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杭州市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
释义 | (2010年2月3日在杭州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杭州市人民政府市长 蔡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9年工作回顾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杭州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全市上下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在中共杭州市委的正确领导下,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实施一揽子政策措施,全力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增活力、重民生,实现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全市实现生产总值5098.66亿元,增长10%;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3.9%,工业增加值增长6.0%;三次产业比重为3.7∶47.8∶48.5;财政总收入1019.43亿元,增长1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20.79亿元,增长14.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91.65亿元,增长15.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04.93亿元,增长15.8%;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达2.6%;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5%以上;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年排放量分别减少3%;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864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822元,分别增长11.5%和10.6%;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98.6;新增就业人数23.5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9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42%。。 (一)全力扩内需拓市场,经济实现回升向好 把扩投资作为保增长的重中之重。坚持大项目带动,全面实施总投资3275亿元的新一轮“十大工程”。277个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815亿元,为年度计划的129%。实施地铁、铁路“五线一枢纽”、快速路网、高速公路、桥隧、河道等重点城市基础设施工程。加快钱江新城、城东新城、奥体博览中心等新城和城市综合体建设。推进正泰太阳能薄膜电池、海正医药、新安化工有机硅、阿里巴巴淘宝城、浙大网新科技园、杭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二期等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项目。加大对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和民生工程投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把促消费作为保增长的关键之举。实施城乡居民收入5年倍增计划和低收入群众增收行动计划,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深入开展“消费促进年”活动,举办星光大卖场、中国杭州竹笋节等200多项主题促销活动,发放各类消费券11.57亿元。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开展家电、汽车下乡和以旧换新销售。发展十大特色潜力行业,培育“2+8”消费模式,促进商贸、住房、通信、文化、健身、网络等消费持续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际增幅高于GDP增幅7.4个百分点。 把拓市场作为保增长的当务之急。全面落实出口退税、信保补贴、商标注册补贴、展会补贴等措施,千方百计帮助企业拓市场。鼓励企业参与地铁、高铁、大飞机等重大工程项目招投标。启动“十百千万亿”国际市场开拓工程,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华交会等国际展会,到北京、上海等地开展大型促销活动,举办第二届阿里巴巴网货交易会、第三届中国杭州电子信息博览会等154场大型展览会,拓展杭产品市场。引导企业组建工业成套设备工程公司,扶持1.2万余家企业利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拓国内外市场。 把送温暖作为保增长的保障机制。实施工业10条、外经贸10条、房地产“24+5”条、工商21条、就业30条、促消费38条和大项目带动、服务业优先等一揽子扶持政策,落实各项税费减免措施,新停征和取消103项行政事业性收费,为企业减负107.57亿元。建立月度经济形势分析、工业、服务业、外经贸、大学生创业等协调例会和服务企业联系点制度,发挥工业、房地产、金融、外贸出口等应对小组作用,加强监测预警和对企业的跟踪服务。继续实施项目审批代办制,办结审批项目2291项。评选表彰7098家社会责任建设先进企业。 (二)加快转型升级,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迈出新步伐 都市农业加快发展。农林牧渔总产值增长5.5%。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183个,粮食总产量107.24万吨,超额完成计划任务。优化农业布局,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设施农业和外向型农业。发展农产品物流与农业会展,休闲观光农业、“农家乐”接待人次和营业收入增幅均超过30%。新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23.5万亩。实施农业丰收项目40个,改造市级中低产田示范项目70个。新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77家。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制度。 先进制造业优化提升。坚持主攻工业、决战工业、稳定工业。制定实施装备制造、汽车、纺织服装、轻工、电子信息、石化等产业调整振兴三年行动计划。提高重点技改项目贴息标准,实施市级重点工业技改项目439个,杭氧、杭叉、杭机、杭重等重点搬迁企业顺利投产。吉奥汽车实现批量生产。积极扶持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物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实施市技术创新计划项目315个,市重大科技创新项目53个,22个项目列入省“958”企业技术赶超计划。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1236家,新产品产值率达16.73%。推进33个国家产业基地、试点及拓展区建设。制定大江东新城战略规划与概念性规划,打造产业发展新平台。 现代服务业优先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2.2个百分点。发放旅游消费券,加大国际国内旅游促销力度,承办第五届世界旅游目的地管理大会和亚太旅游交易会,推进旅游综合体建设,接待入境游客230.4万人次和国内游客5093.72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旅游总收入分别达13.80亿美元和803.12亿元。成功举办第11届中国杭州西湖国际博览会,带动会展业快速发展。推进长三角南翼金融中心建设,新引进金融机构5家、累计达242家,年末贷款余额13113.3亿元,当年新增贷款3046.41亿元。