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韩熹莱
释义

韩熹莱,农业化学家,农业教育家。长期从事植物化学保护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他是利用选择性药剂防治柞蚕饰腹寄蝇的主要完成者;在害虫抗药性的生理生化机制研究上作出了贡献;主持完成《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药卷》的编撰任务;在农药的多种研究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为推动中国植物化学保护事业发挥了积极作用。

人物生平

韩熹莱,字献彩,1924年5月26日出生于河北省清苑县的一个书香门第家庭。他的祖父是清末秀才,父亲是北京师大附中著名特级教师兼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他天资聪慧,学业成绩优异,考试成绩总是名列前茅。1941年,他入北京河北高中学习,化学教师刘景昆对他影响较大。1944年,他考入北京大学农学院农艺化学系,抗战胜利后转入农业化学系,在有机化学家邢其毅、余兰园及农业化学家黄瑞纶的教导下,学业猛进。韩熹莱1948年毕业后即留校任教,从此开始为中国的农药事业孜孜耕耘。

韩熹莱1953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曾任中国农业环境保护协会副理事长。现为中国农业生态和农业环境保护协会顾问;曾任北京农药学会理事,现为中国昆虫学会理事;长期担任《植物保护》副主编,现为顾问,《植物保护学报》编委;《农药译丛》编委,《中国农业百科全书》编委;《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药卷》编委会主任兼第八分支主编。1988年,他被评为北京市教书育人先进工作者。

技术成就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农药生产处于空白状态。在黄瑞纶的指导下,韩熹莱作为助手研制出固体棉油乳剂并积极推广鸡蛋棉油乳剂,对当时河北、山东的棉花生产起了积极作用。1953年受农业部植保局委托,农化系师生分3路进行全国农药资源调查。他受命带领应届毕业学生2人,前往湘西石门一带山区调查砷矿资源开采及信石生产现状。他对土法开采砷矿和生产砒霜提出了实事求是的意见,受到表彰。

1954年春,农业部在浙江黄岩举办柑桔病虫检疫现场培训班,韩熹莱在俞大绂带领下赶赴现场教学。当时黄岩柑桔受黑点蚧和早期落叶病严重为害,他制备成功“迅速裂解”的波尔多茶油乳剂,病虫兼治,效果十分显著。

1962年东北柞蚕业遭受寄蝇严重为害,频临绝产。韩熹莱参加了农业部组织的协作组,对寄蝇进行全面研究。他被派往辽宁凤城四台子,与蚕研所协作具体进行化学防治的研究工作。研制成功的化学防治方法推广以后,使柞蚕生产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至今仍为蚕农所采用。对柞蚕寄蝇的一个新种如此全面、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国内外均不多见,尤其是利用选择性药剂防治柞蚕体内寄生的幼虫,既防止了寄蝇对益虫的为害,又不影响它作为森林害虫的天敌发挥作用。这一防治方法使化学防治与保护天敌统一起来,实为药剂防治中的特殊事例,1981年获国家发明二等奖。柞蚕寄蝇的研究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并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了论文集。

在1976年前后,韩熹莱参加农业部组织的、全国30多个单位参加的农药残留研究协作组,先后进行了西维因等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在水稻中残留动态及测定方法研究;甲基托布津在香蕉中残留及测定方法研究。当时北京农大尚未返京,他在涿县农场简陋的条件下,完成了西维因等农药的测试,但由于甲基托布津在香蕉中极易转化为多菌灵,研究遇到了困难。他及时查阅资料另辟分析途径,借用北京市农科院的实验室一角,亲自多方收集菌种,自费添置所缺工具,终于研究成功薄层—生物测定法,并首次在国内应用于广西进出口公司的香蕉样本测定,为出口商品提供了农药残留数据。

自1965年始,韩熹莱受命担任《植物保护》刊物副主编,前后近30年。他积极为刊物组稿、写稿、认真审稿几十年如一日。为了使刊物及时反映植保战线的热点问题,有时他还亲自邀请专家撰稿。他常以编辑部为第二办公室,与主、副编和编辑部同志共同商讨办刊大计。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该刊多次被评为优秀期刊并受到国家科委等部门的奖励。

1978年,韩熹莱参加中国植物保护代表团,应邀赴原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访问。1986年,他又对英国进行了抗药性研究的专业考察。这些访问对他回国后的科研、教学工作都有很大启发和帮助,使他的思路更为广阔,科研和教学内容有了进一步提高。

柞蚕是中国的重要特产,柞蚕茧生产占全世界产量的90%以上;柞蚕丝绸又是中国的传统外贸物资,在国际市上享有很高声誉。1961年,主产区辽宁省普遍发生一种寄蝇的严重为害,平均受害率达65%,严重地区春季种蚕,全部被寄生,使秋蚕频临绝种,而且已蔓延到整个东北,产量急骤下降。

