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荷花傣族佤族乡
释义

荷花傣族佤族乡位于腾冲县西南面,东面邻清水乡,南面邻梁河县曩宋乡,西北面邻中和乡,东北面邻和顺镇。海拔1350米,年均气温17.1℃,年降雨量 1463.9mm。乡镇政府所在地肖庄街到县城的道路为柏油路,距离24公里,交通方便,辖10个村委会、45个自然村、96个村民小组。荷花总体气候为立体气候,年平均气温 17.1℃;日照充裕,干湿季分明,四季不明显,南部河谷地带呈亚热带气候,高山地带呈温凉气候。

简介

云南省腾冲县荷花傣族佤族乡

荷花傣族佤族乡位于腾冲县西南部,东接清水乡,西北与中和乡相连,东北临和顺镇,南端与德宏州梁河县曩宋乡接壤。总面积125平方公里;辖10个村民委员会;43个自然村;96个村民小组,属腾冲的四关古道之一。

荷花总体气候为立体气候,年平均气温 17.1℃;日照充裕,干湿季分明,四季不明显,南部河谷地带呈亚热带气候,高山地带呈温凉气候。荷花是典型的农业乡,人民群众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可种植的作物主要有水稻、油菜、小麦、甘蔗、冬早蔬菜、包谷、柑桔、香蕉、菠萝、芒果、草莓、山药.豌豆、松林、杉木、阔叶林及皂荚、银杏、核桃、板栗等。

荷花是腾冲目前唯一的少数民族乡, 2006年末共有6805户、27280人,其中少数民族7271人,占总人口的26.65%,傣族5106人、佤族1601人,分别占总人口的18.71%、5.9%,各民族相处团结、互助、和睦,共同为荷花经济社会发展做着不懈努力。1999年11月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云南省人民政府授予荷花乡“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乡”荣誉称号。

荷花以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优势和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吸引着乡内外越来越多的游客。坝派出水洞情、水、山为一体,风景秀丽,清凉怡人,出水流量 4.5立方米/秒,四季水温水量稳定,排居腾冲地下泉之首,其水清澈如镜,内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元素;羡多人鸟交融的“白鹭之家”,展现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蓬莱之景;热水塘具有丰富的地热资源,最高水温98.7℃,天然热流量3.71千卡/秒,是治疗关节炎、皮肤病、沐浴的良好水源。除此之外,还有诱人的民族民间文化,如民间绘画(农民画)、佤族清戏、傣戏、花灯、武术、傣族织锦、刺绣、玉雕等民族民间艺术和傣族泼水节等五彩缤纷的民族民间节日。清戏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属全国珍稀剧种之一。2000年6月,国家文化部授予荷花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和“中国民间特色艺术之乡”称号。

荷花是腾冲著名的“鱼米之乡”。享有盛名的主要有优质米、冬早蔬菜、谷花鱼等。其中优质米的主要品种为 408、502—7、黄板栗、毫姆细等,具有质软、味香、营养价值高、不含激素等特点,市场效益较好,开发潜力较大;借助荷花的区位优势,冬早蔬菜突出了无公害和反季节两个特色,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

几年来,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荷花的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获得了长足发展。乡党委、政府抓住机遇、迎难而上,积极探索产业结构调整的新路子:

提出了重点培植壮大畜牧和优质稻种植两大产业,大力推广蔬菜、稻田养鱼两项产业的发展。

将玉雕产业及石材精深加工作为加快工业发展的突破口,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逐步扩大玉雕从业人员规模,加快玉雕产业朝着精、深方向发展,2007年上半年,全乡共有玉雕个体户1300多户,从业人员2200多人,实现产值3000多万元,产业规模已初步形成。

充分挖掘乡内丰富的火山石资源,走精深加工之路,增加其产品附加值,2006年,有火山石加工户135户,实现产值1200多万元。

积极创造条件引进有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的投资商对荷花进行全面开发,2006年成功引进福腾公司等5家企业,开发荷花水电资源,概算投资1.3亿元,修建5座小水电站。

