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和田白玉王
释义

简介

整体为一级白玉,部分材质可达羊脂白玉级别。重为一万零九百七十斤。宽2.16米,高1.50米,厚1.52米。远看形似一尊卧佛弥勒,周身网状黄金皮。近观看玉质,料质洁白,细腻,色泽温润,半部玉体有长期水流冲刷的圆润质感。自古面世之和田白玉在重量上无有能出其左右。

特点

1.玉文化是中国五千年文明积累的结晶,和田玉是从古至今最受人们喜欢的玉种。

2.和田玉以羊脂玉为上品,此块和田玉玉质洁白细腻,光泽宜人。通体可见白玉,可谓玉质上品。

3.因自然条件限制,和田玉多为散块,小块为主,百斤玉体已不常见。次块和田玉重万斤之上,其形体追溯玉史前所未闻。

4.玉必有天然之纹路、杂质、瑕疵,不可避免。此玉体长216cm,高150cm,但玉体无杂石而质地缜密,实属难得。

和田白玉王赋

辛卯岁秋,宝玉入京。坐落于福泰玉庄,品赏为玉友高朋。四世治玉,盛世昌兴。迷玉者如痴,憨厚如石为农,幸得罕世宝玉,不为独赏空评。但望灵物添彩京都福地,更佑爱玉民族昌盛龙腾。

贤德仁哲共赏,何能深藏无名?长于蜿蜒河谷,生于深山冰层,破风雪,越沟壑,亿年修,成其形。随凝日月之辉,得天地之灵,携天精地华,蕴山川之秀,故谓之:和阗白玉王耶!

阗玉者,依世界巅峰,三陆所育,其质为上。《天工开物》有语:“凡玉,贵重者尽出于阗。”阗玉五彩,白者为尊,仿佛兮若飘洒人间之瑞雪,晶莹兮若穿越云幕之夜光,近而察之,如少女拂玉肌,远而观之,似海盐撒中空。阗玉温润,状如凝脂。柔光如深海明珠聚而不散,触之如太极之境固而无锋。阗玉多散,玲珑精妙常为人见,磅礴雄伟罕为人知。可治为佩者,君子必好。可修为饰者,淑女必喜。相较神游,叹兮如登泰山之断云俯瞰,若游南海之天水一色。阗玉多精,而不掩瑕,故圣人称之为“忠”。天无片云,陆无湖河,然玉无瑕,既此,仍为千古之珍。造物既生其巨型,而不折其完身,是为瑕不掩瑜。阗玉多贵,雕饰人为。即为山流水,山水塑其身,乃地之骨,云之根,修身成于自然,忘却人为匠心。疑似天工雕饰,神似弥勒神佛。懵然一眼随风,又如灵芝展首… …所谓大巧若拙兮?美玉不雕,丹漆不文,雕之恐毁… …此间天地之妙,虽梦却何从思量!王者乎?可辨也。

国人爱玉,千年锤炼。儒师孔子论其品性高洁,比德于玉,赋其十一德:“仁、义、礼、智、信、忠、乐、天、地、德、道”,故“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君子喜而“玉不去身”。秦威,十五城池换和氏一璧,却遭蔺相性命相搏。贵如斯者,环宇海内何解… …人如玉品,玉汝天成。金玉良言,受之无穷。淑女朱唇玉面,君子玉树临风... …君子美玉,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

比较

现故宫珍藏的青白玉雕件《大禹治水图》重5000公斤,跟和田白玉王比较接近,但《大禹治水图》也只是为青白玉,在材质上较此玉还是略逊一筹。

经济价值和文化内涵

经济价值

和田采玉因自然条件限制,玉料多为散块和小块为主,上百斤的玉石原料很少得见。由于和田玉是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因此只会越来越少。和田玉经过多年的开采,已成为稀少品种,加上目前收藏的人与日俱增,这种稀缺品种更加紧俏,价格一年一个价。据说,和田玉三年前已是“按克计价”。2006年1克和田白玉的价格是黄金的4至10倍。目前新疆和田玉的年产量大概仅一吨不到。此块和田玉重量万斤之上,其形体之大,追溯玉史前所未闻。

