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合肥地铁
释义

合肥地铁即合肥市城市轨道交通,是合肥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轨道交通远景线网总长322.5公里,其中市区线路7条,全长215.3公里;市域线5条(含1条机场专用线),全长107.2公里。远期中心城区城市轨道交通远期规划方案由6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组成,共设置了15个轨道交通枢纽,全长181.1公里。

总体规划

十字骨架2016年建成

总体规划分为四个阶段建设,第一阶段:2009~2016年,建设1号线、2号线,形成“十”字形的基本骨架;第二阶段:2016~2020年,建设3、4号线,与1、2号线共同形成以主城区为中心向外围组团放射的基本骨架网络,基本覆盖了中心城区的主要客流走廊;第三阶段:2020~2025年,在骨架网络基础上,建设5、6号线和远景7号线,在中心城区范围内形成完善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第四阶段:2025年后,建设远景8号线及扩展延伸线,实现线网规划的远景目标。

12条地铁线路布局

1号线中滨湖新区锦绣大道站(含)至云谷路站(不含),完成四站四区间土建工程,全长4.404公里。车站设计为地下负一层侧式站。 1号线是一条南北方向的骨干线,北起新蚌埠路与汤池路交叉口北侧,终点在滨湖新区规划的广西路与遵义路交叉路口东侧,全线长28.75公里,全部为地下线,共设置车站23座,其中五座换乘枢纽,项目总投资184亿元(含预留工程)。该线路覆盖主要客流走廊,联接合肥站地区、老城区、新合肥站枢纽地区、滨湖新区北部次中心、滨湖新区启动区、滨湖新区CBD,为主城区与滨湖新区提供快速联系,预计在2014年底开通运营。

2号线是一条东西方向的骨干线,联系老城区、高新区、科学城,引导和促进高新区和科学城的发展。西起长江西路与长宁大道交叉口东侧,终点在长江东路与大众路交叉口西侧。全线长27.20公里,其中地下线17.95公里,共设置车站23座,其中五座换乘枢纽,项目总投资145.31亿元。2号线争取在2011年开工,预计2016年底正式运营。

1号线、2号线仅仅是合肥市轨道交通建设的一个开端,未来的合肥轨道交通将会四通八达。 据合肥市此前公布的轨道交通远景、远期和近期规划,合肥市轨道交通远景线网总长322.5公里,其中市区线路7条,全长215.3公里;市域线5条(含1条机场专用线),全长107.2公里。远期中心城区轨道交通规划方案由6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组成,共设置了15个轨道交通枢纽,其中有两个为城市轨道交通与铁路换乘的综合枢纽,全长181.1公里。

12条线分四阶段建设 其中,3号线为东北—西南方向的直径线,联系大学城、政务新区、森林公园、职教城。4号线位于主城区南部,东西走向并联系东、西部组团,呈“L”形,联系科学城、高新区、政务区、合肥高铁站。 5号线为南北走向,将与北门换乘枢纽衔接,连接北、西部城镇密集带,支撑中心城区、西部沿线特别是政务区和滨湖新区的区域连接。远景规划方案中,6号线主要连接主城区与东部组团;7号线将连接滨湖新区、北部次中心、经开区中心和科学城中心;8号线在与5号线衔接基础上,向北部组团延伸;2号线则与9号线衔接,向东部组团延伸;10号线则主要连接滨湖新区、西南组团和东部组团;11号线连接机场和主城区。

近期规划

1号线

合肥市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北起合肥站,南至徽州大道站,线路全长约25km,全地下线,设23座车站,换乘站6座,预计总投资约184亿元(含预留工程),建设总工期约为4年5个月,计划于2012年上半年开工建设,2016年底通车试运营。南北方向骨干线,起点位于合肥火车站北天水路,以地下线形式沿新蚌埠路向南,经北二环路,穿过合肥火车站,沿胜利路、马鞍山路向南,至望湖中路转向西,再向南沿佳洲路直穿高铁站,之后沿青海路、庐州大道、珠江路至线路终点徽州大道站。

合肥轨道交通一期(合肥站~徽州大道站)北起合肥站,南至大连路站,线路全长12.6km,全地下线,设13座车站,采用B型车6辆编组,在大东门建设线路控制中心,设大连路停车场,同时设有胜利路主变电所和庐州大道主变电所。

合肥轨道交通二期线路起自1号线一期工程终点大连路站,经青海路、庐州大道、珠江路,止于徽州大道站,全长11.9公里,全部为地下线;设车站10座,全部为地下站。新建滨湖车辆段,同步建设滨湖车辆段5号线部分工程。工程总投资78.21亿元,建设工期四年一个月。