1962年,在黄瑞纶领导下、曾省的关心指导下,在陈万义等根据柞蚕寄蝇的特点,合成了多种供试的选择性农药,并配成试验样本后,韩熹莱被派往辽宁省凤城县四台子进行现场防治试验研究。当时正值我国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在辽宁蚕研所密切协作下,进行了药剂对柞蚕的安全性等多项试验。1963年农业部进一步动员,对柞蚕寄蝇展开全面深入研究。在蚕研所有关人员配合下,利用暖室使柞蚕提前出蛾,产卵孵化,接种寄蝇卵人工寄生,然后进行不同施药方法、浓度以及残效期、蚕食叶量与药效关系等多项试验,并对柞蚕当代及子代的影响,以及蚕茧的丝质等进行了全面研究。结果证明灭蚕蝇1号不仅对柞蚕安全、对丝质无影响,而且效果显著。多点生产鉴定结果,普遍反映良好,蚕农不再愁眉苦脸而是喜笑颜开。但是研究并未停顿,1964年,他又带学生至四台子继续试验新药剂,选出高效药剂灭蚕蝇3号,并改变喷叶喷蚕施药法为柞蚕剪移时集中药液浸蚕,使施药简便,节水省工,药液可重复使用,成本低,效果好而稳定,对蚕及丝都无不良影响,受到蚕农的欢迎,至今仍然是蚕农的必备药剂。

柞蚕饰腹寄蝇[Blepharipa tibialis(Chao)]是一个新种。它的寄主除柞蚕外,还有天幕毛虫、午毒蛾等,所以它既是益虫的害虫又是害虫的天敌。在防治策略上比较理想的办法是利用选择性药剂灭蚕蝇1号(或3号)杀除寄生于柞蚕体内的蝇蛆,而不影响其成蝇作为天敌寄生林业害虫。这种害虫防治上的特殊事例,在国内外均未见有报导。因此,这项成果于1981年获国家发明奖二等奖;柞蚕饰腹寄蝇的全面系统研究也获得了农业部1980农牧业技术改进奖一等奖。

80年代,国家计委特拨专项经费进行科技攻关。1983年后,韩熹莱主持了国家计委“六五”、“七五”科技攻关课题。在菜青虫的抗性研究中,室内人工继代饲养的关键是成虫的交配产卵,这是国内外一直尚未很好解决的问题。他和其他同志经过反复探索,明确了成虫交尾产卵适宜的光照和温度,采用光谱接近日光的生效镝灯,自行设计成功菜粉蝶交尾产卵设备,实验证明产卵量和稳定性均较文献报导中自然交配的高。

80年代以来,害虫抗药性治理的策略和措施一时成为国内外讨论的热点,尤其是杀虫剂混用能否延缓抗性的发展,存在不同看法。韩熹莱带领青年教师多人在“七五”攻关研究中,选出了适当的菊酯和有机磷复配制剂的组合和配比,并在共毒系数测定、室内模拟抗性培育以及生理生化机理三个层次上进行研究。结果不仅证实对抗性发展有延缓作用,而且从抗性机理上得到抗性延缓的理论解释。即不同作用机制的适当杀虫剂配合,在害虫种群抗性基因频率较低时,可以起相互干扰其定向抗性选择作用,因而产生延缓抗性发展的效果。在这一系统研究中,他开拓出一套层层深入的研究延缓抗性的方法,包括神经电生理方法的探索,促进了中国抗性研究的深入发展。该研究1986年由国家计委、国家科委和财政部联合颁发表彰奖状,并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991年国家计委、科委和财政部又颁发“农药新型混合制剂”研究组集体荣誉证书。

韩熹莱等开发并技术转让后生产的50%辛氰乳油,已普遍推广;在近几年中国北方棉田的棉铃虫灾害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深受棉农的信赖,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994年获化工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7年,受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总编委会的委托,韩熹莱筹备农药部分的编撰事宜。他认为,近半个世纪以来,农药前进的道路虽有曲折,但举世公认确有突飞猛进的发展;各分支研究领域都累积了大量系统资料,无疑这一学科已渐成熟。因此,他在筹备中陈述理由,提出学科体系框架,力争农药单独成卷,得到总编委会的同意。这时他不幸身患癌症,但仍于手术和化疗后不久就抱病和中国农业出版社商谈编委会组成人选,并开始草拟条目总表,征求各方面意见。1989年4月第一次农药卷编委会召开,他被聘为中国农业百科全书编委会委员,农药卷编委会主任兼第八分支主编。

农药卷的出版是中国农药科学发展中的一件大事,在国外的专业百科中也从未单独列卷。编撰如此一本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缺乏借鉴,因此具有较大难度。条目撰稿人大多习惯于科技论文的写作风格,因此在协调学科内容与百科体例的统一上,作为主编的他颇费苦心,农百责任编辑经常深夜还在和他商谈条目的修改问题。他对农药的渊博知识和对百科体例的理解,使一些甚至是较矛盾的问题迎刃而解,出版社和撰稿者双方都满意。

