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和合功 |
释义 | 四、具体做法((一) 注意事项 3、练习前前不宜做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 4、练习时应穿宽松衣裤,放松自然。 5、练习要持之以恒,不要断断续续。 (二)起势与守势 (三) 具体功法 和合养生功 天 元 资 始 万 物 生, 地 守 其 职 亨 以 成; 和 气 流 形 御 阴 阳, 合 承 古 今 利 永 贞; 三 阳 三 阴 本 正 道, 材 曷 性 情 相 与 分? 养 身 养 心 达 性 命, 生 生 道 体 传 精 神。 (四)名词解释) 一、和合功定义和合功 是一套吸天地万物生机之精体,摄龙、鹿、龟、鹤、狮等动物长寿健体之秘诀,纳儒、释、道三教健身养心文化之精华的养生功,是一种身心锻炼工夫。 人妙凝天地的精英,汇聚阴阳五行的秀气,所以人是天地万物中最灵、最贵的。作为最灵、最贵的人,在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以类万物生机之情中,体认到天人合一的要义。从孔子“五十而知天命”,孟子“尽心、知性、知天”和“存心、养性、事天”中,体认到“万物皆备于我”的深刻意蕴。朱熹把“万物皆备于我”理解为“天地万物本吾一体”,陆九渊便解释为“宇宙内事乃已分内事,已分内事宇宙内事”,“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人与天地万物是相通的,所以二程说:“一人之心即天地之心。”天地的大宇宙与人的小宇宙是一体的,是我分内事。这样人便可吸收天地万物生机的精华,该摄龙、鹿、龟、鹤、狮等动物长寿健体的奥秘,为人所运用享受。 和合功是以“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求索龙、鹿、龟、鹤、狮五种动物之所以长寿强壮的秘诀,而不是简单地模仿此五种动物的动作。《三国志·华佗传》所载“五禽戏”,“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虽为模仿五种动物的动作,但亦为古代气功的导引术,“除疾兼利蹄足,以当导引”。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行气玉佩铭》中说:“古人所说的道(导)引,即今人所说的气功。”古代导引又称道行,导与道古通用。《庄子·刻意篇》记载:“吹响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导引一般来说,包括静功、动功,也有仅指动功的。唐释慧琳《一切经音义》卷十八载:“凡人自摩自控,伸缩手足,除劳去烦,名为导引。”导引之道,虽名目繁多,但务必身安气定,屈伸有节,俛仰祥和,或祛除将生的众病,或攻治已结的笃疾,效果显著。和合功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神静意动,身动心静,自然而然,无物无我。 二、和合功创始人张立文,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院长,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周易学会副会长,中国文化书院导师,国际易学联合会理事,国际儒学联合会顾问,国际退溪学会理事等。在50多年的中国哲学、中国文化的教学研究中,教书育人,培养众多的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留学生、访问学者及进修生。