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和尹从事懋泛洞庭 |
释义 | 《和尹从事懋泛洞庭》是唐代文学家张说创作的一首山水诗。全诗四句二十八字,通过对洞庭湖景色的描绘,表现了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中文名称:《和尹从事懋泛洞庭》 语言:古汉语 类别:山水诗 创作年代:唐代 作者:张说 文学体裁:七言绝句 诗文字数:28字 出处:《全唐诗》 作品原文和尹从事懋泛洞庭 平湖一望上连天,林景千寻下洞泉。 忽惊水上光华满,疑是乘舟到日边。 诗词格律这首七言绝句的用韵方式是首句入韵平起式(中间失粘);其韵脚是:天泉边,押下平一先韵(平水韵)。 平湖一望上连天, , 林景千寻下洞泉。 ⊙●○○●●△。 忽惊水上光华满, , 疑是乘舟到日边。 ⊙●○○●●△。 (说明:○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作品评析公元713年(唐玄宗先天二年),姚崇任宰相。十二月张说因与姚崇有矛盾,被罢为相州刺史,不久又贬为岳州刺史。这首七言绝句,乃此时所写。诗人被远置于江湖,常郁郁不乐,写过:“石木无生意,寒云若死灰”、“谁念三千里,江潭一老翁”、“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但这首吟咏洞庭山水的诗,唱出开朗乐观调子,表现了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诗人远眺碧波浩渺的洞庭湖,湖面波翻浪涌,广袤无际,仿佛能涌上九重,与碧天连成一片。湖上君山层林叠翠,风景高深壮丽,千重翠色投入山脚的深深洞泉之中。诗人正满怀豪情逸兴纵览湖山景色,忽然惊觉湖上波光闪闪,阳光灿烂,交相辉映,一派光明满溢。诗人仿佛感到自己已乘舟回到了旭日身边。 这首诗以兴为主,即景发兴,景中有寓意寄托而不露痕迹,语言高华郎秀,骨力雄健,气格天成。写湖水,从近到远横向铺展,描平远之景;写君山,从上到下俯仰纵览,绘高远之图。最后用伊尹梦里乘舟到日边的典故,意气昂扬地抒发了对光明前程的憧憬和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 这首诗唐诗发展历史上具有很典型的过渡特色。宫廷妙语曾经是一种装饰品,通常被点缀在诗篇结尾,极少考虑或完全不考虑它在诗篇整体中的作用。张说这首诗表现了盛唐诗的整体感觉,小心翼翼地为最后的意象构造景物画面。第一句描写湖水在地平线上似乎与天空连接起来,这是最古老的描写惯例之一。第二句描写秋天景物的影子倒映入湖水中,引入了黯淡的主题,为第三句突然的光明作准备。随着阳光突然充满水面,漂浮在闪光湖面上的小舟变成飘浮于天上,到达了日边。由于诗人用了乘槎上天的典故(这一典故在宫廷诗中十分流行),第一句的描写惯例也获得了新的意义。这里将简单的泛舟湖上转换成超脱的体验。 作者简介张说 (667—730)初盛唐之际文学家。字道济,一字说之,洛阳人。公元689年(永昌元年),举贤良方正,授太子校书郎。因不肯依附张易之兄弟,忤旨,被流放钦州。唐中宗复位,召回,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任兵部侍郎。公元711年(景云二年)任宰相,监修国史。玄宗时封燕国公,任中书令。因与姚崇不和,贬为相州刺史,再贬岳州刺史。公元721年(开元九年),复为宰相。翌年出任朔方军节度大使,官至右丞相兼中书令。张说掌文学之任共三十年。文笔雄健,才思敏捷,朝廷重要文诰,多出其手,与许国公苏颋并称“燕许大手笔”。尤其擅长于碑文、墓志的写作,其诗除应制奉和之作外,有不少佳作传世。有《张燕公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