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豪勋爵岛竹节虫 |
释义 | 豪勋爵岛竹节虫(学名:Dryococelus australis)是澳大利亚特有的一种大型竹节虫,于1930年一度被视为已灭绝,于2001年却被重新发现(这现象称为拉撒路现象)。此虫实际上已在其最大的栖息地——豪勋爵岛上灭绝,目前仅在邻近的一个火山岩——波尔斯金字塔(Ball's Pyramid)上发现一个小于30个个体的种群,此虫也因此被称为“世上最罕有的昆虫”。 中文学名:豪勋爵岛竹节虫 拉丁学名:Dryococelus australis 界:动物界 门: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 亚门:有颚亚门(Mandibulata) 纲:昆虫纲(Insecta) 亚纲:有翅亚纲(Pterygota) 目:竹节虫目(Phasmida) 科:竹节虫科(Phasmatidae) 属:Dryococelus 种:豪勋爵岛竹节虫 D. australis 分布区域:是澳大利亚特有的一种大型竹节虫 行为及解剖学豪勋爵岛竹节虫成虫长达15厘米,重达25克,一般雌虫比雄虫大。基于它们的体格及色彩,有“地上的龙虾”(land lobsters)及“步行的香肠”(walking sausages)等别名。它们具有椭圆形的躯体及结实的足部,雄性更有一对不合比例的粗壮股节。与大部分竹节虫不同,它们没有翅膀,但跑步速度却很快。 这种竹节虫的行为对昆虫类来说极为罕见。雄性和雌性形成了某种纽带关系。雄性遵循雌性,并且它们的活动取决于雌性。在夜间,雄性的三根腿包裹着雌性,竹节虫夫妇相拥入眠。 雌性竹节虫在倒悬于树枝时产卵。9个月之后便能孵化。蛹起初是鲜绿色,并且在昼间活动,但当其成熟之后便会变为黑色并改为夜间活动。 保育历史及现状豪勋爵竹节虫在豪勋爵岛上曾经非常普遍,一度被当成鱼饵使用。但自从1918年,搁浅的“Makambo”号运输船将黑鼠带进岛内后,因为外来优势物种的入侵,这种昆虫很快就在当地灭绝。最后一次在岛上看到这种昆虫是1920年,之后人们便认为它已经绝种。 1960年一组登山队造访位于豪勋爵岛东南方23公里处的波尔斯金字塔(世界上最高的独立的海蚀柱,从海平面到海拔562米是完全没有植被的绝壁)。在这里发现一只已死的豪勋爵岛竹节虫,其后数年陆续有零星的发现,但始终没有发现存活的个体。 2001年,一群昆虫学家及保育人士前往波尔斯金字塔调查当地的动植物群落,意外的在独立的千层树丛下发现一个十分小的豪勋爵竹节虫聚落,数目约有20至30只。 2003年来自新南威尔士国家公园暨野生动物复育的人员,为了复育物种,在波尔斯金字塔采集了两对成虫,一对送往位于雪梨的私人饲育中心,另一对送至墨尔本动物园。虽然起步艰难,但经过努力已经取得人工繁殖的成功。最终的目标是培养足够复育的野放数量,并在豪勋爵岛消灭入侵物种黑鼠计划成功后,将它们野放复育。 至2006年,豢养的数量已达到50只个体及上千颗待孵化的卵。 发现历程灭绝1918年6月14日,“马卡姆伯”号补给船在离豪勋爵岛不远处触礁沉没。人们打捞出这艘货船并把它拖到豪勋爵岛的海边。这个岛位于亚热带,是一个真正的人间乐园:岛上草木丛生、古木参天,植物种类繁多,各种动物随处可见。 不幸的是,船的到来,也把老鼠带到了岛上。老鼠在这个小岛上迅速繁衍生息,很快吃光了岛上的几种特有物种,其中包括巨型无翼竹节虫(又被称作竹节虫科昆虫)。