他提出了中国哲学逻辑结构论,建构了传统学、新人学的理论体系,率先建构了和合学哲学理论体系,以化解当代人类所共同面临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心灵、文明之间的五大冲突以及由此带来的生态、人文、道德、信仰、价值五大危机。其主要学术致力于: 1、对中国哲学史的探索与研究。鉴于《周易》在中国哲学与文化中的特殊地位, 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写了《周易思想研究》初稿, 后经修改在1980年出版, 成为 “ 文革”后出版的首部研究《周易》的专著。1991 年,《周易帛书注译》、《周易与儒道墨》两书在台湾出版, 对《周易》及先秦哲学做了更深入的研究。在宋元明清理学研究方面,于1981年出版了自1949以来首部《朱熹思想研究》,在国内外引起了巨大反响。此后, 又相继出版了 《宋明理学研究》、《戴震》、《走向心学之路——陆象山思想的足迹》 、《宋明理学逻辑结构的演化》 、《朱熹评传》 、《正学与开新——王船山哲学思想》等, 从宏观和微观上对宋明理学及其重要思想家作了系统的研究。 2、对东亚哲学的探索与研究。 1983 年在哈佛大学召开的国际退溪学会议上提交了《朱熹与李滉的易学思想比较研究》一文, 开始了东亚哲学研究,被国际退溪学会授予 “1987 年度退溪学国际学术奖”,撰写了《退溪学入门》、《李退溪思想研究》等专著, 主编了《退溪书节要》一书,并于 1999 年主持了“ 东亚哲学与 21世纪”国家社会科学重点课题, 撰写了《和合与东亚意识》一书, 对“东亚意识”的内涵和意义作了明确阐述。 3、提出“中国哲学逻辑结构论”。在 1981 年出版的《 朱熹思想研究》中,提出了朱熹思想的逻辑结构问题。1984 年,到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讲授《中国哲学逻辑结构论》。“中国哲学逻辑结构论”是对中国哲学范畴的理论概括, 是在反思以往哲学研究方法基础上提出的新的中国哲学研究方法, 在学界产生了较大影响。 4、提出并构建“传统学”。在20世纪80年代学界对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大反思、大讨论中,主编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丛书”, 撰写《传统学引论》一书, 把传统学从文化学中分离出来, 使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5、构建“新人学”。由于传统学归根到底是关于人的学问,本人便从传统学转入人学的研究, 主编了“传统人与现代人丛书”,并撰写了 《 新人学导论》一书。该书阐述了人的自我发现论、自我塑造论、自我规范论、自我创造论、自我关怀论、自我和合论, 提出了生命五境界说 (生命超越境、知行合一境、情景互渗境、圣王一体境、道体自由境) ,把人重新定为“人是会自我创造的和合存在” 。 6、在全面系统梳理中国传统哲学范畴的基础上,撰写了《中国哲学范畴发展史》(天运篇、人道篇),发现了体现每个时代精神的精华的的核心话题,和哲学创新的标志。于是提出了体现当代时代精神的精华的核心话题——和合学,它是中国哲学理论思维一种新形态。在1988年写作的《新人学导论》中,提出了人的 “自我和合”的问题。1989年,撰写了《从宋明理学到和合学》一文。 1995年,《和合学概论——21 世纪文化战略的构想》一书竣稿, 并于次年出版。此后,《和合与东亚意识》( 2001 年)、《中国和合文化导论》( 2001 年)、《和合哲学论》( 2004 年) 等书相继出版, 进一步系统阐述了和合学体系。和合学是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融合中西文化的基础上, 进行的原创性建构; 是为了化解 21世纪人类面临五大冲突和危机, 回应中国文化所面临的三大挑战而建构的理论思维形态。 