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韩医学
释义

韩医学主要是在传统中医和印度传统医学的基础上学习而来的。其治疗方法和技巧基本属于传统中医的范畴。蒙元时期,韩医开始自成体系。在朝鲜王朝时期,韩医得到长足的发展。医学著作《东医宝鉴》被第九届世界记录遗产国际咨询委员会载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简介

韩医学“韩医学”这一学科是否存在在医学界有很大的争议。

历史

韩医的最早雏形是对艾草和葱科植物的使用。在檀君朝鲜传说中,就有老虎与熊希望通过吃艾草和蒜变成人形的神话故事。 《帝王韵纪》也将这两种植物记载成可食的药物。

朝鲜三国时期,中医和印度传统医学传入朝鲜半岛,为韩医的发展提供了基础。高丽王朝时期,新罗的医学开始流行。受佛教的影响,印度传统医学也颇为流行。韩国本国的草药被进行研究,许多的医学书籍也在这一时期发表。

渊源

朝鲜的传统医学渊源于中国医学。早在公元前2世纪,中医药即传入朝鲜。朝鲜所产之白附子、海松子、延胡索、海藻、昆布也传入中国。公元2世纪末,中国的经典著作《内经》、《伤寒论》等传入朝鲜,与当时的传统医学合并并发展成为朝鲜医学的主流。当时的朝鲜医学是以高句丽、百济的药物疗法,新罗、高句丽的针灸术,新罗的《法师方》为基础,更吸收鲜卑的灸、烙法,蒙古的熏法而形成的三国固有医学。大约在公元5世纪时中医药已在朝鲜民众中广泛应用。新罗统一以后,中朝医学交流更加频繁,以此为基础的朝鲜医学又有很大发展,此后,中医药在朝鲜大地上从理论到应用不断充实发展,不少朝鲜历史上的杰出医药家将中医药与当地的文化、哲学、医学、药学融合,并逐步发展成为富有民族特色的朝鲜传统医学——东医学。 15世纪,李氏王朝时,东医学又得到集中开发。公元1433年刊行的《乡药集成方》、公元1448年刊行的《医方类聚》和公元1613年刊行的《东医宝鉴》三部医学巨著的编纂完成,标志着朝鲜医学已形成了完整的民族医学体系。至19世纪初,东医学家李济马运用中医学的阴阳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编著了《东医寿世保元》一书。该书以“天、人、性、命”整体观和“四维之四象”结构为理论指导,形成了在临床上施行辨象施治的独特医学理论体系。创立了以体质为诊治依据的四象医学学说,该学说是东医学的重要理论体系。同时也为东方传统医学增添了体质医学的新内容。近百年来四象医学又有了新发展,东医学家们先后编辑出版了《四象新编》、《四象金匮秘方》、《东西四象诊疗医典》、《四象医学原论》等多种著作,为发展朝鲜的传统医学作出了贡献。

19世纪末,西方医学传入朝鲜,但由于朝鲜政府采取东、西医两种医学并存的政策,因此,东、西两种医学体系各自独立发展,形成了东医学、西医学两大系统并立之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朝鲜半岛分别为南北两个国家,南部为大韩民国(韩国)。1951年10月韩国政府颁布了国民医药法令,该法令规定了在韩国东医和西医的地位相同,享受同等待遇。因而,近数十年来东医学在韩国得以稳步发展。

东医学在韩国又按日本国的习惯称为“汉医”或“双方医”,“东洋医学”,80年代,韩国政府规定将“东医”、“汉医”统一称为“韩医”,其英译名为“Korean Oriental Medcine”(意为高丽东方医学)。

韩医现状

韩医作为韩国的传统医学,一直是解除人民病痛的重要医疗手段,草药在韩国受到普遍赞同和信任。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追求健康长寿,对传统医药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因此,近十几年来,韩医发展较快,据统计1980年韩国领取执照的韩医师3,015人,1985年增加到3,789入,目前已发展到5,000余人。韩医学院也由1986年的5所增加到10所,培养出来的人材很受欢迎。尤其是名牌韩医学院,如庆熙大学韩医学院,培养出来的学生很受社会重视。目前韩医院和韩医诊所在全国星罗棋布,约有3,600多家,其中设备较好的韩医院有20多所,如园光大学校韩医科大学在理礼、全泉开设的韩医院,庆熙大学校韩医科大学在汉城设立的附属韩医医院等等。此外,近年来韩医学科研也有相当规模及水平,临床和基础研究的主要课题有难治病(如癌,糖尿病,高血压,中风,肝炎等)、经络实质及综合的研究、实验动物的经穴选择、针刺麻醉与止痛等。尤其是四象医学的基础研究颇具特色。 虽然韩医学近十年来发展较快,韩国保健社会部(卫生部)对韩医仍采取“允许型”的政策,但由于保社部及各级卫生行政机构的领导均由西医药人员担任,因此,有向“限制型”转化的趋势。如1991年,韩国准备提出“一元化”的政策,即必须有西医资格后,学习韩医,方能开业,将西医和韩医“一元化”合并,实质上是逐步取消韩医师,对此,广大韩医十分不安,以韩医师会为主出面向政府提议改变这一方案。