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8.7%,金融总量和金融综合竞争力均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五,金融生态环境位居第一。推进新一轮商业特色街区建设和市区农贸市场与专业市场改造提升。信息软件、现代物流、中介服务等新型城市经济业态快速发展,网络经济、移动商务等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大力发展楼宇(总部)经济,年税收超亿元楼宇达28座。 文化创意产业较快增长。文创产业增加值增长15%,占GDP比重达12.6%。十大文创园区建设稳步推进,之江文化创意产业园、白马湖生态创意城获中国最佳创意产业园区奖。成功举办第五届中国国际动漫节、第三届中国(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和杭州艺术博览会等文化类会展。教育培训业快速发展。以华数为龙头推进有线网络数字化发展。我市10家文创企业、16个影视项目入选2009-2010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项目)。原创动画产品达2.74万分钟,8部作品入选国家优秀动画片,均居全国城市首位。 企业实力不断壮大。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培育计划和中小企业 “瞪羚计划”,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打响“杭商”品牌。81家企业入选中国民企500强,连续七次蝉联全国城市第一;38家企业集团入选中国大企业集团竞争力500强,连续三年列全国城市第一;21家企业上榜中国企业500强,56家企业入选中国最大1000强企业集团,均名列副省级城市第一。 (三)统筹城乡发展,市域网络化大都市建设积极推进 新农村建设取得新成绩。实施扩权强镇。推进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226家。完成村庄布局规划修编。土地流转10万亩,经开发整理新增耕地3.28万亩。完成除险加固33座中小型水库与221座山塘,扎实推进闲林水库前期工作。开展风情小镇创建活动。完成740个村级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完善规范2000个村级计生服务室。改造建设农村住房4.9万户。安置下山移民1830户、6314人。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就业帮扶力度。全市低收入农户人均纯收入超过3000元。 城市建设呈现新亮点。地铁一号线、二号线东南段36个站点全部开工,20个站点完成主体施工,盾构推进33公里。“十纵十横”道路综合整治工程全面完工。萧山机场公路改造、钱江通道及南接线、杭新景高速公路延伸线(之江大桥)、庆春路过江隧道、杭长高速公路等重大项目进展顺利,申嘉湖杭高速主体工程建成。推进城市有机更新,第八次推出新西湖、第四次推出新西溪和新运河,南宋御街顺利开街。完成市区47条河道综保工程。推进南宋皇城大遗址、良渚遗址综保工程,实施西湖申遗整治、“景中村”整治、江洋畈生态公园建设等项目。西湖综保工程荣获迪拜国际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中山路综保工程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五县市与主城区一体化发展取得新成效。实施交通西进,推进杭黄客专、杭州绕城高速西复线、杭新景高速寿昌至白沙关段、临金高速、千黄高速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320国道绕城至富阳新桥段、临余公路开工建设。富阳、临安与主城区实现公交一体化。实施旅游西进,举办“杭州人游杭州”活动。引导主城区企业向五县市梯度转移。实施“联乡结村”共建项目1973个,到位资金2.42亿元。 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新突破。杭州被列为第二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西溪湿地被国际湿地公约组织列为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成功举办第六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和首届中国湿地文化节。全面推进“一绕四线”与杭徽、杭千高速公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实施生态建设“1250”工程643个,截污纳管项目329个。市区新增绿地面积799万平方米。七格污水处理厂三期建成试通水。三堡引水、珊瑚沙引配水工程建成使用,市区河道水质又有改善。深入推进半山和北大桥地区环境整治,搬迁150家工业企业,整治6条河道和4条道路,半山地区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启动城市生活垃圾直运等37个城市生态建设项目。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制度,完成126个企业节能技改项目与237家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深入实施大气环境整治,关停杭州协联热电蒸汽供热网,完成139台热电和103台非热电燃煤锅炉脱硫改造,淘汰高污染车辆超过2万辆。推进“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完成31个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9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工业园区)环境整治,萧山片印染化工行业整治通过省级验收。 (四)深化改革开放,城市发展更具活力 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杭州创新指数达119.71。省科创基地落户临安并开工建设。积极推进与浙大、中国美院、在杭国家级科研院所的战略合作。引进中科院塑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杭州中科新材料研究所、江南大学杭州研究院、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方中心及RFID技术研发中心。推进与微软、英特尔等大公司合作。新增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302家、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16家、企业技术中心87家、研发中心79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5家,市级以上科技孵化器场地面积累计126.7万平方米。通过CMMI评估企业33家、累计108家。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2件。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达26075件、15507件,均居省会城市第一。 人才与资本集聚度进一步提高。举办2009国际人才交流与合作大会。全年引进外智项目128项、国外专家167名、钱江特聘专家40名。赴海外招聘活动签约引进高层次人才103个项目,5名留学归国人员入选国家千人计划。“356”工程培训企业高管252人。开展突出贡献人才住房申购与人才房配售工作。向大学生发放教育培训券,实训5万余人,参加见习训练1.28万人。组建大学生创业联盟,新建赛博创业工场等5家大学生创业园。新增大学生创业企业1282家。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创投服务中心入驻机构123家,管理创投资本百亿元。市、区两级创投引导基金通过阶段参股和跟进投资,有效带动了社会投资。设立工业、服务业、文创产业债权基金和天使基金、产投基金,建立再担保联盟、中小企业信贷专营机构、网络银行风险池和杭州科技银行,新成立小额贷款公司14家,为企业提供投融资支撑。新增上市企业10家,累计达64家。 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稳步实施。实施54项重点改革项目。产权交易所成功进行排污权交易试点,开展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权集中托管。杭州保税物流中心(B型)易址获得批准。实施名院集团化试点。扩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面。