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韩信拜将 |
释义 | 原文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①,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②。”王曰:“吾亦欲东③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④以为将。”何曰: “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上许⑤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⑥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翻译韩信与萧何交谈过几次,萧何对韩信的才能感到惊奇,(很有军事才能)。到南郑的时候,有很多将领都逃跑了,韩信估计萧何已经多次向汉王推荐过自己,汉王还是不重用,于是也走了。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来不及把此事报告汉王,就径自去追赶。有人报告汉王说:“丞相萧何逃跑了。”汉王极为生气,就像失掉了左右手似的。 .过了一两天,萧何回来见汉王,汉王又是生气又是高兴,骂道:“你逃跑,是为什么?”萧何答道:“我不敢逃跑,我是追逃跑的人。”“你去追回来的是谁?”萧何说:“韩信。”汉王又骂道:“军官逃跑的有几十人,你没有追;追韩信,这是撒谎。”萧何说:“那些军官容易得到,至于像韩信这样的人才,是普天下也找不出第二个来的。大王假如只想老做汉中王,当然用不上他;假如要想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再也没有可以商量大计的人。只看大王如何打算罢了。”汉王说:“我也打算回东方,怎么能够忧愁郁闷地居住在这个地方呢?”萧何说:“大王如果决计打回东方去,能够重用韩信,他就会留下来;假如不能重用他,那么,韩信终究还是要跑掉的。”汉王说:“我因为你,让他做个将军。”萧何说:“即使让他做将军,韩信也一定不会留下。”汉王说:“任命他做大将。”萧何说:“.很好!”于是汉王想召韩信来授官。萧何说:“大王一向轻慢无礼,现在任命一位大将,好像呼唤一个小孩子一样,这就是韩信走的原因。大王想授官给他,选择一个好日子,自己事先斋戒,建造土台和场地,礼仪俱全,才可以。”汉王答应了这件事。很多将军都很欢喜,每个人都以为自己升上了大将。等到授官时,是韩信,整个军队都惊讶无比。 注释①上:指汉王刘邦。 ②顾王策安所决耳:只看您作哪种抉择了。 ③东:向东进军,与项羽争天下。 ④为公:为了您,看在您的面上。 ⑤许:答应。 ⑥拜:任命 启示是金子总会发光,是人才就不会被埋没。作为一代将才的韩信,经萧何的极力推荐终被拜为大将,这是刘邦能夺得天下建立汉王朝的重要条件之一。 练习及答案练习1.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①信度何等已数言上( ) ②诸将亡者以十数( ) ③王必欲长王汉中( ) ④上许之( )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3分) ⑴ (王)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 答 ; —————————————————— 3.选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3分) 【 】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韩信随着“亡者数十人”而离去,其原因在于他看不到自己被刘邦重用的希望。 C.“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这一细节写出了萧何急于要追回韩信的迫切心情。 D.刘邦对萧何十分信任,言听计从,说明汉军的实际领导人是萧何而不是刘邦。 4.根据上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回答,韩信最终被刘邦以隆重的仪式拜为大将,其原因有哪些? (3分) ———————————————————————————————————————— 5.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你是怎样看待韩信这个人的。 ————————————————————————----———— 答案1.(每小题1分,共4分) ①估计 ②计数(计算) ③为王(称王) ④答应 2.(大王您)倘若要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没有可与您图谋大业的人了。(3分) 3 (1) D (3分) 4. (1)韩信自身具有“国士无双”的真才实学;(2)萧何极力举荐;(3)刘邦对人才的需求及 其对萧何的充分信任(以上意思对即可,共3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