125

65岁及以上(总) 3670

65岁及以上男 1597

65岁及以上女 2073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36428

资源环境

河边镇地域辽阔、物产丰富、人杰地灵。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边垂优势强、山重二级水泥路--蓬乐路纵贯全境、距县城24公里,交通便捷、四通八达;河边镇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无霜期长。

经济发展

全镇以粮、棉、油、猪、果、蔬菜等作为支柱产业,具有发展规模的棉花总产年均已达1000吨以上;生猪、山羊出栏5万只以上,生猪生产是河边镇的龙头养殖业;以中国独秀的白柠檬、驰名全川的"荣仙柚"为主的名优水果年均总产达2800吨以上;已形成大规模的四边桑又焕发出了勃勃生机;全镇已在于家寨村建大棚蔬菜示范基地42个;拥有乡镇企业661家。

该镇经科学论证,拟定以万福菌业为龙头,创建大英县食用菌基地,预计发展种植户1000户,发展稻田蘑菇500亩,并由万福菌业包科学、包技术、包产量、包回收,真正带动老百姓发家致富,摆脱传统耕作方式的约束,让全镇农民都富起来。

切实帮助农民增收致富,这仅仅是河边镇改善干群关系的措施之一。要真正做到让老百姓满意,必须时时刻刻为老百姓着想。

为切实加强农村财务管理,促进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民主化和现代化建设,河边镇党委、政府以"五抓五确保"为重点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全镇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城镇建设

2000年被列为“四川省小城镇建设试点镇”,目前旧房改造、新街建设进展迅速;全镇村村通电话,程控、移动电话覆盖全镇、光纤电视直通每一个村;水、电、燃气充裕。

2、山西省定襄县河边镇

基本概况

河边镇位于山西省定襄县城的东北部,地处太行山支脉的文山脚下。是全县三个建制镇之一。东北侧与五台县的建安乡相邻,南与薄老的家乡蒋村相望,西与宏道镇以滹沱河相隔。全镇总面积202.4平方公里,占定襄县版图面积的四分之一。有山、有滩、有坡、有川,耕地面积为6.3万亩。辖河一村、河二村、河三村、河四村、青一村、青二村、芳兰村、南作村、陈家营村、牛台村、山底村、南庄村、阎家庄村、戎家庄村、赵家庄村、河南坪村、岭子底村、尧泉村、白玉沟村、李家庄村、马家尧村、继成村、井沟村、集贤村、蔚家梁村、建房村、瓦扎坪村26个行政村,占总人口的89.7%。2004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70元,反映农村发展的各项经济指标均名列全县前茅。

河边镇自古以来就是定襄县对外联系的窗口,历史上曾被人称此地为“旱码头”。矿产资源丰富,即高崖底白云岩和纹山砚石、青石、石灰石、马牙石等石矿随处可采,国家及重点企业太原钢铁公司大关山矿在此设厂。旅游区位条件良好,即民国时期的风云人物闫锡山发迹于此,一九八六年就被国家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二十年来的对外开放,接待了无数的中外友人及部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参观游览,其知名度早已享誉海内外。同时距镇内近25公里的白佛堂,龙祠庙等景点每年皆吸引着大量的游客。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20447

男 10591

女 9856

家庭户户数 5512

家庭户总人口(总) 20366

家庭户男 10535

家庭户女 9831

0-14岁(总) 4759

0-14岁男 2508

0-14岁女 2251

15-64岁(总) 13989

15-64岁男 7317

15-64岁女 6672

65岁及以上(总) 1699

65岁及以上男 766

65岁及以上女 933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18558

经济发展

河边镇依托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凭借敢为人先的致富信息和顺应社会的市场竞争意识大力抓经济,有效促发展。早在1994年就率先跻身山西省亿元乡镇之列。通过十余年几任党委、政府持之以恒的努力,在镇域范围内已初步形成了以锻造、冶炼、建材、石雕石刻,游乐为主体的五大骨干产业。这五大产业,支撑着整个河边的政治、经济,文化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所有这些都为全镇人民生存,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小城镇建设的启动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保障。

河边镇被命名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之后,河边镇立足镇情,以人为本的基础上提出了小城镇建设的总体发展思路即“强农兴工,加快三产,突出中心,城乡一体”的战略思路。具体地说,“强农”就是要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不动摇,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科技型特色农业,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兴工”就是要在现化工业企业发展的基础上规划工业小区,强化投资环境,广开招商引资大门,吸引外来企业落户,壮大工业整体规模。“加快三产”就是要围绕周围腹地区域的生产、生活服务,发展传统第三产业,建立农村中心、服务中心、旅游中心等网络。“突出中心”就是大力推进城镇化过程促进人口与产业向中心镇区的发展和集聚。“城乡一体”就是要在区域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发展中体现城乡一体,区域共享的特征,从整体角度进行各项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的最佳配置,以保证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总之,河边镇小城镇建设一定要立足当地资源优势、环境优势、人才优势、旅游资源优势,在现有的基础上开发,在开发的前提下升级,要在短期内使河边镇成为有一定知名度的富裕小城镇。

2 四川绵阳市涪城区辖镇

基本概况

绵阳市涪城区河边镇位于绵阳城西18公里,毗邻绵阳师范学院新校区所在地磨家镇,幅员36.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702公顷(其中:田561公顷,地141公顷)。辖7个村,74个村民小组。