西泠印社实行转企改革,成立杭州出版集团和杭州文广演艺公司。开展集体土地入股、土地信托等新的土地流转形式试点。高新(滨江)区试行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综合性政府服务平台,获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称号。 对外开放不断推进。坚持外资、外贸、外经、外包一起抓。积极举办境内外招商活动,重点实施大项目招商,引进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10个。实际利用外资40.14亿美元,增长21.2%。引进央企国企投资161.2亿元,实际利用内资560.55亿元,增长18.5%。全市进出口总额404.17亿美元,其中出口271.8亿美元。企业“走出去”在境外投资69个项目,中方协议出资1.53亿美元。服务外包强势推进,离岸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额9.19亿美元,增长3.5倍。成功举办2009杭州国际友城市长峰会、2009APEC中小企业峰会、首届杭商大会。对台交流合作取得新成效,杭台直航航点数为全国城市第一,客流总量达31.7万人次。 区域合作成效明显。沪杭合作进一步深化,完成40个行动项目。编制完成《杭州都市经济圈发展规划》。杭湖嘉绍4市签署《推进杭州都市经济圈一体化行动纲要》,增设教育、会展、农产品、社保4个专业委员会,制定交通、环保、信息化、金融、旅游等专项合作计划,完成30个跨地区合作项目。都市圈所辖县市邮政快件实现“今日收寄次日投递”,杭州与嘉兴公交卡实现互通。杭州都市圈综合竞争力名列全国六大都市圈首位。山海协作项目到位资金20亿元。青川76个对口援建项目全面开工,完成投资8亿元。继续对口支援四川南充和重庆涪陵。 (五)扩大公共服务,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公共文化建设全面推进。实施“文化惠民”七大工程,累计建成12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广播电视“村村通”与“村村响”工程实现行政村全覆盖。5万低保户免交有线电视入网费与视听维护费。推进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跨湖桥遗址公园建成开放,中国刀剪剑、伞业、扇业和西溪湿地博物馆正式开馆。以西泠印社为主要传承代表组织的“中国篆刻艺术”和包括杭罗织造技艺在内的“中国传统蚕桑丝织技艺”成功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有74人分别入选国家和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58个项目列入省“非遗”名录。加强文化市场管理,推进版权保护工作。获国家级、省级文艺、广播影视、动漫类奖131项。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市民素质进一步提高。 教育卫生体育事业持续发展。全市优质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覆盖率分别达62.9%和70%,优质高中教育覆盖率达78.5%。重视素质教育,青少年学生第二课堂建设成效显著。全面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改革。解决17.46万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杭就学并取消借读费、免除杂费和课本费。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3.58%。将在杭大学生纳入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范围。杭州师范大学新设国际动漫学院,国际服务工程学院招生开学。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建成开学。杭州大学城奠基开工。杭州教育状况总体满意度评价排名全国第一。推进市属8家三甲医院建设。市区以外医保联网结算定点医疗机构扩大到32家。实行免费婚检、孕前优生检测、产前筛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全力做好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病防控工作。杭州籍运动员获全运会5金12银15铜奖牌。举办第17届市运会。城北体育公园一期工程顺利开园。 社会管理与服务得到加强。庭院改善、物业管理改善、道路修缮、截污纳管、背街小巷改善、公厕改造、古井保护、停车场建设、支小路改造、撤村建居环境整治、垃圾直运试点有效推进。数字城管及时处置率达95.1%。打造“国内最清洁城市”,市民满意率达92. 7%。实施就业援助计划,投入促进就业资金5.31亿元,重点解决高校毕业生、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和外来务工人员就业问题。加强社区公共服务站建设,建成社区服务信息统一平台和四级联动网络。新建86家社区老年食堂,完善居家养老服务。向困难群众发放消费券,提高低保对象救助额。 (六)着力改善民生,市民生活品质进一步提高 民生保障投入加大。坚持以破解“七难”为载体,市本级财政预算用于社会保障与就业、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与体育、城乡社区事务等民生支出89.93亿元,增长20.5%,财政支出增量的76.8%用于民生。 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面完成。主城区的老社区全部达到充分就业社区标准,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开展第九次“春风行动”,募集社会捐款4085.5万元;全市开工建设501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危旧房改善累计达154.7万平方米,启动经济租赁房建设;坚持公交优先,城区新辟15条公交线路,免费单车布点2150处,全年服务3436万人次;打好工业脱硫、工地扬尘管理、高污染车整治三场硬仗,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9.6%;疏堵结合,依法管理,专项督导,以小餐饮、小食品、小作坊为重点的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取得明显成效;主城区完成353个庭院和1590幢房屋、87条背街小巷改善;推进市区河道与支小路整治;完成300个村环境整治,受益人口达42.2万人;实现全市行政村星光老年之家全覆盖。健康生活进千村万户行动成效明显。 “平安杭州”建设取得新进展。加强信访维稳工作,完善信访事项终结、违法信访行为处理和领导包案制度,着力化解矛盾纠纷。健全打防控疏工作体系,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整治交通违章行为。实现全市刑事发案、交通事故、火灾事故“零增长”。加强应急管理,有效防范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强化对地铁等重大工程与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监管,实现安全生产事故次数、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同比下降16.7%、8.7%、16.1%。 (七)改进行政服务,政府自身建设扎实推进 推进科学民主决策。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坚持依法行政,健全政府向人大报告、向政协通报工作制度。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1344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市民、专家列席市政府常务会议,并实行网络视频直播与在线互动。开放式决策向区、县(市)政府推广,并获“第五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推进电子政务系统、民情民意调查网络与“网上政务大厅”建设,进一步构建权力阳光运行机制。“市民之家”投入使用。 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建设,对277个重点投资项目审批和10件为民办实事项目进行全程实时监督,对159个政府投资项目实行全程效能监察。加强对重点投资项目和专项资金的审计,完善治理商业贿赂长效机制。