韩医药发展前景

近年来,随着中韩两国外交关系的正常化,以及中医药学在世界声誉的提高,韩国医学家逐步认识到韩医的根在中国。因此,不少韩医师通过韩医学会要求和中国中医药学者交流,并来华进修和学习中国的传统医药技术。韩国国家保社部也制定了凡在中国学习取得中医大学教育及毕业文凭的人员均可以参加韩国开业医生执照考试的政策。目前来华进修、学习中国传统医学技术已成为韩医学界的热点。中医学在韩国又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中药市场也在传统的基础上更加繁荣,“中药学”已在韩国兴起。因此,可以预计,随着中韩两国医学交往的日益增加,现代中医药学理论的不断传入,韩国传统医学必将得到更大的发展,从而达到更好的与西医并肩为韩国人民健康服务的目的。同时亦使韩国的医疗卫生事业更加繁荣昌盛。

韩国《职业杂志》今年发表的《2010年最有前景的10种职业》的调查表明,“韩医”是“2010年最有前景的职业和韩国人最希望从事的职业”。“韩医”在韩国社会地位较高,收入也相当可观。

韩医学基础课程

有内经、本草、伤寒论、诊断、方剂及具有韩国特色的四象医学教育,却未开设中国极受重视的温病学。韩医的临床教育中不设内科,而以五脏为核心组织教学。在本科第四学年设有法医学、预防医学、保健法规等内容,保证学生有较完整的知识结构。韩医学还单独设立神经精神科学,重视精神,心理因素的致病作用,以适应现代经济高速发展社会中人们的需求。

韩医学申遗

《东医宝鉴》是7月31日被第九届世界记录遗产国际咨询委员会载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在韩国有关的宣传中,《东医宝鉴》被称为是总结“韩医学”精华的集大成之作,申遗成功也被韩国一些组织认为是宣传“韩医”及确立“韩医学是韩国传统医学的正体性”的绝好机会。一些学者认为,《东医宝鉴》95%的内容均辑录自中医著作,并非原创,将之称为总结“韩医学”精华的著作是完全无视历史真实,其准确的定位就是一位朝鲜人学习中医后所编纂的中医集成读本。

《东医宝鉴》几年前起议申遗时,因为被认为韩国把“中医”改为“韩医”申遗在中国引起较大争议,韩国方面后来解释只是一本书的申遗,但言语间对于韩国申遗的真正目的却犹抱琵琶,韩国学者韩大熙对此就直白多了,他说,通过申遗“要把韩医学确立为我们民族传统医学的正体性之后,逐步向韩医学的圣地而迈进”——也就是说,《东医宝鉴》申遗只是“项庄舞剑”,其意却在确立“韩医学”的正体性。

“韩医学”的正体性

事实上,1986年以后,韩国国内一直做着把韩医与中医区分开来的解释。韩国庆熙医科大学国际关系教育研究院院长高炳熙认为,比如,“四象医学”就是韩国特有的理论体系,它注重人体在行为、生理特征和适应性方面的个性。

但这些观点在中国学者的眼中却牵强之极,也是对历史典籍的误读。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处长、博士生导师傅延龄说,“四象理论”和中医“阴阳五行”的理论并没有根本的不同,“四象医学绝不代表韩医学,它只是比较出名的学术,同时,四象本身就是中国古代自然哲学中的一个概念,它来源于《周易》,这种学术只是把疾病和人体体质相结合,按此诊断,而开的方子还是中医的方子,本质上还是属于中医。”

对于《东医宝鉴》的申遗成功,国内中医药界不少专家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依然给予了宽容的评价,并认为这本中医著作成为世界记忆遗产对中医的发展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与中医典籍的申遗也并不冲突。但问题是,韩国人认为这是一本中医著作吗?从韩国方面的宣传与结合《东医宝鉴》发行400周年专门举行“国际韩医博览会”是不难看出他们的态度的。

社会评价

一些学者认为,韩国试图建立自己的文化自信是可以理解的,但这必须建立在对历史真实性的尊重上,而不是在一个原本并不存在的概念上,把一本九成以上内容均辑录自中国中医典籍的医书说成什么“韩医学的集大成之作”无论如何是不妥当的,而试图通过此书的申遗以确立“韩医学是韩国传统医学的正体性”更是对东亚文明与历史的无知。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9:1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