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ISSP
释义

ISSP(国际社会科学项目)

国际社会科学项目(International Social Science Program,简称ISSP)是一个跨国合作调查项目,该调查项目始于1985年,目前会员国已经扩大到47个国家和地区,中国自2007年成为会员国。该项目影响广泛,对跨国比较研究具有重要价值。该项目自实施年度开始,每年做一次调查,各年度调查内容侧重点有所不同,对有些研究主题每隔几年做一次重复调查,以掌握其变化状况。调查内容主要有:1) 政府作用(Role of government):1985,1990,1996,2006年度;2)社会网络(Social networks):1986年度;3)社会不平等(Social inequality):1987,1992,1999,2009年度;4)家庭及性别角色变迁(Family and changing gender roles):1988,1994,2002年度;5)工作倾向(Work orientations):1989,1997,2005年度;6)宗教(Religion):1991,1998,2008年度;7)国家认同(National identity):1995,2003年度;8)环境:1993,2000,2010年度;9)公民权(Citizenship):2004年度;10)休闲时间与体育(Leisure Time and Sports):2007年度。

目前中国大陆代表机构有香港科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参加ISSP协调的国际合作项目。中国首席代表为边燕杰。

中国代表机构及加入时间

CGSS 2007年加入

中国综合社会调查 (Chinese General Social Survey ,简称CGSS) 是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综合性、连续性的大型社会调查项目,在ISSP2007年年会上,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和香港科技大学社会调查中心作为CGSS的共同负责单位,被接纳为代表中国的会员。

成为ISSP会员后,CGSS项目组将按ISSP的章程,参与社会调查国际比较标准模块的开发,按期进行累积性调查,提供中国社会调查数据的标准化与存储,充当中国社会调查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接口。

IESSR 2010年加入

西安交通大学实证社会科学研究所(InInstitute For Empirical Social Science Research,简称IESSR)由知名学者边燕杰教授提议创建,是西安交通大学“985”三期工程重点支持平台。实证所的学术方向是关系主义研究,由此把握中国社会现实及其变动。在ISSP2010年年会上,西安交通大学实证社会科学研究所被接纳为ISSP的第三个中国代表机构。

作为中国首席代表,边燕杰教授被选为ISSP的方法考核委员会委员、家庭与性别角色研究课题的起草小组成员。

该调查项目提供数据库网上下载服务(SPSS等格式),截至目前,1985-2004年的数据库已经向公众开放。

信息系统战略规划

信息系统战略规划概述

信息系统战略规划(Information system strategic planning,ISSP)是将组织目标、支持这些目标所必需的信息、以及提供这些信息的计算机系统的实施相互联系起来的信息系统战略,是面向组织中信息系统作用愿景的一个系统开发计划。正确应用信息系统战略规划方法,可以充分利用信息系统来规划组织内部管理,提高组织工作效率和顾客满意度,为组织获取竞争优势从而实现组织的宗旨和目标。

它是组织战略规划的主体和动力战略规划的一个主要部分是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信息系统被如此紧密地同一个组织集成在一起,以至于几乎所有规划的变动都需要新的信息系统或对己有的信息系统进行改进。另外,信息系统本身经常是组织系统战略规划制订的推动力。

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发展

Wlseraan根据信息系统发展的特点将其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数据处理、管理信息系统和战略信息系统,ISSP理论也可以大致划分为相应的三个发展阶段:

数据处理阶段的ISSP理论

管理信息系统阶段的ISSP理论

战略信息系统阶段的lSSP理论下面我们分别论述各个阶段的ISSP的特点。

1、数据处理阶段的ISSP——萌芽阶段的ISSP理论与实践

虽然计算机在50年代早期在企业中就有少量应用,但其应用推广却是从60年代中后期开始的。六七十年代强调计算机软硬件拄术,当时主要是主机和小型机,成本昂贵,信息系统(大部分是数据处理系统.Data Processing—DP)的主要职能则是数据处理,通过过程信息的自动化来提高操作效率,这就是该阶段ISSP理论与实践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严格意义而言.这一阶段还没有信息系统“规划”(Planning),使用信息系统“计划”(Plan)一词可能更加切合实际,但可以将这一时期视为ISSP发展的萌芽阶段,许多ISSP的前期理论就产生于这一阶段,如William Zani的管理信息系统蓝图、Gibso和Nolan的信息系统四阶段模型,后又修订为诺兰六阶段模型。这一理论是在安东尼模型基础之上,定义了信息系统生长模型,反映了信息系统生长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特性,虽然有些争议,但为ISsP的理论研究发展奠定了基础。在这一时期,ISSP方法论体暴也有了一定的发展,较有影响的有:

企业系统规划法(Business System Planning,BSP);

战略信息转移法(Strategy Set Transformation,SST);

关键成功因素法(Key Successful Factors,KSF);

企业信息特征法(Business Information Characterization Study,BlCS);

信息分析与集成技术(Buslrless Infonnatlon Analysis and Imegradon Tectmique,BIAIT).