通过多方协调,引进康丰公司,重新恢复了糖厂生产,推动了荷花甘蔗主导产业的新发展。实现农民增收、财政增收“双目标”的产业结构调整思路。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为荷花加快小康社会建设的步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历史文化

荷花,系汉语地名,引荷花池自然村名而得名。

1978年,荷花公社辖明朗、雨伞、肖庄、朗蒲、民团、羡多、良盈、三营、大寨、清水10个大队。1979年,荷花公社由雨伞大队分出雨伞、甘蔗寨大队;民团大队分出民团、杏塘大队;羡多大队分出羡多、尖山大队;朗蒲大队分出朗蒲、汪李大队;三营大队分出三营、余家营大队;大寨大队分出大寨、三家村大队;清水大队分出清水、荆陈大队,共17个大队。1984年3月体制改革,荷花公社分出荷花、清水两区,同时改称为荷花区公所:下辖明朗、雨伞、甘蔗寨、肖庄、朗蒲、汪李、民团、杏塘、羡多、尖山乡10个小乡政府。1988年撤区建乡,荷花区公所改称为荷花傣族佤族乡人民政府;原10个小乡政府改称为村公所。2000年10月,全乡10个行政村依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行村级体制改革,成立了10个村民委员会。

荷花地处大盈江两岸山坡、河谷地带;东西部为半山区和山区,地势稍高。中、南部较低,腾梁路从中穿越而过,交通十分便捷,水资源十分丰富,属亚热带气候,比较适合农作物的生长,其中南部可种双季稻,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

资源

矿产资源

资源丰富:西北部的小王山和湾丹山有含量高储藏量大的锡矿和钨矿;西南部的三锅腔山有储量较大的莹石;北部有火山石、山间生长着天然的香果树,果实可作化工原料;中部有另一个火山口喷出的火山石,石质细腻,呈灰白色,体积偏大,两种火山石都有深加工的潜力。以上两种石材是现代建筑理想的纯天然建材。

水利资源

水利资源丰富:东有大盈江和大盈边1180m处岩坡下有本县最大的地下冷泉—坝派巨泉(涌流量为4000升/秒)、小寨河、拉巴河。西有明朗河、曩箐河、南庆河、河流纵横交织,高低不于,带来农田灌溉的便利和小型电站的建设,1960年到1980年全乡建成小电站8座,十一个机组,总发电量1600千瓦;除自然河外,尚有人工渠道20余道,可灌溉9295亩。在南端与梁河的接壤处有地热资源—热水塘,地热面积大,有大量热气和热水喷出。温度高达96℃,水中含有硫磺,泉水可淋浴除病。在热水塘周围的农田里增多年种植双季水稻,82年,实行了全县首家大棚蔬菜的实验与推广。全乡属亚热带气候,高山地带多雨潮、温寒冷;农业区四季有种有收;干湿分明,夏季多雨;晴时炎热;雨时偏冷;整个森林植被以针阔、混交林为主;果林及人工种植的核桃、杉木、银杏、西南华、红花油茶为附。适宜种稻谷、小麦、包谷、油菜、甘蔗冬早蔬菜。南方水源充沛较平的坝子居住着热情勤劳的傣族人民。

艺术

荷花乡民间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解放前,各少数民族在与生活抗争的同时,也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艺术,沿袭至今的有滇剧、佤族清戏、傣戏、花灯、武术、傣族织锦、刺绣、玉雕等民族民间艺术和傣族泼水节等五彩缤纷的民族民间节日。农民画成了其中的佼佼者,荷花的农民画作品曾多次在全国少数民族画展、香港农民书画展及云南省美术作品展获奖。2000年6月,国家文化部授予荷花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和“中国民间特色艺术之乡”称号。

荷花玉雕加工起源于1950年,刘家寿一家迁往荷花池居住后而引燃的民间民族艺术。多年来,在传承艺术基础上融汇了世居民族文化、边地文化、马帮文化的元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间王雕艺术。产业从简单机械制作粗糙产品向现代机械制作精致产品提升,品种由单一发展到今天的100多个,加工户由1户发展到2005年的546户。期间经历了多次的跌宕起伏,产值也随之升降。近几年随着腾冲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全县民族文化,民间艺术和旅游资源成为独树一帜的边地民族特色。为加快我乡玉雕产业的发展,2004年4月,在上级部门支持和帮助下,在腾冲玉雕大师杨儒、杨树明的爱心帮扶下,在玉雕基础较好的雨伞,荷花池两个自然村举办了两个工艺提高班,100人,将其培养成今后发展的领头人。2005年2月,乡人民政府利用荷花供销社闲团置场地投资装修,建成“荷花玉雕中心”集中加工户150户,已初具规模。带动玉雕从业人员400户,近2000人。

