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何观
释义

西晋初期大臣

人物资料

何观,字巨忠,蜀郡郫人。汉司空武后,世有名德。曾祖宗,字彦英,刘璋时,为犍为太守。先主定益州,领牧,辟为从事祭酒。先主践阼之后,迁为大鸿胪。建兴中卒。祖父双,字汉偶。滑稽谈笑,有淳于髡、东方朔之风。为双柏长。早卒。父随,字季业,征聘入官。治《韩诗》、《欧阳尚书》,研精文纬,通星历。郡命功曹。州辟从事。光禄郎中主事。除安汉令。蜀亡,去官。太康中,即家拜江阳太守,年七十一卒官。

观少传家业,研精文纬,为官清公淑慎,知名州里。蜀亡,与父归隐。后晋举荐他为孝廉,历任西都、南安令,平西长史。太安二年(303),义阳蛮张昌作乱荆州,从党西上,郡守无不望风降下,至江阳。平西将军罗尚上表拜何观为安远护军,讨贼,平殄。以功封巴郡太守。时朝议欲以观为宁州刺史,会病卒。

弟游,仕晋官至益州治中从事。

历史记载

《华阳国志》:

何观,字巨忠,清公淑慎,知名州里。察孝廉,西都、南安令,平西长史。张昌作乱荆州,从党西上,郡守无不望风降下,至江阳。平西将军罗尚表为安远护军,讨贼,平殄。除巴郡太守。朝议欲以为宁州刺史,会病卒。弟游,治中从事。

张昌作乱史实

永宁元年(301),在李特起义(见秦雍六郡流民起义)的鼓舞下,张昌纠合徒党数千人。晋王朝为镇压李特起义,在荆州强征“壬午兵”(因壬午日发布诏书而得名),调发荆州“武勇”,开赴益州。荆州百姓本不愿背井离乡远戍益州,加以张昌乘机鼓动,坚决不肯应征。诏书催遣严急,凡被征之人在所经郡县界内停留五日者,郡县长官撤职。这些武勇到处受到驱逐,走投无路,纷纷屯聚反抗。张昌改名李辰,于太安二年(303)五月在安陆北面的石岩山起义。各地不愿远征的丁壮和就食江夏(今湖北云梦)的饥民,都踊跃参加。义军首先攻克江夏郡,又大败司马歆派来镇压的大军,立原山都(今湖北谷城东南)县吏丘沈为天子,更名刘尼,冒充汉朝后代。张昌以相国掌实权,其兄弟皆领兵。江汉人民纷纷响应,旬月之间,众至三万。义军头著绛色巾,上插羽毛,作战非常勇敢,分四路进攻。一路黄林率两万人向豫州进发,继而东下,破武昌(今湖北鄂城),斩太守。一路张昌亲率大军西攻宛(今河南南阳),败豫州刺史军,并于樊城一战斩司马歆,直逼襄阳。一路别帅石冰东破江、扬二州。临淮(今江苏盱眙东北)人封云起兵响应,占领徐州。一路陈贞等南破长沙、湘东、零陵、武陵诸郡(今湖南境内)。这样,义军迅速占领了长江中下游的荆、江、徐、扬、豫五州的大部分地区,多以下层人民担任州郡牧守。

人物评价

1.何观家族为蜀郡大族,家学渊博,观少传家业,可谓博学多识,是为一代名士;从张昌作乱事迹中可以看出,观应是才资文武,通晓军略,所以平西将军罗尚才会特别尊重他,直接上表给晋武帝要求任命观担任安远护军,后来果真平定了叛乱。

2.何观为官清公淑慎,知名州里,其品行德操深得乃父之风,这在腐败的西晋是难能可贵的。

明代官员何观

何观,景泰年间官员。何观以善书成为中书舍人。景泰二年弹劾尚书王直辈在正统时阿附权奸,不宜在皇帝左右。中贵见“权奸”语,以为侵已,故意激怒景泰帝,降为科道参议。吏科毛玉主奏稿,极力诋毁何观,林聪、叶盛持之,乃删削奏上。会御史疏亦上,中有“观考满不迁,私憾吏部”的语句。景泰帝大怒,下何观诏狱,杖之,谪为九溪卫经历。

相关史料

《明史列传第五十》

自正统中,刘球以忤王振冤死,鉴(陈鉴)继下狱,中外莫敢言事者数年。至景帝时,言路始开,争发愤上书。有何观者,复以言得罪去。

观以善书为中书舍人。景泰二年劾尚书王直辈正统时阿附权奸,不宜在左右。中贵见“权奸”语,以为侵已,激帝怒,下科道参议。吏科毛玉主奏稿,力诋观,林聪、叶盛持之,乃删削奏上。会御史疏亦上,中有“观考满不迁,私憾吏部”语。帝怒,下观诏狱,杖之,谪九溪卫经历。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8:4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