到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认定,豪勋爵岛上的竹节虫灭绝了。 竹节虫称得上是这个岛上的奇观,它们是如此巨大,岛上居民把它们称作“陆地龙虾”。雌虫能长到15厘米长,身体跟人的手指一般粗,长而结实的腿上长有特别的“钩子”。身长稍短的雄虫的大腿特别粗壮,上面还武装有凶相毕露的刺。他们虽然不能飞行,但爬行速度快得惊人。 澳大利亚昆虫学家亚瑟?利亚保留了惟一一份关于这种昆虫的生活习性的介绍。 他把这种竹节虫描述成“夜行者”,因为它们喜欢昼伏夜出,晚上出来觅食,白天撤回到树中潮湿的洞穴里。据利亚描述,一个洞穴中可能住着很多竹节虫,根据树根部位堆积的粪便,人们能很容易确定它们藏身的地点。 20世纪20年代,人们发现了最后一只巨型竹节虫,尽管此后科研人员不断进行勘查,但从此这个岛屿上再也没发现过这种昆虫的踪影。 发现巨型虫尸体然而,1964年,一名攀岩爱好者在攀岩过程中,无意间发现一只死了的巨型竹节虫,但地点不是在豪勋爵岛,而是在澳大利亚悉尼的鲍尔斯金字塔岛上。1969年,另一名攀岩爱好者又在此发现两只已死的巨型竹节虫。 巨型竹节虫还活着吗?生活得好吗?是不是生活在鲍尔斯金字塔岛上的某个地方?这种情况似乎不可能发生。因为这是一种居住在温暖、潮湿森林中的生物,它们需要在相当大的活树的树洞里藏身。 而鲍尔斯金字塔岛是一座经常遭受疾风袭击的孤岛,也没有明显的水源补给,岛上植被很少,没有一棵树木。每一个来到这个岛上寻找巨型竹节虫的探险队,都是一无所获。 2001年2月,由4名昆虫学家和环保者组成的科考队,再度登陆鲍尔斯金字塔岛,对岛上的动植物进行考察。南威尔士环保局的大卫?普里德利领导了这次远征。已有60年没有人看见过这种生物了,普里德利说:“我们怀着开拓眼界的想法来到这里,但我们也做好了通过考察证明这里没有竹节虫的准备。” 夜探巨型竹节虫这座小岛上最大的植物,是一种名叫“豪娜白千层属乔木”的灌木,这是原产自豪勋爵岛上的茶树。科考组攀爬到65米高处时,偶然遇到了这个特别大的白千层属灌木丛,他们仔细勘查了灌木丛下面的地面,惊奇地发现一些散落在地上的动物粪便,有些还潮潮的泛着绿色。很明显,一只巨大的昆虫生活在岩脊上!如果它是竹节虫,它就不会在白天出现。因此科考组决定天黑后再回到这里。 在靠近岩石基部的宿营地,两名最有经验、最善攀爬的队员迪安?黑斯克斯和尼克拉斯?卡尔利,已为午夜攀登做好了一切准备。 两人一路借助火把的微光攀登。到达那个岩脊后,他们打着火把仔细搜寻那片灌木丛。几分钟后,他们惊喜地发现两只雌性巨型竹节虫,正吃着植物枝条末端的新鲜红叶!进一步搜寻,他们又发现另一只雌性巨型竹节虫幼虫,真是太令人兴奋了! 巨虫如何来到岛上这个发现立刻成为头条新闻——这种陆地龙虾没有灭绝!它们既是最珍贵最稀有的昆虫,可能还是地球上最珍贵稀有的无脊椎动物,它们能在鲍尔斯金字塔岛幸存下来真是一大奇迹。 这种庞大且不会飞的生物,如何才能来到鲍尔斯金字塔岛?普里德利说:“有一点可以确定,它们不是步行来到岛上的。”有史以来,这两个小岛从没被陆地连接在一起。这些竹节虫可能是被漂浮的植物碎片,或海鸟选择筑巢材料时带到了这里。事实上,它们不一定非得活着来到这里,因为死亡的竹节虫体内,可以有1~2个仍可以发育成幼虫的卵。 普里德利认为,它们也可能是被渔民当作鱼饵带到这里的。他说:“然而,它们幸存下来的事实还是让人惊讶。这个岛上的环境与竹节虫的天然栖息地,没有任何相同之处,到现在为止,它们肯定已在岛上待了70年或者更长时间。” 人工繁殖成功2002年3月,黑斯克斯和来自豪勋爵岛的两名同事一起,重返此地清点竹节虫的数量。