1990年,正当农药卷进入大量撰稿的关键时刻,韩熹莱又一次因劳累突发心肌梗塞,经医院抢救、住院治疗4个月才痊愈。在病榻上,他仍时时惦记农药卷的撰稿工作,主治大夫不得不进行劝阻。出院后不久,他就主持召开了审稿、改稿会议,使编审进度按计划完成。

韩熹莱自1948年开始从事教育工作,讲授植物化学保护课达30年之久,此外还讲授过有机化学、有机分析、杀菌剂生物实验法和农药概论,近几年还特为研究生新开设农药抗药性原理课程,并亲自编写讲义和教材。他还多次应邀参加全国和地方的农药、植保培训班讲课,可谓桃李满天下。他的课堂讲授语言生动,条理清晰,逻辑性强,善于用生活中常见现象解释理论问题,深受学生欢迎。

韩熹莱注意用各种方法调动同学主动学习。他组织的课堂辩论会,由于学生必须事先查找有关资料,所以能收到主动学习和扩大知识面的效果,曾受到校教务处的重视并著文加以介绍。更可贵的是他能寓思想教育于讲授知识之中,引导学生热爱专业,提高学习兴趣,受到学校的表彰。

韩熹莱关心和热爱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严谨治学。他经常启发学生开拓思路,大胆创新,但对于不足之处,甚至一个错字或标点、符号使用不当,都严肃指出和改正。他患癌症手术后还带病为研究生多次修改论文,使研究生十分感动。在科研工作中,他善于启发学生从具体实验结果,发现其内在联系,进一步上升到理论高度来认识。例如:从培育的不同家蝇抗性品系的生理生化机制表现,进而联系到抗性选择的遗传规律等,使研究生的论文水平大为提高,受到同行的好评。1988年他被评为北京市教书育人先进工作者。

韩熹莱热爱共产党,拥护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积极投身于教改工作。他热爱生活,豁达乐观,思维敏捷,乐于学习,接受新事物。他虽届古稀之年,仍孜孜不倦地学习电子计算机操作,以利写作。他对工作认真负责,虽得过3次大病,3次住院治疗或手术,但他始终未离开工作岗位,出院后在身体十分虚弱的情况下,仍然边治疗边参加有关会议。他的这种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受到同事和学生们的敬佩,为后学树立了一个良好榜样。

主要论著

1 黄瑞纶,韩熹莱.安全棉油乳剂之制备研究.中国农业研究.1951,2(1):1~8

2 黄瑞纶,韩熹莱.安全棉油乳剂.科学通报.1951,2(6):642~643

3 胡秉方,韩熹莱.有机磷杀虫剂E-605的介绍.自然科学.1951(3):232~237

4 韩熹莱.有机磷杀虫剂E605.上海:上海科学出版社,1956

5 韩熹莱.关于化学防治结合生物防治的问题.昆虫知识.1956(2):57~60

6 韩熹莱,曲天文,胡沁琴等.灭蚕蝇一号及灭蚕蝇二号选择性药剂防治柞蚕饰腹寄蝇的研究.见:柞蚕寄蝇研究论文集.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

7 韩熹莱,曲天文等.灭蚕蝇三号防治柞蚕饰腹寄蝇的研究.见:柞蚕寄蝇研究论文集.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

8 韩熹莱.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抗药性问题.植物保护.1981(3):23

9 韩熹莱,罗纪台.薄层—生物法测定香蕉中甲基托布津残留量的研究.北京农业大学学报.1983(9):51~58

10 张文吉,韩熹莱,陈年春等.菜青虫(Artogeia rapae L.)抗药性研究I:菜青虫室内人工饲养方法的探讨.北京农业大学学报.1986(3):333~338

11 韩熹莱,张文吉等.菜青虫抗药性研究Ⅱ:北京地区菜青虫的抗药性监测.北京农业大学学报.1987(2):193~198

12 罗纪台,陈年春等.拟除虫菊酯和有机磷杀虫剂混配对抗性桃蚜增效作用的研究.北京农业大学学报.1987(2):207~212

13 张文吉,韩熹莱等.菜青虫(Artrogeia rapae L.)抗药性研究Ⅲ:混配制剂的增效作用.北京农业大学学报.1988(4):430~434

14 张文吉,韩熹莱等.抗溴氰菊酯家蝇品系(Musca domestica L.)对其它拟除虫菊酯和有机磷杀虫剂的交互抗性.北京农业大学学报.1988(2):157~162

15 张文吉,韩熹莱,李学锋等.北京不同地区菜青虫对拟除虫菊酯和有机磷杀虫剂抗药性发展动态监测.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0(3):313~318

16 韩熹莱,李范译.农药设计与开发指南(第二册):农药的代谢与毒理.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1

17 张文吉,韩熹莱.拟除虫菊酯的化学结构与害虫抗药性的关系.昆虫学报.1992(1):22~27

18 江山,韩熹莱,张文吉等.辛硫磷对氰戊菊酯在抗性家蝇体内的增效机制.植物保护学报.1993(4):357~362

19 韩熹莱(主编).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药卷.北京:农业出版社,1993

20 韩熹莱,张文吉.农药概论.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5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8:4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