农村经济

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7794.32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3078.72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39.5%,其中经济作物收入915万元;畜牧业收入1510.97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19.38%,年末出栏肉猪12019头,肉牛834头;渔业收入119.1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0.5%;林业收入297.08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3.81%。二、三产业收入1825.06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23.42 %。外出劳务收入754.19万元,其他收入209.2万元,人均纯收入2141.7元。

成立了枇杷协会、养殖协会、石材加工协会及玉雕协会。

人口

荷花傣族佤族乡以汉族为主,是汉、傣、佤、回混居地,其中汉族19562人,傣族5020人,其他民族2188人。全乡有农户 6633户,共26770人,其中男13615人,女13155人。农业人口数为26452人,非农业人口318人,劳动力总数15821人,外出务工2441人(3个月以上),其中:常年外出务工1217人(6个月以上),外出务工人员中省内998人,省外219人。

卫生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增长,农村医疗、社会保障及卫生环境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乡卫生院医疗办公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医疗设施齐备,农村居民也积极参与农村社会保障,有更多的农户开始加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至2006年底全乡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132人,享受低保人数540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农户6633户,共23908人,参合率89.3%。有乡级卫生院1个,村卫生所10个,乡卫生院面积为2000平方米,有乡村医生32人,建有公厕8个,垃圾集中堆放场地9个。

文化教育

有中、小学26所,校舍建筑面积50724平方米,拥有教师207人,在校学生3773人,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人数3773人,其中小学生人数2411人,中学生人数1362人。

有文化活动室5个、图书室3 个、业余文娱宣传队11个,极大的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基础设施

目前已实现10个村委会通水、电、路、电视、电话,共有6239户通自来水,394户还在饮用井水,6633户还存在水质未达标;6633户通电,1735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4473户;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3087 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2370户。

主干道腾梁路,为三级柏油路,交通方便。乡内到村主干道为未硬化的沙石路面。全乡共有109户农户建有沼气池,已完成“一池三改”的35户;装有太阳能农户285户;农业灌溉依托东山河及西山河,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14326亩,高稳产农田地面积11903亩。

荷花傣族佤族乡居民的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居住为主,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居住砖(钢)混结构住房16户,砖木结构住房747户,土木结构住房5514户,还有356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

2006年底全乡共拥有汽车93辆,农用运输车88辆,摩托车285辆。(其他农用机械:256台)。

新农村建设

2006年,在县委、政府及各相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荷花乡肖庄村荷花池自然村被列为县政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

荷花池新农村建设试点启动后,乡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以建设小康村、文明村为目标,聘请县城建局工程技术人员对试点村进行了认真规划,并结合该村实际,制订了详细的《实施方案》,《方案》按照规划先行、因地制宜、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的原则,以道路硬化、村容村貌整治、建设老年活动中心、科普文化室、提高群众素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为切入点,在稳定粮油生产的前提下,做精做强玉雕产业,规范做大石材加工业,稳步增加群众收入,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经测算,整个工程建设总投资277.14万元,其中:新农村建设补助资金30万元,县整村推进工程补助15万元,群众自筹及投工投劳232.14万元。目前,上级补助资金已就位30万元,群众自筹资金人均20元已全部筹齐,荷花池联队打入乡新农办专户资金30万元。