这次他们在几个灌木丛中发现了24只巨型竹节虫,其中包括少数雄性。竹节虫灭绝的风险很高:一次小小的滑坡,就会让它们全部葬身海中。惟一能让它们幸免于难的方法,就是通过圈养繁殖。 可是,圈养繁殖难度太大了,因为研究人员对这种巨型昆虫的繁殖情况几乎一无所知。但经过几年的努力,现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动物园已繁殖出50只豪勋爵岛竹节虫科昆虫、10只成虫和40个虫蛹,还有1000多个卵。 这样看来,这种特别的生物已从灭绝边缘被拯救了回来,然而,它是否还能被重新引入出生地豪勋爵岛呢? 如果想让它们重归故里,就意味着必须消灭岛上的所有老鼠。用毒药毒死老鼠很容易。但棘手的问题是:必须保证其他动物不受伤害,如濒临灭绝的豪勋爵岛的伍德鸟。为了确保不伤害任何一种生物,自然资源保护者只好采用围捕几种生物,再把它们圈养起来的方法。 普里德利说:“我计算了一下,全部杀死岛上的老鼠需要6周时间。需要5年的时间做准备”,他们的工作进程会因此受到阻碍。但是与一种花费70年时间适应岩石生活的生物相比,这看起来或许就不那么漫长了。 科学探索豪勋爵岛竹节虫(Dryococelus australis)和豪勋爵岛到底谁先出现在地球上?你可能并不会提出这个关于古老的问题,然而研究人员根据一份报告终于有了自己的答案:这种不能飞的昆虫显然比它们的家——澳大利亚附近的豪勋爵岛——还要古老。这一发现证明,这种昆虫最初起源于一座古老的海岛,而后者如今已经淹没在太平洋中了。身长达13公分的豪勋爵岛竹节虫看起来就像一只蝗虫和一只螳螂的“混血儿”。与竹节虫大家族中的其他成员不同,豪勋爵岛竹节虫生有粗壮结实的体魄,并且在地面上生活。研究人员认为,上世纪60年代,当黑鼠到达豪勋爵岛后,豪勋爵岛竹节虫便灭绝了。然而2001年的新闻却报道说,研究人员在豪勋爵岛附近的一个名为柏尔的金字塔的小岛上发现了20到30只豪勋爵岛竹节虫个体,这让它们成为了迄今为止全世界最稀有的一种昆虫。 然而有关豪勋爵岛竹节虫栖息地的发现则更让人感到惊讶。作为对竹节虫进化起源研究的一部分,新西兰皇家科学院土地环境保护研究所生物学家Thomas Buckley和同事,从3个竹节虫种群——包括豪勋爵岛竹节虫以及70多只其他竹节虫——中采集了脱氧核糖核酸(DNA)样本。研究人员最终发现,豪勋爵岛竹节虫具有2000多万年的历史,这一年代比豪勋爵岛上的岩石早了1300万年。 那么这些昆虫到底是在哪里进化的呢?Buckley认为,答案可能就在太平洋的海面下。豪勋爵岛是一条古老岛链中最年轻的成员,这条岛链是印度—澳大利亚构造板块向北行进至一处火山中心时形成的。其中比较古老的岛屿已经成为淹没在海底的死火山。豪勋爵岛竹节虫很可能便是在这样一座下沉的岛屿上进化的,并且随着自己的栖息地逐渐丧失而向南迁徙。研究人员在12月16日的英国《皇家学会学报B》网络版上报告了这一研究成果。 DNA分析同时还揭示了其他一些意想不到的结果:这3种竹节虫种群的亲缘关系并不近。这意味着它们类似的矮壮体型是为了适应陆地上的生活而分别进化的结果,这一过程即人们所说的趋同进化。(鸟和蝙蝠的翅膀便是趋同进化的另一个例子。)从事竹节虫研究的意大利波洛尼亚大学的进化生物学家Marco Passamonti表示:“这项研究很新很有趣……它发现了一个不寻常的动物体系中的趋同进化现象。”他说,“这项研究对我的工作提供了非常好的支持。”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