继续推进行政审批、财政管理、政府投资领域改革,启动市直单位公务用车改革。严格控制行政成本,政府公务接待、出国、用车经费下降23.5%。 积极开展拥军优属,加强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搞好军地共建。完成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统计、外事、对台、侨务、民族、宗教、口岸、人防、编制、档案、气象、地方志等工作进一步加强。工会、共青团、妇联、文联、科协、社联、侨联、爱卫会、红十字会工作和关心下一代、老龄、残疾人、慈善等事业健康发展。 过去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政府积极应对“大考”,奋力克难攻坚,在化危为机中发挥主导作用,着重是紧紧抓住了“四个致力于”:致力于提振信心。越是困难时候,越要增强发展信心。政府与企业共克时艰,及时出台与兑现各项扶持政策,主动提供服务,为企业减负解困,全力提振企业信心,释放市场主体的能量,推动经济增长;致力于保稳促调。在扩内需、保增长的同时,充分利用倒逼机制,更加注重调结构、促转型,不失时机地推进自主创新,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3+1”现代产业体系,增强发展后劲;致力于“两手结合”。政府动手快、出拳重,推出一系列“新政”,打好扩投资、促消费、拓市场的组合拳,同时努力寻求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最佳结合点,充分发挥“看不见的手”的作用;致力于民生为重。坚持民主促民生,努力扩大民生投入,确保了杭州人和“新杭州人”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生活品质仍有新的提高。 各位代表,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去年杭州又获多项殊荣。成功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荣获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金奖、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中国大陆最具软实力城市、中国创业之城、中国十大品牌城市、中国十大活力城市、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等称号。上述成绩的取得极其不易,这是在市委领导下,全市人民克难攻坚、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包括“新杭州人”在内的全市人民,向全体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在杭省部属单位、高等院校、驻杭部队,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杭州发展的海内外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工业增加值增幅低于目标3个百分点、出口同比下降19.1%;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民间投资增长乏力;经济回升的基础尚不牢固,结构调整难度加大;节能减排压力增大、任务艰巨;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状况尚未明显改变,农村公共服务薄弱,农民增收难度加大;商品住宅价格上涨过快,主城区交通拥堵压力加大,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政府工作效能有待进一步提高;腐败现象在一些领域还比较突出等等。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并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二、2010年工作的指导思想和预期目标2010年是经济复苏的重要一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任务的关键一年。从国际环境看,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并不稳固;从国内形势看,经济趋于持续回升,但回升内在动力不足;从杭州情况看,经济运行总体呈现复苏向好特征,但仍然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既看到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动向和新趋势,看到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变化和有利条件,又深刻认识形势的复杂性和做好新一年工作的艰巨性,深刻认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性,深刻认识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结构调整的紧迫性,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必胜信心,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坚持调结构、促发展、惠民生,打好“十一五”收官之仗,为顺利迈入“十二五”奠定坚实基础。 2010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中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市委全会精神,更加注重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更加注重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深入实施“六大战略”,继续破解“七难”问题,做好“一化七经济”和低碳城市建设文章,共建共享与世界名城相媲美的生活品质之城,努力在全省发挥龙头、领跑、示范、带头作用。 建议2010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其中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3%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农业增加值增长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外贸出口增长5%;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1%;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2.6%以上;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3%左右、化学需氧量与二氧化硫分别减排3%以上,全面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9%;新增城镇就业人数1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7%。以内。 为完成以上目标任务,我们要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深入实施“城市国际化”战略,坚持以城市化为带动、以国际化为引领,拉高标杆向世界名城看齐,积极推进城市建设与管理、经济与文化、科教与人才的国际化,用世界眼光来谋划杭州发展。要以城市转型促进经济转型,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软实力与硬实力、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产业链上中下游之间、内生型经济和开放型经济、城区与郊区的关系,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服务经济、文创经济、民营经济、楼宇(总部)经济、开放型经济、郊区经济。着重把握好以下环节: ——创新为先。坚持创新导向,优化创新环境,完善创新政策,加大创新投入,建设创新载体,集聚创新要素,做强创新主体,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建立区域创新体系。坚持以改革创新的办法破解发展中的矛盾与难题,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 ——转型升级。