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汉语手册 |
释义 | 简要介绍《汉语手册》(A Handbook of the Chinese Language)系英国语言学家、汉学家萨默斯代表著作,牛津大学出版社1863年出版。150年来该书并没有引起学术界应有的关注,客观而言,该书作者学有专长,使得他能够站在普通语言学的角度,考察了汉语的诸多事实,其中对汉语音节结构的描写以及对汉语词类和句类的分析,非常精到,为当时学界所少见,得出的许多关于汉语的研究结论,应该说都已达到当时欧洲汉语学术界的前沿水平,即便到今天,他对汉语的许多认识仍然能够引起学人的思考,给人以启发。《海外华文教育》2011年第1期刊登了该书前言部分,题为“18-19世纪欧洲汉语教学研究:《汉语手册》前言(1863)”,于海阔、方环海译。 前言(节选)《汉语手册》出版的目的大致有三:一是为在“伦敦大学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 London)[1]学习中文的学生提供教材;二是为英国学习中文的其他人士提供辅助;三是为中国本土初学中文的人提供支持。 为表明该书写作的必要性,我们有必要对现存的有关汉语教学研究的各种著作作简要的回顾,直截了当地指出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并指明它们作为中文学习辅助资料的学术价值。 英国的中文研究,广而言之,甚至是欧洲的中文研究,也不过是近些年的事。传教士著作中的一些模糊表达,尽管本身大体正确,却仍然需要传教士去加以解释,防止主观臆断以致曲解原意。因为没有老师随时对西方人头脑中故有的一些偏见和错误结论进行更正,许多东西经常被误解。比如,早期东方史研究者对中国神奇般的描述,使得有关中国人的一切都被过度渲染,许多东西甚至都是子虚乌有。 首部系统论述中文的著作《华语官话语法》是由多明我会(亦译道明会)修道士瓦罗(Francisco Varo)编著的[2],1703年在广州以木刻印刷的方式出版。 拜耶尔(T. S. Bayer)1730年用拉丁文发表了他的著作《中国博物论》(Museum Sinicum)(上下卷,8开本),在圣彼德堡出版。然而拜耶尔却未能实现其写作初衷。该书由传教士著作中的资料搜集整理而成,并对这些资料加以评论,用词隐晦,令人很不满意。雷慕萨(Abel-Rémusat)在《汉文启蒙》(Elémens de la Grammaire Chinoise)序言中提到这本书时曾说:“这部语法书大部分笔墨都花费在写作、词典及诗歌的细节上;大约五十页的内容也只提出了有关这门语言的机制的最普通概念,几乎未举任何例子。原文为铜版印刷,读者可去参阅。此外需要说明的是,该书文字印刷粗糙,若无经验难以辨认。” 下一位著名的中文研究者是傅尔蒙(Etiénne Fourmont)[3],他对所承担的著述任务难以胜任,但是却能够忽悠他的同胞接受了他自己许多不正确甚至荒谬的观点,而书中所包括的少量有用的、真实的信息则是别人的成果。为避免麻烦,大家可以忽略,完全不用去看,因为书中许多观点只会产生误导。其他在欧洲各地出版的几部著作几乎都不值一提,没有哪部有关中文的著作值得向大家推荐研读,直到博学多才的马士曼(Joshua Marshman)博士的论文问世,情况才大大改观…… [1] 译注: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由英国国王乔治四世和惠灵顿公爵于1829年创建,是一所传统的英格兰教会管理的大学学院,也是伦敦大学最古老、最大的学院之一。 [2] 书原名为:Arte de la lengua mandarina,包括64张(正反双页),8开本,使用中国书籍刊刻方法木刻印刷。该书已十分罕见,但在大英博物馆可以找到一本。此处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该书的中译本由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年出版,姚小平等翻译。 [3] 傅尔蒙(Etiénne Fourmont)1737年出版《汉语沉思录》(Meditationes Sinicae)对开本,1742年出版《汉语文典》,对开本。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