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释义 | 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根河市境内 ,东与黑龙江省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接,以大兴安岭山脉的主脊为界;南近呼伦贝尔大草原;保护区地处于大兴安岭山脉的西坡北部,隶属于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业管理局。保护区的总面积为107348公顷,森林覆被率高达88.4%。保护区属于大型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寒温带明亮针叶林及栖息于保护区中的野生动植物。 中文名称: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行政区类别: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所属地区:内蒙古自治区根河市 面积:107348公顷 保护对象:细嘴松、紫貂、原麝、貂熊 园区简介美丽的汗马自然保护区位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最北部的城市——根河市境内,东与黑龙江省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接,以大兴安岭山脉的主脊为界;南近呼伦贝尔大草原;北与“北极村”——漠河只有280公里的公路里程。它地处于古老的大兴安岭山脉的西坡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22°23′34″~ 122°52′46″北纬51°20′02″~ 51°49′48″。汗马保护区行政隶属于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业管理局。保护区的总面积为107348公顷,森林覆被率高达88.4%。保护区属于大型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寒温带明亮针叶林及栖息于保护区中的野生动植物。自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来,保护区不断的加强组织机构建设,管理处内设综合办公室、保护管理、科研监测、计划财务等职能管理部门,下设四个管理站(分管十个管护点)和一个公安派出所,定编人数103人。现已形成保护区管理局---保护管理站---管护点三级管理体系。 建区经过汗马自然保护区的由来,据说是大兴安岭林区开发建设初期,森林调查规划设计者们借鉴前苏联老大哥的经验将其规划为自然保护区的,山川河流的名字大都采用鄂伦春和鄂温克使鹿部落游猎少数民族语言的音译,后来的林业建设者们在森林资源危急、企业经济危困的“两危”情况下,也始终坚持没有将“斧头”和“油锯”砍伐向保护区内,致使汗马自然保护区得以保存。 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5年经内蒙政府批准,1996年11月经国务院批复,始建汗马自然保护区管理处。自保护区建立十年来,最大限度地遏制了乱砍滥伐、乱捕滥猎行为,使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和发展。期间,内蒙古森工集团将其周围的三个主伐林场撤销,将林场人员全部搬迁,为自然保护区开展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2006年11月“内蒙古大兴安岭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正式挂牌成立,从此将这片森林生态资源的保护纳入了正规化法制化轨道。如今保护区建立了科研楼、野生动物急救中心、植物园,配齐配强了班子和近百名工作人员。保护区还与各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合作开展了大量科研工作。走近汗马自然保护区,由国家林业局副局长赵学敏亲笔题写的“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字高悬于保护区迎宾大门之上。 地貌特征林密谷深的汗马自然保护区静立在大兴安岭山麓的主脊西侧,最高海拔1466米,最低海拔840米。保护区地质系海西早期断裂活化运动中形成的内蒙古大兴安岭地槽褶系额尔古纳槽背斜,其岩系组成以岩浆岩的侵入岩和喷出岩为主,主要岩石有花岗岩、石英粗面岩、玄武岩、石英斑岩等。 由于地形和植被的不同形成棕色针叶林土和沼泽土两大类。其中棕色针叶林土包括棕色针叶林土、生草棕色针叶林土、表潜棕色针叶林土和粗骨棕色针叶林土四个亚类。沼泽土包括草甸沼泽土和泥炭沼泽土两个亚类。另外,在河谷两侧的落叶松林下,有冰沼土分布。 河流与保护区呈现着最密不可分、血肉交融的关系,一方面她滋润、给予着保护区,另一方面她又如孩子依恋母亲一般静卧在保护区山谷之中。“塔里亚河”是汗马自然保护区内最大的一条河流,它平均河宽20米,平均水深80厘米。它属于额尔古纳河水系,是额尔古纳河的主要支流---激流河的主要发源地。神圣宽广的塔里亚河用它宽广的胸怀融汇了安库拉河、西肯河、吉那米基马河、森盖河等11条支流河,为保护区默默的输送着水源,并且对黑龙江的水源和黑龙江下游的生态平衡,发挥着重要作用。 气候特征汗马自然保护区属寒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而漫长,积雪深厚,夏季温凉短晢,湿润多雨,春季干燥风大,四季温差和昼夜温差大。全年平均气温 -5.3℃,极端最高气温35.4 ℃,极端最低气温-49.6℃,年平均相对湿度71%,春季3、4、5月最干,夏季7、8、9月份最潮湿,年降水量450mm左右,主要集中7、8、9月,约占全年总降水的70%,年日照时数2630.6小时,由于汗马保护区位于中国内蒙古的最北部,并且海拔较高,与北极村漠河的严寒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保护区全年有10个月的时间有积雪,局部地区积雪常年不化。最大积雪深度达到50cm。无霜期只有80—100天。