面对后危机时期的到来,更加坚定地以转型升级为主线,坚定不移调结构,脚踏实地促转型。以低碳发展模式为倒逼机制,坚持产业高端化,淘汰落后产能,进一步构建“3+1”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项目带动。坚持增量推动,狠抓大项目带动,面向全球配置资源,突出抓好大平台、大招商、大项目、大产业,以大项目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带动产业优化升级,统筹城乡发展。 ——改善民生。坚持把保障与改善民生作为政府的头等大事,把保民生与扩内需、促稳定结合起来,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以“7+x”为总载体,加大投入,集中力量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提升市民生活品质。 ——率先发展。深入调查谋划,加强前瞻性研究,科学编制“十二五”发展规划。努力在调整产业结构、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上走在前列,在提升城市品位、推进城乡和区域一体化发展上走在前列,在加强节能环保、建设生态文明上走在前列,在深化改革开放、建立科学发展体制机制上走在前列。 三、2010年的重点工作(一)加快转型升级,转变发展方式 提升发展现代都市农业。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中心,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增加涉农补贴。加强耕地保护,抓好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确保完成省下达生产任务。大力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培育优质农产品品牌。支持农产品生产加工与物流企业规模化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建立健全农技推广、动植物防疫和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农业服务体系。积极发展农村服务业,提升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与“农家乐”,创建10个风情小镇。加强农民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开展农村充分就业活动,加强对农民创业就业的金融和财政支持。推进科技兴农,加快生物技术推广应用。创新农作制度,发展设施农业,培育新的农村经济增长点。加强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百千工程”、农民生活品质提升工程和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按照四年任务三年完成要求,加大力度推进农村住房改造建设。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创建15个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 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与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并举。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兴市”战略,全面实施装备制造、汽车、纺织服装、轻工、电子信息、石化等产业调整振兴三年行动计划。继续加大对工业技改项目的扶持。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推进企业技术进步,新增200家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与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制定实施新兴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着力培育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光源、新材料、物联网、节能环保、涉海产业等新兴产业,从产业规划到基地、园区、研发平台、企业、项目、政策,逐项抓好落实。建立新能源产业园,着重发展太阳能光电、风能、新型电池等,积极申报国家新能源产业基地。坚持网络建设、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三位一体,打造全国领先的物联网城市。实施主城区企业搬迁异地技改,形成新的生产力。大力发展汽车产业,汽车产业园要形成一定产能。推进与央企合作。加快中策橡胶、正泰太阳能薄膜电池、运达风电设备、富春江水电大型潮汐发电机组制造、新安迈图二期20万吨有机硅、海康威视安防项目和东风裕隆、青年、众泰整车等重点产业项目建设。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培育计划和中小企业“瞪羚计划”,制定实施科技型初创企业培育“雏鹰计划”,扶持高成长性企业发展。 打造服务业“首位经济”。坚持服务业优先,加快十大门类服务业发展。开展“休闲消费提升年”系列活动,推进商业特色街区建设,加快商品市场改造提升,发挥商贸业繁荣市场、促进消费的重要作用。以钱江新城及庆春路、延安路为主平台,加强金融招商,打造长三角南翼金融中心。坚持“铺天盖地抓软件”,发展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加快实施“中国电子商务之都”和“电子商务进企业”行动计划,推动“三网融合”。构建全球旅游营销网络,打造“世博杭州之旅”等热点旅游产品,加快十大特色潜力行业发展,推进旅游综合体建设,大力培养旅游国际化人才,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办好第12届中国杭州西湖国际博览会。积极发展第三方、第四方与国际物流。增加普通商品住宅供给,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型住房消费,构建“六房并举”的保障性住房体系,加强市场监管,抑制投机投资性购房,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积极培育发展一批商务、软件、外包、金融、科技研发、中介服务、人才培训等特色楼宇,做强总部经济。 做大做强文创产业。以动漫游戏业等八大行业和之江文化创意园等文创园区为重点,着力打造产业集聚、产业融资、项目引导、人才开发、展示交易五大平台。建成白马湖生态创意城动漫广场。继续办好中国国际动漫节、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和创意杭州工业设计大赛。积极培育杭州设计、女装之都、动漫之都、杭州影视等品牌。 建设产业大平台。三次产业都要建设一批产业集聚区。积极推进各级各类开发区(园区)整合提升。以大江东新城为重点,坚持规划与政策引导,创新运行体制,合理布局“园中园”,加强基础设施配套,打造新的产业大平台。加快杭州高新开发区(滨江)、杭州经济开发区、杭州钱江经济开发区、和谐杭州示范区、余杭创新基地、临安省级科创基地等科技城建设。推进新加坡科技园建设。择机再申报一批国家级产业基地和试点。 (二)坚持大项目带动,加快城市化进程 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规划引导。基本完成地铁一期土建工程,进入铺轨及站台施工阶段。推进沪杭、杭甬、杭宁、杭长高铁、杭黄客专以及钱江新桥与杭州东站枢纽,钱江隧道、钱江大道、萧山机场公路改造、杭新景高速延伸线(之江大桥)、杭长高速公路及延伸段,东湖通城、秋石、留石、德胜、天目艮山、彩虹等快速路,九堡大桥、江东大道、九沙大道东接线、沿江大道、半山隧道和运河二通道、富春江船闸改造、临余公路、闲祝公路等大项目建设。加快绕城高速西复线、千黄高速、临金高速等项目前期工作。抓好城市主次干道和支小路建设。加强重点投资项目的科学管理与要素保障。 高起点规划建设新城和城市综合体。围绕“一主三副六组团”的城市空间格局,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钱江新城、城东新城、奥体博览中心、杭州金融城、杭州大学城等新城和城市综合体。钱江新城国际会议中心和市民中心年内交付使用,庆春路过江隧道建成通车。 坚持城市有机更新。深入推进西湖、西溪、运河、良渚、湘湖、南宋皇城大遗址等综保工程。拓展中山南路南宋御街功能。深入实施“一绕四线”综合整治工程。推进市区45条河道综合整治,加强河道管理,改善河道水质。国庆前推出新中东河、第二次推出“新三河”。加快撤村建居和城中村改造。启动农村历史建筑综保工程。