企业系统规划法、企业信息特征法和信息分析与集成技术均是以数据为中心,结合企业的过程及职能,进行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特别是BSP法,系统地阐述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过程和实施方法.为规划方法的实践应用开创了先河;战略集合转移法(SST)和关键成功因素法(CSF)则是以决策信息为中心,考虑企业战略与关键成功因素进行信息系统规划.其中战略集合转移法的实施过程与企业系统规范法相似。可以说,这一时期的规划方法为今后方法论的研究与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这一时期对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认识的局限性,这一时期的ISSP理论与实践必然存在一些弱点:以数据处理为中心,强调运营层工作效率及数据处理效率,缺乏系统观念以及对决策的支持:规划局限于未来较短的时期内,缺乏长远的观点;对信息资源的利用程序较低等等。

2、管理信息系统阶段的ISSP——发展中的ISSP理论与应用

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后期,微型计算机的普及与应用有着惊人的发展,计算机硬件成本大大降低,操作系统和数据库技术有了赦大发展,企业的计算环境得到大大改善,信息系统在组织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发展到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tal Infornaado Systems,MIS)时代.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的主要目标也从提高数据处理效率逐步转移到满足对信息的需求、支持决策、提高管理效率,满足职业群体的需求,从而实现组织的目标。在这一时期,lSSP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一些学者发现了Nolan信息系统生长模型存在的弱点并进行了完善和补充,一些学者也开始注意到组织战略规划(Business Stratgic Planning,BSP)与信息系统战略规划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企业外部环境与ISSP的相互影响问题,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逐渐铍引起重视等等。

在ISSP方法论体系与ISSP实施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

应用系统组合法(Application Portfolio Appmach,APA);

信息工程法(Information Engineering,IE);

假设前提法(Assugmption Surfacing.AS);

战略栅格法(Strategic Grid,SG);

信息质量分析法(Information Quality Analysis,IQA);

这些方法对前期的信息系统战略规划方法作了有益的补充和修正,如应用系统组合法(APA)就提供了对战略规划实施项目的风险评估,信息质量分析法(IQA)就是企业系统规划法(BSP)自动化的结果,假设推断法(AS)也是与关键成功因素法(CSF)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一时期更加着重规划的实施与应用。如信息工程法(IE)就是从技术工程实施角度出发的信息系统规划方法。

应该说,这一时期的方法得到了一定的丰富和发展.在实践中也有了大量的应用和研究,但是,由于这一时期组织高层领导对信息系统的认识高度不足,导致信息系统战略规划存在一些应用问题:如在信息系统的目标定位上是“被动”地服务于组织战略.在组织的全局战略中总是处于一个“小附件”的从属地位,有时甚至被组织高层管理者所忽略,或者ISSP完全与组织战略脱钩。总而言之,这一时期的ISSP的理论,特别是实践,虽然提出了与组织战略相集成的观点,但很少得到高层管理者的关注,主要还是在组织内部应用.赦步考虑组织外部环境的影响.未能主动地为组织创造战略竞争优势。

3、战略信息系统时代的ISSP理论与实践

从踟年代柬期至今,由于微电子技术革命的结果.由计算机、自动化和通讯技术组成的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信息系统在企业和组织中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并且发展日趋成熟,信息系统在企业和组织中已经是不可或缺,于是人们越来越强调信息系统的目标与组织目标的寨成,甚至将ISSP纳人到组织战略之中.并能为组织发展提供战略支持,为组织刨造竞争优势。在这一时期,一些学者通过对组织的内外部环境分析.论证了信息系统能够给组织带来潜在的机会和长远的竞争优势、以及企业战略规划与信息系统战略规划集成的方法.并进行了大量的实例研究与论证。

在这一时期,ISSP方法论体系与IssP实施方法,是在吸收前期方法优点的基础之上。着重强调与组织战略的集成,以及如何为组织创造战略竞争优势.主要包括:

客户资源生命周期法(Custcciler Resurce Life Circle,CRLC);

扩展的应用系统组合模型(Extended Applicatica Portfolio Model,EAPM)

价值链分析法(Value Chain Analysis,VCA);

战略系统规划法(Strategic System Planning,SSP);

这一时期信息系统战略规划过程之中,籍以获取潜在的竞争优势。如客户资源生命周期法(CRLC)就是以客户为中心进行规划.价值链法(VCA)就是以企业的价值链为核心,综台考虑企业内外部环境进行信息系统的规划,以期利用信息技术获取战略竞争优势。

但是,由于企业外部环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目前还没有一种裉好的解决办法来分析企业外部环境对企业的影响,特别是战略的制定,现有的方法多为参考式和模糊式启发方法。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3:3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