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何俊才 |
释义 | 宜昌市武警交通第二总队基地主任男,1957年出生,安徽蒙城人。中共党员。199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现任宜昌市武警交通第二总队基地主任。主要业绩:任职时,宜昌基地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留守处,驻守的官兵只有10余人,主要任务是看守营房,服务于离退休老干部及遗属们。是个吃"皇粮"的单位。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其主动向总队提出了不再要总队拨款,走一条自己养活自己的道路。将空余房屋、场地进行出租,当年基地不仅养活了自己,又分担了总队的财政开支,为总队卸掉了包袱。抓住三峡工程上马的机遇,再次瞄准市场、抓住机遇,在没有总队资金投入,没有资本的情况下,自筹资金购买设备进行施工生产。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终于以贷款、集资的方式筹集了300余万元,购进了10余台进口翻斗车和挖掘机,全年完成产值1600余万元,实现利润400余万元,上交总队110万境。基地的固定资产从零而转成拥有大小设备25台、固定资产已上升近600万元,自身已具有年生产2000万元产值的能力。1999年完善了基地的各项管理制度,使基地的管理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通过不懈努力,基地全年共投标 4个,中标 3个,中标率为 75%,完成投资1600万元,实现利润400多万元,人均产值25万元,人均利润6.5万元,经济效益、行政管理都走在交通部队的前列。圆满地完成了施工生产、军事训练任务,使部队的"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光辉的历程》(第1卷)曾以《走出困境天地宽》为题对其业绩进行了报道。 大庆钻探工程公司高级工程师基本信息姓名:何俊才 性别;男 出生日期:196402 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 职务:总工程师 毕业学校:大庆石油学院 最高学位:硕士研究生 所学专业:钻井工程 从事专业:钻井工程 工作单位:大庆钻探工程公司钻井四公司 通讯地址:大庆钻探工程公司钻井四公司 邮政编码:163413 工作简历198907-199003 钻井二公司三大队32495队实习; 199003-199106 钻井二公司三大队32318队技术员,助理工程师; 199106-199309 钻井二公司三大队32496队技术员,助理工程师; 199309-199606 钻井二公司三大队32496队技术员,助理工程师; 199606-199804 钻井二公司技术科工程师; 199804-200204 钻井二公司技术室副主任,高级工程师; 200204-200406 钻井二公司技术室主任,高级工程师; 200406-200609 钻井二公司副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200609-200706 钻井四公司副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200706-至今 钻井四公司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擅长领域1.调整井钻井完井技术 2.定向井钻井完井技术 3.水平井钻井完井技术 主要成绩何俊才同志一直从事技术管理工作。多年来,他从现场实际出发,刻苦钻研技术,不断创新,先后有16项科研成果获管理局、黑龙江省、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在国家二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7篇。多次被评为管理局先进科技工作者,2003至2007年间,多次被评为管理局科技英才、技术带头人、技术专家等荣誉称号。 “八五”期间和“九五”期间,作为主要技术骨干,参加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大庆油田低渗透砂岩油藏水平井井眼轨道控制技术”研究和“侧钻水平井井眼轨迹控制技术研究”,所参加的课题“水平井井眼轨道控制工艺技术研究”获局科技进步一等奖。组织研究的“阶梯水平井钻井完井技术”,获局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组织并参加的局重大科研项目“双分支井钻井完井技术研究”现场试验;作为局技术专家组织了局级重点项目“水平井水平段连续取心井眼轨迹控制技术研究”及现场试验工作,研究项目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获局科技进步一等奖。 积极推广“阶梯水平井钻井完井技术”成果,在大庆外围肇州、敖南和头台油田和油田内部共推广应用80多口,使大庆油田水平井钻井速度明显提高,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项目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潜伏"国民党军队的抗日战士生评简历何俊才,祖籍广东翁源,1918年出生,18岁在翁源中学读书时参加革命工作,在粤北地下党和游击区工作了12年,经历许多困难考验,过着极为艰苦的生活。抗战时期,何俊才被上级派到清远从事党组织领导工作,先后任清三花(清远、三水、花县)边区特派员、清远县委书记、抗日同盟军大队长等职务。离休前任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教科文卫委副主任。2009年8月在广州逝世,享年91岁。 打入国民党北江第二挺进纵队抗日战争开始后,日军南侵。国民党军队全面溃退,广州沦陷,省政府北迁韶关,沿海地区沦于敌手。 中共广东省委指示:在前线发动军民抗日的同时,要着力做好迎击日军北进打通粤汉线的准备工作。当时,日军的防线在三水、南海、花县南半部等地。线以南为沦陷区,已有珠江纵队等抗日游击队在抗击日寇;线以北是广大粤北山区。清远处于粤北的抗日前沿,与花县、三水等县的敌后接壤,对迎击日军北进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1939年,中共北江特委成立前后,先后建立起清远工委、清花区工委、清三花边区委、从潖工委、清远县委等县一级地下党组织。1940年,北江特委为了开展北江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选派一批共产党员打入国民党北江第二挺进纵队(以下简称“挺二”)和第四挺进纵队工作。 当时,“挺二”驻英德、清远等县,司令莫雄是地方实力派,曾参加过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民主革命,具有进步爱国思想,长期以来和共产党合作得比较好,所以共产党工作开展得比较顺利。共产党对这两个纵队的工作是秘密进行的,任务是团结上层人士、改造其部队,推动其开展抗日工作,以便条件成熟时,把这些部队改造成为共产党领导的抗日人民武装。 北江特委先后派了邝达、饶华、何俊才等去领导“挺二”的工作,先后派往工作的共产党员有40多人,分别安排到司令部政治部、军官队、军事教导队等部门,宣传共产党抗日主张、团结中间进步力量、发展党的组织、培养军事骨干。 “挺二”的政治教官、指导员、政训员多是由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土担任,一部分区队长、中队长也被共产党所掌握。原第三党进步人士黄桐华加入共产党以后,先后担任了纵队政治部主任和副司令。这样,“挺二”政治部和司令部的工作基本上被共产党所控制。 何俊才顺利进入“挺二”后,利用这样的有利条件,一方面对莫雄的部队进行改造,一方面坚持独立自主,发展共产党直接组织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在英德东乡建立了第四大队,在清远建立了第九中队,在英德浛洸建立了特务中队。还改造了莫雄下属的“挺二”第二大队第五中队,使之成为共产党直接控制的武装力量,为清远、英德人民抗日武装的建立和发展,做了很好的准备工作。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