三、创始初衷现代社会是竞争激烈的社会,现代生活的快节奏,高效率,使许多人特别是年轻人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而身心长期处于超负荷的紧张状态,势必会危害身体健康。“思虑销其精神”(《答难养生论》)因为当人们的精神负担于极限状态时,血液及内分泌的免疫球蛋白便趋于消失,这种状态会持续好几个星期,直到紧张状态完全松弛才能恢复。正是这一时期人体的免疫力很低,各种传染病、肿瘤等就会乘虚而入,从而生病便成了必然结果。 现在很多人的观念还是老年人才养生,至少要到不惑之年才注意,其实这是亡羊补牢的做法。每个正值鼎盛之年的人时常忽略光阴的飞逝,就像一块沃土,虽然现在庄稼长势旺盛,但如果不注意保养,用不了多久就可能变成一块贫瘠之地了。所以养生,并非是中老年才做的事情。 经过笔者多年的自我体认,自我实验, 探寻五种动物(龙、龟、鹤、狮子、鹿)的长寿强壮秘诀,配以《周易》阴、阳之理,符合人体结构,顺应自然,适应自然规则,终于发明了和合功,并且身体力行,每天早晚坚持锻炼两次,就这样一直维持了近二十余年,也深感和合功的效用。起初我仅教授弟子,并且弟子也仅授徒相传。 于是,在和合学的基础上,针对学生、读书人以及学者们的职业病,经过长期的观察(近20年的自我练习和向弟子的不断传续)以及事实证明(弟子坚持锻炼后,常见的颈椎、尾椎疼痛、用眼疲劳、大脑胀痛、失眠、厌食等病症得以缓和消除。)可以总结出,坚持练习和合功:1、能够显著增缓解大脑疲劳,明显增进左右脑功能的平衡与协调,使大脑皮层进入保护性抑制状态,消除大脑疲劳,活跃情绪,恢复神经系 统的平衡。2、能改善心脏的功能状态和促进心肺功能及能量代谢功能的提高。3、能有效的减轻颈椎酸痛、疼痛,缓解颈部压力。能够预防威胁办公室、电脑桌、坐的时间太长(出租车司机、学者、文学创作者、科学工作者等)人群的腰部健康的除了腰椎间盘突出,还有腰肌劳损和腰椎增生等腰部病。4、改善人体末端微循环状态,提高人体对于外界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5、能有效地解除人体的精神过度紧张状态预防生理性疾病的发生;影响内分泌的平衡和免疫力的增强,提高了人们对疾病的抵抗力。6、能改善老年人的情绪、思虑、性格、记忆与动作稳定性,以及改善老年人的睡眠质量。7、能疏通人体全身经络通过阴(地)阳(天)升降,平衡阴阳,强身健体。通过本人和诸弟子的长期实践证明,和合功是一种合乎生理规律的健身运动和保健方法,具有良好的养生价值。坚持练习,练习者往往会感到体内一股热气流动,肠胃功能增强,头脑清醒,步履轻健,精力充沛。的确有助于缓解身心压力、消除疲劳、祛病强身、延年益寿,是一种平心静气、心静气和之道,从而达到天人和乐之境。和合功能使身心更加和谐、增大抗御疾病和保持健康的能力;达到缓解机体紧张,调节人体机能,能对人体经络平稳起到明显的调节作用。练习效果也不可急于求成,半途而废,否则,便会适得其反。因此,现将和合功呈现于大众,希望能够对更多的人起到锻炼和养生的作用。 按照中医整体观念,注重统筹全身,突出局部,因人而施,因部位而异,通过动静结合、内外相应、身心共养,促使经络通畅、气血运行、肌肤濡润、筋骨柔顺、脏腑充实、精神充沛,维持阴阳动态平衡。因此在练和合功时要求放松,思想集中,虚领顶劲,气沉丹田;松肩沉肘,舒指塌腕,松裆开胯,立身中正,刚柔相济,这可使经络疏通各处关节松开,又因为各关节都走立体螺旋运动,这有利于关节、筋脉、肌肉富有弹性、柔韧,促使各种系统循环(血液系统、淋巴系统、呼吸系统等),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和排毒功能。