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何长生 |
释义 | 何长生,笔名:何杉、乐山,江西金溪县何源镇何源村人,大学毕业,中共党员。1968年参加工作,历任金溪县何源公社、抚州地区群艺馆、文化广播电视局干部,鹰潭市文联文协主席及文联副秘书长、秘书长、副主席,鲁迅文学院学员,鹰谭市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文联主席、党组书记,专业作家,文学创作二级。 一、 简介:何长生,1968年开始发表作品,199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明天的星》,散文集《眷恋》,长篇陈述文学《一位市委书记的故事》(合作),陈述文学集《红帆》等。作品多次获省、全国文学奖。 二、 作品:1散文《月夜上蛇山》1980年收入《江西新时期十年作品选》——《金溪县志》1193页 2散文《仙水岩记》1983年《江西群众文艺》收入《龙虎情》——《金溪县志》1193页 3散文《龙虎情思》1988年《散文选刊》获全国散文大赛奖——《金溪县志》1193页 4报告文学《蛇王猫王白蚁大王》1994年发表于《星火》——《金溪县志》1195页5散文集《眷恋》百花洲文学创作丛书——《金溪县志》1197页 6长篇小说《明天的星》1994年群众出版社——《金溪县志》1197页 7小说《红岩》 8《贵戚天师与大真人府》(王冰泉 何长生) 9《夏言与象麓草堂》…… 三、 夏言与象麓草堂夏言与象麓草堂 --唐宋元明时的龙虎山艺文 文/何长生 明代游览龙虎山的文人墨客,尽管缺少大腕巨擘,但人数更加众多,留下的作品更为丰富。其中名气较大的人物有:吴伯宗、江西金溪县人,明初中状元及第,官至武英殿大学士,精通天文,善文工诗,游山诗作有《游仙岩二首》;甘瑾,江西余干(一说临川)人,与元末诗人张翥交往为友,"诗如美女簪花",游山诗作有《过龙虎山》;韩雍,江苏吴县人,有才望,官至左副都御史,曾经两次巡按江西,"九载名山五度过",留有《游仙岩二首》;罗洪先,江西吉水人,状元及第即请告归,生平致力于著述和讲学,因景仰陆九渊来访先哲遗址,诗作有《龙虎山》;王宗沐,浙江临海人,曾任江西提学副使,修复庐山白鹿洞书院,期间又游龙虎山,诗作有《游仙岩雨行》;袁炜,浙江慈溪人,才思敏捷,官至武英殿大学士,有"青词宰相"之名,游山诗作有《游上清宫》;徐学谟,浙江嘉定人,官至礼部尚书,游山撰文《游龙虎山二十四岩记》,等等。还有一位名气不大的诗人黄应元,游山时情兴最浓,将仙水岩的精华景点,每景赋诗一首,共二十首,名为《游龙虎山》组诗。这些众多的诗篇文章,大多是山水吟咏的作品,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形象地描绘了龙虎山的旖旎风光,发掘了它蕴含的美学意义,而且达到了"物物有诗题"的广度。山以文传,文以山名,这些自然风光与审美艺术相结合的文化结晶,也将随着龙虎山的永恒存在而流传下去。明代末年,还有一位大旅行家徐弘祖,在漫长的旅途中经过了龙虎山。徐弘祖,号霞客,江苏江阴人。生平酷爱旅游,足迹自北到南遍及大半个中国,每天用文字记下自己的行踪和见闻,后人将他日记整理编成《徐霞客游记》一书。徐霞客于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农历10月23日进入贵溪县境。此后四日,他在秋雨中顺次游览了马祖岩、香炉峰、碍石(金枪峰)、仙岩,经过鱼塘、蔡坊、正一观、上清街、真人府,往金溪县境去。由于天气不好的原因,徐霞客没有登临游览龙虎山的众多景点,只作沿途目及所见的记录。他在日记中,对马祖岩和香炉峰记述较为详细,其余见闻则极为简略。