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汉王镇 |
释义 | 1 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汉王镇汉王镇为一地名,在我国陕西省(2个)、江苏省以及甘肃省都有同名乡镇,由于受自然条件影响,以及当地政策规划不同,在发展建设方面,各个乡镇存在差别。 ◎ 概况汉王镇位于汉台区东北部,辖汉王、繁荣、红星、永久、光华、群干、新丰、汉明、黑庙、白庙、七曲、五郎、 大兴、牛尾、玉皇15个行政村。镇政府驻汉王村李家窝。褒(河)文(川)公路过境。 ◎ 沿革1950年设汉王乡,1959年改管理区,1961年建公社,1966年更名七一公社,1973年复称汉王公社,1984年复改龙江乡。1996年撤乡建镇,面积40.3平方千米,人口1.8万人,辖汉王、汉明、黑庙、永久、繁荣、新丰、群干、红星、玉皇、光华、白庙、五郎、七曲、大兴、牛尾15个行政村。 【2010年代码及城乡分类】610702106 ~200 121汉王村 ~201 220繁荣村 ~202 220红星村 ~203 220永久村 ~204 220光华村 ~205 220群干村 ~206 220新丰村 ~207 220汉明村 ~208 220黑庙村 ~209 220白庙村 ~210 220七曲村 ~211 220五郎村 ~212 220大兴村 ~213 220牛尾村 ~214 220玉皇村 ◎ 经济汉王镇地处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东北部,西与武乡镇毗邻,东于城固县文川镇接壤,因西汉刘邦在此练兵而得名,旧有纪念刘邦的古庙,所以汉王镇也称汉王庙,惊邦河流过镇中心,全镇总面积40平方公里,辖15个行政村,总人口16705人,125个村民小组,4686户,总耕地面积24578亩,其中水田13153亩,旱坡地11425亩。 近年来,汉王镇党委、政府一班人团结和带领全镇人民,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以人为本谋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突出农业基础地位,全面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狠抓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三个文明”全面协调发展,全镇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势头强劲。 自2002年以来,通过争取项目、资金450余万元,用于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其中,投资110余万元打机井10口,完善配套设施,修抗旱水窖2口;争取投资20万元,衬砌、维修灌溉渠道9.4公里;争取国债及以工代赈项目投资125万元,硬化村组道路5条计13.9公里。完成了集镇400米给排水管网埋设,19盏路灯的安装。1公里人行道沿的铺设和人行道树的栽植,镇内农贸市场、停车场、邮电通讯、金融、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齐全。辖区内有中学一所,小学13所,幼儿园1所。2003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2亿元,镇级财政收入117.6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559元。镇党委、政府被市、区授予“创建文明集镇先进镇”、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先进集体”、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 “婚育新风进万家先进单位”、“信访工作先进集体”“政府系统信息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教育:汉王镇初级中学1所,汉王镇中心小学1所 交通路线: 在汉中市内乘坐23路到武乡下车换成汉中到汉王镇直达小公交巴士,或在陈家营乘坐汉中市到汉王镇小公交巴士直达,10-15分钟一趟 2 江苏省铜山区汉王镇汉王镇,位于徐州西南苏皖交界的群山之中,东北部紧靠徐州市区,东部与铜山新区交接,西部和南部与安徽萧县接壤,镇域总面积95平方公里,境内山脉连绵,河流纵横,森林覆盖率达60%,有诸多自然和人文景观,是著名的“花果之乡”、“中国红玫瑰之乡”、“民间石刻艺术之乡”、“汉文化之乡”和“生态平衡之乡”,是江苏省百家名镇之一,曾荣获联合国“全球生态500佳”称号。