2号线

合肥市城市轨道交通2号线西起长江西路与方兴大道交叉口西侧,终点至长江东路与大众路交叉口东侧处。全线长30.06公里,全部为地下线,共设置车站24座,全部为地下车站,包括换乘站6座。全线最大站间距2.768km,最小站间距0.74km,平均站间距1.275km。在线路西端设车辆综合维修基地一座,在线路东端设停车场一座,项目总估算投资约193亿元。 在站台设计上,除大东门站为地下三层岛式站、大众路站为地下两层侧式车站外,其余均为地下两层岛式车站。轨道交通2号线采用的车辆是B型车,初、近、远期均采用6辆编组、四动两拖;系统最大设计能力为30对/小时;列车最高速度为80公里/小时。

2号线是一条东西方向的骨干线,覆盖主要客流走廊。该线东西向贯通中心城区,联系老城区、高新区以及科学城,将极大地引导和促进各区的发展。同时,2号线通过换乘站与规划的8条主要轨道线路和常规地面交通衔接,是未来引导城市外延开发和承载居民日常出行的重要线路,对于缓解市区交通压力,实现城市交通与区域交通的一体化,推动合肥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工程概况

最高时速达80公里

按照合肥市上报的规划,1号线与2号线将在大东门形成换乘。根据客流预测确定的运量等级,1、2号线初、近、远期均采用B型车辆6编组,最高运行速度80公里/小时,设计行车能力30/对小时,远期系统设计运输能力为4.38万人次/小时,初期配车63列/378辆。 1、2号线采用集中供电方式,牵引网采用DC1500V空接触网供电,建设4座主变电所,信号采用完整ATC系统,设一座控制中心,一座车辆段,二座停车场。

另外,在配套车站规划方案中,近期建设项目区间高架车站以侧式站台为主,主要采用三层结构,车站站厅层设在地面二层,站台层设在三层;区间地下车站站台形式以岛式站台为主,车站结构以二层为主,地下一层为站厅层,地下二层为站台层。

目前正在紧张施工中的南北高架一号线工程,已经同步为轨道1号线预留了三座轨道交通地下车站,目前均已进入全面施工阶段

合肥轨道交通1号线试验段8月7日正式开工

试验段仅完成土建工程正式开工建设的轨道交通1号线试验段,选址于滨湖新区锦

绣大道站(含)至云谷路站(不含),试验段工程为四站四区间土建工程。车站设计为地下负一层侧式站,区间覆土满足主要市政管线通过要求,车站及区间均采用明挖法施工,试验段全长4.404公里,工程概算投资约为6.9亿元,共划分为三个标段。

该试验段工程计划工期为10个月,这也就意味着,如果工程进展顺利,预计到明年5月份之后,该试验段轨道线路将基本完成建设,成为合肥轨道交通规划的首段建成亮相线路。不过,试验段建设只完成土建施工,暂时不会正式开通运营。

合肥轨道交通大事记

2007年6月合肥市启动《合肥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及相关支撑性文件编制工作。规划中的3条轨道交通线路分别是:1号线,火车站-滨湖区,总长约32公里;2号线,龙岗开发区-科学城,总长约31公里;3号线,磨店职校城-大学城-派河,总长约38公里。

2008年10月经合肥市政府批准,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及相关支撑性文件正式上报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后又分别经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及环保部组织专家评审并获得通过。

2009年6月27日合肥市城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揭牌,主要从事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运营及沿线相关资源开发。

2009年7月16日合肥市轨道交通1号线试验段土建工程施工项目公开招标的正式公告出现在合肥招标投标中心网站上。

2009年8月7日合肥市轨道交通1号线试验段将在滨湖新区举行开工典礼,标志着合肥市轨道建设的大幕正式拉开。

2009年11月合肥市轨道交通1号线的测绘成果已正式通过验收,意味着轨道交通工程的开展将有科学、高精度的“指路标”。

2009年12月12日合肥首个轨道交通站——水阳江站正式破土动工。

2010年1月合肥市轨道办邀请来自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等地的11名国内轨道交通知名专家,为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总体设计进行预评审会。

经过“把脉”,专家组认为轨道交通1号线的设计合理、工作深度符合要求,可以作为下阶段设计的依据。

2010年7月《合肥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已获得国务院最终核准。

2011年4月11日,合肥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得国家发改委的正式批复。

2012年1月, 合肥轨道交通1号线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得国家发改委的正式批复。

2012年6月, 合肥轨道交通1号线全线开工建设。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5 8:2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