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提高洁化、绿化、亮化、序化水平,打造“国内最清洁城市”。 合力推进五县市发展。坚持以城带乡,大力发展郊区经济,加快主城区与县市一体化进程,构筑市域网络化大都市。增强县市承接产业与人口转移的能力,引导主城区工业向县市梯度转移,实现要素资源市域内合理配置。推进特色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积极发展郊区旅游业与连锁商业及房地产业,继续推进农村路网建设,推进与桐庐、淳安、建德公交一体化。落实扩权强县、强镇各项举措,加强组团和中心镇建设,积极解决农民工在城镇的就业与生活问题。继续推进下山移民工作。筹集“联乡结村”帮扶资金6000万元以上。 (三)加强节能环保,实施低碳新政 推进节能减排减碳。加大环保投入,突出抓好重点企业、重点领域的节能减排,强化目标责任制,全面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实行严格的环境评价、节能评估等项目准入制度,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坚决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生产能力。坚持铁腕治污,深入实施 “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进一步推进半山、北大桥、大气、饮用水源地等环境综合整治。抓好钱塘江流域及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 加强生态与资源保护。大力保护六条生态带。启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工作。做好迎接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复检。推进循环经济“770工程”、工业循环经济“2632”工程。抓好钱塘江引水、天然气利用、闲林水库、三堡排涝和城西、临平、富阳大源污水处理厂等重点环保与生态建设项目。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开展资源节约综合利用,扩大节能、节电、节水、节材技术的推广应用。推动清洁生产与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和清洁可再生能源利用“双十万”工程。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大力推进植树造林,市区新增绿地面积300万平方米。 建设低碳城市。制定并实施低碳新政。推广绿色建筑,实施“阳光屋顶”计划,推进国家“十城万盏”与“十城千辆”试点。抑制高耗能产品生产,培育吸收二氧化碳的碳汇产业。建设大气复合污染物综合监测及预测预警系统,推行机动车简易工况法监测,主城区实行垃圾直运,提高生活固体废弃物分类收集处理率。机关带头推行绿色办公。开展低碳教育,倡导绿色出行、绿色消费,培养低碳生活方式。鼓励开展环保志愿者活动。建设低碳科技馆。以宜居促宜业,打造低碳经济、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生活、低碳环境、低碳社会“六位一体”的低碳城市。 (四)深化改革开放,推进创业创新 深入推进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围绕率先建立充满活力的创业创新体制、保障民生的社会管理体制、科学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全面推进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的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推进农村股份制改革,深化集体土地建设使用权、承包权流转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化“四改联动”,扩大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收支两条线”综合改革覆盖面。加大地方金融改革力度,推进杭州银行上市,开展杭州联合银行股份制改革,完善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加快筹建村镇银行和资金互助社,推进农村投融资体制改革。放宽市场准入,鼓励民间投资,保障投资者合法权益,增强民营经济与小企业活力。推进滨江区先行先试。 积极构建区域创新体系。抓住浙江作为国家技术创新工程首个试点省份的契机,以自主创新引领产业高端化,以商业模式创新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着力提升国家级、省级高新区、开发区功能,建设“天堂硅谷”。推进与浙大、中国美院等高校、在杭24家国家级科研院所的战略合作,建立科技创新战略联盟。开展R&D资源清查工作。加强科技企业孵化器与加速器、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创新载体建设。积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鼓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支持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与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认定。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增强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 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以国际化视野配置人才、技术、资本、市场等资源,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坚持科学招商,大力招引世界500强、中国企业500强、民营企业500强,推进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和新商业模式招商,加强地块招商、楼宇招商、央企招商和驻点招商。探索建立招商选资综合评价体系,提高引资质量。落实“外贸新政”,抓好外贸转型,推进大通关建设,支持出口企业加强技改与研发设计,注重自主品牌的培育推广,努力保持和扩大国际市场份额。加快发展服务外包,离岸外包合同执行额确保超额完成三年行动计划目标。创新企业“走出去”方式,鼓励企业境外办厂、并购重组、境外上市,构建国际营销服务网络。通过杭州保税物流中心(B型)易址建设,加快筹建空港综合保税区,开辟新的国际航线,推动空港经济发展。进一步深化国际友城合作,办好2010杭州国际友城市长峰会。全面参与长三角区域合作,主动接轨和服务上海世博会,办好最佳城市实践区“五水共导·杭州馆”。加快杭州都市圈建设,在交通、产业、民生保障等一体化上取得新进展。继续推进“山海协作”,对口支援南充、涪陵。全力做好援建青川工作,确保年内所有项目完工,提前一年完成三年援建任务。 以“人才+资本”促进创业创新。加快人才创业体系建设。加大创业教育与培训的扶持力度,办好赛博创业工场等大学生(留学生)创业园,发挥大学生创业联盟作用,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创建国家创业型城市。实施全球引才“521计划”,开展海外高层次人才招聘活动。加大对院士工作站扶持力度。继续开展专项人才房申购与“356”企业人才培训。推进金融创新,扩大创投、产投、平行、天使、债权、担保等基金规模,扩大直接融资。完善创投服务中心功能,吸引更多的投资机构来杭发展。进一步办好科技银行和产权交易所,推进企业上市,为创业创新提供资本支撑。 (五)繁荣社会事业,着力改善民生 提升文化生活品质。积极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和版权保护,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基层综合文化站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九大文化惠民工程”。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实施“青年文艺家发现计划”,繁荣文艺创作。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改革。创新文化运行机制,推进杭州大剧院与爱乐乐团联动发展,建设“音乐之城”。建设移动电视联播网。推进西湖申遗,振兴发展老字号。积极开展国际文化交流活动。 加快教育卫生体育事业发展。