汉王素有山水一色、民丰物阜之称,被喻为徐州后花园。 ◎ 汉王历史汉王的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这里出土的石刀、石斧、石凿、石祖说明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的祖先在这里繁衍生息,这里还是两汉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楚汉相争,高祖刘邦就是在这里拔剑得泉,重整旗鼓,成就一代帝业,这里出土的汉画像石、汉画像砖描述了当时广阔的生活画卷。历史上许多名人志士、墨客骚人来汉王游赏。 一代文豪苏轼、苏辙兄弟曾游汉王,苏辙为高祖试剑石作铭,大气雄浑;明代徐州知府杨节仲为汉王庙府写了“门迎曲水龙蛇动,户对环山虎豹藏”的对联;死后葬于汉王的清代张竹坡评点《金瓶梅》,呕心沥血,为中国文学理论留下宝贵遗产……如今聪明智慧的汉王人依靠当地丰富的大理石、竹叶石资源,加上精湛的石刻技艺,制造出的烟具、茶具、文具等石刻工艺品远近闻名,2000年被中国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石刻艺术之乡”。 农历四月初八是著名的汉王庙会! ◎ 地理位置及自然概况汉王镇位于徐州西南,距市区12.5km,北连铜山区大彭镇,西接安徽省萧县,南与铜山县三堡镇毗邻,东与徐州市隔云龙湖相望。部分镇域处于云龙风景名胜区内。 汉王镇属山区丘陵地带,东、南面为丘陵区,西、北部为冲击平原并有小面积的采煤塌陷区,全镇有大小山头136座,最高海拔244m,平原区标高在38-40m之间。汉王镇属北温带,亚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年最高气温38 oC,最低气温-11 oC,年平均气温14 oC左右,平均降雨量800mm,全年平均无霜期195天;全年日照时间2400小时左右,最大冻土深度30cm,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偏北风,平均风速3m/s。 ◎ 自然风光汉王自然环境良好,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全镇森林覆盖率达60%,荒山绿化率达98%,大气质量达一级标准,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等各项生化指标均超过国家环保标准。在这里,十里葡萄长廊、千亩玫瑰园、千亩桃花园、万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已经形成。汉王种植玫瑰花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汉王玫瑰与山东曹州牡丹齐名,经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考察,定名为中国红玫瑰,其年产量占全国产量的四分之一。雨花露水蜜桃、八斗杏、酥梨等果品在全国、省、市的果品评比中屡次获奖;优质草莓已形成规模。以优质无污染鲜果生产出来的绿色产品曾荣获《国际食品文化博览会金奖》。 在汉王,自然生态环境形成的山水风光秀丽迷人,群羊坡群石乱立、玉带河曲折逶迤、汉王水库波光鳞鳞、拔剑泉清澈可鉴、虎山生态园引人入胜,游人到此莫不流连忘返。 阳春三月,风和日丽,汉王便成了花的世界,登山眺望,处处桃花含娇,樱花点红,姹紫嫣红,芳菲满山。依靠自然生态环境形成的山水风光秀丽迷人,群羊坡群石乱立,风吹草低,如牧群羊,或坐或卧,或行或立,或低头汲食,或悠闲嬉戏,意境深远,令人心旷神怡。玉带河曲水逶迤,玉带湖波光粼粼,老龙潭清澈可鉴,三华山引人入胜,南山温泉也正在开发。