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翰林院五虎棍 |
释义 | 翰林院五虎棍是清朝时期,翰林院内部人士,根据宋代年间,太庙中名为“五虎棍”的乐舞,所遗存下来的套路,再加上刑部五虎棍和雪池五虎棍 进奉的部分套路所整理的。 图为大清翰林院五虎棍第七代弟子:白玉 。白老先生回族人,1900年生人,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图为上世纪80年代初期,四季青地区第一次民间花会表演)将中断近40年的翰林院五虎棍套路文化传承下来。 翰林院五虎棍为清朝时期十档官会之一,这十档会为:兵部杠箱会,礼部中幡,户部秧歌(高跷),工部石锁,吏部双石,刑部五虎棍,(以上为六部会),老太府花坛,掌仪司太狮(以上称为内八档)雪池五虎棍,翰林院五虎棍(以上为十档官会)。翰林院五虎棍在道光年间,被皇帝御赐半副銮驾为皇家御用会。专为皇家表演,各种祭祀,及上香祈福,赈灾等,全会上下近百人,所到之处,大小官员必要见会如见皇帝,恭迎尾随,固有,前人所传“先皇御赐:金瓜,钺斧,朝天蹬,执掌权衡半副銮驾,前赴后拥”的说词。其会不得私自表演,凡私自表演者按假传圣旨定罪。 由于宋代太庙祭祀乐舞表演不能有有铁器(铁器代表刀光剑影,含有凶气,不吉利) 所以翰林院五虎棍的兵器,不能见到铁器,就是齐眉棍和一对短棒。后来皇帝非常喜爱看三节棍和梢子棍对打,所以让刑部五虎棍和雪池五虎棍将其优秀的套路,进奉给翰林院,再由翰林院表演给皇帝,进奉的套路被称之为:龙虎风云加各棒。龙虎风云加各棒,后来成为翰林院五虎棍四大对打之一。又有前八套(齐眉棍),后八套(短棒)外加龙虎风云加各棒的说法。 翰林院五虎棍是八个角分别为赵匡胤,郑子明,董家五虎一狼 既五兄弟和一个妹妹(董仁,董义,董礼,董智,董信,董碧莲),由于此棍是宋代太庙的乐舞,所以与五虎少林棍不同,没有柴王(柴荣)!(五虎少林相传是赵匡胤所传的武术演变的五虎棍,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抓,镗,棍等十八般及各类奇门兵器并且具有实战的真功夫,五虎棍分两大类,文棍和武棍。文棍(乐舞的演变):五虎打路。武棍(实战武功的演变):五虎少林) 翰林院五虎棍由于名气很大,很多的会首通过关系,由翰林院五虎棍的人在民间传播出来,但所传的套路只有六大套,而这六大套(每大套里又分,好几个小套),对外则宣称:前八套,后八套,36大套,72小套,108势!这就是清朝中后期所形成的势架棍(五虎打路)。 后因外国列强入侵中国,1900年 八国联军火烧翰林院,翰林院五虎棍移驾阜成门内牛八宝胡同,后来大清灭亡,翰林院五虎棍会于上世纪30年代消失,第七代弟子白玉老先生依然把翰林院的套路传承下去,形成很多的势架棍会(五虎打路会),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文化大革命,整个民间香会界活动中断,后来改革开放,在共产党的光明指导路线上,各路香会改名为“民间花会”纷纷恢复,五虎打路会终于也恢复了一档,翰林院五虎棍套路得以传承!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