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何梦瑶 |
释义 | 何梦瑶何梦瑶(1693—1764),字报之,号西池,广东南海人,清代广东名医。早年曾参加科举考试,中式进士,并出任过知县和知州。清乾隆十五年(1750),何梦瑶因故辞官返回广东,先后在广州粤秀书院、越华书院主持院务。他原对中医学颇有研究,返回家乡后得以有暇余倾注于中医学的深造。何梦瑶对中医的五脏生克学说与阴阳、水火、虚实、气血等基本理论均有匠心独运的见解,而在医治岭南各种温热病状的医理研辩中更取得了重大突破。他提出基于岭南的地理气候具有亚热带特征,诊治各类温热类病的用药应与北方地区的常规用药有所不同的观点,认为当依据当地人的身体体质与气候环境改以施用清温热类的药剂而戒用温补类的药剂。 何梦瑶为使其创立的医理造福于民,遂设帐广招习医的学生传授心得,且亲自向病者赠方施药。他的岭南中医新理论与其疗效为社会所公认,“南带之人民效出其方无不百发百中,服其剂无不奏效如神。” 个人作品何梦瑶撰写的《医碥》、《伤寒论近言》、《幼科良方》、《妇科良方》、《医方全书》等著作,均属依据岭南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下人体病变的特征,运用经络学说作精确的医理论证,揭示了相关临床治疗的秘笈。 乾隆二十九年(1764),何梦瑶病逝。 何梦瑶简介清代医家(1692-1764年)。字报之,号西池,广东南海人。初习儒,雍正八年(1730)进士,其后尝任义宁、阳朔、岑溪、思恩等县县令,因幼时多病,留心医药,并精于医。官思恩时,瘟疫流行,梦瑶广施方药,存活甚众。晚年辞归故里,并著书自娱。所著《医碥》一书,论述内科杂病,力陈滥用温补之弊。对张仲景、刘河间、李东垣、朱丹溪诸家之医理,叙述详明,并掺以个人见解,予人以启发。此外,尚有《本草韵语》、《妇科良方》、《幼科良方》等,为清代具有代表性人物之一。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