游人至此,莫不流连忘返。 汉王矿产汉王矿产富饶。有煤、铜、大理石、石英沙、石灰岩等十余种,其中以石灰岩、煤、大理石会计师尤为巨大。“寿山自古出美石,美石即大理石也”,现今寿山大理石有汉白玉、茶花玉、汉王黑、海浪花等十几个花色,除制作装饰品外,还生产烟具、茶具、酒具、文具、高级工艺品和大理石家俱。汉王竹叶石、五彩石、假山石亦是远近闻名,独具特色。汉王石雕和根雕远近驰名,九九年被江苏省命名为“石雕之镇”。 ◎ 风景名胜拔剑泉、马扒泉、试剑石位于丁塘山下,现为汉王镇政府驻地,是云龙湖的源头。汉3年(公元前204年),楚汉相争,刘邦兵败彭城,逃到丁塘山下,人困马乏。眼看追兵已到,刘邦拔剑在手,仰天长叹“天亡我也”,说完以剑刺地,剑拔而泉涌,他的战马以蹄扒地,扒出泉水,将士得以解渴,精神大振,突出重围后,战败项羽,建立了大汉王朝。后人为作纪念,将这两眼泉分别取名为拔剑泉和马扒泉。拔剑泉与众不同的是,还有一块巨大的试剑石。大约刘邦怕自己的剑刃不锋,插不进石而先来试试吧。当年的汉王庙就建在试剑石旁边。北宋熙宁年间,苏轼作徐州太守时,苏辙曾作过《试剑石铭》: 汉高祖皇帝庙有石高三尺余,中裂如破竹,不尽者寸。父老曰:“此帝之试剑石也。”熙宁十年,蜀人苏轼为彭城守,弟辙实从入庙观石而为之铭。铭曰: 维汉之兴,三代无有,提剑一呼,豪杰奔走;厥初自试,山石为剖;夜断长蛇,日沽神目;指麾东西,秦项授首。敛然三天,一夫之偶。大人将之,山岳颓仆。用巨物灵,不复凡手。武库焚荡,帝命下取。岿然斯石,不尚有旧。 汉王庙由于历经沧桑,早已不复存在,但是汉王庙会却一直延续至今,每每磨肩继踵。据史料记载,明洪武末年,徐州知州杨节仲重建汉王庙:中殿祀刘邦,后殿供佛像,庙中古柏粗可两人合抱。山门外还有一副对联: 迎门曲水龙蛇动, 户对环山虎豹藏。 两泉至今喷溅不息,泉水恒温16度,冰雪不封,昼夜流量为2592立方米,超过济南趵突泉,被国家地矿部门检测为含锶碘等27种微量元素的高品位矿泉水。拔剑泉周围修筑有拔剑亭、假山、皇桥、曲桥、刘邦像、碑林、农趣馆、茶艺室、农家菜馆等旅游设施。留下千古佳句。泉西侧出土的“始祖石雕”,相传为氐族社会的原始图腾崇拜物。泉西紫金山相传为一汉墓,正在考察论证。拔剑泉四时景色不同,春天可在拔剑亭观赏紫金山的“雾雨梨花”;暑夏可在泉边静听“泉鸣蛙噪”;金秋可欣赏“双泉映月”的景色;冬天则可欣赏“剑泉雪雾”奇景。娇嫩垂柳、苍绿雪松、青翠法梧倒映泉中更觉到了人间仙境。泉旁几户农家饭庄,飘来老公鸡炖蘑菇的浓香,据开饭庄的主人介绍,农家饭菜的用水,全部取自这富含微量元素的拔剑泉水,做出来的食物,因此味道纯真,让人大快朵颐。游人在这里小憩,品尝农家菜,发一腔思古之幽情。汉王镇镇政府院内,在一处雪白的影壁墙上,有草书汉高祖刘邦《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字体遒劲挺拔,宛若游龙浮动,显示出汉王古典历史文化的深厚。书墙前的一块酷肖汉高祖的奇石,和墙外的两泉碧水相映成趣。 拔剑泉由于山势优美,泉水清澈,积泉成溪,又流出一条玉带河。山 泉 河相连,风景优雅!清乾隆徐州知府邵大业曾写有《拔剑泉》一诗,颇说了其景的面貌: 策马来寻拔剑泉,汉王遗迹尚森然; 一泓暗泻碧峰外,百丈晴拖绿树边。 溜响消残龙占气,芒寒微动灞陵烟; 鸿冉寂寞乌江冷,不信清流此地偏。 ◎ 群羊坡位于拔剑泉南,凤岭山北坡,方圆数百亩的范围内遍布裸露的岩石,这些岩石经风吹日晒,表面光洁呈灰白色,它们在荒草中时隐时现,远看就像活动着的羊群。这些“羊”形态各异,一阵风过,它们在草丛中时隐时现。群羊坡群石乱立,风吹草低,如牧群羊,或坐或卧,或行或立,或低头汲食,或悠闲嬉戏,或仰首咩叫,意趣盎然。 此情此景,让人不禁会想起: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更会不觉吟诵起大文豪苏东坡在徐州任知府时写下的那首著名诗篇:醉中走上黄茅冈,满冈乱石如群羊。冈头醉倒石作床,仰看白云天茫茫。歌声落谷秋风长,路人举首东南望。 拍手大笑使君狂。有学者考证,这首诗为何只写了七句,是因为大文豪被群羊石的景色完全沉醉了,而竟然忘了写完整八句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虽经千年万年的风雨,仍不减其形神兼备的自然生趣。 ◎ 虎山百果园位于汉王西南虎山脚下,这里三面环山,林茂沟深,总面积3000多亩。