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河北雾灵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释义 | 河北雾灵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北省兴隆县北部,主峰雾灵山海拔高2118米,被称为“京东第一高峰”。地处京、津、唐、承四市中间,地理坐标为东经117°17′~117°35′;北纬40°29′~40°38′,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14246.9公顷,核心区面积3794.6公顷,缓冲区面积2404.4公顷,实验区面积8047.9公顷,有林面积10522公顷,森林覆盖率80.3%。 基本简介河北雾灵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北省兴隆县北部,主峰雾灵山海拔高2118米,被称为“京东第一高峰”。地处京、津、唐、承四市中间,地理坐标为东经117°17′~117°35′;北纬40°29′~40°38′,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14246.9公顷,核心区面积3794.6公顷,缓冲区面积2404.4公顷,实验区面积8047.9公顷,有林面积10522公顷,森林覆盖率80.3%。1983年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88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河北省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5年加入中国“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区网络,2002年被科技部、教育部、中宣部、中国科协命名为“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2004年被中国林学会命名为“全国林业科普基地”。 资源简介该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温带森林生态系统和猕猴。雾灵山物种资源丰富,有高等植物168科665属1870种,其中苔藓植物47科128属317种;蕨类植物15科24属65种;裸子植物2科6属13种;被子植物104科507属1475种。区内模式种有雾灵景天、雾灵丁香、雾灵黄芹、雾灵沙参等38种。雾灵山列入中国植物红皮书《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的物种共有人参、核桃楸等10种。雾灵山有野生陆生脊椎动物56科119属173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8种;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有108种。 自然气候该保护区森林覆盖率高达83%,属温带大陆季风型山地气候,具有雨热同季、冬长夏短、四季分明、夏季凉爽、昼夜温差大的特征。地形地貌的复杂性,决定了气候的多样性,“山下飘桃花,山上飞雪花”,“山下阴雨连绵,山上阳光明媚”,“素有三里不同天,一山有三季”之称。年平均温度7.6°C,最热月平均气温17.6°C,是华北“热海”中的“避暑凉岛”。 历史文化该保护区所在地雾灵山原名伏凌山,曾叫过孟广硎山、五龙山,到明代时因大乘天真圆顿教第三代祖天真古佛将此山作为“求道灵山”,加之此山常年有云雾缭绕其上,始称雾灵山。 雾灵山古已闻名,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曾遍游雾灵山(北魏时称伏凌山),并在《水经注》中写道:“伏凌山甚高峻,严嶂寒深,阴崖积雪,凝冰夏结,故世人因以名山也。” 明代学者顾炎武在《昌平山水记》中记载:“其山高峻,有云雾蒙其上,四时不绝。” 明洪武年间,中丞刘伯温曾到边陲重镇曹家路巡视,将这里命名为“雾灵山清凉界”并刻于一巨大花岗岩上。 在清朝,雾灵山被圈进红桩内,封为“皇家风水宝地”---清东陵后龙风水禁地,封禁长达270余年,形成了“草木丛生,古树参天,野兽成群,遍地涌泉”的良好原始森林景象。 景区特色该保护区以森林景观为主体,苍山奇峰为骨架,清溪碧潭为脉络,人文古迹点缀其中,构成了一幅静态景观和动态景观相协调、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浑然一体、风格独特的山水画卷,成为护卫京、津的绿色屏障和重要的水源供给地。 雾灵山开设正门、北门、西门3个山门4个生态旅游精品景区120多个景点。2007年,雾灵山投入巨资对龙潭、清凉界景区进行了升级改造,隆重推出清凉界峰、大字石、三像石、古辽杨等清凉十八景,使雾灵山又增加了新的旅游亮点,从而使雾灵山的旅游资源更富有历史文化特色。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如想投诉,请到;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