因此要求做匀称的缓慢的与动作相配合的深的腹式呼吸,并提肛叩齿,使我们的内脏得到很好的按摩,使我们身内的各种脏器功能更好更强,更好地促进消化吸收功能,排泄排毒功能。用意不用力,上下相随,内外和合,相连不断,动中求静。另外,在练和合功的过程之中始终要求放松不用力度、不著情绪,这对现代人生活工作快节奏、高压力无疑具有很大的改善作用。 静心用意,呼吸自然,柔和缓慢; 中正安舒,不偏不倚,气定神闲; 虚灵顶劲,含胸拔背,松腰坠肘; 流行不滞,上下相随,动作润圆; 轻灵沉着,不僵不浮,刚柔相济; 连贯协调,虚实分明,重心稳安。 四、具体做法(一) 注意事项古人历来十分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素向·五常政大论》指出:“一州之气,生化寿夭不同……高者其气寿,下者其气夭”。认为作为万物之灵的人,要选择与生活相适应的环境生存,这样有益于修身养性、延年益寿。 因此,为了使功法练习达到理想效果,舒适的环境、合适的时间、宽松的衣裤和平和的心态都是至关重要的。1、要有适当的环境:清洁明亮、空气流畅、温度适宜,优雅宁静。2、一般适合清晨和傍晚练习,对于过饱或饥饿者,不宜练习,最好在饭前半小时及饭后1小时以内不做按摩。 3、练习前前不宜做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4、练习时应穿宽松衣裤,放松自然。5、练习要持之以恒,不要断断续续。(二)起势与守势起势: 身体直立,分肩同宽;眼睛半睁,凝视鼻尖,舌抵上腭,腹式呼吸,脚趾稍张,像爪抓地;敛神内定,意守丹田;手心向上,缓举至额;慢慢吸气,垫脚后跟;提档收肛,精气流通。双手放下,五指微分,掌心微含,虎口成弧,吐气还原。 收势: 待每小节完,还原初形,双腿站立,与肩同宽,分手平举,两手垂落,并步放松,吐气还原。 每一个小节开始时,都要做起势动作;结束时,都要做收势动作。 (三) 具体功法第一节 神龙舒卷 1、 潜龙游动 意念内敛,身似游龙;起势完后,手心向下; 置于胸前,略蹲吸气;慢慢前推,游动身体; 尾椎至上,节节用力;至于颈部,站直还原; 紧接继续,头部摇摆;左右交替,循环替换; 抓手握拳,提肛叩齿,双手回收,津液下咽; 清醒神经,放松大脑;吐气还原,重复三遍; 五脏六腑,改善功能;拇指对肝,食指对肺; 中指对心,无名对脾;小指对肾,各职所安。 2、 见龙摆头 双手分开,两臂平肩;手心向下,双手回收; 置于肩侧,手心左右;掌指上翘,略蹲吸气; 推向两侧,游动身体;尾椎至上,节节用力; 至于颈部,站直还原;颈椎为轴,头部摇摆; 又左又右,抓手握拳;提肛叩齿,咽津补气; 替换八次,重复三遍;头部重点,活力重现。 3、 飞龙在天 肩膀放松,两臂下落;双手向内,五指拢合; 腋下划弧,上至委中;两手弹出,双脚向前; 双膝稍蹲,跳跃小步;双手平举,若球抱怀; 缓缓上举,至于头顶;合抱阴阳,尽收精华; 天地真气,经络通贯;头顶百会,气定神守; 心如止水,自然吐纳;任脉督脉,互动互济。 4、 双龙戏珠 弯腰垂头,手指触坤;竭尽全力,排出浊气; 稍稍起身,左脚向左;平跨小步,旋转四五; 上拔颈推,双手合抱;左手高举,头顶方停; 缓缓吸气,贯气百会;右手侧放,置于右腰; 手心相对,抬头向上;目对劳宫,眼睛转动; 舌头随同,眼明心亮;手沿耳侧,缓缓放下; 导气丹田,换以方向;左右轮转,右脚向右; 做功如左,双手叠置;抚摩肚腹,收势还原。 第二节 灵龟伸缩 1、 乾坤健顺 开头起势,协调身心;舌抵上腭,排除杂念; 以颈带头,顺逆时针;转动头颈,以益凤池; 抓手握拳,提肛叩齿;头朝后仰,脚跟起垫; 头朝前点,脚跟平地;摆头左右,双肩随伴; 带动任督,会天通地;乾坤阴阳,健顺圆融。 2、 静动一如 内扣拇指,微力握拳;踮脚后跟,提肛吸气; 颈部用力,带头向上;向前向下;缩头抬肩; 开始膂尾,带动颈椎;摆动不断,垂珠抵肩; 吐气略蹲,头肩还原;重复三次,循环往复; 尾闾至颈,站直松肩;如是三次,九次抬肩; 缩头动静,向上向前;向下摆动,提裆收肛。 