这里有树龄高达数百年的古藤花,有一二百年历史的古杏林、古柿林,另外还有山楂、李子、石榴、葡萄等果树,四季有花,三季有果,常来常新。古藤、杏林、奇石、深沟、流泉、百果园均充满了自然的野趣;炊烟、石凳、草亭、鸡鸣、犬吠,这里又饱含田园生活的安适和宁静。这里是人们踏青野炊,体味民风民俗,回归大自然的绝佳去处,是一片充满魅力的世外桃源。 ◎ 张竹坡墓位于拔剑泉西200米的紫金山上。张竹坡(1670—1698)名道深,字自德,号竹坡,是清代著名文学评论家。他一生最重要的事业就是评点《金瓶梅》一书,他共写下4万字的评论,为中国文学理论留下了一份宝贵遗产。张竹坡死后,被葬在紫金山北,墓地有石人、石马,主墓前有神道碑,但皆毁于“文化大革命”。1985年该墓迁于紫金山东坡梨树丛中,碑文为“清初小说评点家张竹坡之墓”。 ◎ 张道平烈士墓哈针窝村现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张道平烈士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规定,对文物点按规定距离划定建设控制地带,执行保护规定,以使文物点的环境风貌符合文物古迹的保护要求。 ◎ 大北望总前委指挥部旧址位于汉王镇北部大北望村内,又称郝家大院。总占地面积900多平方米,共有清代建筑100余间,被古建筑学家确认为徐州地区乡间现存面积最大的古建筑群。1949年二三月间,第二野战军(原名中原野战军)的首长刘伯承、邓小平曾到过设在大北望的野战指挥部,同第三野战军的首长陈毅、粟裕、谭震林运筹帷幄,指挥作战,并留下了珍贵的合影照片,这是一处既有观赏游览价值又具有革命纪念意义的文化景点。 ◎ 张伯英艺术馆艺术宝库三环路,往南,就直接进入汉王镇境内,不出1公里,大学路的东侧,一座依山而建的雄伟仿古建筑,就是新近投巨资兴建的张伯英艺术馆,这座建筑位于汉王镇望城村内,其气势宛如杜牧笔下的阿房宫,其亭台楼阁,各抱地势。艺术馆陈列有被誉为汉代绣像史的汉画像石、石碑、石刻民俗文物等1500余件,张氏及徐州籍书家的墨宝、张伯英塑像等。漫步艺术馆,别具匠心的石道、楼阁、山亭、大殿,处处显示出艺术馆浓郁的艺术气息,成为书家和游人缅怀先师、切磋书艺、休闲度假的又一处胜地。徐州自古便是书法之乡,唐代窦众的《述书赋》,曾列举徐州书法家11人。而彭城榆庄张氏一族,以书法传世。近代书法家更是这一氏族的出类拔萃者。张伯英,谱名启让,字勺圃、少溥、蛰农,自号云龙山民、东涯老人,生于1871年,自幼受家风熏陶,苦习书法。庚子年间中举。1914年因才识过人,被陆军部次长、同窗好友徐树铮聘为陆军部秘书。第二次直奉战争后,段祺瑞担任北洋政府临时执政,伯英出任执政府副秘书长,后辞职,并以卖字为生。伯英书法以颜体入手,再学魏碑,尤精于《张玄墓志》,晚年学苏东坡,自创一体,朴实秀逸,圆满峻发。既宽博雄放,又凝重含蓄。其用笔方圆兼备,万豪齐力,挥洒自然,不泥于古,不媚于今。张伯英艺术馆的建成,毫无疑问会为汉王山水增添一层绚丽的人文色彩。 ◎ 凤岭山度假区凤岭山旅游度假区位于拔剑泉南,凤岭山北坡,总占地近3000亩。度假区内将建设生态植物园、果树盆景园、汉王奇石馆、旱地滑雪场、高尔夫球练习场、水上垂钓中心、疗养中心、度假区等,目前蒙古风情园已对外开放,民俗风情园和水上垂钓中心正在积极建设中。 ◎ 经济社会概况汉王镇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6.4 亿万元,财政收入1110万元。 汉王镇三次产业的比重分别为30:61:9。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比例高于一产比例,反映出汉王镇经济发展已进入工业化快速发展的阶段;第三产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比重仍很低,上档次的不多,以消费性为主,服务性居次,生产性服务业较少。 近年来,汉王镇的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农业机械总动力1978千瓦。全年粮食总产量11582吨,农业总产值达1.9亿元。 汉王镇现有工业企业76家,其中国家煤矿三座,县办工业2家,乡办工业16家,村办企业61家,工业发展已经具有一定的基础。全年第二产业总产值3.9亿元。 