毛主席笔下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在汗马自然保护区表现的淋漓尽致。 动物资源由于汗马自然保护区地理位置偏远、远离居民区、未受过任何人为干扰。最原始的土壤和植被中充满了野生动物的气息。保护区内有脊椎动物174种,其中鱼类5目8科26种,两栖类2目4科6种,爬行类2目3科6种,鸟类12目28科106种,兽类6目12科30种。在106种鸟类中,古北界种97种,占鸟类总种数的91.51%,广布种8种,占7.55%,东洋界种1种,占0.94%;在30种兽类中,古北界种类24种,占兽类总种数的80%,广布种5种,占16.7%,东洋界1种,占3.3%。保护区的动物组成具有明显的古北界特征。在保护区所见的106种鸟类种中,有留鸟32种,夏候鸟71种,冬候鸟3种。保护区具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6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物种4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2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有鸟类中的细嘴松鸡和兽类中的紫貂、原麝、貂熊;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有小天鹅、鸢、苍鹰、灰脸鹰、燕隼、红隼、花尾榛鸡等鸟类、以及棕熊、猞猁、马鹿、驼鹿、雪兔等兽类。 植物资源保护区植物有88科222属468种,其中地衣植物6科7属14种,蕨类植物有8科9属16种,苔藓植物17科18属24种,裸子植物2科4属5种,双子叶植物43科139属342种,单子叶植物12科35属67种。汗马保护区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4种,即钻天柳、黄芪、草苁蓉、大花勺兰;自治区级保护植物有樟子松、兴安翠雀花、东方五福花、 手掌参、芍药、兴安升麻、细叶百合、笃斯越桔、北极花等9种。徜徉于汗马自然保护区之中,你可以真正的体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由于汗马自然保护区地处寒温带,气候寒冷,气温较低,谷地长着树高7-8米,浑身上下长着10厘米左右“胡子”的落叶树成过熟林,十分奇特。 自然景观在距离保护中心管理站20公里处,有两座孤立的山峰,称为大孤山和小孤山,山上植物丛生、怪石林立,或光如镜面,或形如飞鸟,或状如走兽,谓为奇观。相传大孤山和小孤山为两个兄弟所变,故事传奇动人,如诗如画,使人神往。 汗马自然保护区还有一个不得不看的原始自然景观,那就是“牛耳湖”,牛耳湖距离保护区中心站23公里,面积约8.9公顷,平均水深2米。每到盛夏时节微风徐来,牛耳湖上绿波荡漾。远远望去,它象一颗翠绿色的明珠镶嵌在青山绿水之间。不用说在湖边垂钓,仅是站在岸边看见各种鱼儿悠然自得的样子,就足以让你陶醉于其中了。对于牛耳湖的形成,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相传很多年前有一个山神的女儿因为不愿嫁到天上而惹怒了王母娘娘,为了不离开家乡,她静静的卧在大兴安岭山下,慢慢的变成了一汪美丽纯净的湖水,也就是现在的牛耳湖。直到今天,还可以经常在牛耳湖边看到各种各样的小动物来饮水嬉戏,陪伴它们喜欢的姑娘。如果山神的女儿能够知道昔日她与小动物们生活过的地方已被人类视为宝贵的圣地,那她一定会感到欣慰的。 保护区还有“塔头沼泽”、“圈河”等许多和“大小孤山”、“牛耳湖”、“老头林”一样让人流连忘返的原始自然景观。 生态环境由于从上世纪50年代起汗马就划定为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没有道路,周围没有居民,人为活动极少。保护区内森林植被仍保持原始的、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具有典型的寒温带明亮针叶林特征。保护区内的24种植被类型,林相整齐,结构合理,特点突出,垂直分布明显,生态系统完整,没有外来物种侵入。总之,保护区保存了完整的原始森林景观和功能,生态系统结构完整、功能健全、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保持着生态系统的原始性和完整性。 保护区地处大兴安岭西北坡,其地带性植被属于典型的寒温带明亮针叶林带,主要植被 —兴安落叶松占保护区总面积的82%。同时,由于保护区平均海拔超过1000m,纬度高,又靠近大兴安岭主脉,故山地植被又具有高山苔原带的某些特征,如冰沼土的分布,高位沼泽的出现,大量高山及环北极植物的分布等。总之,保护区植被是大兴安岭地区植被的典型代表,该保护区对于大兴安岭植被及珍稀野生动植物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保护意义汗马自然保护区不仅是对保护野生珍贵动植物具有重要意义,作为黑龙江上游的主要发源地,保护好山地森林植被,对于水源涵养,保证黑龙江的水位和水质,维持黑龙江流域的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保护区内偃松分布范围广,面积大,是山地植被的顶级群落,一旦遭到人为破坏,后果不堪设想,保护好偃松灌丛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保护区属寒温带苔原山地明亮针叶林原始生态系统,具有大兴安岭北部林区的典型特征,保护区建设对大兴安岭生态系统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保护区有脊椎动物174种,几乎大兴安岭所有的野生动物在保护区内均有分布,是大兴安岭野生动物的重要庇护所。栖息于其中的各种野生动物享受着最自由平安的日子,在如今人们日益崇尚自由平安的年代里,“自由”与“平安”对野生动物来说同样重要。棕熊、狍子、雪兔它们在保护区里尽情的成长、繁衍直至最后慢慢的死去、或者是为生物圈中的食物链作出了贡献。汗马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动物不仅有很高的科研价值,也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如果你融入原始密林中,会让你在清新的天然氧吧体会自然、洗涤灵魂、泌香心魄。 