3、 带动水冲 手沿带脉,放置后腰;大拇指顺,命门按放; 吸气推肚,身稍后仰;吐气缩肚,体稍前俯; 转动腰身,气息相伴;前吸后吐,顺逆八遍; 带脉流通,活腰健肾;虚胸实腹,气沉丹田; 意守命门,沟通任督;预防闪腰,以治劳损。 4、 足阴完满 手离命门,指扣劳宫;守住真气,双手平举; 下蹲身体,放松手掌;气灌双膝,转动相继; 顺逆时针,正反内外;各各八遍,稍稍起落; 吸吐三遍,直冲足经;三阳三阴,随之疏通; 意念忊伴,直至涌泉;连接地阴,收势还原。 第三节 仙鹤独立 1、 内外絪緼 先习起势,手半握拳;尾闾开始,前后打拍; 沿任督脉,由上而下;真气运行,沿胸至颈; 双手交义,拍打双肩;激动脏腑,内外贯通; 外气入脏,培补内气;气息流转,全身舒畅; 自上向下,拍至膂尾;重复三遍,吐气还原。 2、 上下交感 双手拍腰,后侧八遍;腿后后面,向下连拍; 至于后跟,复从腿前;上拍前面,至于腰前; 再拍后腰,侧身八遍;腿侧左右,向下连拍; 至于脚踝,腿内侧面;连拍向上,至于腰背; 上下往复,前后外内;共拍三遍,收拾还原。 3、 阴阳贯通 双手叉腰,右腿鹤立;小腿用力,踢蹬左脚; 左腿脚尖,有序动转;顺逆时针,各转八遍; 两手叉腰,左腿鹤立,小腿用力,踢蹬右脚; 右腿脚尖,有序动转;顺逆时针,各转八遍; 4、 天人合一 双脚距离,比肩稍宽;半蹲身体,双手摆臂; 手臂手心,方向有序;从下向上,由里向外; 顺逆时针,各摆八遍;手至中央,将身上提; 上摆吸气,下摆吐气;双手叠置,站直松肩; 左右里外,男女相异;抚摩肚腹,收势还原。 和合养生功天 元 资 始 万 物 生,地 守 其 职 亨 以 成;和 气 流 形 御 阴 阳,合 承 古 今 利 永 贞;三 阳 三 阴 本 正 道,材 曷 性 情 相 与 分?养 身 养 心 达 性 命,生 生 道 体 传 精 神。1. 玉面: 双手搓36次,使手掌发热。双手从天庭穴顺两眼及鼻两侧往下至地阁穴道,然后双手由地阁穴沿双耳内侧上推至天庭穴,连续36次。配合上下推动,叩齿72次。促进面部血液循环,消除皱纹,预防面瘫,保持青春。在沿鼻两侧搓揉时,亦可预防感冒、鼻炎等疾病。 2. 拉玉筋: 双手十指略弯成爪。十指从天庭穴向头顶梳理,再往后脑梳至玉枕穴的枕台,然后由玉枕穴沿两耳上推至天庭穴,连续36次,配合叩齿72次。促进脑部血液循环,预防脑血管硬化及小脑萎缩,防止脑疲劳,保持头脑清醒。 3. 揉耳: 双手拇指和食指沿双耳的天轮由上自下揉至垂珠,连续36次,后拉36次,前拉三十六次,然后右手绕过头顶上提左耳36次,左手绕过头顶上提右耳36次,按摩两耳天城、天郭、风门等。促使耳部血液循环,预防近视、白内障、青光眼及耳鸣、耳聋。 4. 鸣天鼓: 双手掌按住双耳,一按一放8次;然后双手掌按住双耳,食指中指轻弹后脑8次,能听到拨敲声,反复3次。促进后脑血液循环,保持左右脑清醒,也可预防脑萎缩、耳鸣和耳聋。 5. 搓颈椎: 双手掌来回搓颈椎100次,使之发热。预防颈椎痛、颈椎突出,椎骨增生,压迫脑神经而造成头昏、头痛等疾病。 6. 揉喉咙: 双手拇指和食指从颌下至颈末尾,双手交替揉100次,使之发热。预防感冒、慢性支气管炎、气喘、咽喉发炎、红肿等疾病,也可预防颈部皮肉臃肿和松弛。 (四)名词解释潜龙:出自于周易第一卦乾卦的象辞:初九,潜龙勿用。这个象隐喻事物在发展之初,虽然有发展的势头,但是比较弱小,所以应该小心谨慎,不可轻动。 见龙:出自周易 乾卦九二 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龙出现在田间,有利于大德之人出来治事。一个胸怀大志的人,已经崭露头角,但要能成事、成大事,还要向有智有识的人物学习,才会有利于自身的发展。 水冲:水冲脉又称陷落脉,周围血管征的一种。 脉搏骤起骤落,犹如潮水涨落,故名水冲脉。