文中说:"遥望东面乱山横翠,骈耸其北者,为排衙石,最高;欹突其南者,为仙岩,最秀;而近瞰岭下,一石尖插平畴,四面削起者为碣石,最峭。......有孤柱撑天之状。"而对道教宫观,没有一个字形容。由此可见龙虎山的道教至明末时,已处于很衰微的状态。明代龙虎山值得书一笔的人物,是当地的一位名臣兼诗人夏言。夏言是上清镇桂洲村人,出身官宦家庭,父亲夏鼎曾经任过临清(今山东临清县)知州。夏言从小性情警敏,擅长诗文。明武宗正德十二年(公元1517年)中进士,后屡经升迁,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内阁首辅。明朝官制不设宰相职位,内阁首辅便似与宰相等同。夏言在朝中为官,刚正敢言,常上书直谏,深受明武宗的赏识。他曾经奉诏裁减京城冗官冗兵3200人,清查官僚富室的庄田,夺还许多民产,敦劝皇帝示范亲耕以重农业,等等,做好较好政绩,在朝中很有威望。明世宗嘉靖皇帝继位后,朝中情况渐渐发生变化。嘉靖皇帝迷恋修道长生,长达二十年深居内宫,不上朝理政。朝中大臣为了争权夺势,互相倾轧愈演愈烈。言仍刚正自居,渐生骄意,得罪了不少大臣。受他提拔的江西同乡严嵩,勾结因献房中术而大受皇宠的道士陶仲文,暗中在嘉靖面前进谗言诬陷他。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夏言被排挤罢官,回乡闲居。夏言是典型的儒家思想,具有强烈的经世愿望。他从小生活在龙虎山,家居与上清宫和天师府贴近仅二里地,却对道教不感兴趣,与天师没有来往。他罢官返乡后,没有回到桂洲村居住,而是在交通更为便利的贵溪县城三峰山下,傍近象山书院的地方建了一座象麓草堂,用以自居。他的思想和目的,可以从他的一首诗作《三峰亭》中看出。诗中说: 象山书院在,千载接芳邻。 道德看前辈,衣冠愧我身。 岩扉徐氏旧,崖笔紫阳真。 况看吾亭好,三峰有主人。 石壁连屏起,山亭四廓开。 参差绿水曲,窈窕白云隈。 枫叶村村赤,群鸥日日来。 凭高终极目,直北是三台。 夏言在风景美好的三峰山下居住,并不是追求安乐闲逸,而是钦仰陆九渊的道德形象,用以激励自己,时刻不忘报效朝廷。他经常登高眺望正北方的"三台"(朝廷),说明他丝毫没有退隐之心,盼望的是朝廷重新启用他,继续实现他的经世抱负。三年后,朝廷派了一位名叫李空的御史巡按江西,实际上是暗察夏言的政治态度。嘉靖知道夏言是"白首怀乡,丹心恋阙"后,重新启用他,用于牵制严嵩。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夏言因支持陕西总督曾铣收复河套地区的主张,被严嵩诬陷为"妄启边衅",遭到喜怒无常的嘉靖皇帝杀害,最终成为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牺牲品。嘉靖皇帝死后,他才得到平冤昭雪。夏言的墓,葬于现今上饶市的郊区。龙虎山只存有他的父亲夏鼎的墓,在上清镇外的桂洲上。夏言在罢官居乡期间,还为龙虎山的百姓做了一件好事。由他倡导和集资,在桂洲村筑了一道拦洪护田的长堤。长堤自莲霞嘴至象峰墓,长2里许,高2丈余,宽4丈余,以块石护坡,用铁桩固牢脚基。堤外拦住泸溪河的洪水,堤内改造出大片的良田。百姓们称这座长堤为"夏公堤"。夏公堤在清代逐渐倾毁,今已不存。夏言其实也是一位诗人,著有《桂洲集》十八卷。他的诗清新自然,而且有一定的人民性,其中《安丰道中观妇人插田》,历来脍炙人口。诗云: 南村北村竞栽禾,新妇小姑兼阿婆。 青裙束腰白裹首,手掷新秧如掷梭。 打鼓不停歌不歇,似比男儿更膂力。 自古男耕和女织,怜尔一身勤两役。 吁嗟乎!长安多少闽中人, 十指不动金满身。 这首诗,宛如一幅生动的民间风俗画,真实地反映了农村妇女辛勤生产的情景。作为富贵高显的上层人物夏言,能为下层劳苦百姓发出不平的叹息,是颇为不易的。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