河边镇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12446

男 6431

女 6015

家庭户户数 4189

家庭户总人口(总) 12443

家庭户男 6428

家庭户女 6015

0-14岁(总) 2272

0-14岁男 1175

0-14岁女 1097

15-64岁(总) 9250

15-64岁男 4803

15-64岁女 4447

65岁及以上(总) 924

65岁及以上男 453

65岁及以上女 471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11891

经济发展

2004年全镇总人口12154人,其中:农业12154人。农业产值7180万元,比上年增长18%;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3588元,比上年增加423元,增长13%。

镇内有蓄水1176万m3 的上游水库和草溪河、黑堰河、草石河三条河流,水资源丰富。农业形成了以杂交水稻制种为支柱,水产养殖、畜禽养殖、水果三大产业相呼应的农业产业格局。其中,水稻制种稳定在466.67公顷,年产水稻种子180余万公斤,是绵阳市最大的水稻制种基地;建成国家级无公害水产养殖基地,拥有养殖水面4600余亩,年产商品鱼542 吨,产鱼苗200万尾,比上年增长28.4%;年产商品鸡、鸭、鹅53.5 万只,比上年增长24.5%;商品猪2.32万头,比上年增长12%;拥有优质椪柑、梨、枇杷等水果7500亩,年产889吨,比上年增长14%;粮食作物总面积1057公顷,总产量7102吨,比上年减7.1%,其中水稻面积:584公顷,总产量285吨;油料总面积372公顷,总产量960吨;花生面积36公顷,总产量116吨;蔬菜面积72公顷,总产量2019吨,比上年减26.8%。农业产业化实现产值3200万元,成功立项区级龙头企业1个,农业招商引资8个,协议引资785万元,到位资金230万元。引进业主进行观光农业建设、饲养DLY猪场,农业专业合作组织2个,河边养鸡协会、河边养鱼协会,以“协会+农户”搞好技术培训16批3000人次,新品种引进,组织300人次外出参观、学习,对外整体宣传,开拓市场。充分发挥了协会的带头作用,成功注册国家工商局认可的“银花湖”农产品商标。

工业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工业经济稳步增长。今年又引进绵阳飞龙石材有限公司三家企业,到位资金200余万元。现工业企业已达到9家,规模企业一家。

2005年可实现工业总产值1100万元。生态产业成为本镇产业发展的又一重点。已在银花湖风景区实施退耕还林4600余亩,其中有优质水果600亩,生态观光林4000亩,苗木成活率98%以上;建成10公里绿色通道,完成生态家园建设100户,引进金银岛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分三期投资3000万元开发以银花湖为中心的旅游、休闲、度假中心。

3 山西定襄县辖镇

位于山西省定襄县。阎锡山的故乡。

河边镇位于山西省定襄县城的东北部,地处太行山支脉的文山脚下。是全县三个建制镇之一。东北侧与五台县的建安乡相邻,南与薄老的家乡蒋村相望,西与宏道镇以滹沱河相隔。全镇总面积202.4平方公里,占定襄县版图面积的四分之一。有山、有滩、有坡、有川,耕地面积为6.3万亩。辖26个行政村,总人口2.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0.3万人,占总人口的10.3%,农业人口2.5万人,占总人口的89.7%。2004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70元,反映农村发展的各项经济指标均名列全县前茅。

河边镇自古以来就是定襄县对外联系的窗口,历史上曾被人称此地为“旱码头”。矿产资源丰富,即高崖底白云岩和纹山砚石、青石、石灰石、马牙石等石矿随处可采,国家及重点企业太原钢铁公司大关山矿在此设厂。旅游区位条件良好,即民国时期的风云人物阎锡山发迹于此,一九八六年就被国家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二十年来的对外开放,接待了无数的中外友人及部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参观游览,其知名度早已享誉海内外。同时距镇内近25公里的白佛堂,龙祠庙等景点每年皆吸引着大量的游客。

河边镇依托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凭借敢为人先的致富信息和顺应社会的市场竞争意识大力抓经济,有效促发展。早在1994年就率先跻身山西省亿元乡镇之列。通过十余年几任党委、政府持之以恒的努力,在镇域范围内已初步形成了以锻造、冶炼、建材、石雕石刻,游乐为主体的五大骨干产业。这五大产业,支撑着整个河边的政治、经济,文化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所有这些都为全镇人民生存,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小城镇建设的启动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保障。

河边镇被命名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之后,河边镇立足镇情,以人为本的基础上提出了小城镇建设的总体发展思路即“强农兴工,加快三产,突出中心,城乡一体”的战略思路。具体地说,“强农”就是要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不动摇,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科技型特色农业,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兴工”就是要在现化工业企业发展的基础上规划工业小区,强化投资环境,广开招商引资大门,吸引外来企业落户,壮大工业整体规模。“加快三产”就是要围绕周围腹地区域的生产、生活服务,发展传统第三产业,建立农村中心、服务中心、旅游中心等网络。“突出中心”就是大力推进城镇化过程促进人口与产业向中心镇区的发展和集聚。“城乡一体”就是要在区域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发展中体现城乡一体,区域共享的特征,从整体角度进行各项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的最佳配置,以保证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总之,河边镇小城镇建设一定要立足当地资源优势、环境优势、人才优势、旅游资源优势,在现有的基础上开发,在开发的前提下升级,要在短期内使河边镇成为有一定知名度的富裕小城镇。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12:4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