医生紧握病人手腕掌面,示指、中指、环指指腹触于桡动脉上,遂将其前臂高举超过头部,有水冲脉者可使检查者明显感知犹如水冲的脉搏。 足阴:足阴是足底静脉称谓。足阴三经是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和足厥阴肝经的合称。足太阴脾经脉腧穴有21穴,左右合42穴。足少阴肾经经脉腧穴有27穴,左右合54穴。 足厥阴肝经左右各14穴。 絪緼:《易·系辞下》谓“天地絪緼,万物化醇”。唐孔颖达疏为“絪緼,相附着之义”,“唯二气絪緼,其相和会”。实际上这里就是指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产生了万物。“絪緼”描绘了二气相互作用时的那种神态和气象。北宋张载著《正蒙·太和》:“太和所谓道,中涵浮沉、升降、动静相感之性,是生絪緼相荡、胜负、屈伸之始”。即是各种不同方式的过程的相互作用,才自始至终是变化的根本原因。 (一)和合二仙据《礼记》和《仪礼》记载,六礼为纳彩、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六种,而里面蕴含了丰富的“和合”传统,一般纳彩中便含有合欢、嘉禾、双石等物品作为彩礼,然后需要谋官去问名,配合二人,在《周礼·地官·媒氏》里谈到“媒氏(即媒官)掌万民之判(配合)。……中春(二月)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不禁止奔);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孔颖达疏谓“三十之男,二十之女,和合使成婚姻”之义,专指男女嫁娶和合之事。在《焦氏易林》中亦多处说到“和合”,如卷一《履·益》:“衔命上车,和合两家。蛾眉皓齿,二国不殆”;“可舍止,解,王徳五材,和合四时,阴阳顺序,国无咎。”卷二《噬嗑·家人》:“析薪炽酒,使谋求妇。和合齐宋,姜子悦喜”; “轩据国子民,虞叔受命,和合六亲,蒙,门戸下堂与。”卷三《家人·渐》:“执斧破薪,使谋求妇。和合二姓,亲御斯酒。召彼邻里,公姑悦喜。” 卷四:“和合于天,保下奠上,大相,蒙”唐人李林甫、张九龄在《唐六典》谈及到“若廵门教化,和合婚姻。”清人黄生《字诂》解释“好”之字义:“余谓‘好’从‘女’从‘子’,盖和合二姓,以成配偶,所谓‘好’也。……言和好如婚姻也。”好字来自于“和合”,故有“百年好合”、“天作之合”等美好祝愿。这里的“媒”意为和合二仙,是主婚姻之神。 相传唐人有万回者,因为兄长远赴战场,父母挂念而哭泣,终日以泪洗面。小儿子于是逐往战场探亲。把父母对他的思念转达给了哥哥,同时也把哥哥的近况带回给父母,万里之遥,朝发夕返,故名“万回”,唐高宗封其为“万回圣僧“民间俗称“万回哥哥”。在《三教源流搜神大全》(500页)称其本姓为张,为“万回虢国公。”以其象征家人之和合,自宋代开始祭祀作“和合”神。和合二仙图也常悬挂于婚礼上,以示夫妻和合即生财,或言家合万事兴。此外,和合二仙表以祝寿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一同为王母祝寿的众神中就有“和合二仙”。 清华广生《白雪遗音》所收民间小调中,《上寿》(卷一)、《庆寿》(卷三)也都提到了“和合二仙”,有“和合二仙哈哈笑,手内还将如意敲”云云。古时和合二仙的画上,还配有一句四言诗: 和气乃众合,合心则事和; 世人能和合, 快活乐如何? (二)和合二圣至清代雍正时,以唐代师僧“寒山,拾得”为和合二圣。清代医家汪汲《事物原会》记述到:“和合神乃天台山僧寒山拾得也。”相传,寒山为和,拾得为合。二人同是唐代国清寺的高僧。两人因喜欢吟诗唱偈而结为好友。玉皇大帝为了考验二人感情,让他们同爱白莲女,拾得临婚,寒山得悉,即离家为僧,拾得亦舍女去寻觅寒山,相会后两人俱为僧,立庙“寒山寺”。