深化名校集团化办学,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优质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覆盖率分别达65%和75%,优质高中教育覆盖率达80%。确保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推进“国有民办”办学体制调整,完善教师绩效工资改革。完成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年度任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引导市属高校加快转型,按社会需求办学。支持杭师大开展教育改革试点,争创一流综合性大学。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推进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加快市属8家三甲医院建设,推进名院集团化试点。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推广电子病历,扩大医疗保险联网支付覆盖面。健全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增加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投入。做好“国家卫生城市”复评准备,推进健康城市建设。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开展第八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筹备工作,举办杭州国际马拉松等赛事。组队参加第十四届省运会和首届省体育大会,确保总分和奖牌第一。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完成城北体育公园二期项目建设。 加强和谐社区建设。进一步抓好社区公共服务站建设,构建公共服务、市场化服务、志愿服务、邻里互助“四位一体”的社区服务体系。完善社区为老助老服务功能,支持社区兴办或与辖区单位联办老年食堂,提高居家养老服务水平。提升社区工作者素质,完善社区建设保障,创建人民满意社区。 集中为民办好十件实事。(1)主城区100%创建充分就业社区。萧山区、余杭区和五县(市)60%以上的社区达充分就业社区标准。(2)完善医疗和养老保障制度。推进医疗保险市级统筹,扩大市域范围医保“一卡通”联网应用。完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符合条件满60周岁本市户籍城乡居民都可享受基础养老金待遇。全市新增机构养老床位2200张。(3)扩大保障性住房覆盖面。加强管理,完善配套。廉租住房实现低保标准2.5倍(含)以下的住房困难家庭应保尽保,推进经济适用房先租后售和租售并举,尽力解决“两个夹心层”住房困难问题。全市新增城市廉租住房保障3000户(其中实物配租1985户、租赁补贴1015户),新开工经济适用房119.45万平方米(其中主城区50万平方米)。主城区开工建设廉租房5万平方米,开工建设拆迁安置房(限价商品房)400万平方米,竣工300万平方米;建设经济租赁房(含大学毕业生与外来务工人员公寓)42万平方米;开工建设人才专项用房50万平方米。(4)千方百计缓解城区行路难和停车难。坚持公交优先,优化公交线路与站点设置,新增与更新公交车500辆,新辟公交线路12条,开通快速公交3号线(一期)和4号线,开工建设5号线和7号线;市区断头路贯通项目开工11个;支小路整治开工50条、完工20条;加快大型停车场(库)、换乘中心和公交场站建设;优化交通服务管理,扩大禁左和单向交通组织实施范围;实施限号、错时上下班控制车流量;用经济杠杆调节,疏解核心区停车难;鼓励绿色出行,新增免费单车15000辆;完善智能交通系统,提高管控水平。(5)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85%以上。开展灰霾天气综合治理。推进工业脱硫、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与工地扬尘治理。高污染车辆限行范围扩大到绕城公路以内,政府采购车辆全部执行国Ⅳ标准。(6)推进食品安全整治。巩固小餐饮、小食品、小作坊整治成果。抓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品牌建设。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严格执行不合格食品不得上市制度。(7)提升老小区人居环境。完成市区1200幢房屋的庭院改善、100条背街小巷改善和23.3万平方米危旧房改善,落实改善工程的后续维护管理。完成500万平方米老小区物业管理改善与300个以上截污纳管及20个垃圾中转站提升改造项目。实施老小区天然气管道进户工程。(8)丰富基层文化体育生活。组织“文化下乡”2000场以上。新增100个公共图书“一证通”服务点,为农民放映电影2.5万场(次)以上。免收城区低保户有线电视入网费及视听维护费。新建1000个村镇健身点。(9)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服务水平,新建和改建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站(室)900家以上。推进城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信息化建设,建立居民健康信息电子档案。开展公共场所控烟工作。(10)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完成300个村环境整治。推进10个整乡镇整治。完成3.39万户农村住房改造建设,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9.80%。新增农村无害化厕所6万座,普及率达80%以上。 (六)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打造“平安杭州” 完善维稳体制机制。落实稳定第一责任。健全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和调处机制,开展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妥善处理企业搬迁、市场改造、征地拆迁中的各类矛盾。充分发挥信访维稳作用,做好人民调解、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工作,化解社会矛盾。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应对舆情本领,预防和妥善处置各类公共群体性事件。做好上海世博会期间安保维稳工作。 加强公共安全管理。坚持打击、防范、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大普法宣传教育力度,改进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重视基层基础,加强基层公安派出所、司法所、法庭和社区、农村警务工作。推进治安动态网络监控、区域报警、金融报警三大技防网络建设。坚持“零容忍”和“打防结合、预防为主”方针,整治突出治安问题,严厉打击严重刑事和经济犯罪,促进“法治杭州”建设。 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深入进行安全教育,推行安全标准化工作,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对地铁等重大工程、交通运输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等重点行业的安全监管,依法严厉整治和查处道路交通与安全生产领域的违法行为。 抓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落实应急物资储备。强化预防预警和应急联动,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公共卫生事件等公共危机的应急处置能力。 与此同时,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做好第六次人口普查和统计、外事、对台、侨务、民族、宗教、口岸、人防、编制、档案、气象、地方志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文联、科协、社联、侨联、爱卫会、红十字会工作,促进关心下一代、老龄、残疾人、慈善等事业不断发展。 四、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一)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强化公共服务 推进政府自身改革。