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全镇实现第三产业总产值0.6亿元。 ◎ 镇域土地利用概况汉王镇域土地总面积9308公顷,其中镇区建设用地130公顷, 占总面积的1.4%,耕地2015公顷,占总面积的21.6%,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893.3公顷,占总面积的9.6%。人均建设用地指标较高。 ◎ 行政组织概况汉王镇现辖12个行政村,共有46个自然村,总人口5.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7万人,占总人口的88%。 在劳动力结构方面,12个行政村实有从业人员26262人,其中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18258人,占69.5%,工业从业人员2929人,占11.1%,建筑业从业人员2768人,占10.5%,交通运输业从业人员1578人,占6%,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从业人员729人,占2.9%。 ◎ 公共设施目前,全镇有小学6所,中学1所,中学教学点两处,在校学生4571人,另外,幼儿园和托儿所有9所;医院、卫生站12个,病床数30个。 基础设施: (1) 交通:汉王对外交通主要依托老徐萧公路,玉带路,新茶路。汉王镇的内部交通网络较为完善。 (2) 供水:镇区内有水厂一座,设计规模1.3万吨。新河矿区有水厂一座,设计规模4万吨。自来水普及率为55%, (3) 供电:现有220kv变电所1处,35kv变电所2处,镇域用电由35kv汉王变电所供给。电力线均架空敷设。 (4) 燃气:部分居民使用瓶装液化气。 (5) 电信:城镇有一邮电局,开展邮政和电信等多项服务。光缆线路10公里。 (6) 广播电视:现有一座广播电视站,城镇的有线电视网络比较完善。有线电视普及率达90%。 ◎ 远景展望汉王的发展定位于生态、文化、科技、景观、旅游为一体的旅游型小城镇,逐步开发建设群羊坡、拔剑泉、紫金山、玉带河、玉带湖等旅游景区,建设中学生态自然教育基地、生态康复基地、游乐中心、自然别墅区、饮食等旅游配套项目。围绕环境保护和景点开发,将汉王建设成徐州的大花园、大果园、大菜园,并最终成为徐州旅游目的地中的“王牌”。 ◎ 交通路线在宣武市场乘838、837、837附,在体育场乘22路,在西关新一佳乘31路车均可到 3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汉王镇◎ 基本概况汉王镇位于陇南市武都区东部白龙江沿岸,距城区13公里处,国道212线通过,东接郭河乡,南邻桔柑乡,西连城郊乡,北与龙凤乡相接,南北宽8公里,东西长14.6公里,总面积约116.76平方公里。白龙江在其境内流径16个村5公里,境空气清新,没有污染,气候环境较好,最低海拔800米,最高海拔2200米,境内有数条泥石沟,气候温和,年最高气温32℃,最低-4℃,年降水量一般为150毫米左右,无霜期一般在300天。按地理位置全镇分别为六大片,即:上北片、中北片、下北片、上南片、中南片、下南片。下南和中南是全镇最贫困的片。 ◎ 行政区划2004年7月份由原来的36个村,合并为29个行政村,即:杨家坝、仓园村、甘家沟村、汉王街村、罗寨村、甘家山村、陈家坡村、马坝村、固水子村、卢能村、土桥村、成家山村、马半山村、月阳坝村、麻池村、宗家堡村、陈李家村、大坪山村、杨庞村、黎营村、汉坪村、朱能村、白崖村、问子村、绸坝村、包家坝村、陈龙村、马仓村、贾半山村。 镇政府驻地在汉王街村,国道212线通过,交通便利,2005年重新修建了办公大楼,改善了职工办公生活条件,2007年修建了蓝球场地、健身场地,给职工提供了运动场所,实现了“美化”、“亮化”政府的目标,对外也树立了良好的政府形象。 ◎ 自然与经济全镇辖29个村委会,105个村民小组,6545户,26802人,其中农业人口26401人,非农业人口401人,其中:2000人以上的村2个,1000人至2000人的村有8个,500至1000人的村13个,500人以下的村的6个,汉族占总人口的99%,少数民族占人口的1%。 在产业结构上沿川地带以蔬菜、瓜果为主,高半山地带以优质小杂粮、玉米、小麦、洋芋为主,经济果树以花椒、核桃、油橄榄为主,中药材以党参、红芪、板蓝根为主。