本来寒山拾得蓬头笑面、擎鼓执棒的形象由后人诸加为两僧一持荷花,一捧圆盒,盒盖稍微掀起,内有一群蝙蝠,从盒内飞出,这就更加符合人民心里和蔼可亲的形象。“荷”与“和”、“盒”与“合”同音,取和谐好合之意,意为“和(荷)谐合(盒)好”。清雍正时,封寒山为“和圣”,拾得为“合圣”,合称“和合二圣”或“和合二仙”。 此外,明代小说《三宝下西洋》中的和合仙童,一名千和,一名万合,兄弟俩六月三伏天买帽套,腊月数九天买扇子。结果六月降霜,腊月回阳,也是笑嘻嘻的形象。而清人曹楙坚有《读钱塘遗事三十首》,其三云:“蓬头笑面彩衣拖,和合家家画像多。万里龙沙归不得,民间空祀万回哥。”而甚至在《正统道藏·暗符咒·太上三洞神咒·洞真部》中也有“仰启和合二圣者,语言和顺救众升。”“二圣者速和合摄。”的记载,清《四库全书》有《寒山子诗集》二卷,约三百篇,丰干拾得各一卷,其诗文通俗易懂,亦庄亦谐。在江苏寒山寺的大雄宝殿后壁,嵌有清寒山拾得二人木雕塑像。可见和合二圣在民间传统文化的地位。 关于寒山、拾得的民间传说,崔小敬在《和合神论考》(《世界宗教研究》,2008年第1期)一文中作了一个归纳,兹引于下: (三)和合仙官又名和合财神,一般被放到正财神身旁,作为偏财神。“利市”语出《周易·说卦上》云:“(巽)为近利,市三倍”利市三倍成了商业厚利的专门用语,在俗语中是走运、吉利之意,又指买卖所得利润。“仙官”语出道家典籍,是指教阶制度下有官职的神仙,《正统道藏·太平部·道门经法相乘次第》言“上市得道,省委仙官。”李淳风著、袁天罡增补的《秘传万法归宗》卷二谓:“贞观元年五月五,万同圣僧生下十。不信佛法不信仙,专管人间和合事。和合来时利市来,眼观梨浏舞二台……万合千和万事谐。” 宋代“和合利市”的概念已较普遍,《清平山堂话本·花灯轿莲女成佛记》中李小官就有买花来“供奉和合利市哥哥”之说,元末明初《三遂平妖传》卷二七亦有道人乞化时唱道“招财来,利市来,和合来,把钱来”,明朱权《荆钗记》第四十五出则有“头头利市,和合仙官,召请必竟来临”之语,清·翟灏所撰《通俗篇》引夏文彦《国绘宝鉴》云:“宋嘉禾好为利市仙官,骨骼态度,俗工莫及。”故现在生意人都喜欢说“和气生财”、“和合利市” 之类。特别有的商人,还把利市仙官图贴到门上,并配以招财童子,对联写道:“招财童子至,利市仙官来”,隐喻财源广进、吉祥如意。 《三教源流授神大全》记载有天合、地台二将,以象征天门地户之阖辟。有水火二营将,以象征春生秋煞之往来变化。其神通广大,能驱雷役电,呼风唤雨,除瘟祛疟,保病禳灾。聚讼冤狱,能公平裁断;买卖求财,能使之宜利和合。 (四)“跳和合”“傩”本为我国古代基于万物有灵和有神论观念的基础上而产生的一种用驱鬼逐疫、迎神纳吉的的原始巫术仪典,以之来以逐疫驱邪,御灾捍患,观瞻崇庙,保佑祈福等。《周礼·夏官·方相氏》记载“方相氏掌傩神,熊皮四目,执戈扬盾,皆所以除疫”。而遍及皇宫和民间,并多以年终而举行的,称为“大傩”或“乡傩”。《论语· 乡党》讲到“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吕氏春秋·季冬》有“有司大傩”。古代还有随军屯戍边疆的军傩。杂傩仪式一般有“跳竹马”、“跳和合”及“跳八仙”仪式等。而随着傩舞的娱乐性增强,故不仅官方流行,也慢慢趋向民间。在“跳和合”里,其主要形式是二人对舞,并带着面具表演,服饰鲜丽,音乐轻快,动作和谐欢快,生动逼真。整个过程既无驱鬼逐疫之意,更无面相可怖之貌,舞者为乐乐融融的面孔,翩然起舞,财气横溢,皆大欢喜,是典型的娱人之戏。而关于“跳和合”的记载,明万历年间郑之珍的《目连救母劝善戏文》,该剧是可铺演一百多出的迩台本戏,在关目上就有“和合”,其中亦穿插 “跳和合”。万历十年(1582)黄铤黄钫刻本中并有“和合降福”的插图,今祁剧《目连救母》仍有“跳和合”的二人对舞,至今仍流行于安徽、江西、湖南、贵州等地。 (五)和合纸“和合纸”,又称“和合神马”、“和合纸马”等,主要用来祈福、祭祀所用。