和田玉素有“国玉”之称,其料子有分山料、山流水和籽料。因籽料形成是经过了亿年大自然的修饰,经过了一个去其糟粕留其精华的过程,所以籽料、山流水料的质地大多数要比山料好。此次所见万斤和田白玉,身披金黄色皮子并且部分白色玉质外露,部分玉体因长期流水冲刷的原因,而使玉石的表面光滑圆润,是一块上好的山流水料。引用几位目睹此块白玉的业内人士形容就是:这么大的和田白玉生成十分难得,而且是材质上佳玉质纯净的山流水,这是玉石届的重大发现,价值已无法单纯的用数字来估量。

文化内涵

“黄金有价玉无价”玉的价值不仅仅因为它产量稀少,更因为它是伴随着中华民族的文明史而逐渐发展。

从春秋战国时期,和田玉开始大量输入中原,王室诸侯竞相选用和田玉,儒生们把礼学与和田玉结合起来研究,用和田玉来体现礼学思想。为适应统治者喜爱和田玉的心理,便以儒家的仁、智、义、礼、乐、忠、信、天、地、德等传统观念,比喻附在和田玉物理化学性能上的各种特点,随之“君子比德于玉”,玉有五德、九德、十一德等学说应运而生。“抽绎玉之属性,赋以哲学思想而道德化;排列玉之形制,赋以阴阳思想而宗教化;比较玉之尺度,赋以爵位等级而政治化。”(郭宝钧《古玉新诠》)是当时礼学与玉器研究的高度理论概括。这是中国玉雕艺术经久不衰的理论依据,是中国人七千年爱玉风尚的精神支柱。

《礼记》中孔子赋予玉"十一德",即仁、知、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此十一德,实乃儒家道德规范的大全。其相对应的是玉的物质属性,如温润而泽、缜密而粟、清越以长等。作为中国传统思想核心的儒家思想认为君子应“比德于玉”,玉佩光洁温润,可谓之“仁”;不易折断,且断后不会割伤肌肤,可谓之“义”;佩挂起来整齐有序,可谓之“礼”;击其声音清越优美,可谓之“乐”;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可谓之“忠”,人人皆珍之爱之,可谓之“道”,等等,这些美德作为君子的必备条件,因而佩玉以洁身明志,“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守身如玉”亦是必然。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提出玉有五德,"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实际上指的是玉的色泽、纹理、质地、硬度、韧性五个特性。

玉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成为君子德行操守的化身和社会道德的象征物,古人形容为“君子比德于玉”、“言念君子,温润如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等。同时,在宗教方面用玉制作礼仪祭祀之器,成为沟通世俗人间与祖先神灵的法物。《周礼》中规定,“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圭,男执蒲壁。”这一切,为人们尊玉、崇玉、爱玉、敬玉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柱,并直接影响到民间的广大基层群众视玉为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最高标准,以及美的参照物,这可从成语中窥见一斑,如,锦衣玉食、金玉满堂、琼楼玉宇、亭亭玉立、玉洁冰清等与玉有关的成语。

“玉”字在古人心目中是一个美好、高尚的字眼,说明玉的天然美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可谓之“美玉可遇而不可求”。玉的文化就是中国七千多年的文化,它是唯中国深奥的一种特殊文化,它充溢了中国整个的历史时期,有关她的趣闻,更是丰富多彩,光怪陆离,足见中华民族爱玉至深至诚、至迷、至痴。因此而形成了中国人传统的用玉观念,这就是尊玉、爱玉、佩玉、赏玉、玩玉。

如今,万斤玉石王现世,为源远流长的玉石文化又带来了一个新的故事传奇,它具有的远远不是经济价值上的冲击,其艺术价值及文化历史价值更是烁古耀今的。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20:4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