汉王镇是全区花椒、油橄榄的主产区,起步早,发展快,效益好,目前已成为全镇覆盖面最大,群众受益最广,认可程度最高的主导产业。目前两种产业面积已达到5万多亩。其中花椒32000多亩,350多万株,人均有椒130株,产值达到2000多万元,人均收入750元;由于油橄榄受地域栽植的影响,只能在海拔1300米以下才能生长,所以面积只有18000多亩,60多万株,产值达到1400多万元,人均收入530多元,目前绝大多数还未进入盛果期。 我镇盛产的“大红袍”花椒以色红油重,粒大饱满,香味浓郁,麻味醇厚,药效成份多,精油含量高等优良品质而畅销全国。油橄榄是我镇的特种产业,橄榄油畅销全国,称为植物油中的皇后,享誉盛名。 我镇由于光热资源丰富、气候温暖,在沿川主要以蔬菜产业为主,冬季露地蔬菜主要有蒜苗、大白菜,早春有冬播洋芋及草莓,由于品质好、无污染,远销西北五省,人均收入达到1000元以上,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同时也丰富了城乡人民的菜蓝子。 ◎ 名优特产有 棉花、油菜、当归、党参、黄芪、花椒、桔子、苹果、油橄榄等。 ◎ 旅游景点其中万象洞最为有名。 ◎ 工作思路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镇党委一班人按照“抓产业,促劳务”的总体经济工作思路,立足镇情,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走出了一条“高半山花椒红、半山地区橄榄绿、沿川露地蔬菜鲜”的符合镇情的特色产业开展路子。同时汉王镇党委、政府狠抓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公路建设,目前29个村委会都全部达到了“通车、通电、通水、通电话、通邮”的五通目标。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求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在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我镇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正在又好又快的蓬勃发展。 4 陕西省紫阳县汉王镇◎ 镇情概况汉王镇位于紫阳县城以北45公里处,是紫阳县北部的历史名镇和边贸重镇。总面积为81.83平方公里,辖8个村1个居委会,60个村民小组,3907户,14531人。本镇交通方便,水路有汉江瀛湖黄金水道,陆路有横贯全镇的紫石公路;通讯设施齐备,已实现"村村通";富硒资源和旅游资源丰富;民风淳朴,社会稳定,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较快。 汉王镇党委、政府紧紧把握西部大开发机遇,立足资源优势,突出区域农业经济特色,按照建设富硒生态经济强镇的战略目标,确定以蚕桑和白山羊为支柱的两大主导产业,年养蚕发种已达3500张,产茧116吨,产值达140万元;全镇白山羊存栏达3000只;以富硒皱皮柑和无公害蔬菜为主的两大特色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富硒皱皮柑为汉王镇所独有,以味甜、汁多形美而出名,因其具有祛寒、镇咳的药用效果,又有提神醒脑、特效解酒的保健功能,乃果中珍品,现有皱皮柑面积4000亩,已挂果皱皮柑年产500吨,产值达300万元;有蔬菜基地近千亩,亩产最高可达9000公斤;烤烟、秦巴硒菇两大后续产业方兴未艾。 ◎ 自然资源汉王自然环境良好,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全镇森林覆盖率达60%,荒山绿化率达98%,大气质量达一级标准,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等各项生化指标均超过国家环保标准。在这里,十里葡萄长廊、千亩玫瑰园、千亩桃花园、万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已经形成。 