《清稗类钞·物品类》“纸马,即俗所称之甲马也。古时祭祀用牲币,秦俗用马,淫祀浸繁,始用禺马。[即木马]唐明皇渎于鬼神,王玙以纸为币,用纸马以祀鬼神,即禺马遗意。后世刻板以五色纸印神佛像出售,焚之神前者,名曰纸马。或谓昔时画神于纸,皆画马其上,以为乘骑之用,故称纸马。”赵翼《陔余丛考》卷三十(第244页)谓:“《天香楼偶得》云:俗于纸上画神象,涂以彩色,祭赛既毕,则焚化,谓之甲马。以此纸为神所凭依,似乎马也。……然则昔时画神像于纸,皆有马以为乘骑之用,故曰纸马也。”两宋时,江浙一带城市里都设有专门印刷和出售纸马的“纸马铺”,应属扎彩业。《搜神广记》上说,“买卖求财,公能使之宜利和合。”“和合纸”实即在纸上画上“和合喜神”,在嫁娶新婚良日良时供烧化之用,以祈求夫妻恩爱,和和美美,而和合纸一般不说买一份,而是“请”,“请”和合喜神,化和合纸马。 (六)和合祥物清人顾禄《清嘉录》卷十二记吴地风俗,年夜时“或剪人物为寿星、和合、招财进宝、麒麟送子之类,多取吉谶,号为柏子花。”很多地区过年的时候,要贴“和合二仙”年画,或用彩纸剪成和合之形,贴挂在门窗上。江南地区更是如此,很多人家习惯在单扇门上贴一圆形和合,称之为“一团和气”, 象征着“和合双全”、“百事和合”等,以此蕴含了人们对和平安乐生活的渴望与祝愿。民间年画除了《和合二仙》、《和合赐神》外,还有与其他神仙共祈之图,如《和气致祥一品当朝》、《和合二仙状元及第》、《赐福财神》、《岁朝图》等等。此外,还有诸多成语,都蕴含着和合的美好祝愿,如百年好合、珠联璧合、璧合珠连、朝升暮合、揣合逢迎、道合志同、道同契合、道同义合、钿合金钗、六合之内、契合金兰、千载一合、中外合璧、九合一匡、同心合德、同心合胆、同心合力、同心合意、情投意合、情投契合、日月合璧、情孚意合等等。 (七)和合图“和合图”由中国人民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院长、徐悲鸿之子徐庆平教授与鄙人共同创作。此画于2005年7月赠送给新党主席郁慕明先生。 古代文化讲究要达到和谐即天人合一的境界,和生万物。从“和”的意义讲,应该是和平、和谐、和睦。“合”是合作的合。中国的思想由“和”而来,“和”是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和首要价值。现在看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古人说“和为贵”,“和合”:起源于先秦,后有“万回哥哥”回家的典故,赠送之意是反映大陆人民对台湾这个分割多年的游子发自肺腑的骨肉之情;而表现“和合”的年画在民间也非常普及——年画上两个可爱的小孩,一人手持荷花,代表“和”的意思;一人拿盒子,谐“合”之音,盒中飞出五个蝙蝠,代表五福,也有家和万事兴、百年和好、和谐吉祥之意;将此画赠与台湾友人,亦是寄托着中国人民幸福安宁、“和谐合好”的美好理想。 (八)百合百合花其名称的由来,出自于《神农本草经·卷二·中经》,系因其鳞茎由许多白色鳞片层环抱而成,又可治百合病而得名,“百合,味甘,平。主邪气腹张,心痛,利大小便,补中益气。生川谷。《吴普》曰:百合,一名重迈,一名中庭。生冠朐及荆山(《艺文类聚》引云:一名重匡)。《名医》曰:一名重箱,一名摩罗,一名中逢花,一名强瞿。生荆州。二月、八月采根,曝干。案:《玉篇》云:蹯,百合蒜也。”又因多层重叠状如莲花,而因而取“百年好合”之意命名,具有百年好合美好家庭、伟大的爱之含意,是爱情、婚礼祝福等代表话语。百合还是浙江省湖州市的市花,象征着“百年和合”。 六、《易》释和合时 乘 六 龙 乾 利 贞 仙 鹤 鸣 阴 艮 立 坤 灵 龟 离 中 自 伸 缩 鹿 兑 饮 泽 并 坎 存 鸾 凤 和 鸣 巽 合 比 狮 据 东 岳 震 昆 仑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