保护措施汗马自然保护区根据地理状况、资源分布特点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三个功能区。保护区又分为严格保护区域和一般保护区域。严格保护区域包括核心区和缓冲区,以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为目的,保持森林生态系统稳定和珍稀动植物种群自然生存长期繁衍为宗旨。 核心区核心区实行绝对保护,除必要的巡护检查外,严禁任何人员进入,不得从事任何生产和生活活动,以使核心区内的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种群在严格的自然条件下自然演替和繁衍。原则上不在核心区进行任何工程建设。核心区总面积46510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43.3%。 缓冲区缓冲区实行重点保护,在缓冲区内除可进行组织的科研、教学、考察等工作外,不允许从事任何生产、生活活动。工程建设中除保护工程、科研监测工程外,不设立与保护、科研、教学无关的工程。缓冲区面积37250公倾,占保护区总面积的34.7%。 实验区一般保护区域包括实验区及保护区外围,将保护区与金河林业局相连的区域划为实验区,作为科研、考察、教学、旅游基地,面积23588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22%。在保护区周围建有四个保护管理站,十个管护点,以及三个观测站和一个冻土站。主要包括山地植被垂直分布研究;湿地植物群落的研究及纬度冻土的研究;原始林生态系统、动植物资源种类种群分布动植物分布和演替规律的观测研究;野生珍稀植物和重要资源植物物种的驯化、繁殖方法的研究;动植物病虫害及病虫害预测、预报与防治的研究;野生珍稀动物驯养繁殖试验。如今的汗马自然保护区在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同时,制定了《汗马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根据保护区的特点,以地方法规的形式确定保护区的保护范围、重点保护对象、资源保护管理措施、资源合理利用方式、方法及限度等,使保护区资源保护管理有法可依。 在此区可进行保护性经营,但对经营区域、建设内容和经营方式要从严审批,严格控制和管理。在严格保护基础上,可以对实验区及保护区外围的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可开展科学实验、教学实习、参观旅游、野生动植物养殖等多种经营活动。工程建设中可以建设保护工程、科研监测工程、旅游设施、多种经营工程等,但工程建设和生产生活不得破坏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不得影响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协调性,不得危害野生动植物的生长繁衍,不得产生环境污染。实验区总面积23588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22%。 保护区在管理目标确定、建设规划的编制、管理法规的制定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编制了自然保护区总体设计,制定了适合保护区现状的管理目标和管理计划,建立了保护区日常管理制度、巡护制度、防火制度等各种保护管理制度,使保护区管理逐渐走向制度化。 保护区经过几年的建设,在机构建设、资源保护、基础设施等各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自然保护区人员配备本着精简、高效的原则,做到一人多职和一职多能。汗马自然保护区加强保护区人员能力建设,提高人员素质。强化对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岗位培训工作,逐步实行岗位培训、考试发证和持证上岗制度。并且从实际出发,搞好保护区的科研管理工作。保护区既是资源保护基地,也是科学研究基地。巡护和监测是主要任务,在此基础上要积极开展科研工作,在具体的巡护监测管理工作中,制定有针对性的巡护监测管理办法。在巡护方法上努力更新手段、增加科技含量。采取能够将GPS全球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野外放置红外线自动照相机等先进的自然保护和生态监测手段运用到保护管理工作中来。保护管理的模式既要完成生态监测任务,又对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及排除人为干扰等工作进行落实。随着汗马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发展,保护区将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在严格保护自然资源的前程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开展森林旅游、动物饲养、野果等经济植物的采集、栽培、加工等。 旅游资源对进入汗马自然保护区的观光旅游者,除了让他们领略雄峻的山川,神奇的森林,罕见的野生动植物外,保护区还通过相应的宣传设施,举办有关活动,进行保护森林、保护自然、保护野生动植物的宣传教育。尤其是儿童,唤起他们保护自然的热情,增强他们的自然保护和爱护环境的意识。 利用自然保护区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对社会公众普及自然科学知识,宣传野生动植物保护的意义,提高社会公众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积极性,发展保护区经济,增强保护区后劲,最大限度地发挥自然保护区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使保护区资源保护和经济发展能够并驾齐驱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