汉王种植玫瑰花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汉王玫瑰与山东曹州牡丹齐名,经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考察,定名为中国红玫瑰,其年产量占全国产量的四分之一。雨花露水蜜桃、八斗杏、酥梨等果品在全国、省、市的果品评比中屡次获奖;优质草莓已形成规模。以优质无污染鲜果生产出来的绿色产品曾荣获《国际食品文化博览会金奖》。 ◎ 基础设施汉王镇党委、政府一班人团结和带领全镇人民,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以人为本谋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突出农业基础地位,全面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狠抓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三个文明”全面协调发展,全镇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势头强劲。自2002年以来,通过争取项目、资金450余万元,用于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其中,投资110余万元打机井10口,完善配套设施,修抗旱水窖2口;争取投资20万元,衬砌、维修灌溉渠道9.4公里;争取国债及以工代赈项目投资125万元,硬化村组道路5条计13.9公里。完成了集镇400米给排水管网埋设,19盏路灯的安装。1公里人行道沿的铺设和人行道树的栽植,镇内农贸市场、停车场、邮电通讯、金融、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齐全。辖区内有中学一所,小学13所,幼儿园1所。 2010底,新修公路121公里,新建通村水泥路132公里;新修堰渠8条9800米;改造安五堰、茨沟堰1400米;新修河堤86米;新修村(社区)活动室7个;集镇建设不断加强,新建汽车站一个,农贸市场一个,垃圾堆放点一处;新建卫生院门诊楼一处;农村电网、广播电视、移动电话基本实现全覆盖;扶贫搬迁、生态移民、危房改造、安居工程等项目顺利实施,一大批农民告别了茅草房、土坯房,住进了新居。以退耕还林、汉江绿化、丹治工程为主的生态环境建设快速推进。 ◎ 农业产业“十一五”期间,坚持一村一品和强村大户战略,大力推进产业建设,柑桔产业初具规模,新建柑桔园2000亩;生猪规范化养殖水平不断提升,培养标准化自育自繁养殖大户34户;蔬菜产业基本形成,发展设施蔬菜400亩;蚕桑、林果等传统产业在改造提升中逐步转型;茶叶、食用菌、魔芋等新兴产业在加快发展中成效初显;粮食产量保持稳定。2010年全镇农业总产值达到8048万元,是“十五”末的2.6倍。 以公路沿线、集镇周边为重点,累计流转土地3400亩,形成了一批设施农业、绿色产业、畜牧大户和个体企业;全面完成了农村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确权林地81000亩,实现了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随着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和惠农政策增多,引来了外来投资创业人员,在外务工成功人士也纷纷回乡创业,将大量的资金、技术和优质劳动力带回农村,农民建筑业、农村股份制企业等新鲜经济组织应运而生,为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注入了新的活力。 ◎ 未来展望扎实抓好产业建设,强力推进设施蔬菜产业,大力发展皱皮柑特色产业,稳步推进以大户为主的畜禽产业,着力发展茶叶、魔芋、中药材、旅游开发等后续产业,农业产业建设初具规模,农民增收效果明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配合搞好汉江北岸公路建设,新修到组入户公路,基本实现户户通公路的目标;搞好饮水工程建设,实现人人安全饮水;认真搞好堰渠,库塘建设,增强农业灌溉能力;狠抓河堤建设,有效保护农田;努力实施电网改造,电力增容,解决电力不足问题;抓好村级活动室建设,实现村村有活动场所。