以转变职能为重点,认真组织实施市级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精简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程序,下放审批权限。抓好“两家两中心”建设,完善投资项目审批代办制、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强税收征收与管理,优化财政收支结构,加大财政对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引导保障力度。继续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收支两条线”等改革。扩大政府购买服务。 促进政府工作创新创优。继续实行政府工作项目化管理和各项责任制。以综合考评为抓手,促进机关创新创优。继续实行领导干部联系重大项目制度。对公共服务窗口全面推行服务评价制。狠抓效能建设,提高服务质量。 (二)进一步扩大政务公开,深化开放式决策 坚持开放式决策。以民主促民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完善科学民主决策。加强开放式决策制度建设,发挥民情民意调查、人民建议征集、市长专线电话、网上政府信箱、杭网议事厅等沟通平台作用。认真执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完善政府新闻发布制度,坚持政府重要行政事项和公共政策社会公示制度,探索政府部门预算公开试点,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 (三)进一步加强法制建设,推进依法行政 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积极支持市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健全向人大报告、向政协通报工作制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认真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议案。完善信访联络员制度。 坚持依法行政。加强政府立法工作与规范性文件的审查、备案及清理工作。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制度建设,规范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自由裁量权行使。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在加强行政监督、解决行政争议、化解社会矛盾方面的重要作用。针对群众关注的重点领域加强执法检查,做到执法为民。 (四)进一步转变作风,打造廉洁政府 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加强公务员的教育培训。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更加注重服务基层,服务企业,为民解难。继续深化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推进重点部门和行业政风行风建设,切实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 深入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大力倡导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之风,严格控制一般性行政支出,各级党政机关公用经费预算压缩5%,会议费、公务用车购置费及运行费用、出国(境)经费实行零增长。 加大反腐倡廉力度。全面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以进一步构建权力阳光运行机制为重点,加强对行政权力运行的全过程、全方位监督。规范工程项目招投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公共资源交易、政府采购、公务消费等行为。推行政府重大任务和重大项目全过程效能监察,加强政府投资项目预算管理与审计监督,认真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的突出问题,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任重道远。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杭州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奋力拼搏,为共建共享与世界名城相媲美的生活品质之城作出新的贡献! 杭州概况杭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浙江省东北部,离上海180余公里,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七大古都之一,是国务院确定的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从秦朝设县治以来,杭州已有2200多年历史。五代吴越和南宋王朝都曾在杭州定都。今天,杭州己成为浙江省的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和旅游中心。杭州历来以风景秀丽著称于世,有“人间天堂”之誉。杭州市地势西高东低。西北部、 西南部系浙西中山丘陵区,它拥有著名的西湖和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两个紧密相连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及世界奇观钱潮,京杭大运河终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天目山等名胜景区。并且毗邻世界著名山岳名胜黄山、历史文化名城绍兴,贯通普陀山、宁波、奉化溪口、雁荡山、天台山等著名风景区成为人们理想的游憩之地和观光中转之地。 杭州不但神秀所钟,风景如画,而且人文荟萃,科技文化兴旺。西湖四周拥有许多著名的石窟造像、碑刻、古建筑,成为我国珍贵的艺术瑰宝。历代名人在杭州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迹和诗书绘画。杭州还孕育了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活字印刷术发明者毕升和我国杰出的科学家、《梦溪笔谈》作者沈括等伟大人物。 现在,杭州有浙江大学、中国美术学院等高等学府十余座,各级科研机构3000作者沈括等伟大人物。杭州经济发达,工农业总产值名列全国大中城市前茅。它是中国的“丝绸之府”丝绸生产历史悠久,产品类多质优,它又是“鱼米之乡”、“茶叶之地”,为著名绿茶“龙井茶”产地。抗州市区每年接待海内外游客2000多万人次,十数倍于杭州市区人口。杭州属于中国,杭州属于世界。 杭州地处京杭大运河南端,距上海151公里,是中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和七大古都之一。2200年的建城历史蕴育着长达223年的吴越、南宋王都。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元代)赞叹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华贵之城”。以汉族为主,有回、蒙、朝鲜、 畲等27个少数民族。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16.2℃,年平均降雨量1500毫米。 杭州,自然神秀,山水旖旎,素有“人间天堂”之美誉。左环西湖、富春江新安江两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右抱千岛湖、大奇山、午潮山、富春江四个国家森林公园和天目山、清凉峰两个国家自然保护区。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亦如明珠般点缀其间。生态资源得天独厚,尤以“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临安为最。这里,峭壁奇峰、美荫幽谷;这里,清泉碧潭、瀑布飞濑;这里,翠竹修篁、山野清风,宛若置身于独具江南魅力的“世外桃源”。在这一团团、一簇簇流动的绿波中,您将真正忘却都市的喧嚣,而独得山水之幽,虫鸟之乐,花草之芬芳。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