根据规划和《实施方案》,领导小组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精心组织了各项工程的招投标工作,签订了4个施工合同,对农户改厕、改厩、主干道至农户道路等制订了补助政策,发放了《致荷花池农户的一封信》。工程自2006年8月上旬动工以来,各项工程进展顺利,现已基本完工,共支砌石方1926方,投入资金23.25万元,铺筑火山石路面9428平方米,投入资金49.4万元,火山石地砖378平方米,投入资金2.1万元,安装照明路灯73盏,投入资金2.2万元,改建老年活动中心一所,投入资金6.8万元,新建科普文化室一幢,投入资金4.8万元,改厨41户、改厩26户、改厕26户,建成沼气池16口,补助资金0.6万元,安装消防栓14个,投资0.6万元,建成垃圾处理池7口,投入资金1.3万元,建成公厕一个;开展各类培训27期1514人次,仅玉雕培训就开班13期,参训人员77人。目前,已开工建设入户叉道7条。以上各项建设已投入资金120余元。

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五句话20字方针,我乡认为生产发展是做好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如果没有较好的产业支撑,群众家中无粮、手中无钱,何从谈生活宽裕、乡风文明等,因此,只有搞好产业规划,寻找强有力的产业支撑,新农村才能真正新起来。经过充分调研,我乡决定把玉雕作为荷花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支柱产业来加予重点培植。荷花池玉雕历史悠久,是有名的玉雕村寨,玉雕工艺可追溯到清代末年。上世纪90 年代以前,荷花池的玉雕一直以家庭作坊为主要形式,“家家磨玉声,户户作坊欢”,就是对荷花池玉雕盛况的真实写照。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腾冲旅游业的兴旺,人们对玉石产品越来越青睐,需求量不断增加,加工效益日渐明显。加之玉雕产业属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发展该产业能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因此,乡村两级组织在荷花池新农村试点建设实施中,看准了“玉雕产业”,并决定把“玉雕”作为该村新农村建设的的着力点和切入点,做好产业发展规划,采取多种措施壮大产业规模,让农民群众们“有钱可赚、有业可为”, 玉雕加工户已由2006年初的230人发展到目前的407人,加工产值由800余万元,增加到1500余万元。

乡党委、政府还注重发挥荷花池的气候、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甘蔗种植和石材加工,目前已种植甘蔗100余亩,石材加工户已达到了55户。

随着从事“玉雕”等产业给当地群众生活条件的改善,农民更加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在文化、服务、娱乐等方面的支出不断增加。移动电话、有线电视进入普通农户家庭,扩大了农户接受外界信息的能力和渠道,农村居民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在实现“生活宽裕”的同时,带动乡风文明和村容整洁。

招商引资

几年来,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荷花的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获得了长足发展。乡党委、政府抓住机遇、迎难而上,积极探索产业结构调整的新路子:

将玉雕产业及石材精深加工作为加快工业发展的突破口,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逐步扩大玉雕从业人员规模,加快玉雕产业朝着精、深方向发展。至2006年底,全乡共有玉雕个体户400多户,从业人员2000多人,实现产值3000多万元,产业规模已初步形成。

充分挖掘乡内丰富的火山石资源,走精深加工之路,增加其产品附加值,2006年,有火山石加工户135户,实现产值1200多万元。

积极创造条件引进有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的投资商对荷花进行全面开发,2006年成功引进福腾公司等5家企业,开发荷花水电资源,概算投资1.3亿元,修建5座小水电站。

通过多方协调,引进康丰公司,重新恢复了糖厂生产,推动了荷花甘蔗主导产业的新发展。实现农民增收、财政增收“双目标”的产业结构调整思路。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为荷花加快小康社会建设的步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民风民俗

荷花以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优势和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吸引着乡内外越来越多的游客。坝派出水洞情、水、山为一体,风景秀丽,清凉怡人,出水流量 4.5立方米/秒,四季水温水量稳定,排居腾冲地下泉之首,其水清澈如镜,内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元素;羡多人鸟交融的“白鹭之家”,展现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蓬莱之景;热水塘具有丰富的地热资源,最高水温98.7℃,天然热流量3.71千卡/秒,是治疗关节炎、皮肤病、沐浴的良好水源。

诱人的民族民间文化,如民间绘画(农民画)、佤族清戏、傣戏、花灯、武术、傣族织锦、刺绣、玉雕等民族民间艺术和傣族泼水节等五彩缤纷的民族民间节日。清戏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属全国珍稀剧种之一。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9:2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