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全面完成汉江绿化治理、沼气池新建、退耕还林管护和天然林保护任务,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进一步加强文化、教育、卫生、民政、社保、移民、计划生育等工作力度,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加大集镇建设力度,新建集镇巡回公路,启动汉江河堤建设,拉大集镇骨架,完善集镇绿化、亮化工程,规范集镇管理,逐步完善服务功能。加快中、小学校、中学道路、汽车站、政府政务大厅、文化站、畜牧站、土管所建设,不断改善办公条件,更好地为群众服务。到“十二五”末,农业生产总值达到1.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以内,人居环境更加改善,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 旅游产业陕南著名风景区-汉王镇擂鼓台 紫阳县擂鼓台自然风景区 汉王镇境内北部有国家森林公园陕南著名风景区--擂鼓台,素有"陕南小武当"之称,常年来此旅游观光和摩拜的游客不断;距集镇2.5公里处有我县重点移民开发项目,汉江旅游景点--中坝岛,它蕴涵着深厚的汉文化、道教文化和汉江文化,岛上有15个品种的鲜果100余亩供游客品尝,风景秀丽、环境优美,是集休闲度假和观光娱乐为一体的旅游度假村;马家营古汉墓群披着神秘的面纱,令人心神向往。 汉王镇属典型的农业乡镇,是紫阳县的"粮仓",江北万亩灌区茨沟堰、安五堰为该镇的农业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现正在加大以水窖为重点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集镇建设投入,为该镇营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为支持国家"南水北调"工程,保证一江清水进首都,汉江沿线栽植竹林带2000亩,退耕还林造林10000亩。目前汉王镇已为建设富硒生态经济强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济和各项事业正以强劲的势头快速、稳定、健康发展。 附近的山崖上,还保存着明代古建筑,虽已部分崩塌,仍可见当时之势。山顶道观真武庙始建于明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重建于清道光二十四年,(1884年),古称玄天宫,有上下殿之分。据说是湖北武当工匠来建造,既有大武当的传承,又有因地制宜的创造。 下殿:坐落在顶峰南侧200余米下的狭窄阶地上,坐北朝南。现建筑为清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4年)重建,1980年将山西向开放为南向。 上殿:建于顶峰,又称金顶。其旧址较小,紧靠峰顶石崖。今址亦重建于清代,顶部由人工开凿成约80平方米的台基,建正殿、签房、印房和土地庙、化钱炉,东侧崖边有石栏。正殿与化钱炉之间的场地可容纳50—60人。 西区(自免儿坪至黄龙洞),景点有:兔儿坪、偏头山、鹰嘴峰、马鞍山、松林寨、小松林寨、兰心石等。整个风景区内共有大小风景点49处(已知名者),按其方位可分为4块,即东区、西区、南区、北区。东区(自真武庙下殿至莲花峰),景点有:龙头峰、五副蛮驾山、蛤蟆石、发水大仙墓、红崖、牛角寨、天池山、莲花峰等。 西区(自免儿坪至黄龙洞),景点有:兔儿坪、偏头山、鹰嘴峰、马鞍山、松林寨、小松林寨、兰心石等。 南区(自西坪至松树梁)景点有:双峰崖、响洞子三叠瀑、十八罗汉(又名寺沟)、凳鼓石、滴水崖、二仙洞、黑龙潭瀑布、松树梁等。 北区(擂鼓台顶峰及其以北地域),景点有:擂鼓台顶峰、仙人洞、藏神洞、轿顶山、丹灶、望天龟、龙王沟落差瀑布群等。 擂鼓台真武庙庙会由来已久,名为真武祖师会。其会期为农历六月初一至十五、七月初一至十五,其中仅七月十五日为本庙的庆祝日(地官会)。近几年中,每年庙会期间,朝山香客达几万人。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